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2)
2023(3324)
2022(2756)
2021(2592)
2020(2203)
2019(5160)
2018(4951)
2017(9683)
2016(5449)
2015(5666)
2014(5590)
2013(5428)
2012(5081)
2011(4628)
2010(4579)
2009(4146)
2008(4136)
2007(3603)
2006(2983)
2005(2761)
作者
(16480)
(14037)
(13639)
(13110)
(8720)
(6810)
(6242)
(5408)
(5222)
(5063)
(4849)
(4593)
(4552)
(4451)
(4429)
(4252)
(4249)
(4120)
(4006)
(3865)
(3586)
(3378)
(3324)
(3208)
(3129)
(3068)
(3056)
(2941)
(2863)
(2832)
学科
(19174)
经济(19146)
(13813)
管理(13107)
(10928)
企业(10928)
方法(9033)
数学(8088)
数学方法(7980)
(6038)
(5440)
中国(4946)
(4635)
地方(4423)
(4283)
财务(4275)
财务管理(4267)
(4214)
企业财务(4146)
(3435)
金融(3435)
业经(3388)
(3373)
银行(3363)
技术(3314)
(3216)
农业(3105)
(3097)
贸易(3096)
(2960)
机构
大学(73189)
学院(72578)
研究(27929)
(27500)
经济(26889)
管理(24976)
理学(21726)
理学院(21371)
管理学(20844)
管理学院(20708)
中国(19978)
(19336)
科学(19143)
(17660)
(15417)
业大(14448)
农业(14337)
研究所(14285)
(13162)
北京(12617)
中心(12143)
财经(10543)
(10203)
(9919)
(9731)
(9266)
科学院(9207)
农业大学(9195)
(8896)
师范(8757)
基金
项目(52438)
科学(40446)
基金(38553)
(35853)
国家(35604)
研究(33492)
科学基金(29372)
社会(21418)
自然(20585)
社会科(20351)
基金项目(20346)
社会科学(20346)
自然科(20150)
自然科学(20137)
自然科学基金(19775)
(19601)
(18087)
资助(16094)
教育(14984)
重点(12436)
编号(11761)
计划(11641)
(11276)
(11249)
(10776)
科研(10526)
(10309)
科技(10232)
创新(10144)
成果(9589)
期刊
(27663)
经济(27663)
研究(20120)
学报(18081)
(15959)
中国(14937)
科学(14206)
大学(12857)
学学(12258)
(10940)
农业(10831)
管理(8824)
(6479)
金融(6479)
教育(6305)
(6111)
财经(5385)
业大(5316)
经济研究(4922)
(4823)
技术(4821)
(4609)
农业大学(4279)
业经(3925)
科技(3831)
问题(3722)
林业(3705)
中国农业(3372)
统计(3253)
(3136)
共检索到104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兴仁  李浩茹  苏德纯  曹一平  毛达如  
以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11年肥料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北京地区潮上在长期轮作条件下,磷肥的施用与作物产量、肥料经济效益、磷肥迭加效应、土壤速效磷变化趋势以及作物对肥料和土壤磷的吸收比例等的关系,据此并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提出:在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条件下,每年施磷肥(P2O5)112.5kg·hm-2,并作为冬小麦、春玉米基肥,是一个既能获得作物持续高产和肥料高效,又能维持或不断提高土壤供磷能力的优化磷肥运筹方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温立玉  宋祥云  刘树堂  王飞  宋增强  
为了探讨不同施肥对土壤钾素的变化规律,基于连续进行3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单施氮肥和有机肥配施氮肥对无石灰性潮土全钾及不同形态钾的含量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单施高量氮肥与对照相比水溶性钾降低了0.09 mg/kg,交换性钾降低了16.34 mg/kg,速效钾降低了3.61 mg/kg,缓效钾降低了12.3 mg/kg,全钾降低了2.1 g/kg。而长期高量有机肥配施低量氮肥与对照相比,水溶性钾增加了1.28 mg/kg,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与对照相比,交换性钾增加了27.22 mg/kg;而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氮肥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速效钾与有机质和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翠玉  朱小平  王绪奎  史瑞和  
田间试验于1984年秋播开始,分别在淮阴县渔沟乡、新渡乡和涟水县胡集乡的淤土、二合上和沙土上进行、试验设4个处理:O、CK,施过磷酸钙375,1125,2250,3375kg/hm~2。稻麦轮作,种植5a 共10季作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 looke 经验公式(P=R√t+b)和倒数方程(1/P_1=1/P_0+1/t)求得的土壤磷释放速率常数 R 值和最大释放量 P_0值和土壤水溶性磷,Olscn-P,Colwclc-P 及植株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飞  温立玉  刘树堂  宋祥云  
利用1978年所建立的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以及年际变化量的影响,经10年研究发现,不同处理土壤酶活性总体顺序为:有机肥(M)>氮磷钾(NPK)>氮磷(NP)>氮肥(N)>氮钾(NK)>空白(CK)。土壤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加,其年际变化量趋势波动前进,与脲酶变化量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土壤蔗糖酶、磷酸酶的年际变化量趋势较相似,均为小幅度波动前进。过氧化氢酶年变化量趋势中则含有明显的"V"型趋势,多有负增长量。脲酶的有机肥(M)处理年际变化量与施用化肥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化肥处理间的变化量却不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均艳   魏文良   牛云梦   崔浩   孙筱璐   徐学磊   刘树堂  
