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4)
2023(14363)
2022(11980)
2021(10653)
2020(8628)
2019(19360)
2018(18721)
2017(34690)
2016(18849)
2015(20522)
2014(20245)
2013(20068)
2012(19098)
2011(17721)
2010(18120)
2009(16553)
2008(16121)
2007(14472)
2006(13237)
2005(12123)
作者
(59762)
(50181)
(50119)
(47360)
(32018)
(23914)
(22354)
(19497)
(19067)
(17840)
(17475)
(16673)
(16541)
(16002)
(15676)
(15362)
(14908)
(14784)
(14461)
(14401)
(12781)
(12673)
(12099)
(11652)
(11352)
(11134)
(11044)
(10896)
(10200)
(9965)
学科
(99861)
经济(99775)
管理(51034)
(49754)
(37467)
企业(37467)
方法(32280)
数学(28020)
数学方法(27783)
地方(27574)
中国(27103)
(24310)
(21099)
业经(20859)
技术(17983)
农业(17448)
地方经济(16686)
(15989)
(15968)
贸易(15957)
环境(15501)
(15309)
(14172)
(14162)
金融(14160)
(14075)
(13614)
银行(13554)
(13183)
产业(12189)
机构
学院(282805)
大学(282316)
(124717)
经济(122405)
研究(109531)
管理(101454)
理学(86816)
理学院(85623)
管理学(84085)
管理学院(83579)
中国(79804)
科学(69468)
(63810)
(57868)
(56901)
研究所(52884)
(51383)
中心(47445)
业大(46597)
农业(44836)
(43579)
财经(40871)
北京(40831)
经济学(39183)
(39095)
(39084)
师范(38579)
(37076)
经济学院(35090)
科学院(34470)
基金
项目(189759)
科学(149009)
基金(137446)
研究(131881)
(123574)
国家(122566)
科学基金(102925)
社会(86701)
社会科(82377)
社会科学(82358)
(74868)
基金项目(73229)
自然(66731)
自然科(65207)
自然科学(65185)
(64012)
自然科学基金(63984)
教育(58820)
资助(54654)
编号(49876)
(47210)
重点(43997)
(40545)
(40247)
成果(39510)
创新(37885)
发展(37015)
国家社会(36753)
计划(36655)
(36445)
期刊
(146711)
经济(146711)
研究(87091)
中国(60648)
(52011)
学报(51993)
科学(47314)
管理(38733)
大学(38236)
(36557)
学学(36349)
农业(35680)
教育(28166)
(25595)
金融(25595)
技术(25365)
经济研究(24698)
业经(22908)
财经(20874)
问题(19184)
(18934)
(18226)
技术经济(16472)
科技(15328)
(14709)
世界(14295)
(13879)
业大(13864)
商业(13567)
资源(13566)
共检索到436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妤凡  王开泳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空间的空间属性信息,引入空间综合扩展系数、形态紧凑度、空间聚合度和分形维数等指标,从空间形态学的角度对开发区的产城空间扩展格局和分布形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化分析,并揭示了影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城空间逐年扩大,但两类空间的动态扩展过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异质性,且在不同组团内有着不同的集聚分布特征;产业空间以带状分布为主,城市空间则呈斑块状分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扩展格局和分布形态的形成主要受交通设施建设、园区功能调整、产业发展演变和政策规划调控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项怡之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成呈现多样化特点,政策和住房户型原因是影响住宅分化的重要因素;开发区在收入和社会阶层方面存在居住分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和低社会阶层两级分化的空间隔离;作为新兴的郊区社区,开发区居民维权意识强烈,但社区联系较弱;上班通勤距离仍是影响居民居住地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是极重要的因素。最后,从居民、开发商、地方政府、企业、母城及周边区域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角度探讨了开发区居住空间的形成机制。当前,国内开发区大多面临从"产业功能地域"向综合型的"城市化功能地域"转型,但开发区既是"产业集聚区"又被作为"卧城"的复杂状况,也带来其居住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复杂性。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城市居住空间理论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项怡之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成呈现多样化特点,政策和住房户型原因是影响住宅分化的重要因素;开发区在收入和社会阶层方面存在居住分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和低社会阶层两级分化的空间隔离;作为新兴的郊区社区,开发区居民维权意识强烈,但社区联系较弱;上班通勤距离仍是影响居民居住地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是极重要的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国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转型期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的经济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增长极理论,以北京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效应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内容和影响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国  
我国很多开发区目前存在严重的职住分离现象,为开发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乃至整个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在详细剖析开发区严重职住分离现象及其后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董纪昌  侯洁琼  张奇  
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文章以2010年建设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2个东部城市为研究对象,未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37个东部城市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发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对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采取倾向性匹配得分方法重新选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后再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证明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方面,仍可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丽  吴次芳  
