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1)
2023(5013)
2022(4177)
2021(3768)
2020(3178)
2019(7100)
2018(6868)
2017(12510)
2016(6949)
2015(7561)
2014(7485)
2013(7414)
2012(7066)
2011(6408)
2010(6377)
2009(5765)
2008(5565)
2007(4773)
2006(4205)
2005(3861)
作者
(21570)
(18310)
(18189)
(17354)
(11517)
(9047)
(8161)
(7192)
(7049)
(6531)
(6461)
(6420)
(6106)
(5897)
(5810)
(5725)
(5402)
(5365)
(5290)
(5092)
(4591)
(4564)
(4449)
(4200)
(4033)
(4021)
(3985)
(3852)
(3794)
(3648)
学科
(32659)
经济(32642)
地方(16517)
管理(13361)
(12670)
(10017)
地方经济(9542)
方法(9508)
中国(8761)
数学(8612)
(8566)
数学方法(8531)
农业(7732)
(6798)
企业(6798)
环境(6110)
业经(5634)
(4210)
(4163)
(4158)
贸易(4153)
资源(3895)
(3861)
(3833)
生态(3806)
(3644)
金融(3643)
(3607)
(3434)
土地(3396)
机构
学院(95133)
大学(94757)
研究(39890)
(35831)
经济(34987)
管理(32998)
中国(28690)
科学(28435)
理学(27940)
理学院(27403)
管理学(26690)
管理学院(26507)
(24115)
(21201)
研究所(19822)
(19609)
中心(18367)
业大(16966)
北京(15905)
(15653)
(15391)
农业(15368)
师范(15235)
(14859)
(14406)
(13911)
科学院(12943)
师范大学(12753)
(12306)
研究院(12230)
基金
项目(72698)
科学(57057)
基金(52221)
研究(49063)
(48090)
国家(47748)
科学基金(39720)
社会(30837)
社会科(29175)
社会科学(29168)
基金项目(28718)
(27905)
自然(27254)
自然科(26445)
自然科学(26435)
自然科学基金(25911)
(25610)
教育(20761)
资助(20258)
编号(19017)
(18001)
重点(17752)
计划(15241)
(14658)
成果(14345)
(14288)
课题(14105)
科研(14019)
科技(13939)
发展(13709)
期刊
(41708)
经济(41708)
研究(27256)
中国(20461)
学报(19263)
科学(18382)
(17190)
大学(13894)
学学(13153)
农业(11806)
管理(10201)
资源(9674)
(9064)
教育(8632)
(6958)
金融(6958)
技术(6816)
(6754)
业经(6613)
问题(6147)
经济研究(5884)
林业(5797)
(5673)
科技(5494)
(5286)
地理(5171)
业大(5114)
财经(4916)
现代(4438)
城市(4309)
共检索到144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熠昕  马超  杨海龙  倪树斌  
【目的】2011年以来北京市密云区龙潭沟流域多次暴发严重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2016年8月12日泥石流过后,本文以该区受灾严重的艾洼峪与大木峪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单沟泥石流的灾害成因与动力学演化过程,旨在为该区单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场调查、室内实验和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结合降雨资料、泥石流粒径组成和沿程流速流量断面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2012—2016年,艾洼峪物源体面积增加了11.12倍,大木峪增加了4.41倍。(2)2016年最大小时降雨量占累积降雨的比例高达47.0%;相比2011年,2016年泥石流前期降雨少,激发雨强是2011年的2.87倍。(3)艾洼峪和大木峪泥石流密度分别为1.95和1.88 g/cm~3,黏粒含量分别为0.02%和0.05%。(4)标度分布结果为:0.853 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李泳  韦方强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卸文  钟沛林  
蒋家沟是我国西南山区一条典型的暴雨泥石流沟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支流小江河谷的右岸。主沟长13 .9km ,流域面积 4 8.6km2 ,平均纵坡比降 16.0 2 % ,流域内有 4级支沟。据统计 ,沟谷长度大于 0 .5 0km的各级泥石流支沟有 2 6条 ,其中主沟 1条 (即蒋家沟 ) ,另含Ⅰ级支沟 6条 ,Ⅱ、Ⅲ、Ⅳ级支沟各 2、7和 10条。蒋家沟流域内各级泥石流支沟尽管在形态上具有自相似性 ,但在空间分布上则具不均一性 ,从各支沟的数目、密度和流域面积看 ,均表明由沟口至沟源 (尾 )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且主要集中在门前、多照两沟内。对蒋家沟及流域内各泥石流支沟的沟谷形态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树斌  马超  杨海龙  张熠昕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山地灾害发生的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评价,认识该区内灾害的分布特征与规律,为防灾减灾工作服务。【方法】利用ARCGIS10.2作为处理平台,分析北京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选取断层、岩性、坡度、坡向、多年平均降雨量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各因子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3类灾害在距断层0~6 km范围内分布最多,占总灾害个数的86%;在距断层0~2 km内灾害点密度达到0.83个/km2,其敏感性系数(Sci)为1.95;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在花岗岩分布最多,其Sci分别为7.05、3.46、5.89;3类灾害受降雨影响具有一致性,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别在年均降水量区间为710~730 mm、710~730 mm、630~650 mm时Sci值最高,分别为1.14、1.68、0.90;3类灾害在平均坡度5°~15°区间内Sci最大,分别为0.75、0.53、0.93;崩塌、滑坡在西南方面最易发生,Sci分别为0.37、0.64,泥石流多发生于流域内,灾害发生坡向不固定。