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8)
2023(8871)
2022(7757)
2021(6916)
2020(6027)
2019(14122)
2018(13873)
2017(27481)
2016(14735)
2015(16666)
2014(16939)
2013(17063)
2012(16426)
2011(15041)
2010(15364)
2009(14608)
2008(14310)
2007(13121)
2006(11710)
2005(10800)
作者
(44748)
(38186)
(37881)
(36341)
(24111)
(18120)
(17369)
(14796)
(14159)
(13515)
(13087)
(12578)
(12115)
(11999)
(11935)
(11848)
(11454)
(11262)
(10952)
(10884)
(9493)
(9446)
(9171)
(8724)
(8697)
(8489)
(8263)
(8188)
(7673)
(7512)
学科
(87021)
经济(86964)
管理(40895)
(36860)
方法(32482)
数学(29050)
数学方法(28863)
(27644)
企业(27644)
地方(22499)
(19510)
中国(17984)
(16947)
(16288)
环境(15226)
业经(14668)
地方经济(14263)
农业(13463)
(12218)
贸易(12214)
(11863)
(11671)
(11022)
(10236)
(10031)
金融(10029)
(9461)
银行(9436)
经济学(9349)
(9326)
机构
大学(223530)
学院(223009)
(104642)
经济(102655)
管理(82505)
研究(80950)
理学(70330)
理学院(69460)
管理学(68328)
管理学院(67910)
中国(61078)
(49635)
科学(48792)
(44956)
(42044)
(38900)
研究所(38043)
中心(36977)
财经(35606)
(34428)
经济学(33727)
业大(33058)
(32135)
北京(31882)
农业(30463)
经济学院(30288)
(28641)
(28399)
师范(28386)
(26943)
基金
项目(142047)
科学(110918)
基金(102840)
研究(102085)
(89311)
国家(88605)
科学基金(75241)
社会(66689)
社会科(63224)
社会科学(63202)
基金项目(54778)
(54625)
自然(47368)
(46310)
自然科(46149)
自然科学(46130)
自然科学基金(45286)
教育(45285)
资助(42588)
编号(40327)
成果(32864)
(32652)
重点(32128)
(31602)
(28480)
课题(28092)
国家社会(27768)
科研(27283)
创新(26845)
教育部(26804)
期刊
(122623)
经济(122623)
研究(69137)
中国(42776)
(35917)
学报(34900)
(34721)
科学(31738)
管理(28799)
大学(26020)
学学(24717)
农业(23052)
经济研究(20609)
(20208)
金融(20208)
技术(19144)
财经(18678)
业经(17448)
教育(16523)
问题(16470)
(16190)
技术经济(13396)
(12428)
统计(12373)
(12154)
世界(11079)
资源(11064)
(10743)
商业(10689)
理论(10679)
共检索到342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正  
通过构建城市环境压力指数(EPI),利用脱钩弹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程度、演变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城市环境压力总体指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分指数除土地压力指数(LPI)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其余也均呈现下降趋势;北京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弹性指数(DEI)呈现强脱钩现象,其演变轨迹以2011和2013年为拐点,可以分为"降低—增长—降低"三个阶段;DEI的分解结果显示,污染和土地压力对DEI的负面作用最为显著;人口和经济因素与DEI的发展协调程度逐步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正  
通过构建城市环境压力指数(EPI),利用脱钩弹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程度、演变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城市环境压力总体指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分指数除土地压力指数(LPI)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其余也均呈现下降趋势;北京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弹性指数(DEI)呈现强脱钩现象,其演变轨迹以2011和2013年为拐点,可以分为"降低—增长—降低"三个阶段;DEI的分解结果显示,污染和土地压力对DEI的负面作用最为显著;人口和经济因素与DEI的发展协调程度逐步提升;北京城市环境压力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呈现"N型"特征,预计在未来有潜在的上升趋势。据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开亚  刘晓薇  朱勤  张浩  
根据物质流分析指标和数据,采用脱钩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论,分析了1990—2007年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基本实现相对脱钩,但经济增长仍然依靠高物质投入和高污染排放;近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呈现扩张性复钩现象,说明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环境压力未见下降,反而物质利用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增加;EKC分析进一步揭示,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实现绝对脱钩仍需较长时间和较多物质投入。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生产力,使EKC顶点左移的同时实现穿山式发展,是实现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绝对脱钩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兴国  潘玉君  赵庆由  胡志丁  姚辉  杨小燕  
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理论,构建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指数,运用弹性分析改进的脱钩评价方法,建立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程度的判定标准,以云南省为例,对其1998—2008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的强度及其变化特点来看,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总体较大且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但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其速度比为0.3∶1;②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状态及其变化趋势来看,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呈现由绝对脱钩→相对脱钩Ⅱ→相对脱钩Ⅲ→相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Ⅲ的演变轨迹,其变化呈近倒"U"型曲线,符合区域科学发展的目标。"十二五"时期,云南省将进入实现区域科学发展的加速阶段,区域发展的内外因素也将更加复杂,发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走一条自然资源"低耗高效型"、生态环境"低压强保型"、经济发展"高速高效型"与社会发展"均衡协调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章恒全  陈卓然  张陈俊  
借助LMDI分解技术和Tapio脱钩模型,研究2000—2017年期间长江经济带工业水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和脱钩努力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水环境压力呈现出从弱脱钩到强脱钩的良好态势,各地区的脱钩系数、脱钩状态存在时空差异;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脱钩努力程度不同,其中,重庆做出的脱钩努力最大,江西做出的脱钩努力最小;从各脱钩努力指标来看,节水技术的脱钩努力程度显著提高,排污系数的脱钩努力指标先上升后下降且一直处于低效状态,产业结构的脱钩努力状态由无效转为低效,人口规模一直未作出脱钩努力。因此,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应做到节水增流与控源减污双管齐下,产业优化与人口控制协调配合,实现经济绿色增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文涛  葛新权  
