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82)
2023(2389)
2022(1999)
2021(1981)
2020(1653)
2019(3881)
2018(3612)
2017(6069)
2016(3673)
2015(3950)
2014(3760)
2013(3462)
2012(3337)
2011(2881)
2010(3049)
2009(2797)
2008(2895)
2007(2793)
2006(2409)
2005(2158)
作者
(12077)
(9994)
(9678)
(9401)
(6087)
(4694)
(4442)
(4038)
(3737)
(3692)
(3547)
(3409)
(3276)
(3192)
(3185)
(3093)
(3056)
(2902)
(2898)
(2775)
(2514)
(2494)
(2469)
(2238)
(2191)
(2176)
(2113)
(2068)
(2063)
(2052)
学科
(10039)
经济(10024)
(7588)
管理(6987)
(4749)
(4737)
企业(4737)
(4706)
方法(3922)
农业(3563)
数学(3414)
数学方法(3219)
地方(3147)
(3013)
(3012)
森林(3012)
中国(2974)
(2629)
教学(2548)
业经(2355)
理论(2300)
收入(2056)
生态(1918)
(1745)
分配(1732)
财务(1717)
财务管理(1714)
(1637)
企业财务(1569)
环境(1560)
机构
学院(46973)
大学(46805)
研究(19548)
(16279)
科学(15462)
中国(15160)
管理(14607)
(13815)
经济(13392)
理学(12049)
业大(11960)
北京(11844)
理学院(11828)
(11678)
(11442)
管理学(11241)
管理学院(11168)
研究所(10666)
林业(9351)
(8772)
中心(8662)
农业(8555)
(7732)
(7528)
研究院(7036)
技术(6982)
(6643)
师范(6536)
(6343)
(6324)
基金
项目(33829)
科学(24129)
研究(22408)
基金(21829)
(21339)
国家(21134)
科学基金(16230)
(12964)
(11854)
自然(11676)
社会(11347)
自然科(11342)
自然科学(11338)
基金项目(11311)
自然科学基金(11096)
社会科(10620)
社会科学(10617)
教育(10001)
资助(9885)
编号(9047)
重点(8101)
科技(7827)
计划(7595)
(7311)
课题(7270)
成果(7267)
科研(6920)
(6136)
专项(5897)
(5821)
期刊
(17578)
经济(17578)
学报(13040)
研究(12145)
科学(11306)
中国(11234)
大学(10259)
学学(9689)
林业(9634)
(9486)
教育(7717)
农业(6058)
技术(5304)
管理(4985)
(4833)
业大(4481)
业经(3880)
科技(3590)
(3384)
(3249)
(2967)
(2862)
金融(2862)
图书(2767)
职业(2726)
资源(2630)
问题(2619)
北京(2603)
科技大(2561)
科技大学(2561)
共检索到75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媚  贾黎明  于丹丹  马履一  贾忠奎  
为探寻适用于北京平原造林工程中困难立地条件下油松等大规格针叶苗木成活、成林及健康生长的最佳新材料施用方案,将抗蒸腾抑制剂、厚环乳牛肝菌剂以及6号GGR植物生长调节剂3种造林新材料进行组合试验,对油松林的造林成活率、当年新梢数量、新梢长度、新梢直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营养元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造林新材料的处理成活率均高于对照(78%),其中HSK(厚环乳牛杆菌剂+6号GGR植物生长调节剂+抗蒸腾抑制剂)处理成活率最高,达到89%;2)油松新梢生长情况以HSK处理表现最优,2013年5—7月新梢数量平均增长量最大,单株平均增长量为6.48个,是对照增长量的2倍;新梢直径的平均增长量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劼  马履一  贾黎明  侯雅琴  公宁宁  
使用252块北京市低山地区油松人工林标准地资料,统计分析各标准地优势木平均树高与年龄的关系,以双曲线式拟合树高生长导向曲线,编制出适用于该地区的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经χ2检验、落点检验和树高生长量检验后证明所编表合格;使用该表对252块标准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63%的标准地立地质量处在中等水平;油松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阴坡厚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裴顺祥  张连金  郭嘉  辛学兵  
为筛选北京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的最适竞争指数,获取油松人工林科学经营管理的依据和理论支撑,以九龙山油松人工林内的1 054株油松对象木及4 216株竞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Hegyi竞争指数、 Bella竞争指数(CIOi)及基于交角的林木竞争指数(d_α_CIi)进行生物量回归分析和k折交叉验证,筛选并分析油松人工林的最适竞争指数。结果显示:油松的径级分布呈略正偏的正态分布,88.24%的个体分布在10~25 cm径级内;油松生物量与d_α_CIi, Hegyi竞争指数服从幂函数关系,CIOi服从指数函数关系。d_α_CIi与油松生物量的决定系数(R2)、10次10折交叉验证R2值均最高,R2损失量最小,量化效果最好;Hegyi竞争指数次之,CIOi最差,说明d_α_CIi是量化北京典型油松人工林竞争强度的最佳指标。林木竞争受数量、大小和物种共同影响。随着油松对象木胸径的增大,竞争指数逐渐减小,其上方遮盖所占竞争指数比例也逐渐降低,甚至没有。当油松胸径不小于20 cm时(约总体前1/4),随径级增大其竞争指数变化不显著;据此对油松胸径小于20 cm的个体进行合理抚育间伐,能改善油松林结构。油松所受竞争主要来自种内,占总竞争强度的93.64%,种内竞争木数量、竞争强度随径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种间竞争木数量、竞争强度随径级总体上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表明种内竞争大于种间及两者间的垂直空间分离是物种共存的重要条件。