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1)
2023(9183)
2022(7944)
2021(7267)
2020(6384)
2019(15017)
2018(14915)
2017(29459)
2016(16252)
2015(18247)
2014(18423)
2013(18392)
2012(17215)
2011(15630)
2010(15895)
2009(15095)
2008(15344)
2007(14081)
2006(12106)
2005(11221)
作者
(47714)
(40235)
(39973)
(38341)
(25257)
(19271)
(18415)
(15671)
(14998)
(14314)
(13615)
(13404)
(12801)
(12715)
(12627)
(12616)
(12386)
(11940)
(11674)
(11462)
(10096)
(10000)
(9747)
(9132)
(9107)
(8983)
(8981)
(8874)
(8032)
(7926)
学科
(68406)
经济(68304)
管理(49957)
(46882)
(38611)
企业(38611)
方法(31454)
数学(27882)
数学方法(27653)
(21793)
(18977)
(18698)
中国(18632)
业经(14291)
(13833)
地方(13476)
(13389)
财务(13359)
财务管理(13322)
(12829)
企业财务(12659)
(12338)
贸易(12335)
(11926)
农业(11882)
(11837)
银行(11806)
(11311)
金融(11307)
(11188)
机构
大学(240566)
学院(237481)
(101869)
经济(99746)
管理(89831)
研究(81643)
理学(76982)
理学院(76052)
管理学(74840)
管理学院(74367)
中国(62118)
(53523)
(49847)
科学(48600)
(42240)
(40655)
财经(38917)
研究所(37980)
中心(37419)
(36471)
业大(35430)
(35166)
北京(34273)
经济学(32541)
农业(31971)
(29992)
师范(29671)
经济学院(29510)
(28853)
财经大学(28840)
基金
项目(154413)
科学(121530)
基金(112893)
研究(112341)
(97797)
国家(97002)
科学基金(82914)
社会(72337)
社会科(68591)
社会科学(68569)
基金项目(60087)
(59257)
自然(52813)
教育(51917)
自然科(51551)
自然科学(51535)
自然科学基金(50655)
(50584)
资助(46375)
编号(45231)
成果(37784)
(35388)
重点(35118)
(33140)
(32530)
(31797)
课题(31403)
教育部(30456)
国家社会(29979)
创新(29932)
期刊
(112391)
经济(112391)
研究(72426)
中国(47253)
(41046)
学报(37645)
(36622)
科学(34829)
管理(32045)
大学(28761)
学学(27086)
农业(23775)
(22825)
金融(22825)
教育(22254)
财经(20150)
技术(19870)
经济研究(17980)
业经(17474)
(17267)
问题(15674)
(12487)
技术经济(12143)
(11977)
理论(11751)
(11749)
统计(11047)
商业(10697)
财会(10640)
现代(10507)
共检索到355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杰  杨胜慧  
本文基于新城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北京市近年来启动的新城建设对于中心城人口的疏解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更多的外来流动人口,对中心城区形成更大的人口压力。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新城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存在着不同的来源和流入机制,其未来流动意愿也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推进新城建设的转型,将更多投入用于新城公共服务建设,并坚决推进人口信息同源管理和差异化的居住证管理制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文章以2015年小普查数据为基准,比较了2015年流入地和流出地两种调查地点下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反映的流动人口的结构性差异,并从调查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各种可能的调查误差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流出地调查得到的年龄、婚姻和流动范围结构以及流入地调查得到的居住时间结构更接近小普查;流入地调查中的女性人口以及流出地调查中的短期流动人口和男性人口可能被过度抽样;两种调查都偏重于低受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相对忽略了大专及以上的流动人口。从调查方法论角度看,不同的应答者是调查误差(特别是测量误差)的重要根源。除覆盖误差外,无应答误差也是影响调查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建议重视样本的结构性偏差对分析结果的潜在影响,以正确地使用调查数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段成荣  毕秋灵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小红  
文章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和近4年的统计资料,对北京市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新发布的“2004-2020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对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的影响,探讨了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从申办、启动以及正式开始的整个过程中,奥运活动对首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流动人口的变动由于受到奥运投资和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与经济后果的影响,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奥运活动对流动人口影响的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揭示了奥运活动对流动人口的影响机制和程度,以期为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提要必要的咨询参考,也为学术界提供方法和理论上的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乡-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城过程中涉及各级政府、相关学校等七大利益方。根据各主体在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上的水平高低,将七大利益方划分为义务主体、反馈主体、实施主体和平衡主体。这四大主体在行动机制中以各自的职权扮演着不同角色,共同构建起乡-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城的行动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建民,胡琪  
