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3)
- 2023(12285)
- 2022(10598)
- 2021(10011)
- 2020(8015)
- 2019(18588)
- 2018(18395)
- 2017(34992)
- 2016(19033)
- 2015(21264)
- 2014(21250)
- 2013(20787)
- 2012(18912)
- 2011(17035)
- 2010(17086)
- 2009(15623)
- 2008(14848)
- 2007(13090)
- 2006(11466)
- 2005(9339)
- 学科
- 济(73857)
- 经济(73778)
- 业(50733)
- 管理(49654)
- 企(38402)
- 企业(38402)
- 方法(32930)
- 农(30825)
- 数学(27671)
- 数学方法(27362)
- 农业(20564)
- 业经(19671)
- 中国(19412)
- 地方(17486)
- 学(16193)
- 财(16029)
- 制(13077)
- 理论(12951)
- 贸(12002)
- 贸易(11995)
- 环境(11840)
- 易(11591)
- 和(11572)
- 技术(11012)
- 教育(10955)
- 发(10580)
- 银(10133)
- 银行(10100)
- 划(9939)
- 务(9881)
- 机构
- 学院(266039)
- 大学(263694)
- 管理(107720)
- 济(98356)
- 经济(95967)
- 理学(93883)
- 理学院(92776)
- 管理学(91207)
- 管理学院(90718)
- 研究(86336)
- 中国(62954)
- 京(58453)
- 科学(55952)
- 农(45803)
- 财(43222)
- 所(42143)
- 业大(41857)
- 中心(39481)
- 研究所(38771)
- 范(38048)
- 师范(37726)
- 江(37667)
- 北京(37281)
- 财经(35179)
- 农业(34711)
- 经(31940)
- 院(31623)
- 州(31270)
- 师范大学(30455)
- 技术(27983)
- 基金
- 项目(188642)
- 科学(148040)
- 研究(140848)
- 基金(135018)
- 家(116659)
- 国家(115603)
- 科学基金(99673)
- 社会(87571)
- 社会科(82630)
- 社会科学(82610)
- 省(74907)
- 基金项目(73130)
- 自然(64092)
- 教育(63446)
- 划(62557)
- 自然科(62507)
- 自然科学(62497)
- 自然科学基金(61334)
- 编号(59389)
- 资助(54226)
- 成果(47548)
- 重点(41540)
- 发(41362)
- 课题(40364)
- 部(40190)
- 创(39067)
- 创新(36226)
- 项目编号(35737)
- 科研(35517)
- 国家社会(34956)
共检索到375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静 郭立新 王有成
北京的民俗旅游以村落为单元得到规范。已有民俗旅游研究多是基于旅游业宏观发展角度,而以民俗村的旅游功能为研究对象、面向村落旅游建设的成果少而零散。本文运用甘恩(Gunn)的旅游功能系统模型,首先从供给方面,即食宿接待、游憩内容和旅游商品供应方面总结了旅游功能的低位状况,提出纵向深化和横向附加两个民俗村旅游功能提升的模式,并针对每个模式提出实施途径。文章希望通过对民俗村的旅游功能提升研究,促进北京的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民俗村 旅游功能 提升模式 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时少华 汤利华 李芳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调查问卷,构建了北京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借助模糊变换方法,通过游客对古村落民俗资源模糊评价打分,对北京13个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其整体状况良好,但各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质量还有提升空间。据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庚
现状·目标·途径──旅游在北京实现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功能李庚传统的城市作为每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域空间载体,同时也是每一时期现代化成果的最主要表现形式。自从现代的交通通讯使世界变为“地球村”之后,城市的发展则不仅反映所在地区的文明和要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星
近30多年来,中国的旅游产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我看来,其中以乡村旅游最具有革命性,这是因为乡村旅游在相当程度上颠覆了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一般国民对于乡村、农业和乡民的认知和情感,故在中国社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文化振兴等很多方面,已经和正在持续地发挥着建设性的效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贺新 王乙臣
在体验经济时代,顾客对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体验的追求给旅游景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变化,民俗文化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的主流。而目前专门针对民俗文化类旅游景区顾客体验影响因素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以北京、湖南部分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民俗文化类旅游景区顾客体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顾客体验影响因素分为体验主体因素、体验客体因素两大类。按照对顾客体验影响的重要程度,体验客体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是:项目活动因子、服务管理因子、基础设施因子、环境主题因子、饮食购物因子。这一排列顺序凸显了民俗文化类景区顾客体验影响因素的独特性。体验主体因素包括顾客的学历、过去的旅行经...
