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83)
- 2023(2788)
- 2022(2518)
- 2021(2466)
- 2020(2162)
- 2019(5101)
- 2018(4967)
- 2017(9173)
- 2016(5302)
- 2015(5851)
- 2014(5870)
- 2013(5723)
- 2012(5263)
- 2011(4786)
- 2010(4889)
- 2009(4606)
- 2008(4451)
- 2007(4140)
- 2006(3751)
- 2005(3182)
- 学科
- 济(21425)
- 经济(21413)
- 管理(9540)
- 方法(9418)
- 业(9019)
- 地方(8158)
- 数学(7383)
- 数学方法(7261)
- 企(6369)
- 企业(6369)
- 农(6347)
- 学(6085)
- 农业(4689)
- 业经(4401)
- 中国(4154)
- 环境(3967)
- 理论(3602)
- 生态(3469)
- 地方经济(3223)
- 财(2953)
- 森(2899)
- 森林(2899)
- 林(2884)
- 和(2855)
- 资源(2727)
- 制(2602)
- 城市(2591)
- 发(2590)
- 教育(2536)
- 农业经济(2486)
- 机构
- 学院(72504)
- 大学(70690)
- 研究(27268)
- 管理(27195)
- 理学(22632)
- 济(22396)
- 理学院(22227)
- 经济(21730)
- 管理学(21653)
- 管理学院(21530)
- 科学(20772)
- 京(20199)
- 中国(19901)
- 农(15154)
- 所(14589)
- 业大(14368)
- 北京(14015)
- 研究所(13591)
- 中心(12780)
- 范(12670)
- 师范(12533)
- 江(11881)
- 农业(11292)
- 院(11199)
- 省(10725)
- 游(10420)
- 旅(10314)
- 旅游(10194)
- 师范大学(10164)
- 州(9789)
- 基金
- 项目(52214)
- 科学(39656)
- 基金(35192)
- 研究(35025)
- 家(32015)
- 国家(31729)
- 科学基金(26364)
- 省(21928)
- 社会(20448)
- 基金项目(19869)
- 社会科(19289)
- 社会科学(19279)
- 划(18743)
- 自然(18665)
- 自然科(18093)
- 自然科学(18085)
- 自然科学基金(17715)
- 资助(15723)
- 教育(15032)
- 编号(13640)
- 发(12395)
- 重点(11986)
- 计划(11314)
- 科技(10800)
- 课题(10723)
- 科研(10292)
- 部(9653)
- 成果(9579)
- 创(9473)
- 发展(9378)
共检索到109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匡记 汪加魏 施侃侃 侯嫚嫚 尹群 贾忠奎
针对北京市西山林场森林景观质量下降、密度大、自然整枝差、火险等级高等问题;结合森林健康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各林分采取生态疏伐、景观疏伐、修枝、可燃物管理、定株、补植、补造等措施,并对抚育技术进行了森林健康经营与评价;抚育保留密度:侧柏1 375~1 975株/hm2,刺槐550~700株/hm2,黄栌约1 100株/hm2,油松约900株/hm2,元宝枫约1 588株/hm2时森林健康质量较好;抚育后的森林健康指数(HCI)都有提高;侧柏提高31.27%,刺槐提高22.22%,黄栌提高11.11%,油松提高了15.00%,元宝枫提高17.65%,可见抚育后各林分的森林健康质量都显著提高。这对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效文 田甜 贾黎明 李广德 郝小飞
为研究北京山区低山厚土中龄侧柏游憩林的合理构成,采用SBE法对侧柏游憩林林内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喜好度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和预测模型,并由此分析得出定量化的抚育技术模式。研究表明,应当通过定量化的清枯枝、修活枝、割灌和间伐等抚育措施提高游憩林的景观质量,将阳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成无枯枝、密度在1 750株/hm2左右、郁闭度在0.8左右、灌木层高度和盖度分别在1.0 m和50%以下、第一活枝高在4.0 m左右、林下层有一定变化的高景观质量林分;将阴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成无枯枝、密度在1 000株/hm2以内、郁闭度在0.8左右、灌木高度不超过0.5 m、盖度在30~50%之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黎明 李效文 郝小飞 刘军朝
In-forest landscapes of the middle-aged recreational forest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on thick soil of Beijing lower mountainous area were evaluated by SBE method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and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models for landscape evaluation and forecast between favor degrees and the f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巧辉 刘晶岚 王小平
森林保健游憩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游憩形式,是旅游业与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森林公园游憩者保健游憩因素与健康效益感知量表的构建,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410位游憩者样本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践理论模型验证,同时以健康状态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要素是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游憩机会,健康效益感知为生理健康恢复、心理情绪调节、社会适应力改善与环境道德品质导向;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的其中四条路径感知显著,亚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其中七条路径感知显著;不同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存在差异性,健康状态的调节效应得到部分证实。该研究有助于为森林公园改善公众健康状况的社会效益提供指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巧辉 刘晶岚 王小平
