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6)
2023(9485)
2022(8022)
2021(7339)
2020(5858)
2019(13442)
2018(12938)
2017(24216)
2016(13298)
2015(14645)
2014(13990)
2013(13753)
2012(12568)
2011(11336)
2010(11022)
2009(9777)
2008(9489)
2007(8021)
2006(7047)
2005(5958)
作者
(40483)
(33827)
(33528)
(31707)
(21219)
(16582)
(15423)
(13330)
(12926)
(11807)
(11550)
(11482)
(11020)
(10648)
(10441)
(10367)
(10361)
(9929)
(9920)
(9503)
(8549)
(8049)
(8045)
(7686)
(7651)
(7335)
(7332)
(7264)
(7139)
(6750)
学科
(50557)
经济(50492)
管理(34609)
(31215)
(22592)
企业(22592)
方法(20057)
数学(18055)
数学方法(17914)
(16280)
地方(16247)
中国(12928)
(11900)
农业(11344)
业经(11186)
(10829)
环境(10306)
(10161)
贸易(10156)
(9775)
(8249)
资源(8210)
(7832)
地方经济(7786)
技术(7678)
(6982)
(6857)
(6417)
金融(6415)
(6328)
机构
学院(180468)
大学(180430)
(68931)
管理(67821)
经济(67455)
研究(65389)
理学(59290)
理学院(58425)
管理学(57339)
管理学院(56997)
中国(48163)
科学(45737)
(41115)
(40993)
业大(34541)
(34072)
农业(32668)
研究所(31834)
中心(30819)
(28368)
(26810)
北京(25680)
(24955)
师范(24607)
(23882)
财经(23267)
农业大学(22188)
(22003)
(21581)
科学院(21563)
基金
项目(135947)
科学(105521)
基金(98296)
研究(91161)
(90009)
国家(89226)
科学基金(74977)
社会(58458)
社会科(55305)
社会科学(55285)
基金项目(54102)
(53335)
自然(51620)
自然科(50239)
自然科学(50215)
自然科学基金(49339)
(46429)
教育(39816)
资助(37991)
编号(35226)
重点(31096)
(30456)
(28129)
(28105)
计划(27836)
科研(26621)
创新(26409)
成果(25986)
科技(25022)
国家社会(24568)
期刊
(72381)
经济(72381)
研究(46073)
学报(38271)
中国(37145)
(35516)
科学(33060)
大学(26932)
学学(25409)
农业(24285)
管理(20867)
(20308)
资源(14588)
教育(14547)
(13878)
(13548)
金融(13548)
业经(12727)
技术(12362)
经济研究(11444)
业大(10688)
图书(10276)
财经(10248)
问题(10210)
(10165)
科技(9943)
(8842)
(8816)
农业大学(8719)
林业(8095)
共检索到258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史薇  
本研究使用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年鉴数据、首都老龄之窗发布的养老机构数据以及人口预测数据,以街道、乡镇为空间分析尺度,分析了北京城六区人口老龄化和机构养老床位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同时采用2010年的截面数据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六区机构养老床位资源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城六区的机构养老床位资源具有空间集聚特征;(2)从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来看,城六区的机构养老床位资源存在空间错配;(3)在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比重、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三代户家庭对机构养老床位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为负,四代及以上家庭户的影响显著为正。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发现,提出优化城六区机构养老床位资源空间布局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薛涛  戴林琳  
从大数据的视角出发,利用大规模的空间使用者活动轨迹,解析了城市活动的空间特征。以北京市城六区为案例地,将城市活动空间划分为六大类型。在此基础上,采集网络签到和城市经济服务业兴趣点数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归纳了城市活动空间的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及区县空间分异、"一轴多中心"的结构特征,并剖析了产业经济因素及规划管控因素对城市活动空间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艳珍  王汉钧  
在共享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与政府之前提供的公共自行车形成了竞争。研究二者的用户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对协调政府与企业在提供单车租赁服务中的关系,健全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服务体系,方便居民的出行与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对北京市城市单车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运用T检验将城市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并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单车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构建出影响城市单车满意度的有序Logistic模型,从政府责任、调度管理、企业运营和政企合作四方面对城市单车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季珏  高晓路  刘星辰  
