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9)
- 2023(10158)
- 2022(8353)
- 2021(7833)
- 2020(6574)
- 2019(15051)
- 2018(14701)
- 2017(28109)
- 2016(15241)
- 2015(17176)
- 2014(16860)
- 2013(16191)
- 2012(14721)
- 2011(12820)
- 2010(12557)
- 2009(11180)
- 2008(10661)
- 2007(8909)
- 2006(7426)
- 2005(6418)
- 学科
- 济(61320)
- 经济(61243)
- 管理(43187)
- 业(38109)
- 企(31560)
- 企业(31560)
- 方法(29656)
- 数学(25795)
- 数学方法(25402)
- 中国(19593)
- 农(15890)
- 财(14447)
- 地方(14368)
- 业经(13708)
- 学(10794)
- 农业(10753)
- 理论(10678)
- 环境(10429)
- 制(10013)
- 和(9729)
- 贸(9228)
- 贸易(9223)
- 技术(9149)
- 务(8964)
- 财务(8927)
- 财务管理(8899)
- 易(8853)
- 企业财务(8449)
- 划(8293)
- 银(7727)
- 机构
- 学院(201215)
- 大学(201104)
- 济(81758)
- 管理(80763)
- 经济(79965)
- 理学(69752)
- 理学院(68960)
- 管理学(67774)
- 管理学院(67361)
- 研究(63579)
- 中国(47285)
- 京(44326)
- 科学(38237)
- 财(36699)
- 中心(31130)
- 江(30153)
- 财经(29695)
- 所(29241)
- 业大(29019)
- 农(28603)
- 范(27540)
- 北京(27434)
- 师范(27312)
- 经(27198)
- 研究所(26580)
- 经济学(25435)
- 院(24164)
- 州(23528)
- 经济学院(23063)
- 财经大学(22396)
- 基金
- 项目(144814)
- 科学(116041)
- 基金(106607)
- 研究(106523)
- 家(91898)
- 国家(91125)
- 科学基金(80483)
- 社会(70117)
- 社会科(66631)
- 社会科学(66618)
- 基金项目(56880)
- 省(55772)
- 自然(51684)
- 自然科(50489)
- 自然科学(50475)
- 教育(49609)
- 自然科学基金(49520)
- 划(47537)
- 编号(42712)
- 资助(42380)
- 成果(33061)
- 重点(32427)
- 部(32068)
- 发(31324)
- 创(30423)
- 国家社会(29425)
- 课题(29113)
- 创新(28408)
- 教育部(28170)
- 科研(27698)
共检索到289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艳 柴彦威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北京在"由消费性城市向工业性城市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导下,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曾以单位大院形式建设起来的大型工业企业单位,目前由于首都城市职能的调整、市场化改革所推动的土地功能置换以及环境治理等原因正面临着搬迁、消亡的危机。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领域的学者已经呼吁亟需对城市工业遗产进行"抢救式"的保护。然而,已有规划案例往往更强调对工业遗产单体建筑或区域物质空间的保护和再利用,而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挖掘比较欠缺。论文从单位大院的物质空间性特征、单位制度的内涵以及单位居民的单位情结等方面,以北京京棉二厂为案例,对北京现代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关键词:
现代工业遗产 文化内涵 单位大院 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抚英
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分类是开展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按照工业生产行业及相关环境、尺度层级与构成要素、历史阶段、价值等级、区位特征、创办主体、再利用模式和工业建筑本体特征等,对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主要分类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混合分类法"建立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分类体系,即以"线分类法"为主导形成基本分类,以"面分类法"形成补充分类,基本分类与补充分类整合形成分类体系。分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不断优化和细化的过程,体系框架可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做适应性调整。
关键词:
工业遗产 近现代 混合分类法 分类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勇 高亮月
文化是农业遗产之根,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内涵,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从而契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的宗旨。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3、2014年先后被遴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地貌特殊,景色秀丽,不仅出产丰饶,而且孕育了鲜明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永不屈服的治水精神、天人合一的农耕体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清淡自然的垛田美食等多个方面。兴化垛田的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调研挖掘的基础上作战略谋划,才能使其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福文 佟玉权 张丽
本文在对东北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针对东北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探讨了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的各个环节,并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大连工业遗产进行实证评价研究,为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旅游价值 评价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丽华 何军 韩福文
基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实地调研方法,从历史时期、空间格局、产业类型和社会属性四个维度对东北近代工业遗产进行分析。认为东北近代工业遗产的形成与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东北地区的经济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打上了鲜明的殖民烙印,体现了东北人民伟大的民族抗争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的普遍价值,并为东北近代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永杰 尹兵兵 李君
