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6)
2023(7435)
2022(6240)
2021(5866)
2020(4836)
2019(11248)
2018(11147)
2017(20625)
2016(11922)
2015(13004)
2014(12808)
2013(13005)
2012(12206)
2011(11088)
2010(11447)
2009(10637)
2008(10583)
2007(9738)
2006(8857)
2005(7668)
作者
(37768)
(32616)
(32025)
(30316)
(19951)
(15923)
(14232)
(12819)
(12377)
(11393)
(11339)
(10827)
(10312)
(10243)
(10162)
(10038)
(9768)
(9377)
(9174)
(9072)
(8607)
(8198)
(7927)
(7581)
(7334)
(7279)
(7247)
(7069)
(6916)
(6699)
学科
(49282)
经济(49236)
(45491)
(36010)
农业(30246)
管理(22243)
方法(16961)
(15359)
企业(15359)
业经(15096)
数学(14729)
数学方法(14484)
(13426)
地方(13265)
中国(12366)
农业经济(10275)
(9938)
(9832)
土地(9184)
(9112)
农村(9091)
(8113)
(8109)
环境(7996)
发展(7787)
(7776)
及其(7543)
(7465)
贸易(7454)
(7290)
机构
学院(172685)
大学(168712)
研究(66650)
(65583)
经济(64153)
(62003)
管理(61693)
理学(53430)
理学院(52654)
管理学(51400)
管理学院(51147)
中国(50063)
农业(47966)
科学(47581)
业大(40399)
(39869)
(36942)
研究所(34198)
中心(30774)
农业大学(29609)
(27867)
(25726)
(24974)
北京(24767)
(24612)
(24491)
师范(24347)
科学院(23793)
(23110)
(20977)
基金
项目(122964)
科学(95573)
基金(87938)
研究(84250)
(80738)
国家(80006)
科学基金(65929)
社会(51910)
(49966)
社会科(48653)
社会科学(48633)
基金项目(48055)
自然(44867)
自然科(43712)
自然科学(43694)
(42860)
自然科学基金(42825)
教育(35686)
编号(34051)
资助(34017)
(33694)
重点(28649)
(28479)
成果(26350)
计划(26146)
(25902)
(24844)
科技(24361)
课题(23814)
科研(23731)
期刊
(80301)
经济(80301)
(66496)
农业(45199)
研究(44802)
中国(39018)
学报(38781)
科学(34221)
大学(28380)
学学(27251)
(22235)
业经(19779)
(17509)
管理(16261)
(15604)
金融(15604)
教育(14300)
农业经济(13427)
农村(13334)
(13334)
(13107)
业大(13057)
技术(12944)
资源(12771)
问题(12189)
农业大学(10985)
世界(9783)
科技(9739)
农村经济(8950)
中国农业(8916)
共检索到258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回春  张世文  黄元仿  王胜涛  
【目的】土壤肥力评价及其空间变异研究,可为科学施肥、作物布局调整等提供依据。【方法】在以往土壤肥力评价仅考虑常规养分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微量元素养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度函数和地统计方法,对北京延庆盆地表层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研究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研究区土壤常规养分和微量元素养分的综合肥力贡献率分别为0.63和0.37;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处于0.22—0.97,平均为0.53;其空间变异具有一阶趋势,去除趋势后所剩残差表现出较弱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总体分布受有机质和全氮分布的影响较大,局部地区分布还受有效铜、有效锌等微量元素养分的影响;菜地土壤单一有效微量元素指标的肥力水平和综合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焉莉  王寅  冯国忠  高强  
【目的】距离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已有近30年的时间,受种植活动、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等变化的影响,农田土壤肥力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农田土壤养分的现状与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对2005—2010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大量的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吉林省农田土壤肥力现状,并与第二次普查数据对比以了解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目前,吉林省农田土壤的p H平均为6.6,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1 g·kg-1,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46.8 mg·kg-1,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6.7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21.9 mg·kg-1。吉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白翠霞  赵铁蕊  王树森  陈峻崎  
为探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北京八达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0~5 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区别,其中除过氧化物酶外,糠椴林的土壤酶活性均属最高水平,而灌草丛所有酶活性都属最低水平;灌木丛中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杂木林;华北落叶松林的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油松林.相关分析表明,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好;总磷酸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高于单项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瑞恒  刘勇  于海群  李国雷  刘辉  王玉江  