关键词:
体验经济 民俗文化类旅游景区 顾客体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邹统钎
本文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政府规制办法,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乡村旅游的标准管理、规模经营与经营者的“飞地化”导致乡村性的消失,主张乡村旅游应从主题、地格与氛围三方面塑造与维系乡村性,应该强化特色分类管理、合理规划、坚持“本地化”与改进土地政策以保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家乐 民俗村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莫利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为区域性之间的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诸多不同,从而衍生出很多民俗文化,而民俗文的不同越发加大,人们的好奇心理就被深入激发。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的开发,以期可以为相关行业带来启发。
关键词:
民俗文化资源 乡村旅游 开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岭 刘武安
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考察和对文化功能变迁理论的梳理,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来分析了旅游者与"表演者"互动空间,提出了民俗文化功能分化模型,简要分析了目前关于民俗旅游研究中出现研究路线分离的迹象,并初步形成了一种民俗旅游的梯级开发思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钢华 黄远水
本文在引入并分析旅游研究国际影响度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研究国际影响度的测评指标体系,并选取"在国际主流旅游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出任国际旅游学术刊物编委的学者数量"、"举办国际性旅游学术会议的数量"、"出任国际性旅游研究机构专家的学者数量"、"出任国际旅游学术刊物审稿专家的学者数量"等5个指标,对中国(两岸四地)与韩国的旅游研究国际影响度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中国两岸四地、韩国这5个地区在旅游研究国际影响度方面的差距、差异与共同点。文章最后针对中国内地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度现状,提出了若干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哲
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作为人类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因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农村地区民俗旅游经济的开发。当前农村地区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部分农村地区民俗旅游经济开发面临不充分、不平衡和不合理的问题。为此,需进一步明确民俗旅游开发的目标,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形成优势特色,进而推进民俗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民俗旅游经济 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蒙丽琴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灿烂文化,孕育出了颇为丰富的民俗文化,它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与扎实的文化根基,可以开发出一种新型且持续的旅游方式,不仅有效保护了民俗文化,又充分利用了民俗文化的传统价值为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从而形成一种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其现状,然后又介绍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建立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具体途径,从而在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之上,更好的推动乡村旅游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俗文化 良性互动机制 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影 施东琦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多元、民俗事项丰富的地区,具备开展民俗村寨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社区参与对于民俗村寨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当地农村经济的补给形式,对改善农民生活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旅游资源往往潜藏在当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广泛动员当地社区居民才能更加深入地挖掘旅游资源,尤其是旅游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参与的民俗村寨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进行了模式研究,希望能够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立足于当地特色和实践发展生态旅游提供有用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康军标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所承受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从事外出旅游与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等,则能够有效减轻人们的一些压力。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兴起,尤其为乡村旅游业赢得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回归于乡村的田园风光,使每个人都融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以此满足游客身心愉悦的需求。民俗体育活动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富有乐趣,将乡村旅游融入民俗体育活动,既能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推进民俗体育的传承,具有一举二得之效。
关键词:
旅游 乡村 体育 融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影 施东琦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多元、民俗事项丰富的地区,具备开展民俗村寨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社区参与对于民俗村寨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当地农村经济的补给形式,对改善农民生活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旅游资源往往潜藏在当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广泛动员当地社区居民才能更加深入地挖掘旅游资源,尤其是旅游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参与的民俗村寨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进行了模式研究,希望能够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立足于当地特色和实践发展生态旅游提供有用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