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5)
2023(7012)
2022(6166)
2021(5790)
2020(5176)
2019(12472)
2018(12420)
2017(23972)
2016(13405)
2015(15514)
2014(15589)
2013(15865)
2012(15074)
2011(13754)
2010(13904)
2009(12965)
2008(13236)
2007(12179)
2006(10449)
2005(9452)
作者
(41450)
(34787)
(34731)
(33234)
(22107)
(16824)
(16032)
(13818)
(13225)
(12399)
(11854)
(11805)
(11190)
(11176)
(10967)
(10952)
(10898)
(10235)
(10191)
(9942)
(8711)
(8579)
(8458)
(8005)
(7861)
(7800)
(7742)
(7714)
(7091)
(7057)
学科
(60062)
经济(60014)
管理(35764)
(33144)
方法(28083)
(25186)
企业(25186)
数学(25007)
数学方法(24774)
(16830)
地方(16635)
中国(14701)
(13459)
(13125)
(11577)
贸易(11568)
农业(11313)
(11122)
业经(10973)
(10448)
(9853)
环境(9701)
资源(8434)
地方经济(8374)
理论(7760)
(7548)
银行(7522)
(7476)
金融(7474)
(7465)
机构
大学(197461)
学院(195980)
(79787)
经济(77998)
管理(74330)
研究(69878)
理学(63365)
理学院(62538)
管理学(61335)
管理学院(60952)
中国(52945)
科学(46140)
(45794)
(38286)
(37054)
(34813)
研究所(33915)
中心(32994)
业大(32492)
(30741)
农业(30241)
北京(29510)
财经(27581)
(26835)
师范(26589)
(25024)
(24918)
(24607)
经济学(24257)
(22433)
基金
项目(131234)
科学(101206)
基金(93458)
研究(92557)
(82782)
国家(82110)
科学基金(68624)
社会(56751)
社会科(53716)
社会科学(53693)
(50782)
基金项目(50398)
自然(45676)
自然科(44376)
自然科学(44357)
(44163)
自然科学基金(43541)
教育(41708)
资助(38711)
编号(38159)
成果(30735)
重点(29996)
(29499)
(28818)
课题(26180)
(26157)
科研(25548)
计划(25330)
创新(24565)
教育部(23778)
期刊
(88459)
经济(88459)
研究(54378)
中国(40443)
学报(34966)
(33388)
科学(31105)
(27201)
大学(24928)
管理(24429)
学学(23151)
农业(22335)
教育(18123)
技术(16412)
(16003)
金融(16003)
业经(14325)
资源(13703)
经济研究(13417)
财经(13405)
(13070)
问题(12905)
图书(11906)
(11568)
技术经济(10290)
(9938)
(9803)
理论(9699)
统计(9623)
科技(8922)
共检索到294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季文华  蔡建明  和克俭  VAN VEENHUIZEN René  
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传统的供水方式正面临严峻挑战,雨水利用这一古老的水资源利用技术,被实践证明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城市其他不透水面集雨利用相比较,屋面收集的雨水水质高,因此屋面集雨利用系统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本文建立了居住区屋面集雨利用潜力的计算方法,并据此计算出北京2002年~2007年居住区屋面依据实际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可收集的水量分别为2.16亿m3和2.75亿m3,雨水利用对家庭生活用水的节水效率分别为7.2%和9.3%。通过分析影响北京雨水利用的因素,预测了2020年北京居住区屋面可收集水量与不同情景下的收集利用量。最后针对北京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茂川  张兴奇  陈刚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减轻内涝灾害的手段之一。以南京市某小区为例,在分析南京市降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1∶500地形图资料计算了不同降雨保证率条件下该小区屋面雨水可收集量,分析了雨水收集利用在减轻城市内涝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设置地面蓄水池的4条原则,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该小区设置地面蓄水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降雨保证率为50%时,通过屋面年可收集利用的雨量为114 272.1m3;在日降雨量为50.0和95.5mm(南京市多年平均年最大日降雨量)时,屋面雨水利用可减少21.4%和11.2%的地表径流;小区内可设置蓄水池的建筑屋面面积占总屋面面积的55%,其中住宅和其他类建筑中可设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强  李晓林  
以北京市近郊的两个大型居住区——回龙观和天通苑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了有关居民上班出行的原始数据。基于对职住空间关系、上班出行距离、上班出行交通时间和预留时间的分析,探讨了两个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的基本特征,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住分离”,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两居住区居民上班及其他出行的需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守先  张雷  
北京作为能源输入型的国际性大都市,其能源消费深刻影响着区域能源生产和供应格局的变化。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末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5%的战略目标,因此,正确地把握北京市能源消费及其增长变化是关系到能源节约总体战略实现的第一要务。论文运用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和结构演进-单位能耗两个基本判断模型,分析北京市能源消费行为的规律,前者通过分析产业结构演进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变化两者运动的轨迹,从整体上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一次能源消费变化的基本特征。后者则通过产业结构演进与单位GDP能耗变化的相关分析,判断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效果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产业结构演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云燕  王静  
首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资源不断消耗,节能减排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首都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及目标的基础上,对2001~2013年北京市节能减排现状进行评价。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2015~2020年北京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量进行预测,计算出北京市节能减排的潜力。最后分析由于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对节能减排潜力造成的影响,并对北京市节能减排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康琪雪  
本文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对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借鉴国外的支付能力指数测算了居民的区位支付能力水平,分析了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居民为满足其社会属性对区位的选择,还分析了居民的迁居意愿和社会排斥情况。结合分析结果,本文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合理化的角度得出了相关结论并给出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璇  朱济友  徐程扬  李夏榕  韦柳端  
