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0)
2023(6167)
2022(5513)
2021(5103)
2020(4654)
2019(10992)
2018(11064)
2017(21418)
2016(12084)
2015(13876)
2014(14005)
2013(14112)
2012(13497)
2011(12238)
2010(12410)
2009(11551)
2008(11837)
2007(10902)
2006(9258)
2005(8417)
作者
(37438)
(31665)
(31514)
(30169)
(19984)
(15345)
(14506)
(12518)
(11848)
(11212)
(10738)
(10676)
(10161)
(10031)
(10020)
(9995)
(9915)
(9290)
(9205)
(9123)
(8005)
(7860)
(7782)
(7242)
(7190)
(7079)
(6993)
(6975)
(6569)
(6417)
学科
(51306)
经济(51263)
(29170)
管理(29032)
方法(24902)
数学(22452)
数学方法(22270)
(21759)
企业(21759)
(15104)
地方(12736)
中国(12479)
(12430)
(12310)
农业(9902)
(9881)
贸易(9880)
(9471)
业经(9262)
(8982)
(7806)
(7365)
财务(7350)
财务管理(7328)
环境(7217)
(7122)
银行(7092)
企业财务(6892)
(6806)
金融(6804)
机构
大学(176235)
学院(174885)
(69525)
经济(67904)
管理(64360)
研究(63186)
理学(54929)
理学院(54174)
管理学(53083)
管理学院(52756)
中国(47537)
科学(41847)
(40902)
(36633)
(34155)
研究所(31340)
(31303)
业大(30185)
中心(30157)
农业(29242)
(27616)
北京(26278)
财经(24883)
(24130)
师范(23870)
(22536)
(22426)
(21830)
经济学(21220)
(20330)
基金
项目(116731)
科学(89794)
基金(82899)
研究(81845)
(73544)
国家(72920)
科学基金(60582)
社会(49420)
社会科(46657)
社会科学(46638)
(45477)
基金项目(44814)
自然(40654)
(39881)
自然科(39615)
自然科学(39599)
自然科学基金(38887)
教育(37552)
资助(34306)
编号(33886)
成果(27735)
重点(27001)
(25989)
(25843)
课题(23755)
(23479)
计划(23282)
科研(23195)
创新(22065)
大学(21345)
期刊
(76290)
经济(76290)
研究(49350)
中国(34174)
(32234)
学报(32171)
科学(28154)
(24349)
大学(23003)
农业(21624)
学学(21608)
管理(19946)
教育(17056)
(14939)
金融(14939)
技术(14381)
业经(12424)
(12217)
财经(11915)
经济研究(11803)
问题(10918)
(10162)
资源(9681)
(9334)
技术经济(8810)
理论(8667)
图书(8562)
统计(8525)
(8403)
商业(8009)
共检索到259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颖  张秀兰  
婚姻本质上是男女双方的选择和匹配过程。文章基于北京市2004~2009年的婚姻登记数据库,对夫妇双方在年龄、城乡户籍、地区户籍、学历、婚次、民族和职业等方面的匹配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印证了婚配过程中同类匹配和婚姻梯度的存在。从时序上看,夫妇双方的年龄日益趋近,人口流动也促进了跨地域通婚的增加,这些特征改变了传统的婚配走向,使婚配更具开放性;但夫妇学历的日趋"般配"和跨城乡通婚的减少,也显现出婚姻匹配走向封闭的特征。基于社会交换心理所形成的男女双方不同特征属性之间的优劣互补,使婚姻梯度所造成的夫妇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从而形成同类婚配、且丈夫的综合条件略高于妻子的总体婚配特征。在大城市中,受婚姻梯度的影响,往往是条件优秀的女性承受更大的婚配压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鉴塘  
婚姻是制约人口再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婚姻状况的各项指标,如未婚、初婚、再婚、丧偶、离婚、婚龄等的变化,无不影响到妇女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等方面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研究妇女生育模式变化时,首先考察她们婚姻状况的变化,并非偶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玲宇  李卫东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交通的能耗、污染和生态等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作为示范性城市的北京市,研究其生态交通发展尤为重要。通过文献梳理和对北京市生态交通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构建生态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北京市2006—2015年的生态交通指数。结果显示:近五年(2010—2015年)的生态交通指数较前五年(2006—2010年)有质的提升,但就近几年趋势来看,生态交通指数略有下降,这可能与北京市的交通资本规模、交通结构、交通一体化建设和交通文明程度有关。因此,应该扩大交通投资规模、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建设一体化交通网络,倡导文明出行的同时借助互联网实现交通运输业优化升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秀花  
育龄妇女的人数多少和生育状况直接影响总人口的规模,研究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对控制人口发展,实现2000年人口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对北京市育龄妇女现状及其生育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段成荣  毕秋灵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家珉  
在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企业中,外来就业人员呈急剧增长态势,其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高端人才比例较低,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民营企业,多为技术和技能型人员,工资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在京工作年限较短,以短期合同制为主,住房条件较差,社会保障较少。北京市应坚持高端产业发展道路,以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政策调整推动外来就业人员队伍结构优化,加大工业信息化外来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健全外来就业人员统计信息数据库,构建外来就业人员技能培训网络,强化对外来就业人员的服务和管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晓霞  
