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9)
- 2023(11503)
- 2022(10101)
- 2021(9567)
- 2020(7777)
- 2019(18102)
- 2018(17961)
- 2017(34416)
- 2016(18798)
- 2015(21047)
- 2014(20891)
- 2013(20421)
- 2012(18529)
- 2011(16536)
- 2010(16268)
- 2009(14640)
- 2008(14172)
- 2007(12012)
- 2006(10344)
- 2005(8700)
- 学科
- 济(71262)
- 经济(71191)
- 管理(54215)
- 业(50833)
- 企(42892)
- 企业(42892)
- 方法(33452)
- 数学(28863)
- 数学方法(28510)
- 农(19576)
- 财(18931)
- 中国(17837)
- 学(16765)
- 业经(16425)
- 地方(15806)
- 农业(13313)
- 务(13183)
- 财务(13121)
- 财务管理(13098)
- 企业财务(12433)
- 制(12079)
- 理论(12070)
- 环境(12019)
- 和(11858)
- 贸(11761)
- 贸易(11754)
- 易(11346)
- 技术(11109)
- 划(10534)
- 教育(9924)
- 机构
- 大学(256798)
- 学院(256322)
- 管理(105053)
- 济(95124)
- 经济(92927)
- 理学(91772)
- 理学院(90707)
- 管理学(89113)
- 管理学院(88672)
- 研究(83680)
- 中国(61185)
- 京(57519)
- 科学(54899)
- 财(42927)
- 农(41634)
- 所(41525)
- 业大(41265)
- 研究所(38240)
- 中心(38053)
- 北京(36613)
- 江(35405)
- 财经(34887)
- 范(34633)
- 师范(34332)
- 农业(32777)
- 经(31757)
- 院(31013)
- 州(29376)
- 师范大学(27904)
- 技术(27168)
- 基金
- 项目(185082)
- 科学(145316)
- 研究(135040)
- 基金(133645)
- 家(116713)
- 国家(115747)
- 科学基金(99701)
- 社会(83080)
- 社会科(78619)
- 社会科学(78599)
- 基金项目(72646)
- 省(72512)
- 自然(66498)
- 自然科(64879)
- 自然科学(64868)
- 自然科学基金(63655)
- 划(61715)
- 教育(61328)
- 编号(56001)
- 资助(53921)
- 成果(44384)
- 重点(41376)
- 部(39853)
- 发(39278)
- 创(38525)
- 课题(38118)
- 创新(35839)
- 科研(35496)
- 项目编号(34389)
- 大学(34207)
共检索到359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强 蔡运龙 王文博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京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1996 ̄2004年北京土地利用变化中,大多数地类转换都与耕地直接有关,耕地流失是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问题;城镇扩展主要占用耕地,且耕地生产力高的平原地区因建设占用而流失的耕地量大;远郊山区耕地被建设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小,但被生态用地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府行为与决策是北京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流失的重要驱动因素,解决途径关键在于寻求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利用之间的平衡点、积极发挥土地管理政策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耕地流失 土地变化科学 调控途径 北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选取反映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10个总量和均量指标,通过1978-2004年各指标在长江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发现人口增加、国家宏观政策、粮食价格以及经济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影响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流域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主体地位逐渐下降,而且自2000年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不断下降,耕地压力指数不断加大。基于此种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从保证区域粮食自给、保持系统动态平衡以及协调好耕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关系等方面入手,站在保障流域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提出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调控战略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强 蔡运龙 王乐
利用1996年和2004年北京市两期土地利用图,提取各类用地的图斑,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96年~2004年间北京耕地流失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6年~2004年北京土地利用变化中,大多数地类转换都与耕地直接有关,耕地流失是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问题;城镇扩展主要占用耕地,且耕地生产力高的平原地区因建设占用而流失的耕地量大;远郊山区耕地被建设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小,但被生态用地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大;1996年~2004年间,尽管耕地面积减少,但耕地破碎化程度却在加重;地形和交通状况对耕地的空间变化过程影响显著。本文研究表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促使北京地区耕地流失的最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捷 张敬松 祝海强 李丽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万茂 余庆年 赵登辉
本文从数量、质量、空间、时间等六方面系统探讨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与外延 ,对其核心数量平衡与质量平衡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实现思路 ,分析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耕地 平衡 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赵执 赵华甫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然而据报道,中国主要作物产量的地力贡献率仅为52%,比欧美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每公斤养分所增产的粮食不及世界的1/2、美国的1/3,耕地质量问题已上升为阻碍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战略需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庆宾
耕地占补平衡是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后的有效弥补措施。目前,按照中央"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严格要求,多数地区补充耕地指标已严重不足,如何在稳增长过程中,既切实落实耕保任务,又确保合理用地,既能在补充耕地中考量数量和生态问题,又能兼顾到补充耕地质量和产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从土地实证基地的地方实例来看,耕地占补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娟 吕萍
以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内容核心和主体的土地利用管理方式是耕地保护工作继续进行的主要途径。根据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的特点和用地需求,从农村和城市用地现状出发,提出在强调耕地保护的同时,应加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管理机制的构建,调整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目标和时序,引导新的用地需求转向新开发的后备资源,减少对优质耕地的使用。
关键词:
转型期 耕地保护 后备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应用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在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新疆三个时段的耕地开发利用时空流转数据,并结合新疆环境背景数据库分析近20年来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间,新疆耕地开发速度呈现急剧上升又减缓的趋势,2000年-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开发由壤质绿洲地区逐渐向砾质和砂质的戈壁、沙地等未利用地扩展延伸,由引渠水灌溉向地下水灌溉发展,打破河流、土质定开发的传统模式;近20年间,新疆耕地流失速度持续下降,撂荒一直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建设占用在耕地流失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生态退...
关键词:
耕地开发 耕地流失 年均速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万里 刘宏斌 鲁耀 付斌 段宗颜 陈兴位
采用田间径流试验观察方法,详细剖析了南方丘陵区7个试验点连续4年(2008-2011年)的实验数据,研究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流失量与地表径流产生量成显著正相关,颗粒态磷素是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到总流失量的78%以上。磷素施用量和农艺措施是影响磷素地表径流量的关键因素,在坡耕地上农艺措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平地上磷素施肥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耕地 磷流失 径流量 农艺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德才 胡孝德 唐松根
对耕地流失的调查及反思杨德才,胡孝德,唐松根我国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而农业的发展又离不开耕地,耕地的增减又反过来影响着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虽然我国仅靠占世界总耕地面积6.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多艺 濮励杰 黄思华 聂名萱 郄璐 朱明
耕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推动着耕地功能的深刻变化。以江苏省6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生产、生态、景观、社会四个维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耕地指数及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2000~2018年耕地各项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生产功能上升,空间上北高南低且苏北高值区不断向南扩散。生态功能下降,苏中地区功能高,且苏中、苏北局部地区因农用技术改良,功能由下降逐渐转为上升。景观功能上升,空间上东高西低,东部海岸带功能高,局部地区如苏锡常因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功能由上升转为下降。社会功能下降,空间上北高南低但苏北高值区不断萎缩。(2)江苏省耕地面积总体下降,自北往南耕地下降程度逐渐加剧。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带最为集聚。(3)对比2000~2010年和2010~2018 年两个时期,生产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东部沿海三县;生态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苏南地区,均与农业技术推进及耕地集约利用相关。景观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扩散至苏南及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逐渐遍布全省,均对耕地数量变化愈加敏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