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
- 2023(832)
- 2022(666)
- 2021(545)
- 2020(465)
- 2019(990)
- 2018(956)
- 2017(1663)
- 2016(788)
- 2015(910)
- 2014(916)
- 2013(951)
- 2012(862)
- 2011(724)
- 2010(717)
- 2009(617)
- 2008(568)
- 2007(526)
- 2006(363)
- 2005(348)
- 学科
- 业(5530)
- 技术(5135)
- 企(4688)
- 企业(4688)
- 管理(4560)
- 济(4459)
- 经济(4459)
- 技术管理(3010)
- 方法(2448)
- 数学(2259)
- 数学方法(2252)
- 新技术(1341)
- 高新(1340)
- 高新技术(1340)
- 农(1068)
- 贸(954)
- 贸易(954)
- 易(949)
- 农业(904)
- 业经(844)
- 环境(778)
- 产业(755)
- 中国(753)
- 出(740)
- 技术经济(663)
- 信息(630)
- 出口(624)
- 出口贸易(624)
- 口(624)
- 划(621)
- 机构
- 学院(13568)
- 大学(13347)
- 济(6763)
- 经济(6683)
- 管理(6308)
- 理学(5627)
- 理学院(5593)
- 管理学(5545)
- 管理学院(5518)
- 研究(4022)
- 京(2632)
- 中国(2627)
- 业大(2347)
- 科学(2342)
- 技术(2129)
- 农(2070)
- 经济学(2048)
- 经济管理(2038)
- 中心(1974)
- 经济学院(1906)
- 江(1889)
- 所(1876)
- 财(1829)
- 研究所(1755)
- 农业(1660)
- 商学(1614)
- 商学院(1603)
- 财经(1603)
- 科技(1571)
- 北京(1532)
共检索到17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旺 谢世雄
通过构建一个扩展的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表,运用三层嵌套结构式I-O SDA技术,从整体情况、分产业、工业分行业3个层面,对1997—2007年北京的碳排放增量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消费、投资、调出和出口等经济规模增长要素,以272.46%的贡献率成为增排的主要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变动效应,则以-237.13%的贡献率成为减排的决定性因素;在规模扩张各效应中,调出和消费超过投资和出口达8 403.38×104t,是增排的主要贡献者;2002—2007年间以"高碳"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化,使该期增排占到1997—2007年总增量的86.41%;服务业的贡献率是75.93%,为增排的第一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旺 周跃云
采用IDA法的LMDI技术,全面实证研究了北京1995-2010年经济部门和生活消费因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导致6大产业部门和生活消费的碳排放增量的各自效应。结论表明:拉动产业部门碳排放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规模扩大,而促使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强度降低,产业结构调整和能耗结构变化对产业碳排放变动的贡献较低;就行业而言,工业的碳减排成果最显著,其他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的增量明显;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是导致生活消费碳排放量增加的主因,人均能耗强度加大紧随其后,但碳排放系数和生活能耗结构的变化却对减碳贡献不大。最后,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北京未来节能减碳的简明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敏 刘剑锋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召开,CO2等温室气体的控制减排已不再是个纯科学议题,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话题,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也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定量测算了2002、2005及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I-O SDA)对影响外贸隐含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1)各年隐含碳净出口值及其占当年国内排放总量之比都呈增长趋势;(2)对隐含碳排放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出(进)口总效应;(3)两阶段的出(进)口规模效应都为正;(4)两阶段的出(进)口结构效应有较大不同,如2005-2008年,出口结构效应汇总为18187万吨,而...
