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51)
- 2023(17318)
- 2022(14861)
- 2021(13575)
- 2020(11668)
- 2019(26654)
- 2018(26204)
- 2017(50986)
- 2016(27764)
- 2015(30829)
- 2014(30496)
- 2013(30670)
- 2012(28129)
- 2011(25152)
- 2010(25129)
- 2009(23390)
- 2008(23292)
- 2007(20627)
- 2006(18187)
- 2005(16281)
- 学科
- 济(116021)
- 经济(115858)
- 业(100053)
- 管理(90922)
- 企(87619)
- 企业(87619)
- 方法(54872)
- 数学(45091)
- 数学方法(44612)
- 农(35369)
- 财(34662)
- 业经(32949)
- 中国(28289)
- 农业(24684)
- 务(24397)
- 财务(24329)
- 财务管理(24293)
- 制(23820)
- 企业财务(23103)
- 学(22607)
- 地方(22500)
- 技术(21488)
- 贸(20180)
- 贸易(20171)
- 理论(20143)
- 和(19589)
- 易(19518)
- 划(18042)
- 环境(16894)
- 策(16855)
- 机构
- 大学(397446)
- 学院(397311)
- 管理(161142)
- 济(160501)
- 经济(157136)
- 理学(139310)
- 理学院(137785)
- 管理学(135628)
- 管理学院(134872)
- 研究(128736)
- 中国(98626)
- 京(85994)
- 科学(80283)
- 财(75193)
- 农(70199)
- 所(64583)
- 业大(61900)
- 财经(60248)
- 中心(59255)
- 江(59181)
- 研究所(58625)
- 农业(55228)
- 经(54916)
- 北京(54073)
- 范(49559)
- 师范(49079)
- 经济学(48099)
- 州(47690)
- 院(46572)
- 财经大学(44710)
- 基金
- 项目(270645)
- 科学(213605)
- 基金(197971)
- 研究(195922)
- 家(172748)
- 国家(171244)
- 科学基金(148188)
- 社会(124928)
- 社会科(118410)
- 社会科学(118378)
- 基金项目(105279)
- 省(105021)
- 自然(97196)
- 自然科(94968)
- 自然科学(94945)
- 自然科学基金(93314)
- 教育(88550)
- 划(88326)
- 资助(81457)
- 编号(78977)
- 成果(63381)
- 重点(59824)
- 部(59547)
- 创(57655)
- 发(56898)
- 创新(53302)
- 课题(53278)
- 科研(51854)
- 国家社会(51436)
- 教育部(50930)
- 期刊
- 济(176993)
- 经济(176993)
- 研究(114776)
- 中国(74926)
- 农(63968)
- 学报(63639)
- 管理(60900)
- 财(59302)
- 科学(58401)
- 大学(48471)
- 学学(45647)
- 农业(44221)
- 教育(38188)
- 融(35080)
- 金融(35080)
- 技术(33952)
- 业经(30466)
- 财经(30044)
- 经济研究(27281)
- 经(25711)
- 业(25095)
- 问题(23435)
- 图书(21637)
- 技术经济(20981)
- 现代(18955)
- 理论(18914)
- 科技(18868)
- 版(18529)
- 商业(17909)
- 统计(17247)
共检索到583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涓 宋占坤
通过要素密集度视角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个产业进行分类,将其归入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五大类中。分类依据两方面综合分析得出。第一方面,借助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资本、劳动的增长比重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实际密集使用何种要素实现产业增长;第二,通过计算资本、劳动对于产出的弹性及技术进步对于产出的影响力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何种要素投入效率较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要素密集度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邱灵
以北京为案例区,基于基本单位普查和经济普查的大样本企业数据,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方法模拟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演化特征,进而采用宏观政策分析与微观企业调查相结合方法,探讨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表明,①1996-2008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单中心、双中心和多中心空间结构并存。②转型期市场与政府双重力量共同影响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生成及演化:从中央到地方的服务业领域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以及信息化背景下首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通达性、面对面接触需求、企业形象与品牌效应、配套设施与创新环境、企业发展空间、土地成本或租金价格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的差异性对企业区位选择也存在明显影响;政府通过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城市发展方针政策调整、城市重点功能区规划建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行宏观引导和调控。③西方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生成及演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发过程,北京则是转型期市场和政府双重力量共同作用下组织与自发相互影响的过程,西方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但受到政府力量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具体区位决策时必须进行适当的修正。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结构 演化机理 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昊光 叶大华
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现代产业转型的主导方向,也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流模式。在深入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指出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北京市应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设计服务业等产业门类。
关键词:
北京 生产性服务业 就业 产业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红霞
基于第二次和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以邮区为基本空间单元,从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微观视角实证分析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变及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在市域范围内,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以城市中心为原点,随距离增加集聚程度先升后降;两次经济普查期间呈现向心集聚的发展趋势,但总体集聚度有所减弱。进一步地,距离最近地铁站的距离、距离机场的距离、到中轴线中心距离等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重要的负向影响,路网密度以及距离制造中心的距离的作用较弱;政策新区和发展区规划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集聚水平对当期的集聚影响较大,以上因素共同决定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圈层+极化"的空间布局。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影响因素着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集聚区位、集聚过程等进行科学引导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厚明
一、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目前,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据统计,2008年北京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73.2%,同比增长11.7%。其中,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产值5358.9亿元,约占全市服务业产值的7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光 吴雁军