【目的】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是最接近居民生活并为居民所使用的绿色空间,既有生态美学价值和保健功能,又能对住宅的低层住户空间起到遮蔽作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构建城市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评价指标,分析建成年代和空间类型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未来科学建设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北京市不同建成年代的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宅旁绿化空间树种组成、空间结构、美学特性、保健功能4方面,构建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评价指标。通过简相关分析,从15个指标中筛选出9个用于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构建3个质量评价指数,并确定各指数和指标的权重,进一步通过指数综合得分与所筛选指标间的关系对不同建成年代的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进行分析。【结果】(1)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受结构、树种组成、美学效果3个主成分影响,各成分对其空间质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30.34%、24.27%、22.26%。(2)中间型居住区的绿色空间综合得分分别高于新建型居住区和老旧型居住区1.60%和8.34%,但建设时间对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未达显著水平。(3)绿色空间类型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宅间组合式、自然群落式、规则成林式、宅旁紧贴式。(4)空间尺度及植物配置方式的不同是造成绿色空间类型间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类型和结构对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显著影响,居住区建成年代对其质量无显著影响。宅旁绿色空间质量主要取决于绿色空间结构、空间协调度和视觉质量。植物视线遮蔽度、相对空间垂直绿量对绿色空间结构质量的贡献较大;色彩丰富度、树种多样性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植被与建筑空间协调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绿色空间质量有积极影响。在设计与建设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时,应重点考虑宅间组合式、自然群落式、规则成林式的空间类型,少用或不用宅旁紧贴式。在住宅建筑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宅旁绿色空间的宽度,保证空间协调度处于较好水平,并采用乔-灌-草近自然复层种植结构,合理分配乔木、灌木数量比例,在满足空间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兼具视觉美感与景观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峰  陈丽  
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如何整合区域内的相关土地资源,成为了现今城市发展与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土地资源利用与整合潜力研究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研究。本文选择北京丰台区作为我国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典型案例,就如何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特征、挖掘土地潜力提出了解决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炜铃  许申来  焦文涛  陈卫平  
通过对北京市与全国的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经济结构及能耗、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碳能源排放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北京市的经济与能耗水平、低碳发展水平和潜力。结果显示:北京市GDP与能源消费总量都处于上升的趋势,但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5.68%)小于GDP的增长率(16.01%),实现了相对的节能发展,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市低碳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也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城市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北京市将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付承伟  朱柏成  
利用结构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市消费经济的主体结构、城乡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从发展阶段、消费方向、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居民的消费发展潜力。认为当前北京市正处于以车、房为主体目标的消费结构调整升级期,消费发展潜力巨大,并据此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促进首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霄泉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居住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城市居民的基本居住状态受到当代社会科技快速更新、经济全面发展以及信息化广泛拓展等要素的影响,在多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满足核心家庭需要的小户型、偏好北部的方位选择以及居住环境中网络条件重要性趋势的增强等。由于居住的传统稳定属性,当前居民居住状态仍然处于缓慢的变动状态,而受到时代外在因素尤其是信息化因素的作用,城市居民居住状况长期的发展趋势可能表现为对网络和信息条件的更加注重以及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进一步分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晋璟瑶  林坚  杨春志  高志强  周琴丹  
妥善处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对北京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提出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改革方式,供给基本思路和供给机制:即"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经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设施分类和相应供给方式,逐步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作用影响;供给基本思路——"责‘钱’挂钩,规划先行,统一建设,分类管理";供给机制——根据经济属性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不计入价格的公共产品、拥挤的公共产品4大类,分类供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和意  刘敏  刘华林  程书波  汪青  余婕  
城市屋面是城市不透水面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屋面径流是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分析国外对屋面径流水质研究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发现,屋面径流水质含有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屋面材料、屋面的使用时间长短、位于不同功能区的屋面其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存在有很大的差异,其大致的规律是混凝土屋面径流的污染指标基本上都比较高,屋面使用的年载越长,其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相对越高,靠近交通要道的屋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都较高。用无量纲累积污染物量与累积径流量的比值方法分析初始冲刷效应,发现屋面径流初始冲刷比较明显。屋面径流处理后实现再利用,处理过程简单,可以成为城市用水的一个重要来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文智  杨艳丽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繁荣与稳定,农村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旅游观光的亮点。文章依据当前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对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面对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实现跨越式开发的方向。针对农村生态旅游资源跨越式开发的各个指标的因子进行分析,以旅游开发条件潜在支持力动、生态环境潜在保障力、客源市场潜力以及旅游景观资源潜在保障力以及对应的子指标作为影响因子,以理论作为指导,构建了农村生态旅游资源跨越式开发的指标体系。运用离差最大化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继而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农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以实证为例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的农村生态旅游资源跨越式开发属于较高水平的结论。并提出战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李尧  
研究目的: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分析北京市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提出了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研究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和方案;(2)提出了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备选方案和推荐方案;(3)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潜力的估计不能单纯套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指标进行,而应密切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及规划布局等因素,采用“三分法”(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分析来进行;针对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尽管2004—202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