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1)
2023(13111)
2022(11271)
2021(10480)
2020(9299)
2019(21578)
2018(21231)
2017(41769)
2016(22581)
2015(25575)
2014(25473)
2013(25264)
2012(23496)
2011(21185)
2010(21068)
2009(19568)
2008(19294)
2007(17112)
2006(14510)
2005(13238)
作者
(64273)
(54202)
(53418)
(51324)
(34061)
(25935)
(24778)
(21125)
(20403)
(19040)
(18239)
(18192)
(17090)
(16967)
(16881)
(16715)
(16393)
(16064)
(15558)
(15479)
(13352)
(13157)
(13150)
(12440)
(12244)
(12054)
(11863)
(11852)
(10896)
(10653)
学科
(97306)
经济(97181)
管理(62175)
(61845)
(50927)
企业(50927)
方法(46211)
数学(40514)
数学方法(39992)
(25568)
(25003)
中国(24520)
业经(20753)
地方(20376)
(19303)
(19288)
(18937)
贸易(18928)
(18366)
农业(16642)
(15198)
财务(15150)
财务管理(15108)
(14944)
金融(14941)
企业财务(14328)
(14242)
(14207)
银行(14206)
理论(14073)
机构
大学(322792)
学院(321470)
(136911)
经济(134296)
管理(125113)
理学(108396)
研究(107722)
理学院(107183)
管理学(105291)
管理学院(104690)
中国(80692)
(69563)
科学(65239)
(61731)
(54094)
(53008)
中心(50038)
财经(49407)
研究所(49330)
业大(48174)
(47195)
(44822)
北京(43847)
经济学(43014)
农业(41780)
(41145)
师范(40677)
经济学院(39037)
(38980)
(37364)
基金
项目(217711)
科学(171695)
基金(158950)
研究(157411)
(138541)
国家(137433)
科学基金(118105)
社会(100582)
社会科(95515)
社会科学(95491)
(84435)
基金项目(84218)
自然(76541)
自然科(74778)
自然科学(74758)
自然科学基金(73437)
教育(72520)
(71819)
资助(65864)
编号(62892)
成果(50572)
重点(49462)
(48762)
(47350)
(45371)
课题(43621)
创新(42411)
科研(42323)
教育部(41906)
国家社会(41783)
期刊
(145305)
经济(145305)
研究(90970)
中国(58869)
学报(49752)
(48419)
(46578)
科学(46006)
管理(45286)
大学(38100)
学学(35936)
农业(31463)
教育(30378)
技术(28625)
(27872)
金融(27872)
财经(24393)
业经(23742)
经济研究(23604)
(21087)
问题(20314)
(17545)
(16849)
统计(16813)
技术经济(16233)
国际(15264)
(15234)
商业(14966)
(14934)
理论(14502)
共检索到466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相宇  乔小勇  
通过与国际标准模式和日本东京的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北京第三产业偏离度较高,就业潜力较少。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在于先进的产业结构比例与落后的产业发展水平相矛盾。为此,应对措施是:积极发挥二产的带动作用,创造新需求,带动服务业新供给和提升供给层次;积极发挥三产的引导作用,创造新供给,引导工业新需求和提升需求层次;强化服务贸易,借助国外先进经验,推动二产、三产互动升级和就业扩大;提高就业人员素质,依托首都人才优势,支撑第三产业向高端升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冠霖  任旺兵  
本文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轨迹。认为从 1 952— 2 0 0 1年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吸纳空间经历了高空间期、空间下降期、空间进一步缩小期三个时期。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已经超过国际标准模式的水平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空间相对较小 ,如果没有新的服务需求出现 ,第三产业进一步吸纳就业的能力难以提高。为了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 ,提出 8点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明霞  陈锦华  熊一鹏  
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建立了行业总产出乘数、直接就业系数、综合就业系数、向后关联系数、向前关联系数和成本利税率等评价第三产业就业潜力的相关指标,相关实证结果表明批发贸易和餐饮以及交通运输邮电业是影响就业增加的关键行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春煜  喻桂华  
第三产业不同行业间就业弹性存在很大差异。在对 1 991年之后第三产业各个行业的要素贡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 ,有些行业偏重于资本密集型技术 ,表现出某些第二产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我们具体分析了第三产业中比重最大的四个行业的不同情况 ,认为在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问题上 ,要对不同行业区别对待 ,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吸收就业。另外 ,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培训 ,提高就业者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职业素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江帆  黄少军  
本文从经济发展、发展阶段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亚洲“四小龙”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标准模型等方面探讨了世界第三产业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守先  张雷  
北京作为能源输入型的国际性大都市,其能源消费深刻影响着区域能源生产和供应格局的变化。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末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5%的战略目标,因此,正确地把握北京市能源消费及其增长变化是关系到能源节约总体战略实现的第一要务。论文运用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和结构演进-单位能耗两个基本判断模型,分析北京市能源消费行为的规律,前者通过分析产业结构演进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变化两者运动的轨迹,从整体上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一次能源消费变化的基本特征。后者则通过产业结构演进与单位GDP能耗变化的相关分析,判断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效果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产业结构演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江帆  曾国军  
本文按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 ,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做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 ,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 ,揭示了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比重负相关、与第二层次比重正相关的规律性。文章认为 ,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比重下降、第二层次比重上升 ,体现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方向 ,并根据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 ,对物流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和非营利服务业的发展 ,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彦彦  张寿庭  
作为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升级是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东营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动趋势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全市和全省2003-2008年三次产业和工业等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区位因素、结构性因素和竞争性因素三方面对2003-2008年东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推动,但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发展高位,传统工业所占比例较高,发展方式粗放,第三产业虽具较强竞争力,但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针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纯志  
失业、就业与第三产业刘纯志一、劳动就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受社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就业已成为困扰湖北与全国经济的一大难题.1.相对劳动人口过剩,失业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类似,在我国失业情况大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志龙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used a series of data to analyse the change in the proportion of 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then explored the reason for the low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measures against this status.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宝东  杨兵伟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解和比较,对云南第三产业就业进行实证分析,较充分论证了云南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并指出了就业有效增长的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选择。研究表明:(1)近10年,云南一、二、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分别为27.8%、2.2%、69.9%,新增就业岗位的69.9%由第三产业提供,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就达1.56万个,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2)云南第三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就业吸纳空间;(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区服务业将是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玉昆  黄显乔  朱震锋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林业为参照,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过程及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随着国有林区的改革和天保工程的实施以来,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总体趋于合理方向转变;国有林区三次产业在增长率、结构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竞争力较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竞争力水平;第一、第三产业受到的由木材大量调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通过发展替代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增长压力,而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需要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的增长。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国有林区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大扶持以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维持第一产业的稳定增长,推动第二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三大产业竞争力,支持林区多种经营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立泰  黄仕川  李正彪  
金融深化如何影响第三产业结构和就业?本文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开放与金融法治角度提出假说,并利用2000~2006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予以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能够促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提升,金融效率却呈现抑制作用;金融结构、金融开放和金融法治对产业结构影响尚不显著;金融体系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金融深化对第三产业就业有显著影响,但以负向作用为主;金融规模扩大、股票市场发展及金融法治改善能够促进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