【结论】通过对灾害不同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赋值,利用ARCGIS中的空间叠置分析与栅格累加功能,得到北京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3类灾害的敏感性分布图,对北京山地灾害的发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光旭  戴尔阜  吴绍洪  吴文祥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泥石流灾害给中国部分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泥石流点多面广、成灾迅速,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监测预报,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泥石流灾害风险的构成要素、危险性评估研究和承灾体脆弱程度评估研究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灾害风险的研究现状。从当前的研究现状中可以发现:灾害风险公式得到广大学者普遍认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也相对比较成熟;但在泥石流灾害对承灾体的致损风险机理分析方面研究尚需深入,危险性评估中如何实现从点评价向面评价过渡还需进一步探讨,对承灾体脆弱性研究也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在今后的评估研究中,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探索,进一步提高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其实用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怡然  刘阳  李柳意  梁淑榆  郑曦  
【目的】城市边缘的浅山区是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生境的交接缓冲区,也是人居环境面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脆弱性较高的区域。相比通过工程方法降低浅山区中自然灾害威胁,防灾林选址规划作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可以恢复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并有效降低灾害风险,提高人居环境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与适应力。【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人居环境安全视角下的泥石流防灾林造林选址评价体系,并评估规划的防灾林对降低人居环境中泥石流风险的有效性。基于多准则决策法(AHP),将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的泥石流敏感性预测结果作为泥石流风险因子,识别具有降低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的泥石流流域内适宜造林位置作为环境因子,同时结合造林可行性因子,叠加3类因子分析出高风险且高适宜的造林区域。通过对比造林前后泥石流敏感性与人居点危险性评价造林的减灾效益,指导北京市浅山区泥石流防灾林造林选址。【结果】研究选取了118.50 km2的造林区域,主要分布在密云水库周边地区、怀柔区、昌平区以及房山区,呈现以零散斑块形态分布在人居点上游的特征。造林后泥石流易发区面积减少了117.45 km2,位于泥石流易发区的人居点个数减少了51个。【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提升人居环境泥石流抵抗力的防灾林造林选址评价体系,通过基于自然系统的方法降低山区自然灾害风险,提升浅山区人居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系统健康与人居环境安全,并为北京市百万亩造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杨  程维明  柏延臣  万丛  申元村  蒋艳  刘海江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度主要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特征的体现,它与孕灾环境的各项因子密切相关。这些因子包括地形地貌、流域水文、构造等内部条件因子以及地震、降雨等外部触发因子。为突出反映滑坡及泥石流主导因子的作用,本文参考了许多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因子选择,重点选取对该地区滑坡及泥石流发生区域分析评价起一定主导作用的、便于研究区域数据资料与空间资料匹配、关系密切的几个指标,包括地形地貌要素(坡度、坡向、坡形、相对高差、地貌类型)、环境要素(植被指数、河网密度、洪水淹没范围)、构造要素(距断层的距离、断层密度、地质岩性),通过对这些因子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采用专家打分方法确定每种要素及因子的权重,借助因子加权叠加办法得出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空间分布,用于表示其可能发生的统计意义上的可能性(概率),该研究对于区域地质灾害预防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金山  沈兴菊  刘华  杨思全  
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泥石流重度危险区,所辖区县历史上多次受泥石流危害,现在仍有许多城镇、工矿、电站和交通设施受泥石流威胁。区内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岩层风化强烈、暴雨频发的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河谷地带。通过对区内近200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分析发现,泥石流沟沟床比降、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形态数和相对高度在空间分布上具非线性的分形特征,与对应的泥石流沟条数具良好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表明泥石流系统的演化具自相似性。其中沟床比降和流域面积的分维值最小,对泥石流沟的形成、演变控制最为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克昌  韦方强  崔鹏  
