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12)
- 2023(2933)
- 2022(2530)
- 2021(2287)
- 2020(1945)
- 2019(4701)
- 2018(4718)
- 2017(8987)
- 2016(4864)
- 2015(5517)
- 2014(5341)
- 2013(5606)
- 2012(5415)
- 2011(4725)
- 2010(4978)
- 2009(4491)
- 2008(4263)
- 2007(3850)
- 2006(3345)
- 2005(3034)
- 学科
- 济(17694)
- 经济(17682)
- 业(12596)
- 管理(11842)
- 地方(7028)
- 服务(6633)
- 中国(6144)
- 农(6052)
- 工作(5895)
- 企(5812)
- 企业(5812)
- 方法(5630)
- 数学(5127)
- 数学方法(5084)
- 服务业(4932)
- 制(4475)
- 财(4440)
- 贸(4123)
- 贸易(4119)
- 农业(3948)
- 易(3920)
- 业经(3832)
- 读者(3646)
- 度(3426)
- 制度(3422)
- 学(3411)
- 地方经济(2773)
- 财政(2758)
- 环境(2546)
- 城市(2490)
- 机构
- 大学(62576)
- 学院(61506)
- 管理(24896)
- 济(24150)
- 经济(23381)
- 研究(22578)
- 理学(20430)
- 理学院(20158)
- 管理学(19872)
- 管理学院(19746)
- 中国(17536)
- 京(17475)
- 科学(13913)
- 北京(11748)
- 财(11469)
- 中心(11432)
- 农(11373)
- 所(11205)
- 江(10456)
- 业大(9972)
- 研究所(9964)
- 农业(8842)
- 市(8789)
- 州(8751)
- 范(8622)
- 师范(8556)
- 省(8470)
- 院(8403)
- 财经(8162)
- 图书(7760)
- 基金
- 项目(43033)
- 科学(32944)
- 研究(32018)
- 基金(29929)
- 家(26236)
- 国家(25995)
- 科学基金(22032)
- 社会(20280)
- 社会科(19110)
- 社会科学(19101)
- 基金项目(16287)
- 省(15556)
- 划(14358)
- 编号(14060)
- 自然(13635)
- 自然科(13301)
- 自然科学(13293)
- 教育(13133)
- 自然科学基金(13033)
- 成果(11922)
- 资助(11644)
- 发(10111)
- 重点(9418)
- 课题(9174)
- 部(8921)
- 项目编号(8504)
- 创(8503)
- 国家社会(8162)
- 发展(8100)
- 创新(8022)
共检索到105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据北京市规划委消息,北京市新建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将扩容调整,调整后的北京市居住小区必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将从现有的36项增加到52项,新增项目包括托老所、社区文化设施、便利店、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等。买油盐酱醋不出小区,老人到托老所不出社区,享受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党云晓 虞晓芬 吴倩倩
公共服务设施是社会服务业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合理布局对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北京市9大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点要素数据,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最近邻层次聚类和Ripley’s K函数等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热点集聚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中心集聚现象,其具体空间分布又各具特色;(2)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且经营性设施的空间集聚趋向更加明显;(3)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空间集聚强度和空间特征尺度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晋璟瑶 林坚 杨春志 高志强 周琴丹
妥善处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对北京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提出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改革方式,供给基本思路和供给机制:即"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经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设施分类和相应供给方式,逐步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作用影响;供给基本思路——"责‘钱’挂钩,规划先行,统一建设,分类管理";供给机制——根据经济属性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不计入价格的公共产品、拥挤的公共产品4大类,分类供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军辉 林坚 吴佳雨
以2015年北京市六环内的居住小区二手房房价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特征价格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房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六环全域和分环线区域分析中,学区房显著影响房价,总体上学区房平均价格显著高于非学区房价格(约10%),这表明合理配置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至关重要;地铁站点、商场、休闲娱乐设施等因素对房价的影响随距离增加而减弱;居住小区的绿化率和房价呈正相关关系。而依靠市场调节的超市、便利店等基本生活设施对房价影响并不显著;医院对房价影响的不显著是因为北京现有医疗机构服务对象已不再局限于本地居民,应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布局优化调整;公...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陆军 王志文 张骥
基于北京市城六区住宅租金数据、住宅以及周边五类公共产品(医院、公园、商场、电影院、博物馆)的地理信息数据、公共产品属性数据,得到各类公共产品供给指数空间分布情况以及住宅租金空间自相关特征,并利用Hedonic特征定价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供给对住宅租金的影响。结果表明:住宅租金在空间上呈同心环状分布,南北城差异显著;空间计量分析显示,北城平均租金高于南城,三环内高于三环外,四环外低于四环内,三四环之间租金分布无集聚特征;医院对租金有负向影响,电影院和博物馆对租金有正向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陆军 王志文 张骥