为探讨山地森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对北京延庆山区6种植被类型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林分类型之间所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均表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蔗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在不同林分类型中均表现出阔叶林优于针叶林,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所测5种酶活性在6种林分类型A层表现出聚集分布,以脲酶最具代表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与所测5种酶活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显著相关,而有效磷与各种所测酶活性均呈负相关。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伟  王文杰  何兴元  张波  肖路  王琼  吕海亮  魏晨辉  
【目的】探讨哈尔滨城市森林绿地土壤肥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基于土壤肥力特征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供支撑,进而提升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方法】共采集哈尔滨市区道路林、景观林、单位附属林、生态公益林及郊区农田土壤257份,并测定9种土壤肥力相关指标,通过内梅罗指数法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合Arc GIS绘制土壤各肥力指标空间分布图。【结果】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6级制标准,哈尔滨市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40 g·kg~(-1),达到了2级(高)水平;全氮、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1.5 g·kg~(-1)、90~120 mg·kg~(-1)和<0.05);半方差分析表明,哈尔滨城市绿地有机质及土壤密度块基比≥75%,而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及综合肥力指数的块基比为25%~75%。【结论】哈尔滨城市绿地全磷含量较低,钾含量较高。全磷、全氮、土壤密度及水解性氮是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有机质及土壤密度空间变异主要受随机因素影响,而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及综合肥力指数的空间变异则受随机因素和结构因素共同影响。应采取施用氮磷复合有机肥、控制钾肥、种植固氮植物等措施改善哈尔滨城市绿地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幼奇  白一茹  赵云鹏  
【目的】砂田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在恶劣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等自然条件下,为了生存经过长期生产实践不断总结创新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耕作方式。保持和提高砂田土壤肥力质量是改善土地生产力、延缓砂田退化的基础。【方法】按照10 m×10 m网格方式采集110个砂田土壤表层(0—20 cm)样品,选取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pH和电导率作为土壤肥力特征的评价因子,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土壤肥力指标的权重,根据宁夏砂田土壤特征和作物品种,选择隶属度函数曲线类型,同时确定隶属度函数转折点取值,然后根据各土壤肥力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度值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利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构建土壤各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艾雯  冉敏  宋靓颖  薛晶玲  张元媛  李呈吉  邓茜  方红艳  代天飞  李启权  
掌握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增加耕地土壤碳汇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的重要前提。基于2017~2019年实地采集的4 36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点,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农地利用方式和氮肥施用强度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58~42.40 g·kg~(-1)之间,均值为13.85 g·kg~(-1),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变异系数为45.82%,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的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为59.73%,变程为145 km,表明其空间分布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且自相关范围较大。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中间低四周高的斑状分布格局。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是影响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农地利用方式、气候和地形;各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19.7%、14.0%、12.0%和9.2%。调控农地利用方式是实现该区域耕地土壤碳增汇的关键,但制定调控措施时也要充分考虑土壤类型、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清硕  刘小杰  
郑州市农田产量和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呈线性关系。单纯依赖化肥不能按比例提供全面养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即令6.667a用500kg稻草还田也不够补充土壤每年需要有机质含量的一半。预测计算表明,郑州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目前的1.062%提高到1995年的1.30%,每年需投入干有机质物质399.1kg/a,到2000年提高列1.40%,每年需投入293.8 kg/a。对郑州市稻区的“白脸地”(不施肥料),提出了一个所谓“三色计划”(红—绿肥紫云英,绿—小麦,黄—油菜),结合畜牧业的发展,对稻区低产土壤改良能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双异  汪景宽  张旭东  朱平  王秋兵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土壤表层(0 ̄20cm)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粘粒这5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粘粒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的理论模型为纯块金效应模型。粘粒、速效钾、有机质、pH的C0/(C0+C)变化范围是37.27%~49.66%,均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目前的评价标准,该地区土壤pH和有机质主要分布在2~3级;速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2~4级;而粘粒则分布在3~4级,说明该地区肥力指标基本上处于中等级别。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伍海兵  李爱平  方海兰  郝冠军  