高速城镇化和机动化阶段,面临与日剧增的环境压力,城市交通的多目标发展成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提升居民出行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交通碳排放是目前及未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核心目标,是城市交通效率的主要内涵。由此,本文从交通出行便捷与交通碳减排双目标综合评估的角度,提出基于中观尺度的城市交通出行满意度和交通碳排放的定量测算方法;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法探讨城市交通综合效率评价方法。对北京市城六区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三环以内地区,城市交通综合效率较高,五环以外大部分地区较差。交通综合效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于:1西三环至西四环万寿路街道的公主坟-五棵松地区。2北三环和平里街道安贞桥附近地区。3东北三环的三里屯地区。而综合效率较差的地区大多位于城市外围,例如西北六环周边,西南五环至西南六环部分地区,以及东五环外常营地区等,交通碳排放较高是这些地区交通效率较差的主要原因。此外,交通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地理空间环境的差异性呈现高度的相关。例如,交通效率较差的地区大多是高档别墅区集聚的地区,以及城市五环周边公共交通不完善的部分居住区。通勤中机动化比例较高和通勤距离较长是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梦  王锦  朱青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体和虚拟商业空间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更与重构,以传统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区空心化已有端倪。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例,基于20122015年微博签到数据,辅以问卷调查、实地测量进行纠偏,使用核密度分析提取商业热点地区,使用因子分析计算城六区30个典型商业区的"规模—热度"得分,结合K-means聚类衡量其"空心化"程度并分类。结果显示:(1)商业热度整体呈现老城区缩减、郊区扩展的"扁平化"趋势,并导致若干大型商业空间的"空心化";(2)规模等级高的商业热点地区整体离散分布,规划的若干市级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永梅  杜鹏  
行为态度是个体对于某种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并可以预测行为。文章基于多元人性假设提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北京城六区抽样调查数据得到行为态度的结构,进而考察行为态度对于养老服务利用的解释作用。研究发现:样本中老年人对待社会养老服务的行为态度分为8个方面,即追求经济实惠、居行安全考虑、养老伦理失序、家庭照料压力、追求精神效用、认同养老服务、心理账户效应和信任养老服务;低收入老年群体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认同感最高但信任感最低;绝大多数老年人(即中等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非常看重社会养老服务的精神效用,但受养老伦理文化的牵绊最为明显;行为态度的权变性导致服务利用行为和行为意向相背离,为理解两者的背离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静  朱青  
2016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医疗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均衡布局和构建合理体系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和谐至关重要。以北京市城六区医疗设施为例,基于政府相关政策,利用地理信息(GIS)技术,运用地理可达性、泰森多边形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六区二级医疗体系下医疗设施布局的均衡性,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健全北京市城六区医疗服务设施的优化布局建议,为北京制定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哈巍  吴红斌  余韧哲  
基于北京市城六区二手房的重复截面数据,本文估计了重点小学对应的学区房相对于非学区房的溢价。混合OL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房屋特征、楼盘特征、行政区划和区位指数等特征的情况下,市重点和区重点学区房分别比非学区房的出售价格高出18.4%和5.4%。这种"以房择校"式的就近入学只是将择校费转移到了学区房的价格上,而且可能加剧不同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居住群分效应"。打破这一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的均衡,缩小不同学校在质量上的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栋  
本文基于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的意愿。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子女数量以及养老观念等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栋  
本文基于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的意愿。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子女数量以及养老观念等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鲁嘉颐  孙东琪  
