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7)
- 2023(16006)
- 2022(13301)
- 2021(12312)
- 2020(10107)
- 2019(23342)
- 2018(23315)
- 2017(44788)
- 2016(24570)
- 2015(27625)
- 2014(27749)
- 2013(27068)
- 2012(24804)
- 2011(22174)
- 2010(22165)
- 2009(20518)
- 2008(20152)
- 2007(18132)
- 2006(16172)
- 2005(14349)
- 学科
- 济(96355)
- 经济(96158)
- 管理(74282)
- 业(67032)
- 企(56753)
- 企业(56753)
- 方法(39758)
- 数学(32560)
- 数学方法(32210)
- 中国(28994)
- 农(28458)
- 财(25970)
- 业经(24948)
- 制(22211)
- 地方(22119)
- 学(20880)
- 农业(18437)
- 理论(17627)
- 和(17451)
- 环境(17345)
- 务(15780)
- 财务(15695)
- 财务管理(15665)
- 体(15613)
- 银(15225)
- 银行(15183)
- 技术(15114)
- 贸(15024)
- 贸易(15014)
- 企业财务(14878)
- 机构
- 大学(344764)
- 学院(341741)
- 管理(134800)
- 济(132999)
- 经济(129887)
- 理学(115821)
- 研究(115101)
- 理学院(114499)
- 管理学(112495)
- 管理学院(111870)
- 中国(85463)
- 京(76406)
- 科学(70562)
- 财(64146)
- 所(56724)
- 农(53801)
- 中心(52498)
- 江(51711)
- 研究所(51240)
- 业大(50659)
- 财经(50251)
- 北京(48740)
- 范(46699)
- 师范(46302)
- 经(45549)
- 院(42075)
- 州(41755)
- 农业(41593)
- 经济学(39586)
- 师范大学(37530)
- 基金
- 项目(233026)
- 科学(183312)
- 研究(173824)
- 基金(167795)
- 家(144808)
- 国家(143522)
- 科学基金(123996)
- 社会(110321)
- 社会科(103743)
- 社会科学(103716)
- 省(90684)
- 基金项目(89459)
- 教育(79738)
- 自然(79001)
- 自然科(77103)
- 自然科学(77086)
- 划(76411)
- 自然科学基金(75672)
- 编号(71812)
- 资助(67430)
- 成果(59405)
- 重点(51837)
- 部(51086)
- 课题(49865)
- 发(49474)
- 创(48237)
- 制(45573)
- 创新(45004)
- 国家社会(44619)
- 教育部(44092)
- 期刊
- 济(153480)
- 经济(153480)
- 研究(104708)
- 中国(72829)
- 学报(53837)
- 农(50715)
- 管理(50574)
- 财(49544)
- 科学(49387)
- 教育(44253)
- 大学(41697)
- 学学(38556)
- 农业(34602)
- 融(30204)
- 金融(30204)
- 技术(30138)
- 业经(25182)
- 财经(24695)
- 经济研究(22992)
- 经(20995)
- 图书(20365)
- 问题(20363)
- 业(17028)
- 理论(16881)
- 科技(16702)
- 版(16312)
- 现代(15966)
- 技术经济(15557)
- 实践(15427)
- 践(15427)
共检索到515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予
社会参与是推进绿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基于对建立完善绿化建设社会参与机制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分析了北京市绿化建设社会参与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参与理念、发展方向和支撑措施3个方面构建了北京市绿化建设社会参与机制框架。其框架要义:共建是基础,共担是保障,共享是目标,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金字塔形层次结构,实现参与对象从一元(政府)→二元(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的组合)→多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的多方组合)的递进发展。
关键词:
社会参与 绿化建设 机制 北京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秀杰
浅议北京市居民小区绿化建设与资金来源问题孙秀杰城市居民小区绿化建设,是城市人民生活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和特定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构成城市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城市居民小区建设内部,绿地、花木、树荫相互依存,相互辉映,与小区建筑形成合理的比例结构,使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涛 赵正 温亚利
文章基于北京市城区样本数为3000人的市民调研,从立法、普法、守法、执法4个方面对北京市园林绿化法制化的公众认知及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民的立法认知和参与情况不佳,但是其关注度和参与热情都非常高;市民自身有一定的守法规范,但遛狗和践踏草坪等危害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依然广泛存在;市民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机构并不熟悉,但认为这类机构的建立很有必要。文章提出对策建议:北京市应当注重立法环节的公众参与程度,给予市民表达其自身利益和诉求的机会;应当进一步加强普法的力度来提升市民的法律法规认知;应当继续建立和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规范,深化对市民的教育工作;强化园林绿化的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并在执法中引入市民参与和监督机制。
关键词:
园林绿化 法制化 市民认知 市民参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妮 尹豪 刘芝若