根据1990—2001年四川省和云南省降雨量、降雨日数等资料,分析了川、滇两地泥石流沟与年降雨量、雨季日均降水、降雨变率等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雨季日均降水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其变率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数量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64.该文提出可以进一步考虑利用雨季日均降水特性建立以雨季日均降水量为参照标准的区域泥石流临界雨量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月巧  李红  左兰丽  程丽娜  
以甘肃省舟曲县为例,分析了"8.8"泥石流灾害产生的自然条件,指出经济发展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并选取相关评价因子对当地经济发展三大支柱农业经济、林业经济和水电经济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舟曲赖以生存的农牧业正是泥石流灾害产生的关键和主导的因子,林业经济的发展孕育了泥石流,而新的经济形式水电经济又为新的、更大的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经济发展中不能只关注经济的增长量,更要关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诱发更多的自然灾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春杰  张雅莉  马金珠  宁娜  
在综合分析中小尺度区域易损性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以生命和财产作为易损性的衡量标准,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从危险源密度(H)、人口易损性(Vp)、经济与生态环境易损性(Vm)三个方面入手,分别依据不同的计算模型得到各项评价值。最后借助于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构建综合易损性评价模型,进行区域泥石流滑坡灾害综合易损性评价。依据结果将评价区分成4个不同的易损等级,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宁娜  马金珠  张鹏  齐识  田黎明  
信息量法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等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岩性、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点密度、地质构造缓冲区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7个评价因子,进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文章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及信息量法的定量分析功能,对各类因子进行分级计算与信息量赋值,生成各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图层,并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得到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中度危险区以上的区域包含88.91%的泥石流。随着危险等级的增加,泥石流沟面积占危险等级面积比也随之增大。在中度危险区、高度危险区和极高度危险区内发生的泥石流面积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希林  赵源  
泥石流是地貌灾害的一种主要类型,泥石流灾害损失目前还无法准确统计,其一是因为对灾害损失的统计还没有分灾种细化,往往是按大类例如地质灾害甚至是按总类自然灾害来统计;其二是因为灾害损失统计也即灾情定量评估本身还存在一些科学技术问题尚未解决。灾害损失中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只是技术问题,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尚有一些科学问题仍未解决。因此,目前还没有一种普遍认同的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本文提出了两种方法,调查分析法:理论上可行,操作上困难,实际上只是一种设计方案;比例系数法:操作上可行,经验成分多,仍然是一种比较粗略的方法。就目前灾害研究水平和防灾减灾实际需要来考虑,比例系数法仍不失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英  丁明涛  庙成  王骏  周鹏  
根据蒋家沟1965~2005年的泥石流运动观测资料与会泽气象站1965~2005年日降水资料,应用Hurst指数分析泥石流的运动要素,研究发现:泥石流年输沙量的Hurst指数为0.682时,年输沙量呈较强的正持续性,未来呈增长趋势;降雨量的Hurst指数0.605时,降雨量呈较弱的正持续性,未来呈较弱的增长趋势。同时,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发现泥石流输沙量具有多时间尺度周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8、14和24年分别为其第1、2和3活动周期;结合小波方差图分析可知:在未来15a以上,年输沙量将呈减少趋势,泥石流活跃程度弱;而15a以内,未来将会保持较短时间的增加趋势,泥石流活跃程度强。综合以上分析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勇明  崔鹏  葛永刚  王道杰  谢贤健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和张跃西改进单木竞争指数模型,于2006年在云南省昆明市陈川区蒋家沟,对干热河谷泥石流频发区人工恢复新银合欢林种内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内圈还是外圈新银合欢种内竞争强度随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内圈的竞争强度要大于外圈;内圈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双曲线函数关系,外圈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两个竞争指数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干热河谷区新银合欢人工恢复林种内竞争强度,但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的适用性优于张跃西改进单木竞争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