图5表5参3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快快  武文斌  张子杰  胡现铬  韩方旭  钮世辉  李悦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与阐明北京主要油松人工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与亲缘关系,引种地对种群遗传结构及生长的影响,尝试追溯其可能的种源,为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培育与种质遗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7对多态性高且扩增稳定的核基因组EST-SSR引物,以北京地区20世纪营造的油松人工林8个种群和皇家园林的古油松3个种群及山西省五大山系的油松种群为试验对象,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等。【结果】结果表明:3类种群中,北京人工林种群间遗传结构差异最大(F_(ST)=0.066),山西五山系群体间遗传结构差异次之(F_(ST)=0.033),古油松种群遗传结构差异最小(F_(ST)=0.023);北京油松人工林和古油松种群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且呈现杂合子过剩状态,其中古油松种群杂合子过剩更多;在遗传距离0.020处北京人工林、古油松和山西五山系共16个油松种群聚为3类,各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差异较小,相似程度较高;EST-SSR位点J10、J20、J42和J50在北京人工林、古油松和山西五山系中位点扩增频率差别大可用于未知种源的油松种群种源溯源。【结论】北京油松人工林种群较古油松种群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更大的遗传结构差异;外来种质在引入地胁迫生境下的适合度差异导致部分植株被淘汰,因此保留下来的种群遗传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试验为后续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的评价、培育和种质种源管理打下了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平  马钦彦  刘世海  卢俊峰  陈圆  
为了揭示北京密云水库库区水源保护林涵养水源、改善水质的作用机理和规律,为北京密云水库库区水源保护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上游油松人工林样地中,分别收集林冠、树干、枯落物层和土壤层雨水进行水化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化学元素含量变幅较大,加权值排序为:Ca>N>K>Na>Mg>Fe>P>Zn>Cu>Mn,其加权平均值之和为10.817 mg/L;大气降水经过油松林林冠、树干、枯落物层及土壤层后,化学元素含量加权平均值之和分别为14.011、29.165、20.724和51.704 mg/L.由此可知,大气降水经过林层后,尽管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不一,但总含量却呈增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燕  鲁绍伟  杨新兵  岳德鹏  宋庆丰  杨卓  
【目的】探讨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水文过程和影响机理。【方法】基于2006-05-10的21场降雨和气象及林分结构资料,用修正的Gash林冠截留模型对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结果】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的模拟值分别为57.33,1.03和229.51mm,林冠截留量和树干茎流量的模拟值分别比实测值减小12.6和0.39mm,相对误差分别为18.02%和27.46%,穿透雨量模拟值高于实测值13.17mm,相对误差为6.09%;累计林冠截留量模拟值小于实测值,累计林冠截留量相对误差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32.64%,相对误差在20%~30%的占7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洋  陈丽华  余新晓  王小平  秦永胜  陈俊崎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33年生油松人工林N、P、K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中N、P、K含量顺序为针叶>树枝>树根>树干;油松人工林N、P、K的积累量分别为323.87、53.33、235.19kg/hm2;油松人工林凋落物中N、P、K的归还总量为18.00kg/(hm2.a),占归还总量的36.32%,降水中N、P、K的归还总量为31.56kg/(hm2.a),占归还总量的63.68%;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从土壤中吸收N、P、K的总量为126.58kg/(hm2.a),其中77.02kg/(hm2.a)存留于油松人工林中,49.56kg/(hm2.a)通过淋溶和凋落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保国  王香明  
根据对162株19~34年生油松生物量标准木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油松林木的叶量与胸高断面积间存在紧密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个反映林木空间利用效率和生长活力的指标(即干材积生长量与胸高断面积之比),并运用它对油松人工林定位疏伐试区资料进行单木与林分水平的结构分析,进而提出油松人工林疏伐后理想的结构及形成这种结构的合理疏伐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世林  何维达  曾辉  
新材料、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并称为21世纪的三大关键技术,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北京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新材料科研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以新材料规模化制造为发展方向,大量科研成果难以被有效转化。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北京新材料科研成果转化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北京新材料科研成果转化战略矩阵,并对北京新材料科研成果转化战略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玲  赵广亮  杨雨果  耿玉清  孙玉军  周红娟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为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陷阱法和Tullgren干漏斗法,于2015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收集地表和新鲜枯落物层(Oi层)、半分解枯落物层(Oe层)以及矿质土层(0~2cm的矿质土壤表层(界面层)、2~5cm和5~10cm土层)的土壤动物。