【目的】当前中国居住区存在植物遮挡建筑,造成建筑日照不足的问题。通过软件数字模拟分析探究植物对建筑日照的影响,能为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进一步探讨人居环境改善的实施途径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板式多层住宅为参照建立理想楼间模型,根据实地调研获取的植物形态结构参数构建冠层模块单元,使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分析其对建筑日照的影响。【结果】(1)楼间及楼旁约40°夹角范围内的植物冠层均会对建筑日照产生影响,楼间绿地植物对建筑日照的影响显著高于楼旁绿地,二者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皆表现为高层位置显著高于低层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影响规律则较为复杂。(2)对建筑宅旁空间进行日照影响敏感性分级,敏感性Ⅰ级(敏感)、Ⅱ级(一般敏感)、Ⅲ级(不敏感)区域分别占空间总体积的10.2%、56.2%、33.6%。(3)敏感性Ⅰ级区域不适合植物冠层存在,直接影响建筑日照达标;Ⅱ级区域的冠层分布影响建筑立面的总日照时数,存在影响2层及以上楼层日照时数达标的可能性;Ⅲ级区域的植物冠层不会对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结论】(1)相比楼旁绿地,楼间绿地的植物冠层对建筑日照产生的影响更为广泛,且楼间绿地植物冠层的影响效果显著高于楼旁绿地。(2)楼间及楼旁绿地的植物冠层对建筑日照的影响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系,不同位置的植物冠层对建筑日照影响的程度及范围呈现出较大差异性。(3)不同的日照敏感分区对于植物种植具有不同的要求。该区域内(Ⅰ级,Ⅱ级)植物冠层会影响到建筑日照时数,需谨慎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与管理。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居住区绿地 种植设计 日照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西丽
绿化隔离带概念已经有大约 10 0年的历史 ,特大城市周围建设绿化隔离带是国际上很多城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防止城市蔓延的一种重要举措。虽然绿化隔离带规划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但是它缺少同时代的绿色通道概念具有的生态和休闲等内在优势。本文主要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为例 ,从分析其规划思想和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详细阐述了北京市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转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绿化隔离带 绿色通道 北京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秦光远 程宝栋
基于2016年北京市农村366个农户关于造林绿化意愿和非林绿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从农户感知的视角,分别分析了农户造林绿化和非林绿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户造林绿化意愿受其教育水平、是否有村干部经历、人均年收入水平的影响,农户愿意进行造林绿化主要是出于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较高感知,农户认为开展造林绿化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了农户开展造林绿化的意愿;农户非林绿化意愿受到受教育年限、是否有稳定的非农收入、劳动力数量方面的影响,农户愿意进行非林绿化主要是出于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较高感知,农户认为开展非林绿化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了农户开展非林绿化的意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旸 吴东亮 赵艳香 薛波
北京园林绿化政务信息图层服务系统建设包含政务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共享服务机制与接口以及系统实现。政务信息分类与编码是根据园林绿园业务的时空属性和长期性特点,遵循北京市政务信息图层建设技术规范,采用市级统一的共享服务机制和接口,以ArcIMS和Oracle空间数据库为核心技术,进行二次深度开发,构建行业的政务信息图层共享服务系统,为应用业务的快速搭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政务信息图层 共享服务 接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耀升 么旭阳 刘艳红
【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市几种引进树种和乡土树种的光合特性与生态效益,为北京市城市绿化树种的合理选择与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4种主要引进树种(水曲柳、火炬树、七叶树、珙桐)和4种乡土树种(刺槐、侧柏、油松、臭椿),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生理生态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拟净光合速率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对各树种的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除臭椿和油松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外,其他6个北京市绿化树种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8个树种中固碳释氧量较高的是臭椿(19.36和14.08 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景森 尚鹤 李柏忠 袁功英 刘增
针对北京市房山区局部林地存在Cd污染问题,采用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林业工程措施治理Cd污染,实验证明是完全可行的。本实验对房山区试验示范林中31个树种对Cd的吸收及分布进行了比较,同时选择该区10个常见绿化树种,比较了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污染环境下对Cd的吸收、蓄积能力。根据这些树种对Cd的蓄积能力和累积效率大小,在房山区诸多绿化树种中,当选馒头柳、垂柳、臭椿、毛白杨、国槐等为治理Cd污染的量佳树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娜 徐程扬 段永宏 周睿智 代向阳
