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3)
- 2023(9369)
- 2022(7468)
- 2021(6613)
- 2020(4791)
- 2019(10893)
- 2018(10782)
- 2017(19248)
- 2016(10813)
- 2015(11928)
- 2014(11817)
- 2013(11469)
- 2012(10923)
- 2011(10176)
- 2010(10425)
- 2009(9032)
- 2008(8700)
- 2007(7867)
- 2006(7288)
- 2005(6825)
- 学科
- 济(47793)
- 经济(47756)
- 管理(27612)
- 业(22504)
- 地方(19494)
- 中国(18254)
- 环境(17864)
- 农(15878)
- 企(15047)
- 企业(15047)
- 业经(12826)
- 学(11657)
- 发(11520)
- 农业(11292)
- 地方经济(10820)
- 方法(9532)
- 融(9071)
- 金融(9070)
- 银(8690)
- 银行(8670)
- 行(8565)
- 生态(8539)
- 划(8516)
- 资源(8511)
- 和(8416)
- 理论(8407)
- 发展(8373)
- 展(8338)
- 教育(7718)
- 数学(7589)
- 机构
- 学院(150633)
- 大学(144371)
- 研究(59791)
- 济(58670)
- 经济(57273)
- 管理(50318)
- 中国(44117)
- 理学(41492)
- 理学院(40861)
- 管理学(40077)
- 管理学院(39816)
- 科学(37558)
- 京(35965)
- 所(30801)
- 研究所(27862)
- 农(27800)
- 中心(26250)
- 财(25300)
- 江(24988)
- 北京(24255)
- 范(23934)
- 师范(23692)
- 业大(23135)
- 院(22542)
- 农业(21119)
- 州(20370)
- 技术(19643)
- 省(19257)
- 财经(18950)
- 师范大学(18694)
- 基金
- 项目(98765)
- 研究(77208)
- 科学(76684)
- 基金(65830)
- 家(57489)
- 国家(56908)
- 科学基金(47688)
- 社会(46613)
- 社会科(44088)
- 社会科学(44080)
- 省(42346)
- 划(35375)
- 教育(35194)
- 基金项目(34722)
- 编号(32672)
- 发(29551)
- 自然(28223)
- 自然科(27342)
- 自然科学(27338)
- 自然科学基金(26757)
- 成果(26142)
- 课题(25230)
- 资助(25144)
- 发展(23994)
- 重点(23724)
- 展(23513)
- 创(21351)
- 年(21000)
- 创新(19906)
- 部(19735)
共检索到247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威
生态涵养发展区作为首都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本文以平谷区为例,以能源消费状况为基础,分析了其能源消费特点,重点行业、高耗能产品的能耗状况;探讨了生态和环境建设措施对低碳发展的贡献,提出了低碳发展的路径和措施,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也为其他三大功能区低碳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北京 生态涵养发展区 低碳发展 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莉
环境也是生产力,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除了生态涵养这一主导功能,也必然承载发展等其它功能。文章借鉴主体功能区划理念,立足于首都经济和国际化大都市特点,围绕平原地区、浅山区、深山区不同特征,将生态涵养发展区细分为保护核心区、保护缓冲区、发展储备区、优化发展区四个子区域,并分区域提出功能建设的重点任务及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涵养发展区 类型划分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东升 刘华 薛正旗
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目前,涵养区面临着涵养和发展的双重目标,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已逐渐成为涵养区的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文综合分析了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包括总体发展水平、结构与布局、特征等。另外,基于特色和品牌、基础设施、土地政策等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北京市 生态涵养发展区 乡村旅游 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俊峰 杨红 左瑞华 李虎 孙伟 蔡典雄
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如何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合理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已成为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以怀柔区宝山镇为例,论述了适合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了宝山镇观光休闲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指出了其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合理规划、挖掘新增长点、创新旅游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强化人才培训等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同类型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松林
沟域经济是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山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沟域为视角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针对北京山区发展的问题与机遇,基于沟域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特点,通过构建重点发展区域——沟域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分析模型,甄别出重点沟域作为沟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梳理和归纳不同类型沟域经济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优化北京山区人地关系、加速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薇
全球变暖的严峻现实带来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重视,而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生态系统面临的低碳减排任务更加迫切。北京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经济社会相对发达,探讨在这样的大都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方向和基本路径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北京 城市发展 低碳经济 实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江春 朱江 姜浩 李翔
城乡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生态型地区长期陷入发展动力缺失、低水平循环、村镇衰败的困境,城乡融合面临更大的挑战,探索生态型地区城乡融合路径意义重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城乡融合的理论框架,建构了生态型地区“价值链—供应链—要素链”组合的城乡融合路径,并以粤北生态发展区为例提出了具体路径策略:一是构建全链条的生态产品价值链,建立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二是构建跨区域和城乡垂直分工的生态产品供应链,建立“大湾区中心城市—粤北市县城区—粤北村镇”三级空间供应体系;三是建立生产要素流转交易的要素链,围绕生态产品供应链促进人口、土地要素的城乡对流。研究对开展特定地域城乡融合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生态型地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燕