为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土壤孔隙度大小及孔隙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上海辰山植物园典型绿地土壤和自然土壤为例,分析农业和林业2种检测方法对土壤孔隙度测定结果的影响;以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典型土样为例,分析主要物理指标对绿地土壤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定绿地土壤孔隙度差异明显,其中农业方法测定的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显著高于林业方法(P0.05);林业方法更适宜绿地土壤孔隙度的检测;非毛管孔隙度比土壤容重对绿地土壤肥力影响大(P<0.01),应作为绿地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业婷  李志鹏  常庆瑞  
论文以陕西省兴平市为例,采用2009年实测的耕层土壤碱解氮数据,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建立其最佳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关中盆地农田土壤碱解氮的空间特征、丰缺状况及其含量变化,为土壤培肥和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含量介于7.70~82.60 mg.kg-1,多集中在30~40 mg.kg-1,平均37.76 mg.kg-1,较第二次土壤普查下降28.62%。在间距约300 m的采样尺度下,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表现为弱的空间相关性,施肥管理、种植制度等随机因素起主导作用。含量高低区域分布明显,大致呈中间高四周低格局。72.67%的农田氮素缺乏,27.33%的农田氮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利珍  常庆瑞  方睿红  
利用GPS定位,在陕西省汉阴县采集耕地表层土样(0~20 cm)1500个,应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对汉阴县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阴县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1.20 g.kg-1,为中等偏上水平;土壤全氮的变异系数为0.31,为中等变异程度。通过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半方差模型分析可得,汉阴县全氮含量空间变异以各向同性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块金系数为0.425,表明全氮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土壤全氮空间分布呈现中部高、东北和西南低的趋势,这主要受当地地形、土壤类型和施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德彩  常庆瑞  刘京  岳庆玲  贾晓娟  陶文芳  
【目的】改进传统的土壤肥力评价方法。【方法】在陕西土壤空间数据库的支持下,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GIS环境对全省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编制了土壤肥力评价等级图。【结果】陕西省土壤肥力质量较差,以3~6级肥力为主,占总面积的74.5%,其次为2、7级肥力土壤,1、8级肥力土壤所占比例很小,不足5%;陕西省北部土壤肥力偏低,大多在4级以下,关中地区以3、4、5级土壤居多,南部山区以2、3、4级肥力土壤为主。【结论】基于土壤空间数据库的肥力评价,实现了土壤肥力的分级评价自动化,提高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连金  赖光辉  孙长忠  辛学兵  孔庆云  
以北京九龙山辖区13种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p 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等肥力指标,按照不同林分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诊断,并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呈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其中有约一半的林分处于Ⅰ级,但土壤全氮与有效磷含量较低,几乎所有林分都处于Ⅲ级和Ⅳ级,土壤速效钾与碱解氮含量中等偏下,几乎所有林分都处于Ⅱ级和Ⅲ级;土壤综合肥力系数(Pj)变幅为0.871.85,平均为1.20±0.30,其中肥力属于一般(0.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葛畅  刘慧琳  聂超甲  沈强  张世文  
为揭示区域土壤肥力空间变异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变化的特征,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选择全区(L)、西部三镇(M)及三镇加密采样(S)三种尺度,以加权和法计算得到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作为土壤肥力的表征,并结合变异函数与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IFI空间变异特征、各评价指标对土壤肥力贡献程度及其尺度效应,探究不同尺度土壤肥力影响因素作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下土壤各指标差异明显,而三种尺度下IFI均在0.61左右,不同尺度间IFI变异度变化与其他各指标均不相同;IFI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IFI块基比随着尺度的减小而增加,随机因素引起的变异在总变异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L尺度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M尺度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S尺度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性;不同尺度下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对IFI的贡献程度不同,L到M尺度各养分系数有所降低,M到S尺度各养分系数变化范围略有增加,单一指标对IFI的作用会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土壤亚类、母质等因素对IF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尺度的降低各因素对IFI的影响作用总体上呈减弱的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平谷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的变化特征,为不同尺度下区域土壤肥力评价、空间格局分析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