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57)
2023(17933)
2022(15713)
2021(14668)
2020(12577)
2019(29156)
2018(28961)
2017(56192)
2016(31373)
2015(35484)
2014(35711)
2013(34856)
2012(32267)
2011(29298)
2010(29579)
2009(27278)
2008(26882)
2007(24080)
2006(20839)
2005(18288)
作者
(93939)
(78405)
(77972)
(74320)
(49648)
(37670)
(35594)
(30924)
(29535)
(28215)
(26424)
(26300)
(24983)
(24745)
(24406)
(24379)
(24219)
(23312)
(22507)
(22400)
(19992)
(19224)
(19219)
(17774)
(17702)
(17600)
(17357)
(17187)
(15858)
(15686)
学科
(121804)
经济(121675)
管理(87291)
(83745)
(68656)
企业(68656)
方法(59684)
数学(52682)
数学方法(51853)
(34016)
(31154)
中国(30843)
(28265)
业经(26184)
地方(24405)
(24007)
贸易(24001)
(23282)
农业(22522)
(21313)
理论(20841)
(19690)
财务(19603)
财务管理(19562)
(18729)
技术(18717)
环境(18512)
企业财务(18445)
(17988)
银行(17898)
机构
学院(448203)
大学(447875)
(173017)
管理(172798)
经济(169129)
研究(150495)
理学(150442)
理学院(148676)
管理学(145546)
管理学院(144770)
中国(109824)
科学(99082)
(96769)
(84116)
(78415)
(77979)
业大(74482)
研究所(72041)
中心(68348)
农业(66897)
(66097)
财经(62700)
北京(61063)
(59318)
师范(58632)
(56846)
(54072)
(53352)
经济学(51050)
技术(50041)
基金
项目(307461)
科学(238481)
基金(219791)
研究(217231)
(194306)
国家(192684)
科学基金(163277)
社会(132989)
社会科(125920)
社会科学(125884)
(122271)
基金项目(116622)
自然(110250)
自然科(107650)
自然科学(107615)
自然科学基金(105642)
(103669)
教育(101749)
资助(92376)
编号(89279)
成果(72383)
重点(69533)
(66594)
(65105)
(63278)
课题(62410)
科研(59618)
创新(59014)
计划(58619)
大学(56868)
期刊
(184175)
经济(184175)
研究(125575)
中国(82667)
学报(80369)
(75370)
科学(69707)
管理(60116)
大学(59020)
(58796)
学学(55666)
教育(52335)
农业(51603)
技术(38732)
(35795)
金融(35795)
业经(31483)
经济研究(30036)
财经(29642)
(27063)
(25321)
问题(24321)
(22700)
图书(22476)
科技(22310)
技术经济(21907)
统计(21355)
业大(21132)
商业(20352)
理论(20272)
共检索到641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蔡宏波  刘志颖  张湘君  
近年来,北京作为来华留学生规模最大的地区,正面临着增长速度不断减缓,生源地结构日趋失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北京市与东部(上海、江苏、浙江)、中部(湖北)、西部(陕西)五省市来华留学生规模与发展态势,剖析了北京市来华留学生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留学生规模与留学生地域选择的区位因素,指出北京吸引留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北京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浩  赖德胜  
利用全球46个国家的统计数据,重点考察文化因素在世界各国吸引国际留学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文化因素是影响国际留学生流动的重要因素;一国的文化商品出口规模对其吸引国际留学生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国家之间的国际移民网络是影响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语言差异对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留学目的国的影响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较远、语言相同的发达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较近、语言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发达国家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曲如晓  江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区域分布差异明显。采用2002-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来华留学生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师生比、生均教育经费以及人均GDP对来华留学生区域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等教育机构数、地区总人口、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而言,其对外开放度、师生比和人均GDP对来华留学生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维春  杨晓平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衡量一个城市对外开放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国际化办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近十几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留学生教育在规模与结构等方面均取得质的提升,在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处于"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的拉力与吸引力。尽管目前存在增速渐缓、研究生比例偏低、学科结构发展不平衡、来源国际性不强等问题,但客观而言,学校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笔者基于1996年~2012年来华留学生中排名前九的来源国的面板数据,采用中国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作为度量文化认同程度的指标,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对于来华留学生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认同每提高1%,来华留学生人数约增加0.116%。为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除了促进经济、教育和科技因素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外,还应该扩大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本文对1996-2014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和来华旅游规模作为衡量文化接受度的指标。结果发现,文化接受度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影响选择偏好来影响来华留学生规模,文化接受度越高,来华留学生规模越大。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品贸易,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高文化接受度,进而促进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德娟  
我国高校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然而国内却缺乏针对留学生特点的信息素质教育。通过对100名外国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信息素质亟待提高。我国留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改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战略、设计"中外有别"的教育内容、改进教材和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彩琴  王雅晶  
本文以北京的Z高校在校留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生源类型和信息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留学生信息服务工作的实现条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面向这类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措施,为农业高校留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柳  傅纳  王孟楠  
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之下,中国远赴海外留学的人数日益增多,社会文化适应成为这一群体首要面临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一群体实现有效良好的适应是一项亟需探讨的重要命题。通过对892名中国留学生进行调查,重点考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留学时长对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文化适应,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其中非中国朋友支持和家人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最大;2.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并且在社会支持和社会文化适应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留学时长能够显著预测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其中留学时长0-6(含)个月(vs12个月以上)能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会文化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凯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要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进行科学的战略定位。这种战略定位需要综合考虑国际学生流动的发展趋势、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等因素。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当发挥更加重要和多样的作用,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个核心成分和外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祖嫘  
北京高校留学生人数居全国之首,对其开展跨文化适应研究具有示范意义。从语言、生活、心理、文化等四个维度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显著高于中等水平,整体适应较好;不同维度适应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心理-文化-语言-生活;呈现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不同国别生源的适应难点不同;适应呈三级阶梯结构;他们在京人际结构不理想,信息渠道不畅;一些学生易成跨文化适应的问题人群。北京留学管理应优化留学生源结构,扩大奖助范围;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中外学生趋同管理;加强目标群体研究,建立有效的文化传播渠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秀晶  
尽管北京留学生规模始终居全国首位,但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如期实现《北京"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10年留学生规模达到8万人左右"的发展目标,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面临着"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的多重压力,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已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北京高校在校留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满意度及限制性因素角度获得调查发现,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以期为北京及全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丽静  戴行德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强,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事业迎来了空前大发展。在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留学生的阅读行为和利用图书馆的现状。根据留学生的阅读需求特点,提出了图书馆应从改进沟通渠道、丰富图书馆英文网站的内容、将阅读服务融入到教学科研中、编制推荐书目、运用新技术加强个性化服务几方面做好留学生的服务工作。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维春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六所来华留学生较为集中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在华留学生兼职就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留学生在华期间从事兼职工作渐成普遍现象,而留学生自身增加经济收入、深度体验中国文化和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以及用人单位的需要是其成因;目前,兼职就业环境与留学生的心理预期有较大差距;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宣传不到位,使留学生兼职就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晓明  
实验发现,预先准备可以帮助被试提高口语表达的语法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即时准备可以帮助被试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度和语法复杂度。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在口语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作业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预先准备和即时准备时间,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