森林保健游憩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游憩形式,是旅游业与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森林公园游憩者保健游憩因素与健康效益感知量表的构建,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410位游憩者样本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践理论模型验证,同时以健康状态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要素是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游憩机会,健康效益感知为生理健康恢复、心理情绪调节、社会适应力改善与环境道德品质导向;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的其中四条路径感知显著,亚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其中七条路径感知显著;不同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存在差异性,健康状态的调节效应得到部分证实。该研究有助于为森林公园改善公众健康状况的社会效益提供指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效文 贾黎明 李广德 汪平 郝小飞
该文研究低山厚土阳、阴坡侧柏游憩林抚育前和抚育1年后林下灌草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抚育措施包括清死枝、修活枝、割灌木等。结果表明:在阳坡侧柏游憩林内,抚育后灌木的Shannon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升高,提高幅度在0.6%~204.2%之间,且灌木优势种的优势地位减弱;而草本层的Shannon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都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在9.0%~19.7%之间,且草本层中优势种的优势地位有所加强。在阴坡侧柏游憩林内,抚育后林下灌木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提高83.3%、32.4%和1...
关键词:
侧柏 游憩林 抚育 生物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海平 周荣伍 郝明华 王平玺
自80年代初以来,随着"urban forestry"的兴起,人们对城市树木及城市森林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转变可以从1991年9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届世界林业大会"的议题中得到很好的说明,"第十届世界林业大会"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森林和树木的社会、文化和景观功能".在世界林业发展的总趋势推动下,在北京市西山地区建立国家森林公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彩贤 张峰 冯达 马红 邹大林 南海龙
北京市存在人口高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再加上工作繁忙、生活成本高等,导致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开发森林的疗养功能来增加国民的绿色福祉,是国际林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不仅有利于森林的保护和多功能利用,还能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介绍了国内外森林疗养发展的历程,阐述了森林疗养对人身体健康的作用。针对北京社会经济和林业发展特点,提出了森林疗养基地建设要点和促进森林疗养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疗养 公众健康 绿色福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志亮 余新晓 岳永杰 边振 杨本琴 曹波 秦永胜
应用SPSS16.0数学统计软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完整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3大类7个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基于ArcGIS9.2对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120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大部分处于健康状态,面积为2845.77hm2,占林场总面积的56.15%,主要由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组成。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发挥森林更大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松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 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翟明普 阎海平
作者认为 :风景游憩林是特种用途林中的一个重要林种 ,风景游憩林抚育是风景游憩林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的抚育可以改善风景游憩林的林分条件 ,从而有利于风景游憩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该文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风景游憩林抚育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 ,包括风景游憩林抚育遵循的一般原则 ,抚育措施对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游憩条件、生态因子的影响以及风景游憩林抚育前后的景观评判 ,表明风景游憩林抚育应是提高景观质量、游憩条件同改善生态条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完整统一 ;风景景观评判最好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美景度评判法 (SBE) .文中同时也指出了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随丽 贾黎明 汪平 李江婧