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受土壤自身质量、施肥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为明确长期化肥施用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调控效果,在山东莱阳43 a(2021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择低量氮肥(N1)、高量氮肥(N2)、高量氮肥配施磷肥(NP)、高量氮肥配施钾肥(NK)、高氮配施磷钾肥(NPK)和不施肥对照(CK)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N1能够显著提高0~5 cm的SOC含量,其增幅为22.84%,单施氮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5~10 cm的SOC含量,N1、N2的增幅分别为20.94%,28.60%,N1能够显著提高10~20 cm的SOC含量,增幅为17.05%,而其他处理无显著变化。化肥施用能够改变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与CK相比,N1可以显著提高10~20 cm和20~30 cm土层胡敏酸(HA)的含量,增幅分别为22.86%,40.49%,而0~10 cm土层无显著变化;NP可以显著提高0~5 cm, 5~10 cm土层富里酸(FA)含量,增幅分别为89.44%和124.63%,NK可以显著提高10~20 cm土层FA的含量,增幅为100.22%,NPK可以显著提高20~30 cm土层FA的含量,增幅为107.48%;N1可以显著提高0~5 cm土层胡敏素(Hu)的含量,增幅为69.34%,N2可以显著提高5~10 cm土层Hu的含量,增幅为66.18%,N1可以显著提高10~20 cm土层Hu的含量,增幅为79.50%,而20~30 cm土层无显著变化。综上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长期施用化肥可以有效提高非石灰性潮土的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改变土壤腐殖质组分,且不同的施肥策略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单施氮肥处理的固碳量效果较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邢素丽  李春杰  韩宝文  贾良良  
在辛集马兰农场进行钾肥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轮作制度长期施钾对钾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开始于1992年秋天,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只施氮磷肥的对照(NP);在对照基础上加施秸秆(NPSt);在对照基础上加施钾肥(NPK);在对照基础上加施秸秆和钾肥(NPKSt)。4次重复,顺序排列,小区面积50 m2。结果表明:作物的籽粒年吸钾量与肥料中钾的施入量以及作物籽粒和秸秆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作物籽粒钾吸收量随K2O施入量的增多而增多,与施入的速效钾形态无关。作物籽粒钾含量与钾肥的施入量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北方壤质潮土小麦玉米轮作制土壤中,小麦籽粒年均含钾量在4.99~5.13 g/kg,玉米籽粒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柏寒  郭斗斗  黄绍敏  徐祺豪  张珂珂  
为比较过磷酸钙和磷酸一铵作为磷肥来源对潮土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原因,采用微区试验,在潮土上设置施用过磷酸钙和磷酸一铵2种磷肥品种,分析了3个不同磷肥用量下,连续施用3 a对小麦玉米产量、磷肥偏生产力、土壤有效磷及无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施磷水平(P1、P2、P3)下,与施用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处理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4.9%,19.7%,22.0%,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1.0,16.2,13.6 kg/kg,玉米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9.6%,28.7%,32.2%,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2.1,24.2,25.4 k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别提高9.6%,-3.4%,5.4%。磷酸一铵处理土壤无机磷以Ca_2-P、Ca_8-P增加为主,其中Ca_2-P分别增加13.4%,18.5%,26.1%,Ca_8-P分别增加17.2%,21.3%,15.8%,与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处理在3种施磷水平下土壤Ca_2-P相对含量分别提高0.25,0.30,0.33百分点,Ca_8-P相对含量提高1.73,0.80,3.60百分点;过磷酸钙处理土壤无机磷以Al-P、Fe-P增加为主,其中Al-P分别增加19.1%,23.7%,23.1%,Fe-P分别增加24.9%,23.3%,32.6%,Al-P相对含量比磷酸一铵处理提高1.27,1.19,1.26百分点,Fe-P相对含量提高2.12,2.87,2.49百分点。磷酸一铵和过磷酸钙对土壤Ca_(10)-P、O-P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磷酸一铵能降低Ca_(10)-P、O-P的相对含量,分别平均减少2.47,2.07百分点。与过磷酸钙相比,磷酸一铵能够提高潮土土壤小麦玉米产量、磷肥偏生产力、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酸一铵通过提高潮土土壤中有效性高的Ca_2-P、Ca_8-P含量及相对含量,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英强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目的】研究羧基与其他活性官能团组合的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为高效氮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柠檬酸(羧基+羟基)、腐殖酸(羧基+酚羟基/羰基/醛基等)、聚谷氨酸(羧基+氨基)和聚丙烯酸(羧基)按照0.5%添加量加入熔融尿素中制得含柠檬酸尿素(CAU)、含腐殖酸尿素(HAU)、含聚谷氨酸尿素(PGAU)和含聚丙烯酸尿素(PAAU)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试验产品。