基于北京市城六区住宅租金数据、住宅以及周边五类公共产品(医院、公园、商场、电影院、博物馆)的地理信息数据、公共产品属性数据,得到各类公共产品供给指数空间分布情况以及住宅租金空间自相关特征,并利用Hedonic特征定价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供给对住宅租金的影响。结果表明:住宅租金在空间上呈同心环状分布,南北城差异显著;空间计量分析显示,北城平均租金高于南城,三环内高于三环外,四环外低于四环内,三四环之间租金分布无集聚特征;医院对租金有负向影响,电影院和博物馆对租金有正向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定;社区生活圈Ⅱ是在居民出行能力制约下形成的,其中的设施主要面向本社区提供服务;社区生活圈Ⅲ是共享性的圈层,是多个社区生活圈之间重叠的部分。研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18个社区为案例,采用个体居民GPS数据,界定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范围,并通过社区生活圈内的"集中度"和"共享度"的计算,对案例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层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实际划分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最后,研究提出了基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级落地提供了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乐 张凤荣 张新花 关小克 袁雅琴
合理布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是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首先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归并特征和实地调查,对顺义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级别划分;其次对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与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达性进行分析,并确定未来农村居民点发展模式,作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空间依据;最后,以农村医卫慈善用地为例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探讨,研究成果可为编制城乡统筹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晋锋
基于对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的调查,选取了社区图书室和室外健身场地为调查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社区居民认知与使用以上两种设施的主要因素。认为影响社区居民认知与使用社区共服务设施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状况两方面。依据回归方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参数估计,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预测,并确定了规划配置的指标体系与配置标准,以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静 朱青
2016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医疗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均衡布局和构建合理体系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和谐至关重要。以北京市城六区医疗设施为例,基于政府相关政策,利用地理信息(GIS)技术,运用地理可达性、泰森多边形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六区二级医疗体系下医疗设施布局的均衡性,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健全北京市城六区医疗服务设施的优化布局建议,为北京制定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均衡性 二级医疗服务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蒋海兵 张文忠 韦胜
本文尝试利用大量微观空间数据从供需角度评价北京公共交通影响下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其空间效率和供需匹配情况,分别采用比例法与最短时间距离法测算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运用定序变量相关法与因子空间叠置法分析公共设施可达性的供需匹配程度。结果表明:北京居住小区公共设施总体可达性水平较高。其中,4环以内各类公共设施可达性水平最高,居住小区到公共设施的平均时间20分钟内的小区占比高达90%以上;5-6环可达性水平最差,平均时间20分钟内的小区占比在50%以下。高需求高可达性街道比重相对较高,而高需求低可达性街道主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震 李佳萱 刘昉 张忠国 陈一涵
为剖析服务供给与人群需求的失衡问题,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开展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绿地、福利、医疗等6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龄友好性评估与检验。研究揭示了居民主观体验对设施空间供给可形成有益补充,前往服务设施的便捷程度需要提升,设施空间供给与人群需求不够匹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代际交互功能不够完备、人性化设计水平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加强公交覆盖,提升步骑行体验;以人定量,优化设施空间供给;关注弱势群体需求,规范无障碍设计;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建设代际复合场地;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鼓励公益性与营利性服务设施混合配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正兵 张超 戴特奇
城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对于居民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具有重要意义,可达性是评价设施布局与获得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兴趣点数据将北京城六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划分为7类,采用累计机会法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可达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熵值法测度设施的综合可达性。结果表明,各类设施的空间分布并没有向城区中心地区集中,没有明显的中心集聚地,而各类设施可达性有相似的空间模式,均向城区中心集聚,并由中心向外围递减,单中心结构特征明显。各街道获得的各类设施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购物、餐饮、休闲娱乐设施的可获得数量高于其他设施,游憩设施平均可获得数量最少。各街道综合设施的可达性与基于熵值法的可达性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多样性会降低或提高街道可达性位序,但对可达性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宝生 乔晓春
本文以北京市2016年养老设施普查获得的16个区460家养老机构调查数据为样本,针对入住老人的不同类型,分4个方面对老年人入住比率与养老机构医护条件、政府补贴、配套设施和服务、医疗机构收费等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理老人和半自理及非自理老人的需求差异较大,自理老人对运动休闲活动有需求,对医疗照护没有需求;半自理及非自理老人则需要医疗照护而不需要运动休闲活动。研究显示,由于政府补助和各类优惠政策支持,养老机构的收费不是影响入住率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北京地区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