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95)
2023(17437)
2022(14685)
2021(13456)
2020(11346)
2019(25949)
2018(25676)
2017(49993)
2016(26994)
2015(30554)
2014(30777)
2013(30473)
2012(28708)
2011(26148)
2010(26814)
2009(25422)
2008(25759)
2007(23700)
2006(21406)
2005(19909)
作者
(79806)
(66670)
(66523)
(63226)
(42689)
(31724)
(30441)
(25839)
(25157)
(24229)
(22802)
(22236)
(21606)
(21325)
(20905)
(20419)
(19957)
(19820)
(19365)
(19278)
(16789)
(16649)
(16219)
(15220)
(15147)
(14979)
(14966)
(14927)
(13326)
(13325)
学科
(120304)
经济(120141)
(100366)
管理(94753)
(87548)
企业(87548)
方法(46701)
(38312)
(37689)
数学(36854)
数学方法(36461)
业经(34996)
中国(33486)
(28816)
地方(27495)
(25705)
农业(25652)
财务(25646)
财务管理(25595)
企业财务(24289)
(22887)
贸易(22870)
(22161)
技术(21522)
(21051)
银行(21016)
(21001)
(20819)
(20551)
理论(20431)
机构
学院(399075)
大学(395509)
(168830)
经济(165182)
管理(155787)
研究(136135)
理学(131011)
理学院(129591)
管理学(127755)
管理学院(126971)
中国(108128)
(86762)
(84158)
科学(79152)
(69670)
(67098)
(64774)
财经(64163)
中心(63273)
研究所(61808)
(57847)
北京(55791)
业大(55483)
农业(52173)
(51056)
(50883)
师范(50435)
经济学(50312)
(48561)
财经大学(46800)
基金
项目(247151)
科学(195401)
研究(186003)
基金(178063)
(152622)
国家(151193)
科学基金(130841)
社会(118218)
社会科(111993)
社会科学(111965)
(97574)
基金项目(93480)
教育(84499)
自然(82278)
(81069)
自然科(80328)
自然科学(80305)
自然科学基金(78929)
编号(77461)
资助(72906)
成果(64818)
(56801)
重点(55235)
(54752)
课题(53376)
(53180)
(49441)
创新(49046)
国家社会(48065)
(47786)
期刊
(203168)
经济(203168)
研究(124508)
中国(87190)
(69576)
(63458)
管理(62894)
学报(55854)
科学(53215)
(44479)
金融(44479)
教育(43312)
大学(43003)
农业(42479)
学学(39969)
技术(36440)
业经(34877)
财经(32575)
经济研究(31356)
(28051)
问题(26385)
(24363)
(21746)
技术经济(21679)
图书(20993)
理论(19608)
现代(19497)
世界(19492)
商业(19240)
国际(19075)
共检索到634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邦凡  刘鹏举  刘乃郗  
本文梳理分析了近10多年来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情况,总体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成为北京市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业发展进入深水区,难以通过投资增加动力;设备制造与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需要大力突破;地理空间和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此,本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推进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可采取以下四个举措:一是紧紧抓住价值链环节,实现重点突破;二是紧紧抓住产业集群,实现全面突破;三是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突破;四要紧紧抓住"互联网+",实现创新突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瑞东  江曼琦  
研究城市内部产业空间演化及其动因机制对优化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北京市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大城市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发现其分布集聚明显、受开发区政策影响较大、有适宜的人口分布区间,演化过程有较强的路径与地理依赖特征。使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对产业演化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多样化经济带来的雅各布斯外部性,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受专业化产生的马歇尔外部性影响更大;地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阻碍产业向城市中心集聚;地区创新能力和开发区政策对产业空间演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巍  林汉川  
北京市政府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还应当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那么,北京市制造业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未来的升级和发展方向如何,这是当前一段时期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选取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市制造业中28个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考察,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共同评价其先进性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伟  李绍荣  黄桂田  盖文启  
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 ,必须打破传统所有制观念的限制 ,即国有经济成分的多少代表一定的社会属性的观念 ,让行业的技术特点和生产组织形式决定行业的各种经济份额比例 ,使各种所有制资本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中各尽所能 ,发挥其最大作用 ;并且北京市的一般机械制造业生产技术传统 ,组织形式落后 ,只有用现代的光电技术进行改造 ,才能提升行业的层次 ,而信息行业和汽车制造业则需通过非国家资本提升行业的生产技术和集中度 ,至于医药行业则需通过国家资本开发新产品和提高行业集中度 ,这样才能提高这些行业的经济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晏敬东  程世琪  胡树华  
2004年,我国许多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本文从规模、科技活动、产业区位商值等方面分析了湖北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湖北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俞毅  