摆脱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的拉动,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是从源头上提高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世界范围内脱钩测度的指标尚不统一。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类脱钩指数模型,从理论和案例两个视角评价了其精度和适用范围。比较显示,陆钟武教授提出的脱钩指数模型更能精确地测度环境负荷的脱钩状况。利用该模型测量了北京市自2000年起10年间的能耗脱钩状况。结果显示:北京市的能耗一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任重而道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易平  方世明  马春艳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状态和程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论文在借鉴已有脱钩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脱钩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领域,构建了适合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评判标准,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测算了2004—2012年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和程度,分析了二者的脱钩发展阶段和时间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从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压力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看,2004—2012年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波动较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杜娟  刘小进  胡亚平  朱述斌  
文章构建了经济增长和森林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弹性指标体系,并分解为结构脱钩弹性、技术脱钩弹性和规模脱钩弹性3个子指标。选择全国及闽、赣、贵3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样本,得出结论:(1)中国已普遍进入经济增长与森林生态环境压力脱钩的阶段,主要得益于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脱钩效益;由于缺乏合理的工业污染管控措施,技术弹性均为负脱钩。(2)闽、赣、贵3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由于森林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在结构脱钩弹性和规模脱钩弹性上表现出脱钩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后续森林生态管理政策制定中要各有侧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忠文  徐承红  
运用水足迹理论与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全国及31个省市地区1999—2016年的水足迹,定量分析我国18年来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并结合Tapio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进行评价,同时对我国水资源预测到2025年。结果表明:除2000年和2007年外,水足迹呈现上涨趋势,农业水足迹一直是水足迹的重要主体部分;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用水所占比重过大,进出口虚拟水占比太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且基本上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得益于改革政策的实施,工业脱钩状态整体优于农业;脱钩弹性在不大于0.0116的水平下,可以实现水资源匮乏度态势的逆转。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王柏源  
为分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关系,论文探讨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的定义,将环境领域的脱钩概念和脱钩分析引入土地利用分析,在IPAT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建设用地和GDP等变量在内的核算方程,据此对环境领域基于变化量的脱钩评价方法加以了改进,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的相互关系为例,分别分析了2002—2007年期间全国以及31个省级区域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非农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以及第三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脱钩关系。分析表明:以年度为时间尺度,在2002—2007年之间,从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丹  王亚华  
在对经济发展的水环境压力概念进行合理界定基础上,建立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的脱钩指标体系。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的脱钩潜力评价与时态分析模型,评价1986~2010年水利发展不同阶段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与废水排放的脱钩潜力与脱钩时态、以及经济总量增长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脱钩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变化趋势,对我国废水排放总量的自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对废水排放总量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同时,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对水环境压力脱钩进行展望。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总量总体处于弱脱钩发展态势、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欢  朱清源  辛路  
作为重点规划发展的京津冀地区,如何保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应对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1998-2015年间的经济与能源数据,阐述了该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脱钩状态。依据脱钩理论,构建了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分析指标及模型。运算结果显示,从时间演变趋势方面看,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一直呈现弱脱钩状态,与实现强脱钩存在差距。研究表明,只有通过经济转型,提高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强化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发挥能源价格对碳排放的调节作用,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欢  朱清源  辛路  
作为重点规划发展的京津冀地区,如何保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应对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1998-2015年间的经济与能源数据,阐述了该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脱钩状态。依据脱钩理论,构建了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分析指标及模型。运算结果显示,从时间演变趋势方面看,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一直呈现弱脱钩状态,与实现强脱钩存在差距。研究表明,只有通过经济转型,提高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强化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发挥能源价格对碳排放的调节作用,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庆彦  潘玉君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研究对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用脱钩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关系的时空演变分析,研究了2008—2016年中T1、T2、T3和T4四个时期的中国及各省份的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程度,试图揭示两者的时空演变特征或规律。具体结果如下:(1)T1时期、T2时期,以强脱钩为主,脱钩类型以绝对脱钩为主。(2)T3时期,以衰退性脱钩为主。(3)T4时期,以扩张性负脱钩为主,脱钩类型以耦合类型为主,脱钩类型的省份均质性与地域空间连续性显著。(4)脱钩程度的整体差异较小,但地区差异显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少国  贺福珍  张连城  
北京市作为经济条件优越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各种资源快速集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快速增长的动力分配状况值得去研究揭示,以便为北京市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本文研究了北京市1991~2006年期间的各种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表明在这段时期要素投入的增长,尤其是物质资本要素投入的增长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偏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