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8)
2023(9051)
2022(7629)
2021(6888)
2020(5692)
2019(13032)
2018(12188)
2017(23448)
2016(12671)
2015(13732)
2014(13190)
2013(13086)
2012(11958)
2011(10605)
2010(10424)
2009(9361)
2008(9058)
2007(8011)
2006(7145)
2005(6244)
作者
(38669)
(32437)
(32341)
(30664)
(20377)
(15696)
(14578)
(12545)
(12519)
(11456)
(11129)
(10843)
(10451)
(10099)
(10093)
(10058)
(9986)
(9679)
(9508)
(9191)
(8120)
(7776)
(7655)
(7305)
(7278)
(7115)
(7057)
(7007)
(6571)
(6420)
学科
(49831)
经济(49782)
(32152)
管理(30812)
(24273)
企业(24273)
方法(23827)
数学(22010)
数学方法(21872)
(15469)
(15404)
贸易(15400)
(15021)
(14086)
(13970)
(13801)
银行(13752)
(12879)
中国(12456)
(12214)
地方(11487)
(10915)
业经(10185)
农业(9779)
(9002)
金融(9001)
(8650)
制度(8639)
(8274)
出口(8271)
机构
大学(175377)
学院(173327)
(72679)
经济(71369)
管理(65107)
研究(60819)
理学(57044)
理学院(56282)
管理学(55186)
管理学院(54895)
中国(49870)
(40728)
科学(40564)
(39744)
业大(32956)
农业(32673)
(32053)
(31377)
研究所(29089)
中心(28922)
财经(26162)
(25838)
北京(24716)
(24176)
经济学(23466)
(22160)
经济学院(21691)
农业大学(21135)
(20992)
师范(20627)
基金
项目(127744)
科学(100516)
基金(96039)
(87344)
国家(86687)
研究(82346)
科学基金(74042)
社会(55616)
社会科(53066)
社会科学(53053)
基金项目(52161)
自然(51210)
自然科(50097)
自然科学(50076)
自然科学基金(49206)
(48264)
(42444)
资助(38686)
教育(36882)
编号(29325)
重点(28917)
(27626)
(26950)
(26634)
计划(26269)
科研(25547)
创新(25089)
国家社会(24259)
教育部(23104)
大学(22909)
期刊
(71237)
经济(71237)
研究(49294)
学报(37004)
(34788)
中国(32073)
科学(31138)
大学(27216)
学学(26171)
(25287)
金融(25287)
(23228)
农业(22097)
管理(20715)
经济研究(12908)
财经(12693)
(12355)
业经(11362)
技术(11204)
(10787)
业大(10610)
问题(10515)
(10483)
教育(9759)
(9503)
国际(9293)
资源(9014)
科技(8942)
农业大学(8694)
商业(8205)
共检索到254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静  柴彦威  张文佳  
利用2007年北京市活动日志调查数据,把居民最常去的购物地视为一种购物出行偏好,以居民对购物地离家的感知距离作为因变量,个人及家庭属性、居住空间属性、购物活动情况等作为自变量,建立基于不同区位的OLS回归和WLS回归模型,探讨北京市不同区位居民购物出行偏好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异。结果表明:不同区位居民购物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内城以商业密度、年龄为主;近郊以购物频率为主,远郊以年龄为主。此外,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不同区位居民购物出行的影响不仅作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作用方向也有所不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作鹏  柴彦威  刘志林  
本文采用2007年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居民家庭工作日出行碳排放进行了测算,采用分等定级和洛伦兹曲线模拟的方法,分析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个体间、社区内和社区间分异。研究表明,个体间差异总体比较符合60/20分布法则,社区内的碳排放差异指数较大,内城单位社区和胡同社区家庭普遍低碳出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鹏军  于昭  贾雨田  
采用2016年住建部全国小城镇调查的镇区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多水平有序logit模型(Meologit),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9个小城镇居民购物出行范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城乡消费空间的新型城镇等级结构。研究发现:①小城镇居民购物出行到县市联系加强,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跳跃性圈层结构,镇域和市域范围占比高,呈现与中心地距离递减规律不一样的新趋势;②地理区位和道路条件等因素的重要性在下降,家庭收入、机动车拥有水平和家庭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大;③公交便利性将扩大居民购物出行范围;④较高的镇区商业服务水平,将强化居民本地化购物出行。基于以上发现,对城乡交通和商业等级布局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航  李书峰  王维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中,网约车作为新兴出行服务方式在市场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通过构建城镇居民出行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同时将网约车相关数据与其他公共交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网约车的出现使得城镇居民出行方式得以丰富,替代了部分出租车需求,并使居民的出行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行能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航  李书峰  王维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中,网约车作为新兴出行服务方式在市场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通过构建城镇居民出行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同时将网约车相关数据与其他公共交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网约车的出现使得城镇居民出行方式得以丰富,替代了部分出租车需求,并使居民的出行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行能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佳  柴彦威  
利用2007年北京市民活动日志调查的第一手数据,建立了强调家庭和决策过程的嵌套Logit模型,探讨居住空间对购物出行行为的影响,并在居住空间尺度上模拟评估土地利用政策对居民购物出行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居住区位的差异往往导致居民通过调整其生活方式(如购物出行模式)来适应,而非直接显著影响其购物出行需求(反映在家庭购物出行频率)。居住地商业密度对购物出行频率和出行模式决策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且需求弹性均随着商业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需要针对不同区位、不同居住空间、不同出行需求弹性情况来实施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以便优化购物出行需求。同时,城市居民购物出行模式的调整优化既需要居住空间的土地利用调整也需要交通设施和交通状况本身的改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晓平  封强  李媛芳  
