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3)
2023(8401)
2022(7429)
2021(7055)
2020(6286)
2019(15187)
2018(15345)
2017(29652)
2016(16400)
2015(18953)
2014(19167)
2013(19197)
2012(17780)
2011(16144)
2010(16596)
2009(15632)
2008(15683)
2007(14221)
2006(12263)
2005(10946)
作者
(49534)
(41487)
(41479)
(39584)
(26400)
(20010)
(18999)
(16403)
(15696)
(14952)
(14189)
(13998)
(13274)
(13180)
(13021)
(12920)
(12875)
(12293)
(11971)
(11937)
(10316)
(10271)
(10163)
(9496)
(9405)
(9257)
(9216)
(9133)
(8421)
(8302)
学科
(72535)
经济(72476)
管理(44959)
(42951)
方法(37844)
(34426)
企业(34426)
数学(34027)
数学方法(33439)
(19189)
中国(18085)
地方(15956)
(15175)
(15141)
业经(13535)
(13017)
贸易(13009)
农业(12675)
(12559)
(12026)
(11731)
理论(11703)
环境(10288)
(9237)
财务(9190)
财务管理(9163)
(9100)
银行(9074)
(8939)
(8878)
机构
大学(240348)
学院(239759)
(96147)
管理(94366)
经济(93989)
理学(81374)
理学院(80414)
研究(79394)
管理学(78639)
管理学院(78199)
中国(60429)
(54259)
科学(51823)
(42610)
(41679)
(41601)
业大(38275)
研究所(37967)
中心(37802)
(36485)
北京(34749)
农业(33719)
财经(33465)
(31604)
师范(31290)
(30285)
(29483)
经济学(29060)
(28125)
经济学院(26367)
基金
项目(160725)
科学(125141)
基金(115325)
研究(113345)
(100924)
国家(100130)
科学基金(85644)
社会(69757)
社会科(66103)
社会科学(66078)
(63143)
基金项目(61185)
自然(57683)
自然科(56236)
自然科学(56217)
自然科学基金(55155)
(53834)
教育(53258)
资助(49251)
编号(47139)
成果(37546)
重点(36199)
(35243)
(34188)
(32475)
课题(32291)
科研(31127)
创新(30364)
计划(30272)
教育部(29722)
期刊
(103028)
经济(103028)
研究(65324)
中国(47575)
学报(39233)
(37310)
科学(36565)
管理(32705)
(32280)
大学(28629)
学学(26700)
农业(25152)
教育(24087)
技术(22917)
(18748)
金融(18748)
业经(17258)
经济研究(16147)
财经(16055)
统计(15074)
(14533)
问题(14140)
资源(14014)
(13759)
(13589)
图书(13443)
技术经济(13095)
决策(12489)
(11520)
商业(11422)
共检索到350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玉芬  
水资源是一个城市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资源,而且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资源,因此常常成为决定一个地区或者城市承载力的最"短板因素"而受到极大重视。北京市作为北方干旱缺水城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显得突出。本文选择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首都北京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定量的动态的分析。模型中考虑了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以及南水北调水量等供水因素,同时考虑了工农业发展用水、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的变动及其用水结构等变量以及它们的变化核相互作用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并对上述因素未来的各种变化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供水和用水标准以及用水结构,北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海燕  张昕  李光永  穆乃君  陈瑾  
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了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SD模型,选取工业、农业总产值和可承载的城镇人口数量作为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衡量指标,在现状延续、节水兼污水再生回用、节水兼境外调水和综合型4种方案下模拟2003—2020年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寻求提高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现状延续型用水模式水资源承载能力十分脆弱,难以满足未来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承载的城镇人口自2010年开始递减,城市规模开始萎缩;采用污水回用或境外调水模式,虽然工农业总产值维持快速发展,但仍然承载不了与之对应的城市人口规模。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前提下,实施污水回用和境外调水的综合型方案,到20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英英  刘永  郭怀成  王树通  姜玉梅  
在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影响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系统动力学(SD)来定量研究不同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以北京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融合在模型中进行计算。通过动态仿真模拟,预测北京市5项水资源政策———实施应急供水工程、推进再生水回用、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提高用水价格对水资源承载力的长期影响,为确保北京市用水的长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应急供水工程政策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而若同时实施这5项政策,到2010年,可承载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楠  
本文构建了包含人口、生态和经济因素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市1999-2007年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指数化分析,并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比较法测度了同期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压力度。研究发现,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水资源承载状态处于"超载状态";同时,承压状态分析发现近年来北京水资源承压度出现逐年回升的态势,暗示北京市水资源的"超载"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缓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青云  赵振宇  郭润凡  
从能源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建立了区域能源承载系统结构模型,应用系统动力学—超效率SBM耦合模型科学评价北京市2005—2017年能源承载力,并设置现状延续、政策规划和目标发展情景,进行北京市2018—2035年的能源承载力多情景模拟,为能源承载力约束下的区域发展路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2005—2017年,北京市能源承载力水平逐步提升;2018—2035年,按照政策规划情景,北京市预计在2035年达到目标发展情景(发达地区)2032年的能源承载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现状延续、政策规划、目标发展三个不同情景下所实现目标的差异性效果显著,建议北京市基于政策规划情景,以目标发展情景为方向,综合运用两种情景中的指标参数设定区域发展规划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青云  赵振宇  郭润凡  
