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16)
2023(14951)
2022(12812)
2021(11812)
2020(10001)
2019(22944)
2018(22699)
2017(44184)
2016(23964)
2015(26519)
2014(26192)
2013(26333)
2012(24014)
2011(21219)
2010(21226)
2009(19653)
2008(19511)
2007(17097)
2006(14965)
2005(13352)
作者
(69229)
(57741)
(57256)
(54326)
(36763)
(27405)
(26004)
(22489)
(21726)
(20615)
(19649)
(19558)
(18417)
(18216)
(17710)
(17595)
(17274)
(17127)
(16454)
(16419)
(14294)
(14020)
(13889)
(13083)
(12884)
(12857)
(12794)
(12711)
(11609)
(11464)
学科
(98453)
经济(98341)
(93252)
(83400)
企业(83400)
管理(81841)
方法(45799)
数学(36330)
数学方法(35963)
业经(30833)
(30560)
(30163)
中国(23666)
(22421)
财务(22359)
财务管理(22336)
农业(21757)
企业财务(21205)
技术(20277)
(19353)
(18895)
地方(18775)
理论(18364)
(18273)
(17479)
贸易(17467)
(16945)
(16530)
(15666)
环境(14693)
机构
学院(340375)
大学(338400)
管理(141430)
(136397)
经济(133532)
理学(122252)
理学院(120948)
管理学(119132)
管理学院(118496)
研究(109111)
中国(83554)
(74278)
科学(68728)
(62244)
(59074)
(54795)
业大(52802)
财经(50027)
(50023)
研究所(49897)
中心(49528)
北京(46879)
农业(46537)
(45590)
(41751)
师范(41370)
(40391)
(39689)
经济学(39650)
商学(37697)
基金
项目(233132)
科学(184048)
基金(170026)
研究(169934)
(147967)
国家(146663)
科学基金(127431)
社会(107361)
社会科(101746)
社会科学(101719)
(91183)
基金项目(90747)
自然(83920)
自然科(82017)
自然科学(81998)
自然科学基金(80578)
(75947)
教育(75728)
资助(69461)
编号(69065)
成果(54698)
重点(51162)
(50554)
(50487)
(49390)
创新(46454)
课题(46055)
(45568)
科研(44494)
国家社会(43840)
期刊
(150758)
经济(150758)
研究(97463)
中国(61830)
管理(54818)
(54064)
学报(53194)
科学(49642)
(49600)
大学(40393)
农业(38034)
学学(37962)
教育(32334)
技术(30113)
(27792)
金融(27792)
业经(26940)
财经(24373)
经济研究(23180)
(22238)
(20887)
图书(19720)
问题(19665)
技术经济(18601)
现代(17036)
科技(16825)
理论(16419)
商业(15753)
(15524)
实践(14949)
共检索到495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庞毅  郭崇义  
北京市生产性流通服务业分为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和批发业四种类型。近几年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滞后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空间集聚及政府政策。北京流通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为:一方面,对传统的流通服务业进行现代化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中的高端部分。北京的流通服务业要立足北京,增强在环渤海地区、全国、甚至亚洲的辐射面和辐射力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耘  冯中越  郭崇义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流通服务业等五大行业,其区位商值都很高,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首都经济定位中,应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并将市外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总的定位应发展为引领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中心,立足中国,辐射亚洲。应把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各生产性服务行业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空间定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崇义  庞毅  
批发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流通服务业,批发市场是北京批发业的重要形式。从辐射范围看,北京大型玩具批发市场、服装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都能辐射到北京周边的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天津、辽宁等省区;从辐射强度上,距离北京由近到远递减。北京大型批发市场的发展,在辐射能力、交易方式、竞争及发展环境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要提升大型批发市场的辐射力,必须开发市场需求、优化空间集聚、提高竞争能力,并且要争取必要的政策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栾强  罗守贵  郭兵  
依据中心城市和受辐射城市并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城市间距离对分形模型进行改进,对我国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发现:上海对半径300 km范围的辐射力与北京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当,而广州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对较差;3个中心城市行政地位差别很大,但政策支持力度对辐射力的影响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并无明显优势;金融业发展是辐射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辐射力对城市货运能力和客运能力的依赖度有明显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姚凯  寸守栋  
准确测度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和辐射力水平并深入探讨二者相互关系,有助于检验各省份人才政策的实效性和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提出路径建议。本文选取17个典型省份作为区域辐射中心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法和回归分析法开展研究表明,区域辐射中心建设进程中存在明显的"人才政策—人才集聚指数—辐射力"交互推动关系,且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与辐射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升0.936个百分点。相反,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高1个百分点,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068个百分点。区域中心辐射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二者对人才集聚指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86和0.56。研究成果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指明了路径:人才政策应聚焦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辐射中心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性、特色化产融合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辐射力和金融服务辐射力来提升区域辐射中心辐射能力。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鑫  杨黎明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处于经济成长中的国家或地区,客观上都需要而且必然会出现若干个经济中心城市,以引导资源、聚集能量,并通过"极化—扩散"效应推动本国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提高城市档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威尔逊模型对省内各市金融竞争力及辐射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各主要城市金融发展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浩  姚星垣  