设置不施肥处理(CK)及施用普通尿素(U)、CAU、HAU、PGAU和PAAU处理,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对土壤中酰胺态氮、NH_4~+-N、NO_3~--N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普通尿素和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从化学结构上揭示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对尿素转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U处理相比,在6 h—2 d内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均能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HAU和PGAU处理效果较好、其土壤尿素态氮残留量平均提高22.3%和23.7%。(2)与U处理铵态氮峰值(第2天)相比,HAU处理铵态氮含量峰值推迟至第3天,在6 h—2 d内,HAU处理铵态氮含量平均降低16.9%,HAU处理在培养后期(3—14 d)可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平均提高3.2%。(3)与U处理相比,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在培养后期显著提高土壤NO_3~--N含量,并以HAU处理最高,平均提高17.4 mg·kg~(-1)。(4)与U处理相比,培养前期(1—2 d),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均抑制了土壤脲酶活性,其中HAU处理抑制效果最强、脲酶活性较U处理降低30.9%,但却提高了培养后期(2—14 d)土壤脲酶活性。【结论】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可通过抑制培养前期脲酶活性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与转化,延缓培养中期NH_4~+-N向NO_3~--N转化,提高培养后期土壤NO_3~--N含量,减少氮损失。以上结果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羧基及其他活性官能团可以与尿素发生反应。其中羧基与多种活性官能团(酚羟基/醛基/羰基)同时存在时与尿素的反应程度最深,对尿素的缓释效果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嘉欣  刘京  陈轩敬  张跃强  张勇  王洁  石孝均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长期施肥处理下紫色土稻麦轮作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磷素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紫色土稻麦轮作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国家肥力监测网紫色土肥力监测试验站27年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选取10种不同施肥处理:CK处理(只种作物不施肥);N、NP、NK、PK、NPK为不同氮(N)、磷(P)、钾(K)化肥配施处理;M、NPKS、NPKM、1.5NPK+M为有机肥(M)、秸秆还田(S)及其与化肥配施处理。试验数据涵盖1991—2018年,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计算100 kg籽粒磷素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分析土壤磷素变化对累积磷盈亏的响应,采用不同模型计算土壤磷素农学阈值。【结果】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各施磷处理有效磷年均增量为0.80—2.32 mg·kg~(-1);而不施磷处理CK、N、NK和单施有机肥处理M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则逐年下降至平稳状态。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各处理27年后土壤累积磷盈余量为244.8—698.2 kg P·hm~(-2),其中1.5NPK+M处理累积磷盈余量最高;施磷处理土壤累积盈余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每盈余磷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4.27—6.5 mg·kg~(-1)。磷肥施用能显著提升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吸磷量,100 kg水稻籽粒需磷量为0.17—0.41 kg,100 kg小麦籽粒需磷量为0.25—0.57 kg;试验各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为10.3%—39.7%;4种模型(线性-平台模型、双直线模型、BoxLucas模型和米切里西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作物产量与紫色土有效磷含量的响应关系,其中双直线模型的拟合度最好,其计算的水稻和小麦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3.28和9.93 mg·kg~(-1)。【结论】在紫色土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合理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作物吸磷量、产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推荐双直线模型用于计算紫色土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有效磷的农学阈值,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农学阈值调整磷肥施用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莉娜  熊德忠  张永成  谢廷鑫  高伟民  李春英  
在烟稻轮作中,酸性土壤(pH5.0)每千克土施石灰0.2-0.4g能明显促进当季烤烟生长,但施用过多对烤烟生长不利.从石灰施用后效来看,每千克土施石灰>0.4g,明显抑制第2季水稻生长.每千克土施石灰0.2g,有利于当季和下一季水稻生长,对第3季烤烟生长无明显后效.从当季烤烟生长及后效来看,每千克土施石灰0.2-0.4g为宜,且隔季施用效果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容燕  任涛  鲁剑巍  李小坤  丛日环  李云春  汪洋  鲁君明  
