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1)
2023(10948)
2022(9830)
2021(9319)
2020(7903)
2019(18429)
2018(18420)
2017(35198)
2016(19614)
2015(22028)
2014(21785)
2013(21481)
2012(19542)
2011(17395)
2010(17366)
2009(15664)
2008(14983)
2007(12726)
2006(10860)
2005(9200)
作者
(58138)
(48366)
(48142)
(45592)
(30772)
(23400)
(21736)
(19202)
(18414)
(17161)
(16711)
(16193)
(15343)
(15311)
(14889)
(14888)
(14845)
(14373)
(13840)
(13736)
(12288)
(11926)
(11864)
(10906)
(10893)
(10722)
(10662)
(10630)
(9708)
(9673)
学科
(74453)
经济(74378)
管理(51915)
(48858)
(41250)
企业(41250)
方法(38804)
数学(34262)
数学方法(33719)
(20510)
(18065)
中国(17379)
(16554)
地方(15570)
业经(15244)
理论(12896)
(12353)
农业(12169)
环境(11938)
(11856)
贸易(11850)
技术(11468)
(11427)
(10908)
财务(10841)
财务管理(10823)
(10707)
企业财务(10260)
(10135)
教育(9488)
机构
大学(271264)
学院(269431)
管理(107320)
(97393)
经济(95164)
理学(94295)
理学院(93131)
研究(91172)
管理学(90977)
管理学院(90533)
中国(64591)
科学(63413)
(60348)
(50160)
(47456)
业大(47157)
研究所(44211)
(42228)
中心(40515)
农业(39796)
北京(38284)
(37491)
(35672)
师范(35246)
财经(34805)
(33534)
(31745)
(30686)
技术(30052)
师范大学(28611)
基金
项目(198179)
科学(154025)
基金(142922)
研究(137079)
(127435)
国家(126454)
科学基金(107344)
社会(82672)
(78321)
社会科(78221)
社会科学(78200)
基金项目(76799)
自然(74713)
自然科(72946)
自然科学(72923)
自然科学基金(71525)
(67400)
教育(62842)
资助(59846)
编号(55167)
重点(45243)
成果(43673)
(41919)
(41853)
(40980)
计划(39456)
科研(39116)
课题(38443)
创新(38230)
大学(36013)
期刊
(99566)
经济(99566)
研究(72961)
学报(52253)
中国(46185)
科学(45539)
(44252)
大学(37941)
管理(37526)
学学(35963)
农业(31330)
(29617)
教育(28664)
技术(22837)
(16637)
金融(16637)
(16322)
业经(16300)
经济研究(15683)
财经(15434)
科技(14999)
图书(14743)
业大(14548)
(13641)
资源(13482)
林业(13479)
理论(13057)
问题(13017)
(12911)
技术经济(12720)
共检索到372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史策  聂立水  魏一凡  祝琳  杨昊  张润哲  聂浩亮  王江  薄慧娟  
[目的]探讨北京海坨山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为暖温带森林土壤氮循环及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种典型林分类型(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 Carriere)、针阔混交林(Pine-poplar mixed)、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isch)、核桃楸林(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分别设置3块(20 m×20 m)标准样地,采集0~20 cm土层土样,分析相关土壤性质,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不同土壤特性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4种林型下共测定出4门6纲13目16科29属。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林型下土壤固氮菌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油松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林>蒙古栎林。β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林型土壤固氮菌群落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在已鉴定的土壤固氮菌中,各林型以变形菌门为主,核心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广泛固氮氢自养单胞菌属和斯克尔曼氏菌属。RDA分析显示,土壤特性能解释固氮菌群落变异的65.48%,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影响4种林型下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结论]北京海坨山地区土壤固氮菌资源丰富,不同林型下土壤特性、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显著影响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雪婉  李翠兰  彭畅  张晋京  林园  刘杭  
以大豆连作(CS)、玉米连作(CM)、玉米—大豆轮作(MS)、玉米—玉米—大豆(MMS)和玉米—大豆—大豆(MSS)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种植制度对土壤固氮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中土壤有机质(SOM)、全磷(TP)、有效氮(AN)和有效磷(AP)的含量显著高于连作;轮作固氮菌丰度显著高于CM,显著低于CS;MMS与MSS固氮菌多样性显著高于CM;轮作和连作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全氮(TN)是固氮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种植制度通过土壤化学性质间接影响固氮菌丰度和多样性。这说明,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MSS与MMS更有利于土壤固氮菌繁殖,可以从微生物学的角度为合理种植和氮素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冯歌林  高竞  严淑娴  王晶  梁辰飞  秦华  陈俊辉  徐秋芳  
【目的】了解不同竹子内生固氮菌及其定殖土壤根区固氮菌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方法】以毛竹Phylloslachys edulis、狭叶青苦竹Pleioblastus chino、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叶部、根部及定植土壤为对象,设计nifH固氮基因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随机克隆技术,通过聚类分析、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同竹子根区土壤之间、同一竹种根部与叶部之间、不同竹种同一器官之间、根区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固氮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同一竹种叶部或根部的重复样品相似度均不高;根部内生固氮菌种类总体多于叶部,土壤固氮菌与根部内生固氮菌相似度高于叶部。不同竹种不同器官间固氮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孝顺竹叶部(2.73)与土壤(2.70)大于根部(2.53)(P<0.05),狭叶青苦竹根部和毛竹根部大于叶部和土壤(P<0.05)。植物样品随机克隆测序对比得到83株固氮菌,仅12株为可培养固氮菌株,分别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Dechlorosoma、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Kosakonia、变形杆菌属Gammaproteobacteria、红长菌属Rubrivivax和Azohydromonas。