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9)
2023(10114)
2022(8969)
2021(8347)
2020(6910)
2019(16079)
2018(16244)
2017(31704)
2016(17235)
2015(19401)
2014(19527)
2013(19404)
2012(17866)
2011(15970)
2010(15674)
2009(13856)
2008(12986)
2007(11126)
2006(9592)
2005(8092)
作者
(48915)
(40547)
(40260)
(38342)
(25735)
(19357)
(18353)
(16079)
(15537)
(14379)
(14063)
(13490)
(12647)
(12604)
(12526)
(12327)
(12211)
(12202)
(11603)
(11360)
(10094)
(9761)
(9648)
(9262)
(9100)
(8968)
(8890)
(8829)
(8126)
(8060)
学科
(68560)
经济(68488)
管理(50831)
(45008)
(36893)
企业(36893)
方法(33112)
数学(28966)
数学方法(28682)
(18095)
中国(16420)
(15986)
地方(15728)
环境(15494)
(15348)
业经(14600)
农业(12285)
(12142)
(11581)
贸易(11577)
(11130)
(10880)
理论(10779)
技术(10119)
(10055)
(9632)
财务(9574)
财务管理(9560)
企业财务(9055)
教育(8900)
机构
大学(239030)
学院(237692)
管理(99996)
(91918)
经济(89921)
理学(87543)
理学院(86587)
管理学(85135)
管理学院(84729)
研究(76908)
中国(55738)
(53158)
科学(49594)
(39261)
(37673)
业大(37478)
(36633)
中心(35227)
研究所(34748)
北京(33961)
财经(32515)
(32349)
(31548)
师范(31296)
(29620)
农业(28650)
(28435)
(27157)
经济学(26195)
师范大学(25549)
基金
项目(171930)
科学(134894)
研究(125258)
基金(124584)
(107783)
国家(106885)
科学基金(92662)
社会(77604)
社会科(73477)
社会科学(73459)
基金项目(67869)
(66717)
自然(61786)
自然科(60289)
自然科学(60277)
自然科学基金(59142)
(56636)
教育(56403)
编号(51794)
资助(50853)
成果(40028)
重点(37532)
(37279)
(36409)
(35480)
课题(34617)
科研(33082)
创新(33032)
教育部(31886)
大学(31853)
期刊
(98850)
经济(98850)
研究(68182)
中国(40674)
学报(37335)
科学(35172)
管理(34684)
(32221)
大学(28081)
(26981)
学学(26278)
教育(24862)
农业(23082)
技术(20091)
业经(17266)
(16880)
金融(16880)
经济研究(15701)
财经(14258)
图书(13719)
理论(12868)
问题(12570)
科技(12322)
实践(12132)
(12132)
(11936)
资源(11902)
(11425)
技术经济(11418)
商业(11378)
共检索到332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育鹏  
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1990-2012年间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以及主要能源的消费量,研究了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特征以及终端能源消费的直接碳排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时间段内,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1.65倍,占据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较大的煤炭消费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油类、天然气和电力消费量所占比例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北京市单位GDP碳排放量、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及人均碳排放量都呈下降之势,碳排放总量在1990-2007年间逐年增长,在2008-2012年间逐年下降,总体上增加了20.3%。通过对煤炭消费比例和碳排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煤炭消费比例减少,单位能耗碳排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卉彤  慕淑茹  
本文首先应用1985—2008年的历史数据,构建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户籍人口、第三产业占比之间的关系式;其次通过对2015年、2020年北京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和第三产业占比的估计,预测北京市2015年和2020年三种情景下的能源消费总量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能源消费量和能源消费结构的碳排放关系式,预测2015年和2020年北京市的碳排放总量和万元GDP碳排放量,最后提出北京市进一步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航  任学慧  
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本文对北京居民的能源消费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北京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可以为今后政府加强和改进培养居民节能认知和节能行为的有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参考,使节能理念转化为消费主体的自觉行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峰  刘伟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报告期内一定区域内社会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北京地区的能源资源极为有限,能源自我供给严重不足,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居全国第二。这种能源消耗极大、自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我们通过构建ARIMA(1,2,1)模型,力图对北京市2007-2015年能源消费进行短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未来能源消费呈加快增长态势,这对于北京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是一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提出如下建议:倡导全面节能观念;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多元化能源消费;建立以价格杠杠和市场为导向的长效节能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帅  宋维明  
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2年至2011年北京市化石能源生态足迹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能源生态足迹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煤炭和原油仍是能源生态足迹的主要来源,北京市面临严重的生态压力。最后,从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和利用新能源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军峰  赵晓丽  欧阳超  