基于投标租金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统计方法,以北京市1992—2012年城市办公用地交易数据为实证基础,重点分析北京市办公用地区位变动规律及投标租金空间不均衡形态。结果表明:北京市办公用地投标租金总体上呈现从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渐衰减的规律,但存在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性,空间连续性与空间变异性并存;在中心商务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区位形成投标租金峰值中心。在研究时段内,多个办公用地空间集聚热点区的出现,表明北京城区单中心模式的影响作用有所弱化,呈现多中心功能结构的发展趋向。分别运用单中心模型、多中心全局回归模型、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对办公用地投标租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办公用地区位布局具有显著的集聚经济特性,向心集聚性、同业集聚性以及区位便捷度与办公用地投标租金空间分异关联密切。随着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市场机制对土地开发模式主导程度作用的加强,研究城市土地价格与其空间区位之间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理论,为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学  甄峰  张敏  席广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上购物因其巨大的经济潜力已经成为ICT应用的核心领域之一。网上购物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搜索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渠道和媒介,与城市传统零售业在竞争的同时又相互补充,重新塑造人们的购物行为和零售业运行模式,进而改变着城市传统零售业布局和土地利用格局。本文重点梳理国内外近20年来地理学界关于网上购物、出行和城市零售空间的研究内容。网上购物和出行的关系包括替代、补充、修正、中立4个方面。网上购物对城市零售空间的影响包括:1扩大化和碎片化活动空间;2不同等级零售空间受网购影响差异显著,向虚实融合的零售空间转化;3线上线下零售活动向与其他空间渗透和融合,促进传统零售空间转型。研究结论可为消费者出行优化和城市传统零售业发展转型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强  李晓林  
以北京市近郊的两个大型居住区——回龙观和天通苑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了有关居民上班出行的原始数据。基于对职住空间关系、上班出行距离、上班出行交通时间和预留时间的分析,探讨了两个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的基本特征,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住分离”,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两居住区居民上班及其他出行的需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凯  梁皓凯  
通过聚类分析,将北京的805名受访者划分为"深绿"及"浅绿"两组,反映其心理倾向与行为差异。测量一致性检验表明,两群组的积极态度更多来自对绿色出行环保效应的积极评价。"深绿"组的环保意识已通过行为体现,而"浅绿"组仅停留在对绿色出行环保意义的认知上。此外,"深绿"组出行意愿与行为更多源于对习惯的维持,"浅绿"组意愿则更多来源于未来实施绿色出行的期待。结构一致性检验表明,"浅绿"组绿色出行意愿更多受主观规范影响,且更易转化为绿色出行。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志刚  毛燕娜  
本文首次尝试评估北京地区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接受程度和支付意愿(WTP)。通过对在海淀区超市购物的570多个消费者进行调查采访,探讨消费者对HACCP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支付意愿以及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支付意愿受到价格、信息、风险意识、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平均而言,经过信息强化后,被调查者愿意为HACCP认证支付超过正常价格0.13元的额外费用。这一结果表明,消费者基本认可HACCP认证,并愿意购买经过认证的食品。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柴彦威  沈洁  翁桂兰  
基于上海市居民购物行为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并从主观决策和客观物质空间的两个方面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海市居民购物行为表现出低频率、夜间化、短距离以及非机动与公交出行方式为主的一般特征;商品购物出行的时空间等级明显,但具有分散化和扁平化的特征。其中,不同商品购物活动空间选择因素的不同导致其购物出行范围的等级性差异,而城市商业物质环境和空间分布更多地决定了居民购物行为的具体方式、空间大小和集中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永明  甄峰  
以南京为例,将购物过程分解为产生购物欲望、搜索体验、购买商品三个环节,假设每个环节居民仅采用实体店或网络一种方式,进而生成8种购物模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区位要素对居民购买不同类型商品的购物方式与购物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而探索、总结居民的购物互动模式特征及空间分异。研究发现:1网络购物与实体店购物出行是替代、补充、修正和中立四种关系并存的混合效应;2居民购买搜索型商品呈现出以替代和中立模式为主的"两极分化"特征,购买体验型商品呈现出以中立模式为主,以替代、补充、修正模式为次的"一枝独秀"特征;3不同区域的居民购买搜索型和体验型商品时,各类购物模式的使用率均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永明  甄峰  
以南京为例,将购物过程分解为产生购物欲望、搜索体验、购买商品三个环节,假设每个环节居民仅采用实体店或网络一种方式,进而生成8种购物模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区位要素对居民购买不同类型商品的购物方式与购物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而探索、总结居民的购物互动模式特征及空间分异。研究发现:1网络购物与实体店购物出行是替代、补充、修正和中立四种关系并存的混合效应;2居民购买搜索型商品呈现出以替代和中立模式为主的"两极分化"特征,购买体验型商品呈现出以中立模式为主,以替代、补充、修正模式为次的"一枝独秀"特征;3不同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立志  和鹏  许准  李宇  刘波  
目前,无障碍城市环境,特别是公交的无障碍出行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择无障碍公交车型和与之相匹配的公交站台是实现安全、平等、快速的公交乘车环境的基础。通过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巴西的公交车辆与公交站台无缝对接的实例,总结出两类实现无障碍公交出行的方式:低地板公交方式和高地板公交方式,以期为北京市公交出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