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5)
2023(9109)
2022(8031)
2021(7533)
2020(6633)
2019(15690)
2018(15686)
2017(30617)
2016(17183)
2015(19305)
2014(19403)
2013(19354)
2012(18073)
2011(16369)
2010(16457)
2009(15229)
2008(15151)
2007(13752)
2006(11880)
2005(10503)
作者
(51329)
(43061)
(42843)
(40837)
(27051)
(21044)
(19640)
(17123)
(16191)
(15273)
(14666)
(14599)
(13864)
(13530)
(13495)
(13485)
(13266)
(12584)
(12459)
(12386)
(10922)
(10784)
(10447)
(9819)
(9730)
(9654)
(9558)
(9544)
(8786)
(8728)
学科
(72399)
经济(72331)
管理(42589)
(40844)
方法(32495)
(31088)
企业(31088)
数学(29020)
数学方法(28750)
(22239)
地方(20494)
(18228)
中国(17976)
(17488)
农业(14767)
环境(14000)
业经(13883)
(12448)
(12345)
贸易(12341)
(11846)
(11194)
(10337)
财务(10318)
财务管理(10290)
地方经济(10111)
企业财务(9673)
(9620)
金融(9616)
(9410)
机构
大学(241660)
学院(241489)
(96382)
经济(94222)
管理(88439)
研究(87471)
理学(75920)
理学院(74889)
管理学(73454)
管理学院(73008)
中国(64909)
科学(58466)
(55167)
(49087)
(46755)
研究所(42958)
(42412)
业大(41880)
中心(40224)
农业(38307)
(37806)
北京(35457)
财经(33715)
(33551)
师范(33188)
(32084)
(30413)
经济学(29664)
(29649)
(28371)
基金
项目(165957)
科学(128124)
基金(118275)
研究(116895)
(105833)
国家(104988)
科学基金(87231)
社会(71629)
社会科(67725)
社会科学(67702)
(65695)
基金项目(64215)
自然(58202)
自然科(56590)
自然科学(56572)
(56133)
自然科学基金(55541)
教育(52301)
资助(48496)
编号(46913)
重点(38438)
成果(37470)
(37431)
(35730)
(33134)
课题(33046)
计划(32407)
科研(32386)
创新(31143)
大学(29778)
期刊
(108461)
经济(108461)
研究(67579)
中国(45163)
学报(44911)
(43877)
科学(40306)
(33616)
大学(32742)
学学(30994)
农业(29112)
管理(27895)
教育(21578)
技术(19522)
(19348)
金融(19348)
业经(18685)
(16290)
财经(16195)
经济研究(16187)
问题(15648)
资源(15055)
(13932)
(13204)
林业(13114)
技术经济(11978)
科技(11730)
业大(11334)
图书(11197)
统计(10980)
共检索到355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丽群  张志强  李格  马丰伟  陈立欣  
【目的】研究人居林结构、动态变化及其所提供的生态效益,为未来农村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地抽样调查方法,获取2015年牛栏山-马坡镇人居林结构特征,包括不同类型人居林树种生长指标,不同类型人居林科、属、种情况统计,人居林优势科、属、种分析等。利用高分影像,目视解译2001、2015年人居林树冠覆盖空间格局。采用i-Tree模型,根据实地调查林木信息,计算牛栏山-马坡镇人居林生态效益。【结果】1)2015年研究区人居林共有25个科37个属68个种,其中庭院林科、属、种最多,农田林网科、属、种较少;优势科类以豆科最多,胡桃科、柿树科相对较少;优势属以槐属最多,柿属相对较少;人居林个体数量以国槐最多,毛白杨相对较少。2)2015年相比2001年,人居林树冠覆盖总面积增加842.64 hm~2,增加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区域且大斑块增加明显,其中苗木基地林增加最多。14年间人居林树冠斑块从2001年的108 53块增加到2015年的13 048块,平均斑块面积由原来的每块0.04 hm~2增长到0.1 hm~2,除道路林平均斑块面积减小外,其他人居林平均斑块面积均不同程度增大。3)2015年牛栏山-马坡镇人居林碳储量为36 973.77 t,年固碳量为1 325.70 t,年暴雨径流削减量为121 401.56 m~3,年释氧量为3 418.07 t,年清除大气污染物总量为52.36 t。【结论】1)北京市边缘区人居林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共包含25个科37个属68个种。2)2001—2015年14年间,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居林面积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其主要源于苗木基地林的增加。3)人居林为牛栏山-马坡镇提供了大量生态效益,主要包括固碳释氧、暴雨径流削减和清除污染物等。今后,该地区人居林建设仍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增大人居林平均斑块面积并增加其树冠覆盖总面积,提高生态效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斌  董锁成  薛梅  
四川西部少数民族边缘地区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与"中心区"形成了鲜明的中心——边缘区域格局。"中心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而"边缘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大旅游产业,符合川西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的客观现实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起以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生态农业、绿色特产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大旅游产业体系,能够充分利用川西边缘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秀美  潘瑜春  陈百明  张蕾娜  
该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1993、2001、2007年三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利用GIS技术计算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和相互之间的转换情况,了解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损益。研究表明:(1)1993年到2001年,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2001年到2007年,变化程度相对较少,但各种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换的面积较高。(2)昌平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稳定,但是从1993年到2007年,生态服务价值总值持续降低,幅度不大。由1993年23.9亿元,降低到2001年的22.7亿元,2007年又降低到21.6亿元。(3)在昌平起主要生态作用的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人可  曹媛  张军  
