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6)
2023(9974)
2022(8975)
2021(8554)
2020(7151)
2019(16763)
2018(16742)
2017(31906)
2016(17693)
2015(20053)
2014(19955)
2013(19372)
2012(17687)
2011(15751)
2010(15693)
2009(13880)
2008(13228)
2007(11262)
2006(9605)
2005(8039)
作者
(49945)
(41375)
(41018)
(39091)
(26265)
(19807)
(18729)
(16408)
(15751)
(14761)
(14325)
(13729)
(12948)
(12920)
(12743)
(12717)
(12436)
(12372)
(11676)
(11650)
(10380)
(10124)
(9890)
(9360)
(9331)
(9315)
(9158)
(9013)
(8358)
(8282)
学科
(63525)
经济(63456)
管理(46961)
(44187)
(36724)
企业(36724)
方法(30401)
数学(26202)
数学方法(25879)
(17525)
中国(16686)
(15297)
(14584)
业经(14458)
地方(14294)
理论(13490)
农业(11677)
教育(11549)
(11223)
贸易(11219)
(11013)
(10833)
技术(10666)
环境(10612)
(9821)
(9613)
财务(9554)
财务管理(9538)
(9189)
企业财务(9025)
机构
学院(239358)
大学(239282)
管理(96051)
(86260)
经济(84152)
理学(83815)
理学院(82842)
管理学(81294)
管理学院(80883)
研究(78315)
中国(55347)
(54129)
科学(51794)
(39270)
(38788)
业大(38685)
(37279)
研究所(36273)
北京(34827)
中心(34794)
(33512)
(33416)
师范(33110)
财经(30627)
农业(30470)
(29192)
技术(28026)
(27872)
(27664)
师范大学(26661)
基金
项目(171766)
科学(133249)
研究(126579)
基金(121252)
(105575)
国家(104667)
科学基金(89618)
社会(75438)
社会科(71252)
社会科学(71232)
(68407)
基金项目(65763)
自然(59830)
教育(59187)
自然科(58374)
自然科学(58362)
(57846)
自然科学基金(57242)
编号(53499)
资助(49845)
成果(42715)
重点(38360)
课题(37127)
(36748)
(36363)
(35820)
创新(33226)
科研(32784)
项目编号(32725)
大学(32047)
期刊
(92251)
经济(92251)
研究(68206)
中国(44753)
学报(40212)
科学(36059)
(34952)
教育(34899)
管理(33951)
大学(30075)
学学(27890)
(26263)
农业(25275)
技术(22197)
业经(16092)
(15391)
金融(15391)
图书(14559)
经济研究(14125)
财经(13607)
(12792)
科技(12741)
理论(12255)
问题(11877)
实践(11585)
(11585)
(11401)
资源(11225)
技术经济(10891)
(10837)
共检索到336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国菁  
本文对北京景山公园牡丹的土壤条件和叶片矿质养分进行了研究.由九个牡丹品种的叶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混合芽或叶片中的养分在年周期内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通过各品种营养强度的比较,确定了养分水平较低(高)和对养分低(高)耗的品种.牡丹各品种间的营养质量比较稳定.在牡丹生长的年周期中,混合芽中某些营养元素的浓度较高,其含量的丰缺,决定于休眠期前养分的贮存.盛花期的叶片养分达到高浓度,盛花末期后的两个月是确保翌年盛花的关键营养期.根据牡丹养分水平的年变化规律,与传统的牡丹施肥制度相比较,提出在夏季应增加钾肥的供给.景山栽培牡丹具有温带石灰性土壤上植被的营养特征.景山土壤有效养分丰富,其牡丹叶分析值近似于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卢国正  
关键词: 景山公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志民  王莲英  
研究了牡丹催花后根系的营养状况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牡丹经催花后,无论是开花还是未开花(有叶无花),其根内养分含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淀粉、N、P、K、Mg的含量明显降低,钙和游离硫的含量变化却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复壮栽培过程中,新生根主要分布于10~30cm的土层内,且新生根量秋后都比夏季多。同时,在复壮栽培第1、2年春季(5月下旬)牡丹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曲线都近似抛物线,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夏季(7月中旬)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丽  郑国生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长平  敖小平  叶云  于晓英  彭尽晖  张宏志  
为丰富湖南地区的牡丹品种及其花色,对荷泽地区的15个牡丹品种进行了引种,并进行了大棚避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牡丹枝条的年生长量为16.70~23.20 cm,叶长为8.30~18.90 cm,叶宽为3.80~11.20 cm,花径为7.39~13.42 cm.牡丹在长沙的生长情况为:1月上旬(01-01~01-05)是萌芽期,3月上中旬(03-04~03-20)是枝条的旺盛生长期;2月上旬(02-01~02-10)花蕾初现,3月中旬(03-15~03-25)花蕾现色,3月下旬到4月上旬(03-25~04-10)为开花期;11月上旬(11-05~11-10)进入落叶休眠.试验表明,利用大棚避雨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娟  成仿云  于晓南  汪燕  
该文以‘藏枝红’牡丹为试材,研究了促成栽培前喷施赤霉素(GA3)、生根粉(ABT)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问题.结果表明:GA3对解除芽体和植株休眠、促进芽体提前萌发、提高植株的萌发率、提前花期、促进枝叶生长和减少积温有明显作用,但降低了成花率和切花品质;ABT则有明显地促进新根生长、改善切花品质的作用,试验的最佳浓度是100mgL.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仿云  
牡丹产业化发展受到了国内外重视,以种苗为主、盆花和切花为辅的3种商品形式已经形成.主要的生产栽培技术是由以优质种苗生产为目的的常规栽培、以盆花和切花生产为主的促进(抑制)栽培、以及以迅速扩大繁殖为目的的生物快速繁殖等三大技术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中种苗生产栽培技术、促成栽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生物快速繁殖技术正在研究开发之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仿云  
