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0)
- 2023(12782)
- 2022(10709)
- 2021(9673)
- 2020(8467)
- 2019(19582)
- 2018(19182)
- 2017(37828)
- 2016(20501)
- 2015(22748)
- 2014(22688)
- 2013(23045)
- 2012(21471)
- 2011(19083)
- 2010(19442)
- 2009(18253)
- 2008(18572)
- 2007(16913)
- 2006(14676)
- 2005(13583)
- 学科
- 济(92528)
- 经济(92430)
- 业(86577)
- 企(76553)
- 企业(76553)
- 管理(71785)
- 方法(43692)
- 数学(35124)
- 数学方法(34860)
- 财(30673)
- 农(30096)
- 业经(28345)
- 务(21538)
- 财务(21514)
- 财务管理(21479)
- 中国(21434)
- 农业(21275)
- 贸(20443)
- 贸易(20438)
- 企业财务(20346)
- 易(19898)
- 制(19023)
- 技术(18848)
- 地方(17539)
- 和(16154)
- 学(15324)
- 理论(14804)
- 划(14713)
- 策(14513)
- 出(13675)
- 机构
- 学院(300372)
- 大学(297568)
- 济(129094)
- 经济(126544)
- 管理(121201)
- 理学(103915)
- 理学院(102834)
- 管理学(101406)
- 管理学院(100841)
- 研究(96703)
- 中国(76932)
- 京(64504)
- 财(60106)
- 科学(59029)
- 农(56401)
- 所(49588)
- 财经(47548)
- 江(46931)
- 业大(46077)
- 中心(45732)
- 研究所(44650)
- 农业(44494)
- 经(43173)
- 北京(40549)
- 经济学(39320)
- 州(37058)
- 经济学院(35853)
- 范(35314)
- 财经大学(35002)
- 师范(34966)
- 基金
- 项目(196117)
- 科学(155366)
- 基金(144019)
- 研究(142055)
- 家(125040)
- 国家(123927)
- 科学基金(107458)
- 社会(92121)
- 社会科(87416)
- 社会科学(87390)
- 基金项目(76617)
- 省(76576)
- 自然(69683)
- 自然科(68119)
- 自然科学(68097)
- 自然科学基金(66980)
- 划(63773)
- 教育(63364)
- 资助(58510)
- 编号(56794)
- 成果(44960)
- 部(43625)
- 重点(43444)
- 创(43341)
- 发(42418)
- 业(42092)
- 创新(39814)
- 国家社会(38178)
- 科研(37872)
- 课题(37770)
- 期刊
- 济(144326)
- 经济(144326)
- 研究(85538)
- 中国(57402)
- 农(51665)
- 财(50610)
- 管理(46340)
- 学报(45481)
- 科学(42675)
- 农业(35153)
- 大学(34497)
- 学学(32530)
- 融(28165)
- 金融(28165)
- 技术(26920)
- 业经(25204)
- 财经(24086)
- 教育(23118)
- 经济研究(22614)
- 业(21720)
- 经(20762)
- 问题(19687)
- 技术经济(18060)
- 贸(17006)
- 图书(15239)
- 现代(14997)
- 商业(14727)
- 财会(14649)
- 世界(14519)
- 统计(14369)
共检索到451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韦良中 侯汉坡 刘春成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支撑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投入结构、产出结构和波及效应三个方面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对其他部门发展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拉动和推动作用,最后从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和减少行业管制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北京在进入服务经济、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之后,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在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与其他产业形成全面的产业融合。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北京产业融合和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北京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增强效应。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使用较为均衡,服务业自身初步形成了产业互动关联网络体系。制造业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与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融合互动程度,但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北京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楠
本文以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重点从区域和时间维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一产业的联系,得出相关结论,并对如何发展农业物流、农业信息科技、组织模式、农产品交易、农技推广和服务等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投入产出法 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薇 陈阵
运用北京市2000—2010年五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静态分析与动态比较,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二者具有一定的直接融合度和产业融合度,内部各行业部门融合能力差异较大,并在此基础上多维度地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服务业 融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博 韩增林
以大连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近5年来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情况,通过中间需求率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通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度系数衡量产业关联效应大小。结果表明:①大连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②目前除了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所起的制约作用不大;③从演变趋势上分析,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业受到的社会需求压力在增大;④大连市经济发展仍处于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而没有流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当中;⑤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引发的软投入是促进生产性...
关键词:
投入产出 大连市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关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菲 陈长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测度指标之一。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北京市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等数据衡量了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总需求为3853.8万公顷,约为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23倍;人均生态足迹为2.51公顷,高于其生态承载力,北京的经济发展尚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投入产出 北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科
金融业已成为北京市的集聚产业,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据此,本文采用DEA方法、选取BCC模型从地区、行业和跨时期三个维度检验了北京市金融业投入产出效率。实证分析表明:在地区金融效率比较和行业效率比较中,北京市金融业处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其金融资源投入产出达到了较佳水平;在1998-2009年期间,北京市金融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趋于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总体来看,北京市金融业投入产出效率基本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
金融业 金融效率 DEA模型 规模报酬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奕辰 栾维新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高了34.1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需求提高了45.50%;制造业对自身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中对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表明制造业基础型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对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幅增加,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产业互动升级的轨道。今后还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高度关注先进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莉芳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根据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资料剖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对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特点,并就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关联关系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较差的现状,提出结合行业特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契合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臧霄鹏 林秀梅
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应用中间需求率划分出生产性服务业的8个细分行业,将200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重新调整为14部门的新表,计算了14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利用这些指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关系较弱,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关联程度相对较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群起 龚敏
利用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总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不足、原因和改进方向。各经济体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行业构成、使用结构和投入结构,与人均GDP密切相关。中国私人消费不足造成服务业中间需求率虚高,滞后的服务业发展不仅阻碍生产性服务业的壮大,而且造成第三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使用比重偏低。中国生产性服务的行业构成仍以传统服务为主,租赁和商务等现代服务有待发展。中国制造业不仅服务投入率极低,而且投入结构有待升级。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排名垫底。各经济体的数据样本支持服务投入率与增加值率正相关的结论。最后,论文提出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投入产出分析 国际比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家林 黄涛珍
本文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并根据分析的需要重新调整组合了国民经济部门数据,把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三大类。利用历次的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系统地计算了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主要产业部门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比较弱,而与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优化需求结构,调整供给结构,促进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茜淋 张士运 娄峰
基于北京市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编制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科技服务业及其包含的四个行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对产业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联度较高,对经济增长贡献度高于第一、二产业及除去科技服务业的第三产业;科技服务业拉动增加值能力较强,而拉动总产出能力只略高于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拉动增加值能力及营业盈余占总产出比例都低于金融业。所以北京发展科技服务业,首要任务是提高研发效率,加强成果转化,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拉动增加值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向阳
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北京、上海和广东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3个代表性地区。利用2007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整理分析,计算三地的主要产业直接与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与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及最终依赖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三地的主要产业结构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北京市已呈服务型经济结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先于全国,上海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与物流业有显著优势,广东省物流业占主导地位;上海与广东经济结构外向型特征明显。京沪粤三地应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促进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向内地及全国辐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