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5)
- 2023(5810)
- 2022(5165)
- 2021(4804)
- 2020(4294)
- 2019(10381)
- 2018(10376)
- 2017(20259)
- 2016(11356)
- 2015(12919)
- 2014(13192)
- 2013(13302)
- 2012(12597)
- 2011(11504)
- 2010(11792)
- 2009(11100)
- 2008(11228)
- 2007(10342)
- 2006(8814)
- 2005(7893)
- 学科
- 济(51685)
- 经济(51646)
- 管理(30008)
- 业(27341)
- 方法(25711)
- 数学(23336)
- 数学方法(23124)
- 企(20325)
- 企业(20325)
- 农(15026)
- 地方(13077)
- 学(11922)
- 中国(11553)
- 环境(11534)
- 财(11432)
- 农业(9856)
- 贸(9128)
- 贸易(9128)
- 业经(9006)
- 易(8753)
- 和(8323)
- 制(7855)
- 划(7158)
- 务(6852)
- 生态(6850)
- 财务(6835)
- 财务管理(6812)
- 融(6501)
- 金融(6499)
- 地方经济(6485)
- 机构
- 大学(167297)
- 学院(166902)
- 济(68119)
- 经济(66643)
- 管理(63074)
- 研究(58203)
- 理学(54173)
- 理学院(53464)
- 管理学(52379)
- 管理学院(52070)
- 中国(43524)
- 京(38692)
- 科学(38394)
- 农(33085)
- 所(30696)
- 财(29528)
- 业大(28522)
- 研究所(28170)
- 中心(27910)
- 农业(26181)
- 江(25651)
- 北京(24966)
- 财经(23711)
- 范(22449)
- 师范(22235)
- 经(21374)
- 经济学(20859)
- 院(20621)
- 州(20456)
- 经济学院(19070)
- 基金
- 项目(111652)
- 科学(86356)
- 基金(79656)
- 研究(78818)
- 家(69834)
- 国家(69275)
- 科学基金(58358)
- 社会(48733)
- 社会科(46115)
- 社会科学(46095)
- 省(43785)
- 基金项目(43122)
- 自然(38595)
- 划(37851)
- 自然科(37527)
- 自然科学(37513)
- 自然科学基金(36809)
- 教育(35582)
- 资助(32986)
- 编号(32067)
- 重点(25575)
- 成果(25518)
- 发(24981)
- 部(24429)
- 创(22360)
- 课题(22268)
- 科研(21830)
- 计划(21704)
- 创新(21021)
- 大学(20357)
共检索到243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菲
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北京市历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1995年到2005年期间北京市生态足迹规模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出情景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最终需求、流入量与流出量都持续增加,农业和其他服务业的生态足迹部门构成呈下降趋势,其他部门均有所提高;资源生产能力的提高,使生态足迹有减少的趋势;最终需求变化,是引起生态足迹增加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未来,北京市产业发展落实"三二一"的发展方针,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后,能够更好地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倡导创意农业、技术创新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投入产出 北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明珠 李月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IPAT模型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市自1980年以来生态足迹总量持续迅速增加,人均生态足迹量也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通过对北京市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发现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后依次是技术因素和人口总量因素,而人口城镇化率在过去30年间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菲 陈长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测度指标之一。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北京市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等数据衡量了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总需求为3853.8万公顷,约为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23倍;人均生态足迹为2.51公顷,高于其生态承载力,北京的经济发展尚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投入产出 北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远索 张占录 孟斌 朱海勇
采用改进过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北京市的人地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应用GM(1,1)模型对其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未来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近十年来耕地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其中区域耕地生态足迹的变化幅度比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的变化幅度大;耕地生态承载力逐年降低,其中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降幅较区域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降幅更加明显。耕地生态足迹与耕地承载力异向变化,加剧了生态赤字逐年加大的幅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及保持耕地产品地区间流动性等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立群 李冰 郭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等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1980-2009年的生态足迹较大,且始终存在生态赤字。运用PLS模型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发现: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常住人口等因素都对生态足迹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生态足迹 PLS模型 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涛 陈畅
近年来北京市交通问题日益明显,市区交通拥堵路段日益增多;交通的阻塞使车辆低速运行,造成燃料的浪费和污染物排放增加,加剧环境的恶化;北京市车用燃油在其能源消费的比例以及道路建设用地在其总建设用地的比例大幅度上升。文章在对交通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将其分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森林用地和水资源消耗四个账户的基础上,计算了北京市多种绿色交通工具的生态足迹,并与私人轿车的生态足迹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市私人轿车生态足迹与公用汽电车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6.2,与地铁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22.8,约是公共自行车生态足迹的19 402倍。因此,绿色交通在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污染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北京市 绿色交通 生态足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柯水发 赵可可 李彪 刘娟
