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3)
2023(5626)
2022(5052)
2021(4725)
2020(4308)
2019(10346)
2018(10283)
2017(20224)
2016(11420)
2015(13090)
2014(13360)
2013(13451)
2012(12885)
2011(11651)
2010(11828)
2009(11151)
2008(11448)
2007(10620)
2006(8935)
2005(8149)
作者
(34813)
(29398)
(29307)
(28049)
(18711)
(14278)
(13613)
(11636)
(11050)
(10569)
(9930)
(9891)
(9525)
(9425)
(9267)
(9237)
(9227)
(8673)
(8521)
(8411)
(7403)
(7204)
(7202)
(6741)
(6725)
(6630)
(6518)
(6446)
(6085)
(6000)
学科
(49970)
经济(49925)
(27943)
管理(27517)
方法(24572)
数学(22248)
数学方法(22079)
(20293)
企业(20293)
(14939)
中国(13715)
地方(12547)
(11697)
(10761)
农业(9961)
(9566)
贸易(9566)
(9170)
业经(8807)
(8758)
(7265)
(7029)
银行(7004)
(6941)
金融(6939)
(6887)
财务(6873)
财务管理(6851)
环境(6818)
(6646)
机构
大学(168187)
学院(166295)
(68608)
经济(67058)
管理(61870)
研究(59564)
理学(52793)
理学院(52068)
管理学(51095)
管理学院(50767)
中国(44703)
(39241)
科学(37961)
(33443)
(32087)
(30329)
研究所(29236)
中心(28379)
业大(27755)
农业(26648)
(25733)
北京(25400)
财经(24226)
(22713)
师范(22491)
(21915)
经济学(21380)
(20617)
(20592)
经济学院(19563)
基金
项目(109137)
科学(84005)
研究(77915)
基金(77468)
(67751)
国家(67152)
科学基金(56195)
社会(47713)
社会科(45051)
社会科学(45032)
(42248)
基金项目(41747)
(36896)
自然(36809)
自然科(35893)
自然科学(35879)
教育(35853)
自然科学基金(35244)
编号(32488)
资助(32426)
成果(26659)
重点(24706)
(24451)
(24296)
课题(22626)
(21880)
科研(21332)
计划(20936)
创新(20545)
教育部(20327)
期刊
(74890)
经济(74890)
研究(48517)
中国(32990)
(29773)
学报(28709)
科学(25851)
(23645)
大学(20790)
农业(19975)
学学(19449)
管理(19107)
教育(16203)
(15227)
金融(15227)
技术(13928)
业经(12182)
财经(11790)
经济研究(11660)
(11028)
问题(10832)
(10074)
技术经济(8668)
统计(8569)
(8561)
资源(8500)
理论(8476)
(8326)
图书(8204)
商业(7831)
共检索到247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段成荣  毕秋灵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冀党生,张燕友,卢映川,朱敏  
本文依据1994年11月10日北京市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资料,对全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成因、影响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从申办、启动以及正式开始的整个过程中,奥运活动对首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流动人口的变动由于受到奥运投资和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与经济后果的影响,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奥运活动对流动人口影响的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揭示了奥运活动对流动人口的影响机制和程度,以期为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提要必要的咨询参考,也为学术界提供方法和理论上的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丘银英  沈建武  
流动人口问题一直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难题。流动人口的存在给城市的治安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由流动人口尤其是无业流动人口、务工流动人口造成的违法犯罪率亦呈逐年上升之趋势。本文从流动人口的典型代表即务工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角度入手 ,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心态 ,并试图从中找出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阳阳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家庭规模、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均影响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另外,个人心情是否抑郁和个人生活方式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显著,但是医疗保险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个人、社区和国家三个层面全面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玲杰  
在流动人口结婚消费状况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结婚消费额、消费构成、资金来源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的结婚消费状况在二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城乡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二十年来流动人口的结婚消费额不断上升,消费构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建房买房及装修费用迅速增长;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结婚时父母是主要费用出资方,而城市户籍流动人口结婚时本人出资比例不断提高并逐渐超过父母出资比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春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奥运申办成功后,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财、物流动日益扩大,使得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市、跨地区的转移和开发就业为主体的人口流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大中城市膨胀起来。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有的城市功能、城市性质和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流动人口集聚的热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凡  
本文采用干预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加权模型,在控制了就业类别的选择偏差基础上,分析了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与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合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正规就业者和非正规就业者,在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职业和工作获得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在控制选择偏差以后,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显著低于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剥离户籍对就业机会、就业身份和就业保障的影响,是户籍改革的应有之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甜甜  陈晔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万加华,威其玮,李日坤,冯庆才,李强  
本文对青岛市流动人口中已婚妇女社会学特征、婚姻状况、婚前性生活、避孕和妊娠情况、生育状况、性知识教育和需求情况、婚后避孕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岛市流动人口除一般特征外,具有省内流入为主、联姻范围窄的特点。在已婚流动妇女中,婚龄与年龄呈正相关,婚龄差与年龄呈负相关。这与常住人口的调查结果不同。从总体看,这一人群性观念逐步开放,但性知识缺乏,妇女自我保护意识极其薄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蔚志新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年实施的106个城市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对停留在流入城市达10年及以上的流动人口这一最先迈入老龄阶段的群体,就其人口社会特征和停留预期与养老境遇进行重点分析。总体而言,长期外出流动人口显示有长期停留之预期,但社会保险的参与状况却令人堪忧。此外,不同人口社会特征的长期外出流动人口,其长期停留预期和社保参与状况存在一定差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杰  杨胜慧  
本文基于新城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北京市近年来启动的新城建设对于中心城人口的疏解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更多的外来流动人口,对中心城区形成更大的人口压力。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新城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存在着不同的来源和流入机制,其未来流动意愿也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推进新城建设的转型,将更多投入用于新城公共服务建设,并坚决推进人口信息同源管理和差异化的居住证管理制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强  陆杰华  
流动人口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方法,在不同流动人口户籍转换率的条件下,通过多方案的比较,探讨了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对未来北京市人口规模、结构和老龄化的影响及其程度;文章最后还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对流动人口的调控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尹志锋  陈明  郭琳  
笔者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查了在京流动人口工资水平及其决定因素。从就业类型(雇主、自营劳动者、雇员)角度,将流动人口分为非雇员、雇员两类,非雇员流动人口的工资决定方程存在比较显著的样本自选择性,但雇员的工资决定方程不存在明显的样本自选择问题。回归方程中,各变量与传统的实证结论基本相符。各类流动人口在工资决定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小红  
文章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和近4年的统计资料,对北京市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新发布的“2004-2020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对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的影响,探讨了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