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2)
- 2023(7680)
- 2022(6201)
- 2021(5565)
- 2020(4167)
- 2019(9823)
- 2018(9507)
- 2017(17720)
- 2016(9475)
- 2015(10509)
- 2014(10456)
- 2013(10359)
- 2012(10150)
- 2011(9466)
- 2010(9610)
- 2009(8623)
- 2008(8481)
- 2007(7834)
- 2006(7326)
- 2005(6661)
- 学科
- 济(48590)
- 经济(48561)
- 地方(22668)
- 中国(18821)
- 管理(18798)
- 业(17299)
- 农(15625)
- 业经(11926)
- 地方经济(11554)
- 农业(10996)
- 方法(10534)
- 发(10053)
- 企(9769)
- 企业(9769)
- 环境(9366)
- 数学(8797)
- 数学方法(8725)
- 学(8661)
- 融(8646)
- 金融(8644)
- 银(8014)
- 银行(8010)
- 行(7901)
- 贸(7579)
- 贸易(7565)
- 发展(7483)
- 展(7465)
- 制(7229)
- 易(7097)
- 和(6765)
- 机构
- 学院(131202)
- 大学(127697)
- 研究(54004)
- 济(53944)
- 经济(52554)
- 管理(44183)
- 中国(41018)
- 理学(35760)
- 理学院(35110)
- 管理学(34326)
- 管理学院(34067)
- 科学(33093)
- 京(32769)
- 所(27030)
- 中心(24907)
- 研究所(24141)
- 财(23696)
- 农(22706)
- 江(22461)
- 范(22162)
- 北京(22088)
- 师范(22030)
- 院(20601)
- 州(18876)
- 业大(18807)
- 省(18174)
- 师范大学(17860)
- 财经(17416)
- 农业(17076)
- 科学院(16587)
- 基金
- 项目(84069)
- 科学(66036)
- 研究(64752)
- 基金(57283)
- 家(49679)
- 国家(49199)
- 科学基金(41723)
- 社会(40612)
- 社会科(38368)
- 社会科学(38362)
- 省(34136)
- 基金项目(30983)
- 划(29171)
- 教育(28297)
- 编号(27040)
- 自然(25059)
- 发(24607)
- 自然科(24313)
- 自然科学(24305)
- 自然科学基金(23772)
- 资助(21989)
- 成果(21803)
- 发展(21110)
- 课题(21093)
- 展(20799)
- 重点(19652)
- 年(17199)
- 部(16939)
- 创(16934)
- 规划(16311)
共检索到226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婷婷 张凤荣 安萍莉 孟媛
城乡交错带是城市远郊化扩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活跃的区域。利用1996年、2002年、2006年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分两个时段来研究北京市顺义区建设用地扩展及来源特征,分析得出城镇、农村居民点、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它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2.54%。为定量分析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构建"建设用地扩展程度变化模型",将按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的结果空间聚类,后以聚类结果和"扩展水平重要度"描述建设用地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顺义区建设用地扩展从"平均分散"向着"多中心集聚"变化;由中低水平扩展为主向着高、低两个极端水平分化,形成了潮白河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婷婷 张凤荣 牛振国 姜广辉
通过对1980,1995,2006年顺义区农田景观规模和空间格局演变的分析,总结出其作为典型的大城市近郊区域农田景观变化的显著特征:第一,农田景观规模呈加速缩减趋势,农村居民点等低密度建设用地是侵占农田的主体;第二,农田景观斑块的空间重心由原来较为居中的位置,持续向远离城市组团中心的东北方向移动;第三,从全境镶嵌体和农田单一景观水平上分析,其景观格局演变均呈破碎化、离散性和均一化趋势。顺义区农田景观因社会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方向的调整而发生巨大改变,被道路和大量小规模的无序建筑侵占和切割,正在逐步丧失农田景观美感,应通过探索不同模式的农田景观治理和建设途径,对城市近郊农田景观加以保护和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岐,甘国辉,李晓江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北京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析了人口分布现状和变化特征及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由此提出,北京市的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的空间扩展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效应关系。
关键词:
郊区化 居住用地 空间扩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孟媛 张凤荣 赵婷婷 罗政
研究目的:评价北京市顺义区制造业用地集约度,分析影响制造业集约用地的因素及影响方式。研究方法:基于对顺义区制造业企业用地及主要经济指标的调查资料,结合厂商行为理论,借助因子分析法及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制造业企业的集约用地行为表现为单位面积上产值收益的增加、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或者资金投入的增加;产业结构、人口和劳动力、交通运输、聚集效应等影响因素对各个行业集约用地水平的作用方式及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研究结论: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与区位因素紧密相关,制造业的空间布局优化是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乐 张凤荣 张新花 关小克 袁雅琴
合理布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是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首先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归并特征和实地调查,对顺义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级别划分;其次对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与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达性进行分析,并确定未来农村居民点发展模式,作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空间依据;最后,以农村医卫慈善用地为例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探讨,研究成果可为编制城乡统筹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婷婷 张凤荣 姜广辉 罗政 关小克 杜素芹 王锐
本文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入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里,其由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新兴卫星城过程中粮食生产数量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而,构建"顺义区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扩散度"与"不同产量水平区域空间重心"两个模型定量研究12年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探索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6年各水平空间单元均较为分散,空间重心集中于全区中部;而12年之后,高水平和无粮食生产区域出现显著集聚,空间重心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位移8.06km和5.17km;粮食播种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与粮食产量变化呈强相关,是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灿 汤惠君 王枫 张凤荣