关键词:
隐含碳 驱动因素 结构分解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青 张广柱
消费和生产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只有适合消费增长趋势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数据,运用SDA结构分解技术将消费增长分解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总额增长两部分,经过分析得出消费结构升级通过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消费总额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较弱、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强,经过综合分析得出:食品、房地产、金融、家庭轿车、化学产品和油气产品六大类商品服务符合未来消费增长趋势,相关行业需要重点扶持。
关键词:
消费结构 SDA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青 张广柱
消费和生产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只有适合消费增长趋势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数据,运用SDA结构分解技术将消费增长分解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总额增长两部分,经过分析得出消费结构升级通过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消费总额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较弱、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强,经过综合分析得出:食品、房地产、金融、家庭轿车、化学产品和油气产品六大类商品服务符合未来消费增长趋势,相关行业需要重点扶持。
关键词:
消费结构 SDA 产业结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荣荣 陈鸣
本文基于中美两国非竞争(进口)型可比价投入产出表,测算与分析了中美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并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了影响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含碳量与净贸易含碳量持续为正,并呈现递增的态势,表明我国为促进对美国的出口,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此外,虽然进出口规模是影响中美贸易含碳量最主要的因素,但减少我国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效率,二是降低各部门单位产出对高碳排放行业产品与服务的直接与间接消耗,三是促进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增加高能耗产品与服务的进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青 张广柱
本文根据2007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SDA结构分解技术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分解为消费结构变动部分和维持2007年基本消费结构不变基础上的消费额增加部分,经过分析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层次高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层次;通过投入产出表内在经济技术关联性得到城镇居民消费升级主要拉动第三产业升级,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主要带动第二产业升级。
关键词:
消费升级 消费结构 SDA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青 张广柱
本文根据2007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SDA结构分解技术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分解为消费结构变动部分和维持2007年基本消费结构不变基础上的消费额增加部分,经过分析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层次高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层次;通过投入产出表内在经济技术关联性得到城镇居民消费升级主要拉动第三产业升级,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主要带动第二产业升级。
关键词:
消费升级 消费结构 SDA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朝先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双层嵌套结构式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从经济整体、分产业、工业分行业三个角度对1992—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始终是碳减排最主要的因素,最终需求的规模扩张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是促使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进口替代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动效应一直比较小;在规模扩张诸因素中,出口和投资扩张效应越来越显著,而消费扩张效应重要性程度下降。本文研究还发现,2002—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前期明显加速,表明新一轮工业化呈现"高碳化"趋势。在整个研究期间,投入产出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秀梅 张廷廷 孙海波
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对20072012年间吉林省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进行不同产业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经济整体呈效率下降和出口额萎缩状态,技术进步仍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最终需求受到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制约,不能为吉林省经济增长提供足够强劲的动力。第二产业技术进步主导经济增长,但该产业增加值率降低和出口额严重萎缩问题并存,只有少数细分行业保持出口额增加及效率缓慢提升;制造业是吉林省的核心产业,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需要持续进行技术革新。服务业最终需求对增长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来源 投入产出 SDA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秀梅 张廷廷 孙海波
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对2007~2012年间吉林省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进行不同产业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经济整体呈效率下降和出口额萎缩状态,技术进步仍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最终需求受到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制约,不能为吉林省经济增长提供足够强劲的动力。第二产业技术进步主导经济增长,但该产业增加值率降低和出口额严重萎缩问题并存,只有少数细分行业保持出口额增加及效率缓慢提升;制造业是吉林省的核心产业,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需要持续进行技术革新。服务业最终需求对增长的推动不强,批发零售业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是重要产业,其他少数细分行业技术滞后及消费下降给增长带来不利后果。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来源 投入产出 SDA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颖 高东伟 周杰琦
本文根据结构分解技术和投入产出理论,提出了总偏差、增长性偏差、结构性偏差的概念,通过总产出和总投入平衡关系,推导出了初始投入、国内最终需求、出口、进口以及技术进步之间的偏差影响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投入产出偏差模型,这个模型包括总偏差模型、增长性偏差模型、结构性偏差模型三部分。其中,结构性偏差模型可以更清晰地分析经济系统的结构性变化,能够为考查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系统的健康性以及实际经济系统与预期的偏离程度的测算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 偏差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辉 王振民
本文从结构分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 ,就与投入产出模型结合过程其分析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 ,推导出投入产出偏差分析模型 ,较好地解决了产业部门发展影响因素偏差的定量计算问题
关键词:
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 偏差模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曾国华 吴雯雯
本文在阐述我国城镇单位劳动者报酬增长趋势的基础上,基于SDA结构分解方法将劳动报酬增长分解为规模效应、就业结构效应以及行业内报酬增长效应,利用2003-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劳动报酬费用增长动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城镇单位劳动报酬增长主要来自于行业内生产效率的提高,就业结构效应的贡献率不显著,而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实行差异化的行业劳动报酬提升策略是实现我国劳动报酬进一步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动报酬 就业结构 SDA 省级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鹏 程施 刘海洋
本文采用结构分解法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相结合的新分解方法,将我国CO2排放的增长分解为能源效率效应、能源替代效应、技术效应、国内最终需求效应、出口效应、进口效应6项,并重点考察了出口效应、进口效应以及两者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1992-2005年期间,我国CO2排放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是由国内需求所推动,而非国际贸易效应。出口起到了较大的增排效应,而进口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两者相抵后的综合效应较小,但2002年以后国际贸易对CO2排放增长的影响开始显著增强。其他因素对CO2排放增长的影响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而能源替代从减排效应转为增排效应,技术效应具有持续增强的增排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