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3种竹子内生固氮菌明显不同于其他植物。【结论】土壤环境、竹子种类及组织器官均能影响竹子内生固氮菌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定殖于根部的内生固氮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叶部。3种竹子内生固氮菌种类与已报道的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差异显著。图4表4参3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彩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氮沉降量不断升高,沉降速率持续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过量的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健康存在消极影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林是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之一,其种植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人工乔木林之首,杉木速生丰产对于我国林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杉木林下土壤是杉木生长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微生物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因此选择杉木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静霞  杨新兵  
【目的】水是植被分布的限制因子,为改善清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及土壤生态建设,对该流域典型林分类型下土壤水分状况展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土壤剖面水分速测仪(TRIME-FM)对清水河流域立地条件一致的4种典型林分类型(落桦混交林、山杨林、白桦林和华北落叶松林)进行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结果】:(1)4种林分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差异显著,其大小排序为:白桦林(17.80%)>落桦混交林(14.16%)>华北落叶松林(12.38%)>山杨林(11.45%),8-9月份土壤蓄水量最大的为白桦林(142.40 m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国强  陈三凤  
为研究固氮芽孢杆菌、固氮巨大芽孢杆菌、解磷假单胞菌、巴西固氮螺菌组成的复合菌剂对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构建16SrRNA克隆文库及采用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酶切分析(ARDRA)的方法,以文库库容值(C)、Rarefaction曲线(R)对克隆文库进行评价。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对照及菌剂处理样品均检测到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8个细菌类群,并且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接种菌剂后小麦根际土壤检出了绿弯菌门、蓝藻门、产水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而梭杆菌门未被检出。假单胞菌属由1.59%增加至21.28%。芽孢杆菌属由未检出增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程伟  肖玖金  母晨君  张亚  黄杰  喻文慧  王玉杰  缪宁  
【目的】为了解和比较川西龙门山脉5种典型林型下的夏季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生态恢复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7月,用Tullgren干漏斗法对川西龙门山的同年龄段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人工混交林、人天混林、天然次生林5种林型的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这5类林分的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以蜱螨类和弹尾类为主,共占捕获总量的81.31%;人天混林的土壤动物密度显著高于其它林分(P <0.01),但深层土中逆分布也并不罕见,其具体影响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0.19)最高,其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更集中于优势种群,群落稳定性较高。杉木林丰富度指数(5.2)较明显高于其它4种林分,其个体在种群中的分布较均匀,各林分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较大差异;杉木林与其它林分的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均较低(0.35~0.41),柳杉林与人天混林间的群落相似性达极相似(0.77),柳杉根系、根系分泌物及凋落物等相对杉木可能对土壤动物类群建成有更大影响。【结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与林型密切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跃进  李沁谊  王好才  时伟宇  
【目的】探究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典型群落的土壤碳氮储量变化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空间代时间方法,在重庆市中梁山喀斯特槽谷选取弃耕地(弃耕半年)、草地(5~10 a)、灌丛(15~25年)、灌乔林(30~40年)和乔木林(50~60年)作为一个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序列,设置固定样地,采集0~10、10~30、30~50、50~7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及碳氮比(C/N)和土壤pH值,估算各演替序列下土壤的碳氮储量,分析在自然恢复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碳氮含量与储量特征。【结果】植被自然恢复演替显著提高了土壤SOC和TN含量与储量(P <0.05),土壤TN储量与土壤SOC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T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0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石磊  张玉武  罗文敏  林昌虎  刘盈盈  
为了对梵净山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梵净山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不同海拔高度的固氮维管束优势植物及其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下固氮优势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土壤性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有固氮维管植物10科38属92种,占梵净山种子植物138科的7.25%,440属的8.64%,933种的9.86%;1300 m以下是固氮维管植物的主要分布区,达68种,尤以蝶形花科植物最多;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p H在3.65~4.82,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关系为回香坪北>护国寺>金顶南>九龙池北>转塘,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艳芳  闫伟  陈立红  峥嵘  