在分析地名文化遗产内涵、价值以及北京长城文化带地名遗产分类、数量和命名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北京长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从遗产价值、法规和制度、规划、管理机制、监管、地名标志设置规范、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保护与建设对策,有助于首都三个文化带和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
关键词:
北京长城文化带 地名文化遗产 保护与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帅强 邓运员
根据景观基因理论,选取15项国家级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深入分析,界定了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挖掘方法;通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特征、演变特征、传承特征、民俗特征四个方面,构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特征挖掘指标体系,挖掘了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所表达的意象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福文 王芳
文化城市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是人本主义城市理念的具体体现,其精髓在于文化特色。辽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城市均为工业城市,因而其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必然与工业遗产保护具有密切关系。本文在对特色文化城市基本内涵和精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辽宁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关系,分析工业遗产保护在辽宁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出辽宁建设工业特色文化城市的基本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广海 袁洪英
以我国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非遗进景区”为关键词采集和挖掘网络文本信息,运用文本分析法提取非遗景区响应理论要素,研究非遗景区响应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国家级及省级非遗资源总体上已形成七大密集核心区,不同类型的非遗资源虽形成多核心和组团分布态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文本信息挖掘发现,“相关机构”“非遗资源及传承人”“景区环境与服务”“活动形式及意义”“节日与季节”“参与者”“相关地区”是非遗景区响应的7个要素。(3)非遗景区响应强度逐年增强且季节性特征显著,响应空间分布较广,以较低值与低值区域为主。(4)单因子探测发现,不同年份主导非遗景区响应空间分异的因素略有差异,但旅游总收入是共同的主要影响因子;交互因子探测发现政府行政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是主导型交互因子,反映出非遗景区响应的驱动因素具有复杂性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明
满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大量特色的风俗文化,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化。满族的民俗习惯,带给人们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源自于由满族所统治的封建王朝清朝。由赵佐贤、张佳生编著,白山出版社出版的《满族文化资源与开发》一书全面描绘了满族的文化习俗,其中包括婚嫁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民间文学、音乐文化、舞蹈文化、游艺文化、祭祀文化以及旅游文化方面,并针对这些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深度的探讨。笔者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满族伦理思想研究》(16B2X083)以及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化翻译视域下吉林省满族文化旅游外宣英译研究》(JJKH20211393SK)的研究结合该书对满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以及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栩同 孙蒋涛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在城市遗产保护中消耗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与人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仲华 刘伟伟 陆颖隽
文章基于传统数据挖掘与大数据挖掘对比的视角,对大数据挖掘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云计算与挖掘服务融合的大数据挖掘体系架构,且以融合多功能的Hadoop大数据挖掘平台为例,剖析大数据挖掘内部工作流程并分析其优势及挑战,从而为用户对大数据挖掘的认知与应用需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 大数据挖掘 云计算 体系架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彭俊玲
分析印刷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阐述印刷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安全意义以及电子媒体时代研究纸本印刷文化及其遗产保护的意义,概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刷技艺的留存现状,分析图书馆在保护印刷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最后提出保护我国印刷文化遗产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印刷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图书馆 古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童玉娥 熊哲 洪志杰 郭丽楠
中日是世界上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数目最多的两个国家,比较分析两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保护措施可以为相关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和中日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从国际、中央和地方政府3个层面分析比较两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措施。中日两国农业文化遗产在遗产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背景与前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也存在一些根本性差异;两国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也较为相似,日本在产品开发、旅游发展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结合方面所做工作更为细致。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完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