我国政府于1998年初较大程度地转变了宏观调控方向,并着手于“软着陆”后的经济启动,但直至目前,我国经济依然启动乏力,消费市场依旧偏冷。消费市场启而不动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居民的经济预期以及当前进行的医疗、住房、教育等各项改革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余仲华  梁晓梅  龚巨明  张贵林  
作为“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区属人才队伍、区域人才开发、区域人才工作等三个方面,科学、系统评价了朝阳区“十五”计划期间区域人才开发和人才工作,并从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角度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康琪雪  
本文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对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借鉴国外的支付能力指数测算了居民的区位支付能力水平,分析了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居民为满足其社会属性对区位的选择,还分析了居民的迁居意愿和社会排斥情况。结合分析结果,本文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合理化的角度得出了相关结论并给出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晶  王宇鹏  赵晓霞  任俊涛  
实现土地信息共享是"数字国土"向"智慧国土"转变的必然要求,了解公众需求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公众访谈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首都土地利用信息公众需求状况,得出结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信息、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地理背景、土地评价信息、土地储备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各类管理数据的信息总体需求度依次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信息需求调查广度和深度、构建土地利用信息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深度信息共享服务等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德起  许菲菲  
城市通勤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决定着城市的运行效率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因此是提升居民生存质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继而整体功能的关键切入点。近年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交通拥堵、通勤不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设置通勤时间、通勤距离、通勤类型以及居民满意度等指标,揭示北京市通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功能更新、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居民职住均衡抉择,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苟林  马丁  
对2005~2010年间北京市CO2排放和碳强度进行了测算,并利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历年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差异进行了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到2010年北京市碳排放总量基本呈上升趋势,但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2)北京市经济和人口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节能减排的推进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减缓了碳排放总量的增长速度;(3)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因素和产业结构效应是北京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导因素,碳强度效应(即能源结构效应)对碳排放强度变动的降低效果不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1991~1995年间北京市早婚情况进行了研究,从早婚个人和早婚婚姻两个不同的分析角度,揭示了早婚现象的特点,并且通过缺项统计法分析了迁入流入人口对北京市早婚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虽然流入人口早婚比例最高,但由于所占权数很小,并不是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主要因素。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最主要因素仍是本市出生从未流迁的人口。另外,北京市的男性早婚无论在频数上还是在比例上都大大超过女性。并且,早婚婚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早婚婚姻中80%以上是因为女方比男方年龄大,结果是男方属于早婚而女方并不是早婚,相当一部分早婚婚姻中女方甚至已经超过了晚婚年龄。早婚夫妇双方流迁类型的交互分析则揭示出,北京市早婚婚姻中大多数是本市未流迁人口之间的联姻。此外,本文还对早婚研究的有关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玉洁  邱五七  孟月莉  汪楠  董佩  严晓玲  胡广宇  丁晗玥  毛阿燕  
目的:分析北京市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状况,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综合运用2011—2016年鉴数据和本研究专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公共卫生机构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偏低,2016年仅为3.44%;公共卫生机构的筹资主要由政府承担,但不同类型机构的财政补助差异较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支出占比较低,且与医疗支出差距明显。结论:尽管北京市卫生总费用不断改善,但流向公共卫生机构的费用还有待提升;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可持续的公共卫生筹资机制;积极探索加强新时期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敬  
文章利用2006~2011年"北京城镇居民社会经济生活指数体系"项目的住户调查数据,从幸福、环境、安全感、公共服务、社会和谐、资源节约和诚信7个主要方面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的社会生活满意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并分析影响各方面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