一、近年来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带来的一些问题上海市自60年代以后城市人口规模一直置于政府的严格控制下,但自1977年起,人口出现了快增长现象,至今全市现有人口总规模已接近1400万人,流动人口数已达134万人,高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王伟荣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呈现出新的变动趋势。采用2016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的群体性差异。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教育可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给男性、已婚、年龄小、城城流动、跨省份流动、高学历和流动时间长的流动人口带来的收入效应更大;流动人口就业行业越高端,工作经验的收入效应越小,教育的收入效应越大。收入效应的群体差异来源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流动人口自身特征的差异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强,原新,马红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芝  李超  
文章基于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实施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组群工资差异分解技术,研究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在雇主和雇员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性别收入差异在雇员内部比雇主内部更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但是在两个群体中特征效应的贡献都较小,系数效应是导致性别收入差异的主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唐丹  
工伤保险是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领域的定量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基于北京、绍兴和东莞三城市1516名就业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工伤保险参与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定量的方式确定不同因素对流动人口参加工伤保险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工作情况(工作角色、工作性质及工作稳定性)是影响流动人口参加工伤保险的最重要因素。从政府角度,应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制定适用于流动人口工作生活特点的,以流动人口为参保主体的可携带易衔接的工伤保险制度,加大企业对流动人口用工规范性监管;从流动人口角度,应培养流动人口的权益意识,提高社会保险参保主动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凡  
本文采用干预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加权模型,在控制了就业类别的选择偏差基础上,分析了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与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合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正规就业者和非正规就业者,在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职业和工作获得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在控制选择偏差以后,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显著低于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剥离户籍对就业机会、就业身份和就业保障的影响,是户籍改革的应有之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庆旭  
1985年4月20日北京市对居民家庭内流动人口情况进行了第一次抽样调查。调查样本用多阶段整群抽取的方法,在市区八个行政区内各街道按比例抽取一定数目的居委会,对这些居委会的所有居民家庭进行调查。共抽取28个街道的70个居委会,合计有居民家庭 32,271户,占市区总户数24%。调查实施工作由各区培训的调查员携带《北京市居民调查问卷》登门询问户主,将回答结果予以记录。对收回的合格调查登记汇总统计,共获得2396户居民家庭内3553个来自外省和远郊的寄住人口的资料。现根据调查结果,对寄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做一初步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本峰  苗锋  
通过探讨和研究青年流动人口就医流向,为认识和分析青年流动人口就医问题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提高我国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完善我国青年流动人口异地就医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故此,根据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原理,应用就医地点对就医者的效用满足函数,构建基于效用最大化的青年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评估模型,从就医机构选择的预测概率、离散变化和Odds Ratios等角度对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影响大小进行定量测度和分析,结论显示:青年流动人口的个体特质人口学因素、经济支持因素和生理因素对青年流动人口的就医流向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但对不同就医方式选择的影响大小不尽相同,教育程度和在业状况对就医流向的影响最大,并根据影响因素程度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春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奥运申办成功后,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财、物流动日益扩大,使得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市、跨地区的转移和开发就业为主体的人口流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大中城市膨胀起来。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有的城市功能、城市性质和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流动人口集聚的热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