分析了北京市近十年来总体碳足迹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北京市碳足迹在近十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人均碳足迹则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缓慢减少的过程;从行业碳足迹分析来看,制造业、生活消费、交通等主要行业部门对北京市碳足迹的贡献度较大。最后从主要行业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如制定制造业的低碳标准,规划北京市绿色交通系统,倡导居民低碳生活等。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碳足迹 碳排放 测算 北京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燕 王效科 逯非
生态足迹和水足迹作为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本利用程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生态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食物是人类首要的消费品,其消耗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将反映维持一个区域的人口基本食物需求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本研究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的现状,重新计算了均衡因子和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等模型关键参数,改进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人均土地面积达到1.967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2.025hm2/人;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耗人均虚拟水为1023.05m3/人,约为居民消耗实体水的...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水足迹 食物 北京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宗刚 李易峰
公共交通日益成为城市出行的主流和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政府亦出台政策鼓励其优先发展。基于公共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以北京市的两种公共交通方式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能值分析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2005-2010年北京市公共交通的生态足迹。测算结果表明,2005-2010年北京市公共交通的生态足迹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年均增长率约为12.3%,其中轨道交通增长率持平于客运增长率,地面公交增长率高于客运增长率。北京市公共交通的生态足迹主要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多而增大,但其占北京市总生态足迹的比例较低,表明北京市公共交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该进一步推动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
关键词:
北京 公共交通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帅 宋维明
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2年至2011年北京市化石能源生态足迹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能源生态足迹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煤炭和原油仍是能源生态足迹的主要来源,北京市面临严重的生态压力。最后,从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和利用新能源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循环 化石能源 生态足迹 北京经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建平 林晓言
以北京市客运交通为研究对象(含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车、小汽车四大类),利用交通生态足迹的测算方法分析了2012年北京市各种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效率,估算了北京市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目标函数值,从降低交通生态足迹与提高客运交通总分担量的角度提出了优化北京市客运交通结构的策略。分析结果显示,从客运交通生态足迹占用土地类型可看出,间接用地即化石能源地面积占99%以上;从不同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构成分析可看出,小汽车的生态足迹最高,占77.45%,且小汽车生态效率最低。因此,应提高交通能源利用效率,限制小汽车的增加,并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
关键词:
客运交通结构 交通生态足迹 交通生态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曾昭 刘俊国
北京市属于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加上严重的水污染情况,使得水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研究采用灰水足迹理念将北京市1995—2009年间不同部门产生的污染物以"稀释水"的形式进行量化。研究表明:①北京市2009年灰水足迹为49.5×108m3,约为北京当年水资源量的2.3倍;②生活部门的灰水足迹最大,农业部门次之,工业部门的灰水足迹最小;③北京市灰水足迹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生活和工业部门的灰水足迹在1995—2009年间分别下降了45%、62%和93%;④虽然北京市灰水足迹逐年减小,水体水质却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剩余灰水足迹(即灰水足迹与水资源的差值)累积值的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会娟 耿涌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消费直接碳足迹和隐含碳足迹的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碳足迹总量约7993万t,约为农村居民碳足迹总量1195.55万t的7倍。其中城镇居民碳足迹以隐含碳足迹为主,农村居民碳足迹以直接碳足迹为主。从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以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为主,分别为35.2%,14.1%和13.8%;农村居民主要以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为主,分别为32.4%,21.9%和12.3%。此外,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随着收入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北京市是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北京市1990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以期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该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1990年~2003年,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阶段性变化,1995年以前人均生态足迹逐渐增大,1995年以后呈逐渐减小趋势;而万元产值生态足迹呈持续减小趋势。1996年~2003年,北京市总的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均大大超过其土地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从横向比较看,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可见...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北京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俊旭 张士锋 华东 龙爱华 陈博
本文利用水足迹对北京市水资源占用进行估计,得出2006年北京市水资源实际占用量为138.28×108m3,能更真实反映北京市水资源实际占用情况。从产业结构及消费构成分别分析了水足迹的情况,得出农作物和动物产品虚拟水消耗是水足迹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粮食及肉类是耗用水资源的主要消费产品。北京市水资源压力为1.37,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产品引进、生态环境保障、动物类及农作物产品用水相应水资源压力分别为:0.082、0.135、0.570、0.016、0.350和0.213。市外引入水资源高达59.78×108m3,对外依存度为0.43,说明北京市本地水资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北京市水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