本文运用了比较先进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作了详细、全面、客观的分析。针对城市金融辐射力提出了合理的指标体系,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长三角城市接受上海辐射的程度,首次将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用来度量各中心城市接轨上海的能力以及各自的金融影响力.并计算出了它们的辐射半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豆洪青  
公共图书馆辐射力是图书馆服务水平与能力的直接体现。公共图书馆辐射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辐射半径、辐射厚度、基础设施与服务方式等,可以此构建公共图书馆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波市及其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辐射力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建议,以期帮助政府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表2。参考文献15。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安子祎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中心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从金融辐射力的角度来看,武汉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支持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武汉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加大金融集聚力来增强金融辐射力,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黎平海  王雪  
文章以珠三角区域内的九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选址理论并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九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测算出珠三角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来量化金融辐射力,为增强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力、扩大金融辐射范围以及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孝坤  袁颖  冯钦  
实证研究可知:重庆、成都、西安、昆明4市的金融竞争力与辐射能力在西部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方面,4城市在西部金融竞争中具备了金融增长极的经济环境优势、金融规模优势、信息优势以及政策优势;另一方面,4城市的辐射半径较大,辐射力较强,能协同对西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因此,4城市金融业应根据各自优势,加强协调,优势互补,协同发挥金融辐射作用,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晓迪  
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科技之城、创新之都,具有独特的多元文化发展优势。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方向,"全球标杆城市"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全球标杆城市的特征之一是作为具有文化辐射力、引领力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结合深圳发展历程和发展定位,深圳的城市文化辐射力可以拆解为五种内涵:锐意进取的创新文化,海纳百川的开放文化,以人为本的市民文化,丰富多元的现代文化,主动担当的文化外交。因此,建设文化先行示范区,深圳需要打造具有自身鲜明特质的文化精神,不断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传播辐射力,激发更活跃的文化流量为深圳赋能,让创新、科技、传统、国际等文化力量充分涌流,形成深圳文化漩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邱灵  
以北京为案例区,基于基本单位普查和经济普查的大样本企业数据,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方法模拟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演化特征,进而采用宏观政策分析与微观企业调查相结合方法,探讨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表明,①1996-2008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单中心、双中心和多中心空间结构并存。②转型期市场与政府双重力量共同影响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生成及演化:从中央到地方的服务业领域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以及信息化背景下首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通达性、面对面接触需求、企业形象与品牌效应、配套设施与创新环境、企业发展空间、土地成本或租金价格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的差异性对企业区位选择也存在明显影响;政府通过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城市发展方针政策调整、城市重点功能区规划建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行宏观引导和调控。③西方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生成及演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发过程,北京则是转型期市场和政府双重力量共同作用下组织与自发相互影响的过程,西方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但受到政府力量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具体区位决策时必须进行适当的修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昊光  叶大华  
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现代产业转型的主导方向,也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流模式。在深入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指出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北京市应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设计服务业等产业门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