从能源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建立了区域能源承载系统结构模型,应用系统动力学—超效率SBM耦合模型科学评价北京市2005—2017年能源承载力,并设置现状延续、政策规划和目标发展情景,进行北京市2018—2035年的能源承载力多情景模拟,为能源承载力约束下的区域发展路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2005—2017年,北京市能源承载力水平逐步提升;2018—2035年,按照政策规划情景,北京市预计在2035年达到目标发展情景(发达地区)2032年的能源承载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现状延续、政策规划、目标发展三个不同情景下所实现目标的差异性效果显著,建议北京市基于政策规划情景,以目标发展情景为方向,综合运用两种情景中的指标参数设定区域发展规划目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兴瑶  夏军  李法虎  刘洪禄  马明  王翠哲  李荣新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论文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特点,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进行了界定;利用GIS技术的网格剖分法建立了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数据库;提出了基于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数据库,实现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通州区内部水资源承载力与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致,由城区到远郊,水资源承载力呈逐渐减弱趋势,伴随城区不断发展,影响范围的扩大,预测通州区到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杨恩秀  
针对昆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水资源系统所具有的复杂系统特征,在综合考虑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污水再生利用、外地供水、缺水程度的影响等因素的情况下,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了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SD模型,在现状延续型、经济发展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协调发展型5种方案下模拟2015~2030年昆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寻求提高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现状延续型用水模式出现十分严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水资源承载能力很容易达到极限承载值,不能实现昆明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型模式虽然提高了经济水平,但是加剧了生态环境污染和缺水问题,供需比低至0.25;采用资源节约型或环境友好型模式,虽然可以适当缓解生态环境污染及缺水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水现象依然严峻;而在建设资源节约型或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下,适当减缓城市发展规模增速,实施水资源集约利用、污水处理再生和加强外地供水的协调发展型方案可以实现昆明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5种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志伟  
文章根据北京市城市的性质、定位与发展的目标,对北京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以全新的视角对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与应用,进而为促进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心  赵清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施加压力,水环境进行自我调节,而社会根据环境调节状况做出响应,以维持水环境系统的健康稳定状态。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构建了一个"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北京市2003~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际评价后发现,北京市水环境压力呈现逐渐加大的态势,水环境状态基本稳定,全社会对水环境压力的响应稳步向好。总的来看,近十年来北京市水环境承载力在快速提升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庆旭  何春阳  史培军  赵媛媛  杨洋  
水资源是人与其他生命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环境质量,水资源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内,北京经历了快速的国民经济发展,但这也对水资源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由于未来的经济和人口发展规划对水资源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论文利用系统动力学(SD)的原理和方法,首先构建了气候干旱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下的北京水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而在中国北方干旱化大背景和北京城市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了规划发展情景、气候干旱情景和适应对策情景并进行了模拟分析。1990~2005年的模型检验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奎  
本文首先以自然生态系统的种群承载力为起始点,界定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其次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对应于承载主体和承载客体分别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最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评价模型,并测算出北京市综合承载力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已经由2009年前的超载状态逐渐转变为富余状态。但也建议北京市要警惕城市承载压力变化带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降低的可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国  龚久平  青鹏  潘科  胡启春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重庆市2000~2009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重庆市历年水资源承载力大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在逐年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生态足迹在逐年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重点讨论了水资源生态足迹在三次产业间和城乡间的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高伟  韩美  刘莉  赵小萱  于佳  
根据郑州市2003—2011年的相关统计资料,选取15项指标建立了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5项指标中选出影响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的2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的贡献率并结合主成分各因子的得分,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1年郑州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1年有所回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各种水资源保护措施的施行,郑州市的水资源还有一定的承载力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昭楠  胡垚坤  刘七军  刘树梁  
科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是内陆干旱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该区域宁夏为例,从资源承载力(RC)、环境承载力(EC)和经济社会支持力(ESS)三个维度构建内陆干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BP神经网络(BPANN),定量测度2010—2019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变化特征及未来3年演变趋势,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对其制约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看,2010—2019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提升明显,各子系统熵权TOPSIS值均呈上升状态,警情趋缓,警度下跌,且2020—2022年各系统发展趋势向好;从障碍因素角度看,制约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主要来自RC与EC系统。最后,基于评价及预警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