本文通过应用产业完全消耗系数、诱发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并对各产业部门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同时存在个别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等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燕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及就业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013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811.8亿元,占北京市生产总值的50.3%,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首先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运用就业弹性法和投入产出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综合就业吸纳能力进行分析,发现由于不同行业本质特征的差异,内部各行业的现阶段及未来就业贡献能力不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邓丽姝
城市功能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度相辅相成,生产性服务业是城市服务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总部管理服务对区域产业的组织管理作用、科技服务对区域产业的创新带动作用、流通服务对区域产业的市场拓展作用、商务服务对区域产业的专业知识支持作用、信息服务对区域产业的信息化运营支撑作用等。北京是全国和区域的经济中心与综合服务城市,北京经济中心地位和服务功能的实现主要依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的北京经济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创新中心、管理控制中心、高端商务服务中心、流通和营销中心、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功能 产业升级 北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北京在进入服务经济、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之后,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在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与其他产业形成全面的产业融合。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北京产业融合和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北京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增强效应。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使用较为均衡,服务业自身初步形成了产业互动关联网络体系。制造业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与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融合互动程度,但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北京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红霞
以北京市第二次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实证分析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认为,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分异性、行业分异性和行业间空间一致性等特征。宏观上,在城六区呈现以西北—东南为轴向,在全市域范围内以东北—西南为轴向的向心分布,微观上,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两轴多中心的空间格局。空间一致性判别的结果显示金融业与其他行业一致性最低,研发设计与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一致性较高。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产业升级的空间表现,同时也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走向。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研究提出了以主导产业空间布局规律为基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基于行业一致性统筹产业空间优化市域功能分区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江 王丹
围绕"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和"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经济发展趋势,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构建首都现代产业体系,拓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促使经济结构向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升级,与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仍存在提升的空间。本文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重点考察,根据实际分析了未来发展的思路及方向。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世界城市 创新 国际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韦良中 侯汉坡 刘春成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支撑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投入结构、产出结构和波及效应三个方面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对其他部门发展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拉动和推动作用,最后从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和减少行业管制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丹 宋玉婧 申玉铭 邱灵
基于北京1997年投入产出表、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区位商等方法,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典型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的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明显呈现出以金融、商务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格局;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三产业服务;服务业对金融、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呈上升趋势;制造业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既有较强的经济推动能力,又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较大;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结构总体呈现圈层特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延吉 吴凌燕 秦波
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对其空间集聚状况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离散平面的集聚测度方法则存在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为此,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DO指数,探究北京市域范围内三位数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就业分布表现出多种类型,但大多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尤其是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显著集聚。(2)各类行业在不同尺度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和就业均在小尺度上呈高度集聚的空间格局;而在大尺度上,企业与就业的行业集聚程度排名并不吻合。(3)相较于劳动力池、资源禀赋等因素,知识溢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小尺度内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以紧凑的空间为载体来促进人际交流并传播缄默知识。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DO指数 北京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延吉 吴凌燕 秦波
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对其空间集聚状况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离散平面的集聚测度方法则存在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为此,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DO指数,探究北京市域范围内三位数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就业分布表现出多种类型,但大多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尤其是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显著集聚。(2)各类行业在不同尺度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和就业均在小尺度上呈高度集聚的空间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DO指数 北京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