【目的】从杨树根际土壤筛选固氮菌,并研究其生长特性。【方法】在内蒙古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采集杨树根际土壤,采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分离纯化杨树根际土壤固氮菌。对分离纯化的固氮菌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用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对固氮菌16SrDNA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应用DNAMAN6.0软件进行序列校正及多序列比对,使用MAGE 4中的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所获固氮菌的生长特性和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从阿尔山杨树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XY1、XY2、XY5、XY7、XY8、X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庆  冷怀琼  朱继熹  
将从苹果叶面获得的3株自生固氮菌,在平板上对苹果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病菌作结抗测验,在高效法相色谱仪上对菌株代谢液中4类激素作定性定量分析后,经比较筛选出N005(Azotobactersp)作为本实验的益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N005能在苹果叶面定植和繁衍。苹果的一年生脱毒苗喷施N005后,能促使苗高增加,高嫁接口5cm处的径粗增大。实验也表明,N005能产生GA3、ABA和CTK,其固氨酶活性也较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军  彭轶楠  郭琪  王沛雅  李鑫  杨晖  
[目的]获得杂交构树根际固氮菌菌株并明确其功能特性。[方法]以Ashby培养基为选择分离条件,从甘肃天水、兰州、张掖种植试验区的杂交构树根系及根际土壤中分离固氮菌,对固氮菌进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同时测定固氮酶活性、溶磷、分泌吲哚乙酸和抑制植物病原菌的能力,并采用熵权法对菌株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远根土和根表土中共分离出10株固氮菌,分属8个属,以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 sp.)居多。各菌株均具有固氮酶活性,TS4和HP10的固氮酶活性均大于180 IU·L~(-1);仅TS4和HTZ2具有溶磷能力;有8株菌能够分泌吲哚乙酸,HTZ4的分泌能力最强,分泌量为44.62μg·mL~(-1)。所有菌株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oon)无拮抗作用;有7株菌分别对至少2种以上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HTZ4、HTZ3、HP5分别对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G. Martin) Sorauer)、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ius) Sacco)有最强抑制,抑制率分别为50.00%、48.78%、47.37%。综合性能较强的菌株为TS4、HP5、ZY9、HTZ4和HTZ5。[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固氮菌株,研制杂交构树多功能固氮菌肥,提高西北半干旱地区杂交构树产量提供依据和指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慧桥  陈为峰  诸葛玉平  胡国庆  于海燕  付乃鑫  董元杰  
为鉴定从滨海盐土中分离的2株自生固氮菌,并探讨其环境适应性及小麦盆栽接种效应。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株菌的分类地位,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用IAA分泌量表征环境适应性,利用小麦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初步鉴定菌株1为争论贪噬菌,菌株2为玉米固氮螺菌,固氮酶活性分别为4. 71,2. 84μmol/(h·m L)。菌株1、2对酸碱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渗透压结果显示,菌1、2在5%Na Cl及以下浓度,IAA分泌能力较强。菌株1对甘露醇利用效果较好,菌株2对葡萄糖利用效果最好。外源低浓度NH_4~+提高菌株1分泌IAA能力,当NH_4~+浓度> 0. 5 mmol/L,其分泌IAA能力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菌株2对NH_4~+利用呈M型曲线。盆栽试验表明,菌株1、2显著提高小麦株高、地上部干质量,促进小麦氮、磷、钾吸收,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增加了16. 00%,48. 15%,其中菌株2效果最佳。菌株1、2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小麦盆栽接种效果良好,属于高效固氮耐盐菌株,可为新垦低产盐碱农田的培肥使用,并可为中高产盐碱农田优化施肥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伟  彭桂香  许志钧  陈仕贤  谭志远  
从广东箣竹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固氮酶活性高且稳定、生长势强的内生固氮菌株,对其生理特性、环境适应性及其对植物的促生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氮培养、温度18~40℃时,菌株均能生长且有固氮酶活性,其最适生长及固氮的温度为26~37℃;在偏酸(pH值5.0)和偏碱(pH值8.0)的条件下,菌株均能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并能通过调节自身代谢适应环境的酸、碱变化,使培养液趋近中性;培养液中NaCl浓度在0.5~2.5 g.L-1、(NH4)2SO4浓度在0.05~0.50 g.L-1时,菌株均能保持旺盛生长且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接种水稻试验表明:菌株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敏  李龙  李海波  王祖华  
[目的]解析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可见的地上植物群落和未知的地下真菌群落结构间的关联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梵净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在植被类型间的差异,FUNGuild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并分析真菌群落与土壤性质、细根性状和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真菌门,undefined saprotroph、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病原菌、内生真菌、寄生性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为主要功能类群。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的显著差异功能类群分别是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真菌群落组成在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常绿阔叶林真菌多样性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在亚高山矮林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ABT分析表明,根碳含量是影响真菌丰富度的首要因子,叶干物质含量是影响真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首要因子。冗余分析揭示植被类型、土壤p H、根碳含量和叶碳含量显著影响真菌群落;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细根性状和土壤性质,叶性状影响最小。差分解分析表明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细根性状和土壤性质,叶性状影响最小。[结论]植被类型能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真菌功能类群与植被类型间存在某种特定联系,植物性状对根系真菌群落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