区域的中心—腹地关系一直是区域与城市发展领域关注的经典内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产生了“流空间”和“中心流理论”,为现代城市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企业联系流反映的城市间关系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多数研究聚焦在“整体空间”的城市网络特征表述,少有从特定问题出发,在更广阔的“非本地”范围研究中心城市与腹地的关系。论文基于1990—2018年县域尺度的企业流数据,研究北京与河北(本地)和京津冀区域外(非本地)的企业联系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从企业联系视角为北京与河北的经济落差提供解释,主要结论如下:(1) 1990—2018年北京的本地性企业联系较弱,企业联系较强的县市主要集中在非本地,尤其是长三角等地区,非本地联系是北京企业联系的主要形式。从投资金额来看,北京与本地联系最强的行业为制造业,与非本地(主要是长三角)联系最强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建立分支数来看,北京与本地和非本地联系最强的行业都为金融业。(2)北京的本地企业联系主要受本地的经营环境(金融环境、政府干预、政策环境)和区位条件(地理邻近)的影响,非本地企业联系主要受关键资源(政治资源、科技投入)、经营环境(经济开放)和市场潜力(消费水平)的影响。河北综合承载力较弱、与首都产业链不协调和不匹配等问题给北京与之建立本地联系上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使北京倾向于与具有更优越市场潜力和经营环境的城市建立跨区域的非本地联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席晶  程杨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家庭照料资源的减少,机构养老服务在北京市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历程,探析了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分为萌芽期(1953-1959年)、停滞期(1960-1977年)、增长期(1978-1995年)和繁荣期(1996-2012年)4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2在区县尺度,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阶段和布局现状存在空间差异。延庆县、怀柔区、顺义区、密云县、平谷区、门头沟区养老机构的发展主要处于增长期,呈现出增长期的布局特征;而昌平区、房山区、大兴区和通州区养老机构的增长主要处于繁荣期,并呈现出这一时期的布局特征;3老年政策不仅影响了养老机构的总体规模,并且对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空间布局产生了不同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宝生  乔晓春  
本文以北京市2016年养老设施普查获得的16个区460家养老机构调查数据为样本,针对入住老人的不同类型,分4个方面对老年人入住比率与养老机构医护条件、政府补贴、配套设施和服务、医疗机构收费等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理老人和半自理及非自理老人的需求差异较大,自理老人对运动休闲活动有需求,对医疗照护没有需求;半自理及非自理老人则需要医疗照护而不需要运动休闲活动。研究显示,由于政府补助和各类优惠政策支持,养老机构的收费不是影响入住率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北京地区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葛畅  刘慧琳  聂超甲  沈强  张世文  
为揭示区域土壤肥力空间变异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变化的特征,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选择全区(L)、西部三镇(M)及三镇加密采样(S)三种尺度,以加权和法计算得到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作为土壤肥力的表征,并结合变异函数与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IFI空间变异特征、各评价指标对土壤肥力贡献程度及其尺度效应,探究不同尺度土壤肥力影响因素作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下土壤各指标差异明显,而三种尺度下IFI均在0.61左右,不同尺度间IFI变异度变化与其他各指标均不相同;IFI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IFI块基比随着尺度的减小而增加,随机因素引起的变异在总变异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L尺度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M尺度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S尺度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性;不同尺度下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对IFI的贡献程度不同,L到M尺度各养分系数有所降低,M到S尺度各养分系数变化范围略有增加,单一指标对IFI的作用会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土壤亚类、母质等因素对IF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尺度的降低各因素对IFI的影响作用总体上呈减弱的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平谷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的变化特征,为不同尺度下区域土壤肥力评价、空间格局分析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婉清   王晨睿   孙晓   杨鹏   王妍  
[目的]探索北京市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空间优化策略,促进农业区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方法]利用InVEST、ROS等模型定量评估北京市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从而划分出北京市农业功能区。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影响因素进行多情景优化,提出改善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利用组成比例和空间配置方案。[结果](1)北京市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地区,占全市面积的26%;(2)农业区的气候调节服务主要受坡度影响,生境质量服务主要受植被指数影响,粮食生产服务受景观多样性、地区生产总值、农用化肥施用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3)耕地保护情景下的粮食生产服务提升更为显著;综合优化情景下的生境质量、休闲娱乐以及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更为显著。[结论]探讨了北京市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及多种空间优化方案,为北京市及其他特大型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与农业区景观可持续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