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9)
2023(14543)
2022(12629)
2021(11904)
2020(9940)
2019(22987)
2018(23004)
2017(43583)
2016(23993)
2015(27158)
2014(27249)
2013(27189)
2012(25297)
2011(22765)
2010(22968)
2009(20985)
2008(21035)
2007(18801)
2006(16814)
2005(15097)
作者
(70340)
(58124)
(57731)
(54637)
(37253)
(27751)
(26355)
(22825)
(22209)
(21124)
(19928)
(19629)
(18634)
(18391)
(17975)
(17831)
(17303)
(17156)
(16613)
(16602)
(14448)
(14409)
(13963)
(13276)
(13053)
(13039)
(12925)
(12875)
(11740)
(11496)
学科
(98325)
经济(98226)
管理(75727)
(69887)
(58724)
企业(58724)
方法(39290)
数学(32684)
数学方法(32322)
中国(29959)
地方(26665)
(26624)
(26573)
业经(23288)
(20486)
(19468)
农业(18133)
(17850)
财务(17768)
财务管理(17726)
(17435)
银行(17394)
企业财务(16834)
(16524)
(16485)
贸易(16470)
(16389)
理论(16319)
(15949)
金融(15948)
机构
大学(334210)
学院(333055)
管理(134180)
(130580)
经济(127360)
研究(116811)
理学(112817)
理学院(111452)
管理学(109667)
管理学院(109021)
中国(90946)
(76433)
科学(71869)
(62500)
(59855)
(54167)
中心(54108)
研究所(53865)
(51596)
北京(49739)
业大(48944)
财经(47791)
(45580)
师范(45159)
(43294)
(42688)
(42330)
农业(41978)
经济学(36974)
(36966)
基金
项目(219632)
科学(171693)
研究(162261)
基金(156738)
(136004)
国家(134757)
科学基金(115680)
社会(99771)
社会科(94366)
社会科学(94341)
(85932)
基金项目(83935)
自然(75469)
教育(73858)
自然科(73656)
自然科学(73642)
(72591)
自然科学基金(72280)
编号(67386)
资助(64772)
成果(55444)
(49886)
重点(48915)
(47637)
课题(46864)
(45082)
创新(41990)
科研(41416)
项目编号(41128)
教育部(40574)
期刊
(155699)
经济(155699)
研究(104509)
中国(74306)
管理(53957)
学报(50779)
(49439)
(49428)
科学(48741)
教育(40699)
大学(38565)
学学(35758)
(34585)
金融(34585)
农业(34334)
技术(30156)
业经(25813)
经济研究(23322)
财经(23002)
图书(20196)
问题(19777)
(19611)
(19546)
理论(17251)
现代(16347)
技术经济(16328)
科技(16002)
实践(15847)
(15847)
资源(15845)
共检索到524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先兵  
北京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是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首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任务已经十分迫切。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其次采用时间序列法,依据2000年~2011年数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流动人口规模约为1 340万人(不包括临时性流动人口)。最后从功能定位、城市布局、产业规划、市场和政府、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强  陆杰华  
流动人口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方法,在不同流动人口户籍转换率的条件下,通过多方案的比较,探讨了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对未来北京市人口规模、结构和老龄化的影响及其程度;文章最后还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对流动人口的调控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璐  
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一直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地之一,近年来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目标与现行制度、资源配置之间的差距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春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奥运申办成功后,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财、物流动日益扩大,使得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市、跨地区的转移和开发就业为主体的人口流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大中城市膨胀起来。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有的城市功能、城市性质和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流动人口集聚的热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孔冬  
流动人口的居住现状特点及需求发展趋势是体现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运用抽样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浙江省嘉兴市流动人口居住现状特点及其需求发展趋势,并根据流动人口居住需求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冀党生,张燕友,卢映川,朱敏  
本文依据1994年11月10日北京市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资料,对全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成因、影响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侯佳伟  
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出现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它已成为北京外来人口生活居住的主要地区。2000年,北京市外来人口上万人的街道有102个,占到街道总数的30.4%,集中居住了74.4%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高度聚集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消失,并会随着北京的发展,形成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聚集区。聚集区可以按照内部结构划分为缘聚型和混居型,依照行业依托情况分为完全依托、半依托和无依托。从动态角度来看,社会实行最低工资限额并能让向上流动成为可能,无依托型外来人口聚集区或许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中转功能之后,转型或消失。完全依托型和半依托型聚集区问题则只能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分布及配套方面入手解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遥  
我国当前的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61亿,未来将望继续增加。流动人口构成中大部分为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他们的城镇化状态与发展趋势是我国推进健康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课题。鉴于当前流动人口的城镇化转型尚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或矛盾,针对源于农村的流动人口城镇化问题,分析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属性、城镇化特征和可能趋势,进而提出在健康城镇化的语境下流动人口的城镇化策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培安  
人口大流动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亿万农民从农村走进城市,投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总规模达到2. 4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左右。改革开放以来,约有6亿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比欧盟28个成员国的人口总规模还要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费舒澜   李实  
本文基于2002—2018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采用恩格尔曲线法考察流动人口消费不平等的变动趋势。实证结果表明,在修正度量误差的基础上,2002—2018年流动人口消费不平等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7—2013年扩大1.3倍;从群体异质性来看,东部地区、雇主提供社会保险、短期居留、35岁及以下的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分化更为明显。同时,流动人口消费不平等的成因也发生改变,工资水平对消费不平等的解释力度逐渐下降,个体特征则明显增强(由2002年的14.8%升至2018年的41.4%)。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调节消费领域不平衡问题,挖掘流动人口消费潜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段成荣  毕秋灵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妮  谢宝富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存在着流动人口数量过大、"以业、以证或以房控人"政策均陷困局、管理体制混乱、属地化服务机制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理顺条块关系,对流动人口实施分类管理,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及属地化服务水平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明艳  
北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相当数量的技能型人才。本文对北京技能型人才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做了区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与城市发展的需求相比都还有一定距离。技能型人才占从业者的比例为21%,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高:中:初级的比例(21:24:55)与发达国家(35:50:15)有差距,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含量也大不相同,金融行业尤其低。从技能型人才的发展趋势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但是高技能型人才增长非常缓慢。文章还分析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中职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这两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何蕾  
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中国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难题。北京等大城市的管理实践表明,以往通过行业、职业和个人特征限制进行流动人口"规模控制"的就业管理模式不仅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流动人口强烈的就业意愿面前也收效甚微。现行以"出租屋管理"为重点的居住管理模式其对象存在局限性,效果也令人怀疑。本文认为通过户籍管理措施很难实现流动人口规模调控的目标,而不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同样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承智  张旺锋  武炳炎  梁博  
居住和就业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职住分离现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人口集聚指数、GIS空间分析及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北京市"六普"及实地调研数据,来获取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及职住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流动人口集中于城市拓展区,呈"环状圈层"分布特征。2近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普遍较长,职住分离较明显,相应通勤时间也较长;远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较短,以就地工作为主,由于远离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较差。3家庭就业人数、未成年及老人数、住京时长、收入、受教育程度、行业、交通工具选择等对其通勤距离具有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城市弱势群体工作居住空间结构、制定城市规划等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