研究目的: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AHP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开发区内的失地农民具有相对高的生活质量水平;(2)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征地年份、失地农民的个体婚姻状况、职业状况、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失地农民生活质量问题是土地征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可为土地征收中相关的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悦  蔡建明  任周鹏  杨振山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历经30年多发展,国家级经开区已遍布全国,其个体间的发展差异也由于不同的动力机制而日趋显著。认识和探讨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及其核心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引导开发区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0年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并探测了其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总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东中西三大区差异显著,呈现出高低高的U型格局;②个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三大区内部存在不同分异特征,其中西部分异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③探测因子决定力显示,主导三大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核心要素明显不同;在所选出的5大核心影响因素中,中西东三大区呈现出由开发区内在因子主导向城市和区域性外在因子主导的转变趋势;④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及核心影响因素在三大区间的分异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发区生命周期阶段性的演变规律。由此建议:近期内,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仍应聚焦于改进其自身发展要素;而从长远看,城市性和区域性的外部因子对经开区的影响将变得日益重要,亦即是经开区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与其所在城市和区域的有效融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朴商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宗刚  方磊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曼奎斯特指数,并对开发区公共交通网络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3年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进步指数在快速滑落后呈现出缓慢回升的趋势,这与当地公交网络的潜在承载能力存在相关关系;在开发区近十年的发展建设中,开发区公交网络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小世界特性,即节点度分布趋近于对数分布,平均最短路径较短。从公交网络的演化过程来看,乘车需求的增长对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交网络造成的压力持续增加,间接对园区技术进步造成影响,虽然公交网络正不断扩大和优化升级,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开发区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智  叶尔肯·吾扎提  梁宜  张若琰  刘卫东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先导力量,引领着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增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对中国经济格局是否存在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又如何表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议题。文章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当地经济作用关系归纳为增速效应与溢出效应两种形式,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等空间计量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刻画,研究发现:①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以及增加值分布呈现出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并主要集中在由长江经济带,以及长三角以北的沿海经济带组成的反"L"形区域。②高增速效应区域由西北转向东部沿海,最后集中于长江经济带,而高溢出效应区域则由西部转向东南,最终集中于中部地区。③根据增速效应和溢出效应的数值关系,可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的作用类型分为高增速高溢出、低增速高溢出、高增速低溢出以及低增速低溢出效应四种类型。其中高—高型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中游,高—低型分布在西北以及东部沿海,低—高型分布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而低—低型则主要分布于环渤海和江苏以及内蒙古、甘肃和陕西一带。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更进一步地加强东部地区经济优势。文章提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转型过程中,应注重增速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均衡发展,提升自身增速的同时,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以及社会网络中去,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家和,李爱民  
渤海湾明珠──北戴河及其经济技术开发区孙家和,李爱民(北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室)北戴河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濒临渤海湾,隶属于我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秦皇岛(见图),面积70.4km2,人口5.4万。这里依山傍海,风光绮丽,环境清幽,气候宜人,冬无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孔翔  顾子恒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集聚了较多加工制造活动,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都可能影响经济绩效。基于经开区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特点,结合106个国家级经开区2013年面板数据作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各区位因素对经开区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与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对经开区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这不仅表现为工资、地价和排污费等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的区位因素与经开区单位面积产值呈负相关关系,而且表现为交通运输条件和政府依法行政状况等与交易成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苏星  
1992年8月5日到8日,我用4天时间,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了一点调查.在开发区,同政策研究室、经济发展局、工商物价局的同志进行座谈;参观了大连保税区、工业团地、石油化工区、五彩城商贸区和大窑湾港区;阅读了有关资料.现将所见情况报告于下. 第一个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开发区.从1984年10月15日动工兴建,八年创业,已经在一片盐碱滩涂和丘陵起伏的山野上,建立起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区.开发面积,吸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中俊  包训文  
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点,从文化产业和经济技术互动的角度,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市场调研、价值链分析、文化产业和经济关联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会展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社区文化等组成的文化产业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