本文对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在调查制约生态涵养区发展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分析生态补偿实行现状与存在问题,阐明生态补偿的内涵与原则,对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途径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丽娜 王洪佳 王学霞 蔡连凤 淮贺举
针对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问题,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为研究对象,将北京生态涵养区110个乡镇作为评价单元,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和限制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水平较高,空间上呈现出北部和西部地区乡镇高于其他区域的特征;2)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在空间上有聚集和相互影响特征,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各乡镇协同发展、共同提升;3)各乡镇农业绿色发展的限制因素不同,可以根据农业绿色发展的水平和限制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提高乡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措施和政策。本研究可以丰富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理论体系以及评价手段,对于指导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下的农业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洁 童元松
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目前,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育理念偏颇,忽视教育公平性;资源缺乏层次,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静态化分层管理,无法实时监测学情;教学评价不全面,无法推进学生发展等问题。对此,文章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的创新路径: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构建特色教育生态;打造个性化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我驱动;开展动态分层管理,精准教学助力成长;创新改革考核方式,撬动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芳 韩江雪 王馨玮 王怡然
[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将冀北地区的发展确定为承担生态保障与水源涵养功能,文章基于长期以来该区域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特征,研究了该生态涵养区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目的是为该区域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置了影响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规模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政策因素四大类37个影响因素,借助于统计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归纳为5个公因子,利用SPSS软件回归模拟结果显示各个因素对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将四大类通过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模拟,拟合优度较高,影响因素通过分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些影响因素对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结论]依据定性分析假设与计量模拟分析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提出对策建议:继续加强生态建设项目的推进、适度扩大产业经营规模、加大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投资力度、实施资源节约型生产创新模式以及健全和完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制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何善亮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一个标志性概念,也是我们解决教学与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最近发展区"概念从"认知"、"文化"、"社会"、"教育"和"人学"等角度进行多维透视,不难获得"脚手架"隐喻、情境认知、实践参与、好的教学、人的生成等多方面的启示。它为我们解决教学的准备性与发展性问题指明了具体的思路,也为我们开展有效教学找到了具体的切入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谢中起 张雅婧
目前京津冀三地生态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河北省的生态建设一直是京津冀区域内的"短板"。河北省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把握好生态建设的主动权,实施河北省生态涵养工程,全面提升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质量。为此,河北省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走生态特区发展之路,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涵养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高生态工程资源配置和建设效率,使河北省成为京津冀发展的生态支撑区,变污染输送为生态输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谢中起 张雅婧
目前京津冀三地生态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河北省的生态建设一直是京津冀区域内的"短板"。河北省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把握好生态建设的主动权,实施河北省生态涵养工程,全面提升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质量。为此,河北省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走生态特区发展之路,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涵养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高生态工程资源配置和建设效率,使河北省成为京津冀发展的生态支撑区,变污染输送为生态输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隋春花 赵丽
参考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针对广东生态发展区生态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基本情况,从理论角度、功能区划和科学发展观三方面分析建立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从省政府角度、生态发展区角度、市政府角度和当地群众角度四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广东生态发展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对策。
关键词:
生态发展区 生态补偿机制 环境保护 广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