20世纪中叶,到森林中休闲游憩的人数剧增,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美国林务局的管理者和专家发展了游憩机会谱(ROS)理念和管理框架,其主要以游憩需求为导向,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指标对游憩区进行分类分级,编制游憩机会清单,对资源进行清查、规划和管理。本文在介绍RO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民森林游憩的需求特征和森林游憩区当前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现状,筛选出"自然程度"、"偏远程度"、"游客密度"和"管理强度"4个评价指标,分析提出了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将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区分为城郊开发区域、城郊自然区域、乡村开发区域、乡村自然区域和半原始区域五个游憩机会等级,并结合目前的北京市游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现状,用GIS作图直观展示了各游憩机会的分布,分析比较了各游憩机会的供需状况,为北京城郊森林游憩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祯 甘敬 朱建刚
北京山区森林是北京市重要的绿色屏障,其健康状况事关首都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样地调查数据等,利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林分、景观和区域多尺度对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状况进行耦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区域尺度上,北京山区森林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景观尺度上,18类森林景观要素类型中,健康的森林4类,亚健康的12类,不健康的2类;在林分尺度上,30164个森林经营小班中,亚健康的最多,数量为12226个,面积比例42.21%;不健康和疾病的数量为9534个,面积比例27.57%。因此,北京山区森林急需进行健康经营和管理以提高健康等级。
关键词:
森林健康 模糊综合评价 多尺度 北京山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晋立 林笑秋 邵宏睿 李文枭 董建文 郑宇
【目的】场所依恋和环境行为是探究游憩者与环境交互所形成的结果,与景观知觉的构建紧密联系,对于探讨森林公园与游憩者健康影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游憩者场所感知与环境行为视角探讨森林公园健康效益的内在转化机制。【方法】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样地,结合游憩者“感知评价—情感响应—行为实践”视角,构建景观知觉、场所依恋、环境行为与健康效益评估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四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1)自然属性感知、设施属性感知、文化属性感知、空间属性感知是构成景观知觉的主要因素,影响系数分别为0.777、0.696、0.743、0.755,景观知觉对场所依恋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达74.4%;(2)景观知觉能显著影响环境行为水平,直接影响效应达39.8%,间接影响效应达44.3%,场所依恋是两者影响关系中的中介变量。(3)景观知觉对健康效益评估产生30.2%的直接影响效应,并通过场所依恋和环境行为的中介作用对健康效益评估产生50.9%的间接影响效应。【结论】通过结构关系模型检验分析,揭示了游憩者在森林公园中的健康恢复是“感知评价—情感响应—行为实践”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体系。后续可结合媒体大数据以及科学的人体健康测定器材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图1表6参3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孟竹 刘兆刚 李元
以2008年盘古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2011年固定样地调查资料以及盘古林场小班尺度森林健康评价结果为数据源来评价景观尺度森林健康,以地类、起源及树种组成作为森林景观区划因子对盘古林场森林景观类型进行划分,从景观结构与格局、景观功能与过程两个方面选取了小班健康指数、分形维数及景观多样性指数3个评价指标,以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方法作为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景观健康指数公式为评价模型对盘古林场森林景观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1)盘古林场主要划分为天然白桦纯林、天然落叶松纯林、天然樟子松纯林、天然云杉纯林、天然山杨纯林、天然针叶混交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人工落叶松纯林和人工针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雪春 侯绍梅 刘东兰 郑小贤
以福建省将乐林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森林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GIS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评价森林的健康状况,并制作森林健康等级图。结果表明:将乐林场参与评价的1154个小班大部分处于健康状态,占林场总面积的88.761%,各健康等级比重比例依次为:健康(84.803%)、亚健康(10.116%)、优质(3.958%)和不健康(1.123%),结果可为林场森林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森林健康评价 评价指标 GIS 将乐林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