该文以栽培发展史为主线,比较分析了梅花、牡丹及其梅文化和牡丹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异同。结果表明:①在南北朝之前,梅的引种、观赏栽培及文化孕育均在牡丹之前,但自隋唐以来,梅花之整体发展便稍逊于牡丹。②梅花栽培及文化的发展都是渐进式的,品种演化从汉代到现代不断有新类型出现,梅文化则孕育和萌动于南北朝,发展于唐朝,形成于宋朝。③牡丹栽培及文化的发展都是跳跃式的,品种在唐代实现了从单瓣向复瓣和重瓣演化的飞跃,至宋代时已接近现代水平,而牡丹文化在唐代则迅速发展到它的顶峰。④梅文化的精髓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象征,牡丹文化的实质则是对繁荣昌盛的民族理想的追求,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中华民族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修宇  吴国栋  陈德忠  赵孝庆  唐文思  王华芳  
本文述及绿化油用的牡丹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和立地造林措施。‘凤丹’和紫斑牡丹抗逆性强,具有抗旱关键基因DREB2A、WRKY和XET,而‘凤丹’适应性更广。牡丹籽油在5个种和芍药2个居群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以上,其中‘凤丹’、紫斑牡丹、牡丹、四川牡丹的α-亚麻酸和大花黄牡丹的油酸含量超过40%,食品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凤丹’种籽发育根据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差异划分为3个时期,即有丝分裂期、细胞扩展与物质积累期和成熟期,α-亚麻酸合成关键基因为SAD、FAD2/FAD6和FAD3;其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艳伟  范义荣  郭晨瑛  范庆君  张庆宝  
对安徽南部及浙江等地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种植面积、管理技术及应用开发形式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浙皖两地牡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调查共记录了16个传统观赏品种,其中10个为《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记录品种,6个为新记录品种;凤丹品系中选育的新品种有10个。自然条件下,传统栽培的牡丹品种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引进品种,引种牡丹品种在适应性上差异显著,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品种的选择;浙皖两地牡丹应用的主要形式为牡丹专类园,但开发方式多样。江南牡丹的发展亟待建立一个品种资源库,使得牡丹资源收集、品种的规范命名、引种及培育工作能够有计划地开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秋生  万卉敏  孙俊娅  龚双军  
牡丹(Paeonia)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花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与花色、花型等遗传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因其稳定性、保守性和可靠性而在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柯冠武等,1994;王伏雄,1995;赵先贵等,1999;冯立国等,2007;周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涛  王莲英  
该文对中国栽培牡丹各品种群 4 8个代表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中国栽培牡丹的花粉形态具有较明显的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 ,结合形态分析 ,提出了绝大多数栽培牡丹起源于多个野生原种的观点 .矮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是最主要的起源种 ,卵叶牡丹的作用较小 .杂交是中国栽培牡丹最重要的起源方式 .少数栽培牡丹是单种起源的 ,它们直接起源于紫斑牡丹或杨山牡丹 .四川牡丹未参与中国现有栽培牡丹的起源 .最后讨论了花粉形态对品种分类和鉴定的价值及不同制样方法对花粉粒形状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青度  
本文报道了白藤苗期无土栽培营养配方的选择,N、P、K元素的最佳营养配比,营养元素缺乏的症状及对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2Machlis营养液,pH 5.0时较适合藤苗培养,其中N、P、K以90×10~(-6)(ppm):40×10~(-6)(ppm):160×10~(-6)(ppm)配比时更有利于藤苗生长。藤苗对缺素反应迟缓,但经6个月培养仍呈现缺素症。培养期间,缺素对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影响较大,而对根系生长影响较小,从而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分与根的鲜重比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颜通  张秀新  薛璟祺  张盈  
为探明催花牡丹复壮栽培后植株生长状况,采用Li-6400光合作用分析仪对盆栽的4个常见春节催花牡丹品种催花复壮后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自然花期,4个牡丹品种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峰值最高的银红巧对比峰值最低的紫二乔高出44.39%;4个品种引起Pn降低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乌龙捧盛和百园红霞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紫二乔和银红巧对Pn降低则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个品种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品种间差异显著,紫二乔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20 3,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能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翠玲  苏铁成  郭玉文  
In order to study 5 cultivation models such as arbor-shrub, arbor-shrub-herb and their disposition for vegetation recovery, 10 arbor species, 7 shrub species and 5 herb species suitalde for locat sites were choiced at waste heap platform of Fushun Coal Mine. The experiment adopted the randomized bl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