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7)
- 2023(14446)
- 2022(11768)
- 2021(10527)
- 2020(8609)
- 2019(19262)
- 2018(18763)
- 2017(36089)
- 2016(19370)
- 2015(21167)
- 2014(21023)
- 2013(21087)
- 2012(19688)
- 2011(17624)
- 2010(18050)
- 2009(16664)
- 2008(16815)
- 2007(15028)
- 2006(13539)
- 2005(12829)
- 学科
- 济(93460)
- 经济(93366)
- 业(81985)
- 企(73007)
- 企业(73007)
- 管理(68775)
- 方法(33730)
- 业经(30425)
- 农(28325)
- 中国(26242)
- 地方(25827)
- 财(25699)
- 数学(25352)
- 数学方法(25162)
- 农业(20864)
- 技术(19328)
- 务(18809)
- 财务(18785)
- 财务管理(18763)
- 制(18458)
- 企业财务(17810)
- 和(16421)
- 贸(15564)
- 贸易(15548)
- 易(15008)
- 策(14783)
- 划(14773)
- 理论(14687)
- 银(14508)
- 银行(14490)
- 机构
- 学院(281567)
- 大学(275358)
- 济(120510)
- 经济(118078)
- 管理(111208)
- 研究(97189)
- 理学(94361)
- 理学院(93259)
- 管理学(92053)
- 管理学院(91481)
- 中国(77047)
- 京(61569)
- 科学(58647)
- 财(54975)
- 所(49715)
- 农(49572)
- 江(44696)
- 研究所(44640)
- 中心(44185)
- 财经(42828)
- 业大(40571)
- 北京(39303)
- 经(38808)
- 农业(38587)
- 州(35889)
- 范(35838)
- 经济学(35817)
- 师范(35496)
- 院(35183)
- 经济学院(32221)
- 基金
- 项目(183784)
- 科学(146961)
- 研究(135781)
- 基金(133403)
- 家(116041)
- 国家(114949)
- 科学基金(100138)
- 社会(88852)
- 社会科(84387)
- 社会科学(84370)
- 省(73424)
- 基金项目(70299)
- 自然(63234)
- 自然科(61825)
- 自然科学(61811)
- 划(60817)
- 自然科学基金(60756)
- 教育(59270)
- 编号(54226)
- 资助(53135)
- 发(45329)
- 成果(42835)
- 创(41536)
- 重点(41447)
- 业(39558)
- 部(39276)
- 创新(38054)
- 课题(37502)
- 国家社会(37036)
- 发展(36879)
- 期刊
- 济(143839)
- 经济(143839)
- 研究(84284)
- 中国(61284)
- 农(46780)
- 管理(46626)
- 财(44321)
- 学报(40261)
- 科学(39840)
- 农业(32363)
- 大学(30901)
- 学学(29012)
- 融(28987)
- 金融(28987)
- 教育(27168)
- 技术(26423)
- 业经(26173)
- 经济研究(22203)
- 财经(21426)
- 业(19602)
- 经(18644)
- 问题(18525)
- 技术经济(16374)
- 图书(14692)
- 现代(14629)
- 商业(14400)
- 贸(14385)
- 世界(13893)
- 科技(13600)
- 资源(13210)
共检索到441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孝 冯中越
本文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探讨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首先,从发展现状、当前集聚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探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优势;其次,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间接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要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进一步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宁 韩同银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提升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耦合协调度上涨缓慢,协调机制处于中下等水平,天津处于稳步提高期,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比较薄弱且低于天津、北京。进而从产业自身、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驱动因素的7个理论假设,进一步运用面板模型对两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市场化程度、环境水平两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韩同银 李宁
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内在机理。通过构建河北省11个地市2002—2015年个体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积极影响,得出规模效应、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等因素加速制造业升级的结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从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培育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打造良好的产业环境等方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加速制造业升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韩同银 李宁
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内在机理。通过构建河北省11个地市2002—2015年个体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积极影响,得出规模效应、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等因素加速制造业升级的结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从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培育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打造良好的产业环境等方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加速制造业升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亚清 闫洪举
构建了反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时间、空间互动关系的空间面板数据结构VAR模型和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借以探究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京津冀13个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现状的分析中。结果显示,京津冀13个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均未实现协同发展,甚至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并未有效地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据此认为,加强京津冀城市间产业合理分工与区域内部生产要素共享是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景华 冯剑 张吉福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与其内在发展规律有效结合,方能事半功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两大主要产业门类,其协同集聚水平决定了城市群发展的质量和成熟程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系和空间互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的供需关系是它们形成空间集聚的基本动因,但非唯一因素,知识溢出和劳动力池共享等外部性也是两者空间集聚的原因。未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理顺本地区产业分工链条,充分发挥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辐射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关键词:
京津冀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健夫 戴璐玮
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面临着老龄化加剧、养老设施短缺但政府已经开始启动相关扶持政策的环境。三地协同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目标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为老年人提供符合需求特点的养老服务以及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能力。为此,需要坚持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相结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和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协同发展原则。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 养老服务业 协同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福子 王红 崔松虎
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日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及其价值链。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以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定位为落脚点,对其目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实证检验,并据此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经济效应 京津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贺小丹
以京津冀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及其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在提出理论假设后,利用城市级面板数据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信息化水平、知识密集度、人力资本、地方政府保护都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影响,且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形成对不同因素的依赖度与敏感度存在差异。另外,数据显示北京市作为京津冀区域中心,已成为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集聚地,且集聚效应显著。因此,应当继续从几大因素着手促进北京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发挥其高聚集性、高辐射性,推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调整与升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贺小丹
以京津冀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及其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在提出理论假设后,利用城市级面板数据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信息化水平、知识密集度、人力资本、地方政府保护都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影响,且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形成对不同因素的依赖度与敏感度存在差异。另外,数据显示北京市作为京津冀区域中心,已成为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集聚地,且集聚效应显著。因此,应当继续从几大因素着手促进北京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发挥其高聚集性、高辐射性,推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调整与升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旺 申玉铭
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协调发展成为推动制造业进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主要以2003-2008年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等多种方法和指标,测度了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整体状况、行业特征及各市专门化率。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一种典型非均衡的单中心、大梯度等级化集聚发展态势;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等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全国的专业化优势也最明显;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的结构差异都较大,专业化分工也较明显;北京的高端行业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和行业优势,其他9市也各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泗薪 李晓阳
文章从生产性服务业入手,结合相关资料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型,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提取所需指标数据结合模型进行耦合分析,最后依据定量化数据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在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生产性服务业找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度 京津冀经济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平 陈永国
生产性服务业是作为其它产品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业。梯度反映的是地区间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别。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梯度特征可以从增加值梯度、就业梯度和劳动生产率梯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梯度特征,进一步完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协作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政府性协调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扩散、培育区域性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加快中小企业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键明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河北省服务业相关数据对服务业产业集聚水平与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河北省服务业产业经济密度对当地居民收入增长具有负效应,服务业产业集群化程度对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正效应。通过误差向量修正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服务业产业经济密度在短期内对居民收入增长影响不显著,在长期内影响也较小,而服务业产业集群化程度在短期内对居民收入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将长期保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