本文利用面板协整理论和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北京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北京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进一步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北京市短期存在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长期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因此北京市在进行节能减排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能源消费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尽可能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包括利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在政府采购时要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技术,更关键也是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能源价格机制改革,通过价格手段促进企业真正具备节能意识,主动节约能源,提高利用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庆仁  郑卫  刘书玲  
本文从政府消费支出的渠道入手,构建了一套政府消费的碳排放量测度方法,并利用北京市2009-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政府消费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对其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发现,政府消费的碳排放量可以从科教文体、民生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及其它几个方面进行测算;北京市政府消费的碳排放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不同支出渠道的碳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献中  孔丽  余漱石  
当前清洁能源产业仍处于发展期,在其产业培育中,金融信贷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文章探索了清洁能源消费、能源强度与金融信贷间联系的内在机理,并采用北京市金融信贷与能源消费相关的年度数据,对清洁能源消费、能源强度与金融信贷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信贷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贡献率达到33.06%,同时有利于促进整体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未来通过强化银行对清洁能源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有利于促进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推动能源利用整体效率的提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莎  李燚佩  程利平  杨孝光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北京市某社区居民的能源消耗(包括用电、用气、采暖)、交通出行(包括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火车、飞机、长途汽车)、废弃物产生(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口特征等基础数据展开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北京市该社区居民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分析出社区的碳排放特征。结果显示,社区楼房、平房家庭的人均年碳排放量存在差异,分别为2702.28、2268.17kgCO2-eq/人/a。就全社区的平均水平而言,能源消耗产生的人均年碳排放量最高,达44.34%;废弃物产生的次之,占35.73%;交通出行最低,为19.93%。此外,社区公共绿地产生的人均年碳汇量为7.22k...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世刚  
低碳经济下发展新能源是北京市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创新实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产业创新能力、市场发展能力、产业战略能力和产业环境建设等四个维度构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根据定量研究结果提出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创新模式、太阳能和风能的龙头带动模式、地热能的中小企业集群模式以及生物质能的产学研联盟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世刚  
低碳经济下发展新能源是北京市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创新实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产业创新能力、市场发展能力、产业战略能力和产业环境建设等四个维度构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根据定量研究结果提出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创新模式、太阳能和风能的龙头带动模式、地热能的中小企业集群模式以及生物质能的产学研联盟模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政平  
随着环境与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零售业逐渐为各国所重视。通过对北京市6家大型外资超市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尽管消费者比较关心节能环保问题,但是64.8%的消费者对低碳概念不太了解;83.8%的消费者只愿意接受普通商品价格120%以内的低碳商品定价,而实际低碳商品价格往往远高于此;消费者较少购买低碳商品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高及其品种少。本文的结论是低碳商品消费在我国零售领域仍属初级阶段,需要政府、产业、超市和消费者四方面的多方支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旺  周跃云  
应用三层嵌套结构式I-OSDA方法,构建扩展的(调入、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从整体特征、不同产业、工业行业3个方面,对1997年-2007年北京市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增量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发现:经济规模增长要素(消费、投资、调出和出口等)是拉动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变动效应却是碳减排的决定性因素;在规模扩张因素中,消费和调出超过投资和出口,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02年以来新一轮"高碳"特征的工业化导致CO2排量呈急增之势;产业结构调整、三产比重最大使得服务业成为碳排放增长的最大部门,但工业排放的增长却后来居上;碳增排的重点行业是高能耗行业,碳减排的是能源工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丹  何永  张俊娥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显,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选择COD和氨氮等主要水体污染物为控制因子,以全口径、全过程、全流域的水污染源核算为基础,测算了北京市26个分区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最大允许排放量和污染物减排量,并基于水质改善的目标约束,提出相应的城乡规划控制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会娟  耿涌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消费直接碳足迹和隐含碳足迹的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碳足迹总量约7993万t,约为农村居民碳足迹总量1195.55万t的7倍。其中城镇居民碳足迹以隐含碳足迹为主,农村居民碳足迹以直接碳足迹为主。从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以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为主,分别为35.2%,14.1%和13.8%;农村居民主要以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为主,分别为32.4%,21.9%和12.3%。此外,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随着收入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