为深入探索城镇化空间推进的过程及其特征,利用顺义区1992、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土地利用/覆盖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析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率指数,并运用900m×900m网格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张进行定量、定位分析。研究发现:1)耕地在研究期间减少突出,减少幅度达24.26%,建设用地和林地增加幅度明显,分别上升了15.34%和11.37%;其他土地、水域和林地的动态度相对突出,分别为5.82%,4.16%和2.78%;林地在空间上新增和减少的规模变化最为明显,空间分析模型显示为20.52%;相对于整个研究区而言,耕地和建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远宽
一、城市边缘区及其空间扩散方式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地域实体,是城乡相互渗透,城市化发展迅速,城乡矛盾尖锐,自然、经济和社会特征介于典型的城市与典型的农村之间的城乡过渡地带。城市边缘区又可划分为内部边缘区和外部边缘区。内部边缘区和外部边缘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特征。 1.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类型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圈层形结构模式。其特点是内部边缘区、外部边缘区以主城区为核心,依次环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丁扬 安萍莉 张凤荣 姜广辉
研究目的:针对不同社会主体对规划认知及参与程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提高规划认知程度的技术方法与管理措施,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参与式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顺义区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广义认知程度总体较低,明显低于城市总体规划;但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相关措施认知度却较高;(2)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统筹能力都有待提高;(3)公众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规划的实施;(4)不同特征的社会主体对自身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知程度差异明显。研究结论:政府应在规划各个环节中加强宣传,尤其强化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教育,促进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培育公众的规划参与意识,提高规划的公众认知度,加快建立以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艳军 刘彦随 李裕瑞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农村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但是长期以来推行的依靠政府、外来企业等开发援助的外源式发展并不能有效解决农村持续稳定发展问题,在此背景下内生式发展转向愈加明显,内生式发展理论基础和发展机理值得探讨。从地理学综合视角出发,运用一般方法论、自组织理论、农村整谐发展理论多学科视角,解析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基础,拓展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内涵;并选取北郎中村作为研究区域,剖析农村内生式发展的系统构成、系统特性、演化规律、整合机制。研究表明:①内生式发展体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是系统内部要素在内部动力主导作用下自组织演化过程,其实践形式是整谐发展。②内生式发展或是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农村发展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内部整合是其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整谐发展是内生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重建、产业重塑、空间重构,整合系统要素,激发内部动力,与外力耦合联动,强有力推进农村发展系统演化发展,同时为外部资源有效利用提供重要基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毕波 林文棋 陈清凝
对于我国特大城市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问题,需要从社会空间角度探索中小学服务分布特征,寻求基于"质"的干预措施。以北京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对2010年街道人口普查数据降维,并利用2011年中小学数据构建了街道中小学服务指标,包括就学率、可达性、前重点学校比例、公办学校比例、平均师生比、生均用地和建筑面积,探索其与社会空间分异因子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两组有意义的关系:一是"职业—住房"因子得分与重点中小学比例和中学可达性正相关;二是"外来—本地人口"因子得分的与中小学就学率和公办中学比例负相关。通过对主因子得分分布与中小学服务质量的GIS可视化对比,可见两组关系呈现明显的"中心—边缘"格局。讨论了研究结果对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
社会空间分异 中小学 空间公平 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毕波 林文棋 陈清凝
对于我国特大城市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问题,需要从社会空间角度探索中小学服务分布特征,寻求基于"质"的干预措施。以北京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对2010年街道人口普查数据降维,并利用2011年中小学数据构建了街道中小学服务指标,包括就学率、可达性、前重点学校比例、公办学校比例、平均师生比、生均用地和建筑面积,探索其与社会空间分异因子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两组有意义的关系:一是"职业—住房"因子得分与重点中小学比例和中学可达性正相关;二是"外来—本地人口"因子得分的与中小学就学率和公办中学比例负相关。通过
关键词:
社会空间分异 中小学 空间公平 北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晓平 封强 李媛芳
基于投标租金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统计方法,以北京市1992—2012年城市办公用地交易数据为实证基础,重点分析北京市办公用地区位变动规律及投标租金空间不均衡形态。结果表明:北京市办公用地投标租金总体上呈现从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渐衰减的规律,但存在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性,空间连续性与空间变异性并存;在中心商务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区位形成投标租金峰值中心。在研究时段内,多个办公用地空间集聚热点区的出现,表明北京城区单中心模式的影响作用有所弱化,呈现多中心功能结构的发展趋向。分别运用单中心模型、多中心全局回归模型、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对办公用地投标租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办公用地区位布局具有显著的集聚经济特性,向心集聚性、同业集聚性以及区位便捷度与办公用地投标租金空间分异关联密切。随着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市场机制对土地开发模式主导程度作用的加强,研究城市土地价格与其空间区位之间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理论,为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有关城市扩展度量指标和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城市扩展规模、强度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区各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相对集中于宝山-闵行、嘉定-浦东等方向,并分别构成城市扩展的南北轴向和东西轴向,不同时期各轴向城市用地扩展性质和强度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各时期城市扩展表现为以城镇用地为主(1987~1990)到城镇用地与工业开发区并存(1990~1995)以及以工业开发区扩展为主(1995~2000)的形式;②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化扩展模式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较简单的以中心市区及周边区域为主的“单核扩展”为主的模式,逐渐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