【目的】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以及磷肥当季利用率和残留利用率的影响,评估水稻季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的后效大小,探讨周年轮作内磷肥的分配,为水稻-油菜周年轮作体系下油菜季磷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稻-油菜周年轮作田间试验,前季水稻包含4个不同的磷肥水平,分别为P0(0 kg P2O5·hm-2)、P30(30 kg P2O5·hm-2)、P60(60 kg P2O5·hm-2)和P90(90 kg P2O5·hm-2),后季油菜在水稻季试验基础上采用裂区试验,每个小区裂区为施磷(60 kg P2O5·hm-2)和不施磷(0 kg P2O...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维乐  戴志刚  任涛  周先竹  王忠良  李小坤  丛日环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孝南、松滋、应城等14个县(市、区)开展水稻-油菜和水稻-小麦2种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氮肥习惯3次施用、氮肥习惯3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高量氮肥3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氮肥2次施用(后肥前移)、氮肥2次施用(后肥前移)配合秸秆还田。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油菜及小麦产量、生物量、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对比秸秆还田下的2种轮作模式,增施氮肥对稻油轮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猛  张爱君  李洪民  唐忠厚  陈晓光  王会  诸葛玉平  娄燕宏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碳储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特征,以潮土35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及其储量差异,分析了有机碳储量与碳投入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施肥和施肥处理有机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N、MNP、MNPK)有机碳平均含量增幅最大(90.6%100.8%),单施有机肥处理(M)次之,并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处理(N、NP、NPK)。经过35年不同施肥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大小为: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单施有机肥>施用化肥处理;有机碳储量变化量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吉冰洁  李文海  徐梦洋  牛金璨  张树兰  杨学云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品种在土中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差异,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从而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和提高磷素有效性,为该区磷肥-作物-土壤匹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土长期定位试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耕层(0—20 cm)土壤为供试土壤,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8个处理:不施磷肥(Control);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aMg P);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聚磷酸铵(Poly P);磷酸脲(Urea P);过磷酸钙加硫酸铵(SSP+ASA)。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法测定土壤无机磷组分,并分析其与玉米植株吸磷量、土壤有效磷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磷肥品种均可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但随时间变化其动态特点有所不同。在玉米种植期间,施不同磷肥品种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大小为:DAP>Urea P≥Poly P>MAP>SSP+ASA>SSP>CaMg P>Control。不同磷肥品种均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吸磷量及肥料利用率,较Control处理分别提高了64.8%—221.3%、114.1%—593.0%、2.1%—11.0%,其中DAP和Poly P处理相似且增幅最大。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玉米植株吸磷量和干物质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施磷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土壤Ca2-P、Ca8-P、Al-P和Fe-P含量,增幅分别为36.9%—610.0%、21.7%—85.5%、57.2%—83.0%和28.5%—77.8%,O-P和Ca10-P增加不明显。其中,MAP、DAP、Poly P和Urea P可显著提高石灰性土壤中Ca2-P和Ca8-P的含量;Al-P和Fe-P增加较大的是SSP+ASA和SSP处理;CaMg P处理显著提高了O-P和Ca10-P含量。Poly P处理土壤Ca2-P含量显著高于MAP和Urea P,仅次于DAP处理,但土壤Ca8-P含量显著低于DAP、MAP和Urea P。与SSP相比,SSP+ASA显著增加了Ca2-P和Al-P含量,分别增加了24.9%和11.9%,有效磷含量提高了11.4%。土壤无机磷组分中Ca2-P、Ca8-P和Al-P与土壤有效磷和植株吸磷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磷酸二铵(DAP)的磷素固定较低、有效磷含量高,聚磷酸铵(Poly P)降低了土壤Ca2-P向Ca8-P的转化,可减少磷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沉淀,磷素有效性与施磷酸二铵的相当,这两种肥料是适合该区施用的磷肥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施用酸性肥料硫酸铵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而且减少了磷素的累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闻捷  介晓磊  李有田  白由路  季保平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施钾肥条件下,轮作期内土壤钾素消耗量较大,速效钾的大量消耗促进了缓效钾的释放;缓效钾在土壤供钾水平降低时也是作物吸钾的重要来源。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剖面中的垂直移动,主要受作物吸收、温度、降水及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作物生育前期以表层钾素供应为主,在需钾高峰期心土和底土供钾也很重要。小麦生育期钾素以向上运移为主,而玉米生育期内钾素以向下淋移较为显著。轮作期土壤钾素的消耗主要是由于作物吸收,也有少量的淋失。在该地区生产中,补施钾肥、增加农家肥和秸秆用量十分必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