通过对国内外边缘地区的可持续设计案例分析,提炼出地域性品牌以设计为导向的可持续创新方法,即构建以设计文化为主导的组织生态系统,运用设计思维整合地域性资源,再根据目标用户需求驱动产品创新。并以雅安灾后重建社会创新项目为例,对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由此得出,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新型的战略工具,通过作用于品牌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模式和用户体验等各个层面,可以帮助地方获得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力和盈利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粟敏  宋金平  方琳娜  吕红迪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权属变化明显。大兴区作为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土地权属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以其为例,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在强度变化上,国有未利用地变化最为强烈,集体农用地变化最为微弱;在空间变化上,国有建设用地对北京市相同地类空间变化的影响最大,而集体农用地影响最小。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经济发展、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大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为探讨平谷区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地形信息,对平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各地形因子分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1993—2008年的15年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和交通用地面积明显增加;2)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差异明显。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300m高程带和小于15°的坡度带,林地与草地的互转主要发生在高程300~800m、坡度大于8°的阳坡与半阳坡;园地与草地的转化主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灿  汤惠君  王枫  张凤荣  
为深入探索城镇化空间推进的过程及其特征,利用顺义区1992、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土地利用/覆盖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析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率指数,并运用900m×900m网格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张进行定量、定位分析。研究发现:1)耕地在研究期间减少突出,减少幅度达24.26%,建设用地和林地增加幅度明显,分别上升了15.34%和11.37%;其他土地、水域和林地的动态度相对突出,分别为5.82%,4.16%和2.78%;林地在空间上新增和减少的规模变化最为明显,空间分析模型显示为20.52%;相对于整个研究区而言,耕地和建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艳芳  许月卿  田媛  郭洪峰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1993年、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从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类型转换三个角度对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5年来,平谷区耕地面积锐减,园地面积大幅增加,城乡建设用地逐年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貌分区存在明显差异,山区、半山区受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政策影响,耕地流失最严重,主要转为园地和林地,而在平原区,主要是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从山区、半山区到平原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依次增大;③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转为园地,以及草地转为林地;园地的增加主要来自农业结构调整,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晓黎  曹玉昆  国洪飞  
在阐述区域性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补偿原则、对象和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大庆地区50多年来过量使用地表、地下水开采石油的具体情况,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测算森林涵养水源的补偿价值,以及对相关行业产业的影响,提出直接向受益者征收森林涵养水源效益补偿费的方案,并提出建立地方政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运行机制,以期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探索多种补偿方式,丰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体系与实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群英  周生路  任奎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考量已成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多目标优化模型,以生态承载力、生态支持能力和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生态效益的衡量指标,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效益考量方法进行研究,并以南京江宁区为例,求得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优化的若干方案,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主成分投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择优。结果表明:①该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效益考量是可行的,可以为区域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有利借鉴;②采用该方法,目标年与基期年相比,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小,可完成耕地保有量目标,园地、林地比重分别增加1.02%、4.41%,居民点工矿用地比重增加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三焕  朱哲  李京花  
根据作者调查资料 ,在与国内外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以长白山汪清林区为例 ,提出了森林生态效益 (包括生命系统效益、环境系统效益以及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统一的整体综合效益 )的资产评估方法与计量 :森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估与计量、森林CO2 固定价值评估计量、土壤保护价值评估与计量、污染物降解的评估与计量、森林病虫害防治价值的评估与计量等 ,并对此进行了计算 ,为汪清林区和我国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月卿  崔丽  孟繁盈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池秀莲  张彦雷  刘艳红  朱京驹  刘晓燕  
以北京市引进的4种彩叶灌木(金叶莸、金叶女贞、紫叶矮樱、紫叶小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光合速率和蒸腾强度,估算其固碳释氧量和降温增湿量,测定滞尘量,并比较了这4种彩叶植物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金叶莸的生态效益最高,紫叶小檗和金叶女贞的生态效益相当,紫叶矮樱维持碳氧平衡和降温增湿效应较小,但滞尘能力较强。在园林绿化实践中,可以优先选择金叶莸作为黄色系植物,在空气粉尘污染较严重的地方则可以考虑金叶莸和紫叶矮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小红  杨志峰  毛显强  何孟常  鱼京善  
在对广州市公益林分布和现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从林种的生态功能角度对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广州市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比较高 ,生态效益从大到小排序为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风景林、自然保护区和小片林 >护岸林 ,从单个效益分析 ,维持大气平衡效益最大。最后提出了公益林管理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洁  韩烈保  江涛  
北京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干旱缺水,适应北京地区气候条件的地被种类很少.为满足绿化的需求,通过对北京周边地区的植物调查、引种及物候观测,初步选出适合北京园林绿化利用的草本地被植物13种.通过对引种植物部分生态效益的测定,可以对其生态作用有一个定量的认识,为今后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05年5月中旬在北京林业大学草坪试验站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马蔺、矮紫苞鸢尾、异穗苔草的生态效益最高,蛇莓、东方草莓、匍匐委陵菜的生态效益最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