该文从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系序级、根系数量等方面对北京市油松、侧柏、白皮松3种针叶绿化树种的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树种在根系结构上有良好的一致性,即直径<1mm的根系连接数量、根系累计长度以及表面积占据总量的多数;直径<2mm的根系数量、根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是根系总量的主体;0~3序级根系连接数和根系表面积占所有序级根系连接数和表面积的70%以上。根系形态分析结果显示,白皮松根系分枝能力弱于侧柏和油松,并以油松根系分枝强度为最大。
关键词:
侧柏 油松 白皮松 根系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耀升 么旭阳 刘艳红
【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市几种引进树种和乡土树种的光合特性与生态效益,为北京市城市绿化树种的合理选择与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4种主要引进树种(水曲柳、火炬树、七叶树、珙桐)和4种乡土树种(刺槐、侧柏、油松、臭椿),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生理生态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拟净光合速率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对各树种的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除臭椿和油松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外,其他6个北京市绿化树种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8个树种中固碳释氧量较高的是臭椿(19.36和14.08g/...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隋金玲 张志翔 胡德夫 王民中 付瑞海
于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调查北京市区21个绿化带内利用植物鸟类和现有树种中鸟类食源树种的种类和数量,记录到利用植物鸟类52种,占栖息于市区绿化带内被调查鸟类的40·63%;鸟类食源树种48种,占市区绿化带内树种的54%。对目前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通过绿化树种的选择与搭配来招引城市鸟类的措施,以期为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孟媛 姜广辉 张旭红
通过分析北京市朝阳区绿化隔离区内绿地变化情况,揭示朝阳区绿色空间的建设历程,为下一轮规划提出建议。依据北京市绿色空间规划情况,利用2001年、2008年及2010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应用GIS软件的叠加功能分析绿地变化情况。通过构建的转移矩阵及实地调研成果分析绿化隔离带的形成过程,以及被蚕食及破坏的情况。研究表明,朝阳区绿色隔离区内的绿地在持续减少,各类建设用地对绿地的蚕食占用是主要原因,虽然同期也有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腾退为绿地,但面积较小。建议结合区域特点选择恰当的绿地建设类型,以城市公园、防护林、农田为主要绿地形式,以建设较好的规模绿地为保护重点。
关键词:
绿化隔离地区 绿地 转移矩阵 北京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宝全 仇宽彪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和生态基础设施维护提供借鉴。【方法】利用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信息,以国际上森林城市通用的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TC)指标为核心,在eCongnition遥感解译技术平台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转移概率矩阵、斑块尺度、土地利用动态度、缓冲区分析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内的UTC格局特征与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第二道绿化隔离区的林木树冠覆盖(UTC)从2002年的28 839.84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63 709.95 hm~2,同期的林木树冠覆盖率增加了21.4%,不透水地表与草地占比同期分别仅增加了8.89%和7.8%,而耕地、水域和裸土地则呈现了面积下降的变化; 2002年景观基质为农田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 2013年为UTC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表明该区域生态化过程对区域的控制作用在逐步增强;从景观斑块的稳定性看,最稳定的景观斑块类型为不透水地表和UTC斑块,其保持自身不变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4.59%和60.34%,而裸土地斑块类型95%以上的面积都发生了变化;从总体景观格局变化看, 2013年总斑块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176 979个,而斑块的分维数和斑块形状指数分别降低了0.052和0.128,景观斑块水平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也分别降低了0.136和0.076;从UTC斑块的变化来看,斑块数目净减少154 437个,而总的斑块面积增加了34 860.79 hm~2,斑块平均面积也净增了2 528.3 m~2;小、中、大和特大型UTG斑块数目与面积均呈现减少的动态过程。【结论】整个二道绿化隔离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斑块的复杂性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都在降低,研究区域内景观斑块的自然化程度在提高; UTC斑块的变化趋势表明,第二道绿化隔离区UTC面积在快速扩大,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潜在作用也越来越大。从变化动因看,二道绿化隔离区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政策、永定河与温榆河等大型河道生态治理和百万亩平原大造林等工程的实施都是最重要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