近几年来,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迅速,行业集聚水平较高且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外资投入在整个产业中处于高水平。文章从产业集聚的三个主要原因着手,分析FDI对该制造业集群发展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最后本文针对浙江信息制造业集群目前存在的低集聚效应问题探讨如何提高该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彤,黄鲁成  
众所周知,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正因为此北京市政府已将发展北京现代制造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战略。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北京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明确在全国的位置;从而归纳出北京现代制造业的优势、劣势、所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最后给出了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小柯  吉生保  
基于DEA-Tobit模型对大陆14省份和台湾地区2003-2012年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静态上,台湾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综合技术效率及其分解项均领先于大陆;动态上,两岸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效率的差异呈收敛态势。市场竞争程度与两岸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效率显著正相关,行业内企业平均规模则与之显著负相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群虹  
近年来,北京市制造业基地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尚存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即:明确区域分工和产业规划的定位,加强产业布局的指导;抓住制造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有利时机,通过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示范模仿、合作开发与培训等方式,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溢出效应”,推进国产化进程;完善产业链,建造“现代制造业生物圈”;用创新制度,保障“航母”企业对地区和城市经济的强力推进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铁山  吕颖艺  周恢  宋文锋  
本文主要结合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数据和调研典型企业分析了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发展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出四方面对策: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劣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企业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潜力市场;政府出台相关装备示范和应用的政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辰  申玉铭  
基于北京市2004,2008,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地理集中度等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以街道为空间单元,刻画北京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制造业基本退出首都核心区,向通州区、大兴区和昌平区扩散,并在郊区产业园内形成新的集聚区。(2)总体上,制造业主要分布在空港街道、胜利街道、仁和地区办事处、旺泉街道、东湖街道和果园街道等。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亦庄地区办事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分布在迎风街道、古城街道以及亦庄地区办事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分布在以雁栖办事处、仁和地区办事处为代表的街道。(3)不同产业特性的制造业呈现不同的演变趋势: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西北方向昌平沙河地区、西南方向房山区扩散;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向通州区、昌平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方向大兴区、通州区集中。(4)北京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是交通通达性、土地制度、城市空间规划、产业政策和开发区建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慧妮  龙子午  
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重视,其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目前我国鲜有文献研究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问题。为此,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首先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次,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最后,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分析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由以上分析得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着协同发展的关系,希冀这一研究结果可以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依据和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时慧娜  魏后凯  吴利学  
本文在总结目前国内外产业发展成本评价相关成果和地方政府相关改进政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区产业发展成本重点调整对象的确定方法和改进政策的制定思路:一是从综合成本分析入手,但更为注重不同成本因素的比较分析,即明确地区产业发展中哪些成本是短板;二是考察分析地区优势行业对不同成本因素的敏感性,即明确该行业对哪些成本较为敏感,从而确定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成本制约。根据这一思路,以北京市高端制造业为例,通过横向比较的方法具体测算出北京市综合成本的相对领先和落后环节,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出高端制造业相对敏感的成本因素,从而明确了北京市高端制造业今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成本制约,并通过对北京市这些方面成本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英华  王丹丹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为低碳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制造业年能耗远超交通、民用和商用能源,成为第一大高碳行业。分析制造业的碳排放现状,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和改进对策,对制造业应对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发展的客观要求、完成节能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