对收集到的土壤动物进行鉴定分类。【结果】2015年5月、8月、10月3次共收集土壤动物2 799只,隶属于6纲22目22科。3次收集的地表土壤动物共有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地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真螨目、寄螨目和弹尾目。5月地表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以植食类为主,8月主要为植食类和捕食类,10月各功能类群的个体密度差异不明显。3次调查的地下中小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均以腐食类为主。不同采样时期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密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不同,5月和8月Oi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与Oe层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矿质土层,而10月各深度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差异不显著。就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的变化规律而言,5月Oi层个体密度显著高于Oe层和矿质土层,但在8月和10月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Oe层最大,且显著高于Oi层和矿质土层。【结论】枯落物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较矿质土层丰富;半分解枯落物层土壤动物个体密度较新鲜枯落物层高。在矿质土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呈减小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俊峰  马钦彦  刘世海  田平  陈圆  
该文对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尝试用合适的统计模型和概念模型描述单场降雨下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的关系.通过在油松试验地外测定大气降雨量,在林内测定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得出了在不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下的林冠截留量.结果显示:以S型曲线作为统计模型能很好地模拟降雨量与截留量的关系;比较简单的概念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其中的降雨蒸发率α和林冠吸附降雨容量Im的参考数值分别为0.025和3.297 mm;把降雨强度加入半理论模型,可以得出截流量与降雨强度成负相关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平  马履一  贾黎明  王玉涛  王嫣斐  
为了揭示油松人工林正常生长,且能保持高生物多样性所需的立地条件,采用随机取样法,对北京西郊低山区97块油松人工林样地和分布其中的134个灌草样方进行调查,研究北京低山区4种立地条件油松人工林的径阶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阴坡厚土立地条件下的油松人工林径阶分布接近正态分布,阴坡薄土、阳坡厚土和阳坡薄土立地条件下的油松人工林径阶分布均呈反"J"型;北京低山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植物63种,其中木本33种,草本30种,阴坡的林下植物种类数量显著高于阳坡,孩儿拳头、荆条为林下木本植物的优势种,荩草、求米草、茜草、益母草为林下草本植物的优势种;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从Patrick丰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显威  王百田  
对采自辽宁彰武、阜新、建平和山西方山、吉县的672个油松树芯进行精确的交叉定年和量测后,采用COFECHA程序检验定年质量,并对定年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地点样地内树芯间的相关度为0.3807~0.7175,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山西试验地样芯的相关度明显高于辽宁,而样芯的平均敏感度则差异不明显;与主序列不一致的样本标记A与由于伪轮或缺轮导致的标记B这两种现象的发生,辽宁也多于山西;两种标记的出现与坡度、坡位、林分密度和抚育间伐等影响因素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李瑞生  吕瑞恒  徐扬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1、29、36年的油松林为对象,采用时序研究法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酶角度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分析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1、29、36年土壤质量综合得分分别为0.579、-0.456和-0.123,29年油松土壤质量最差;2)29年油松土壤质量表现为物理性质的下降,36年土壤质量的下降则主要体现为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的锐减;3)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首先取决于林龄,其次是林分密度;4)21、29和36年油松林龄内的土壤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0.192、-1.361和-2.407,林龄较大林分的土壤质量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程扬  张华  贾忠奎  薛康  杜鹏志  王京国  
该文采用土柱法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立地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均对侧柏人工林根系产量与垂直分布有极显著的影响,并以林分密度的作用强度最大.侧柏林土壤表层的根长密度(P<0.05)、根系表面积密度(P<0.001)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这种势态随土层加深变幅递减.直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