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55)
2023(3635)
2022(3125)
2021(2926)
2020(2463)
2019(5852)
2018(5681)
2017(10616)
2016(5870)
2015(6716)
2014(6657)
2013(6675)
2012(6383)
2011(5833)
2010(5839)
2009(5439)
2008(5407)
2007(4744)
2006(4349)
2005(3805)
作者
(19068)
(16207)
(15859)
(15122)
(10179)
(8025)
(7383)
(6623)
(6207)
(5767)
(5758)
(5586)
(5290)
(5200)
(4969)
(4913)
(4906)
(4743)
(4546)
(4440)
(4037)
(3999)
(3819)
(3695)
(3549)
(3536)
(3529)
(3459)
(3418)
(3377)
学科
(26487)
经济(26470)
管理(15602)
(12496)
地方(10932)
方法(9834)
(9116)
企业(9116)
数学(8723)
数学方法(8593)
资源(7781)
(7728)
(7067)
土地(6379)
环境(6049)
中国(5873)
农业(5563)
(5284)
地方经济(5067)
业经(4611)
生态(4466)
(4065)
(4021)
(3504)
(3281)
人事(3024)
人事管理(3024)
城市(3008)
理论(3004)
经济学(2954)
机构
学院(83415)
大学(83329)
管理(33097)
研究(33009)
(30165)
经济(29367)
理学(27790)
理学院(27374)
管理学(26779)
管理学院(26629)
中国(25141)
科学(23855)
(22581)
(18660)
(17600)
研究所(16330)
业大(16253)
中心(15739)
北京(15060)
农业(14480)
(13041)
(12606)
师范(12525)
(12519)
(12142)
(11741)
资源(11495)
科学院(11349)
(10890)
师范大学(10364)
基金
项目(62111)
科学(47835)
基金(43594)
研究(41963)
(39806)
国家(39511)
科学基金(33059)
社会(25372)
社会科(24013)
基金项目(24009)
社会科学(24002)
(23824)
自然(23203)
自然科(22387)
自然科学(22375)
自然科学基金(21910)
(21556)
资助(17785)
教育(17447)
编号(16826)
(14427)
重点(14370)
计划(13049)
(12678)
成果(12375)
科技(12295)
课题(12007)
(11813)
科研(11730)
创新(11244)
期刊
(35332)
经济(35332)
中国(21551)
研究(21433)
学报(16042)
科学(15668)
(15355)
资源(11116)
大学(10920)
农业(10672)
学学(10037)
管理(9745)
(8328)
技术(6861)
(6710)
教育(6577)
图书(5885)
业经(5721)
(5580)
金融(5580)
(5397)
林业(4892)
问题(4882)
科技(4724)
统计(4449)
书馆(4253)
图书馆(4253)
经济研究(4230)
(4224)
技术经济(4172)
共检索到128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文洋  孔祥斌  门明新  许皞  李翠珍  
研究目的:本文以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性为基础,研究耕地的稳定性,为耕地保护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大兴区2006年现状耕地为研究对象,从地块尺度综合考虑耕地资源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耕地稳定性评价,并对耕地的稳定性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对耕地分区、分级保护。研究结果:(1)从地块尺度出发,从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性入手,把大兴区耕地的稳定性划分为4个级别。(2)大兴区耕地不稳定与较不稳定地块之和为1861个,占总数的36.33%;较稳定的斑块数为1703个,占总数的33.25%;稳定斑块数量为1558个,占总斑块的30.42%。(3)大兴区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赵伟  
耕地的潜在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耕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大兴区耕地整理效益农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统计资料、土地整理项目资料等,分别对大兴区耕地整理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区耕地整理的潜在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晓涛  吴克宁  马建辉  赵华甫  王倩  
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把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探讨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控制点布设方法。大兴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变异半径为3.72km,布设理论监测样点43个,监测样点的控制范围为1086hm2,但若考虑到土地利用规划、土壤类型(亚类)、自然等各等别面积比例、利用等各等别面积比例、土地整理项目区、样点覆盖全面性等因素,监测样点合理布设数应为46个才能满足研究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精度要求。研究表明,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在研究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样点布设过程中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监测样点的代表性和耕地质量监测信息的完整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雪靓  孔祥斌  王洪雨  程佳  
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将长期存在。因此,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是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决定区域耕地是否具有流转条件,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关键制约因素。本文依据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模型,测算出研究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被其他农村保障体系替代的程度,并从区域间和农户间两个方面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分别分析造成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的原因,为区域土地流转提供相对客观的判断依据和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农户对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和耕地对农户社会保障功能的供给两个角度,在耕地生产功能替代、价值功能替代和劳动力吸纳功能替代3个层次构建了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体系,并以北京市大兴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辛芸娜  孔祥斌  郧文聚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过程的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探究耕地各功能间相关关系,并以大兴区为例加以应用。研究方法:基于"指标—过程—功能—需求"理论框架,构建基于过程的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和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有机碳密度方程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结果:(1)大兴区耕地生产、缓冲过滤功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健康功能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3)碳固持功能较弱,且空间分异较其他三种功能更为明显;(4)碳固持和健康功能呈现拮抗关系,其他各对功能间均有一定的协同关系。研究结论:基于过程的耕地多功能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辛芸娜  孔祥斌  郧文聚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过程的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探究耕地各功能间相关关系,并以大兴区为例加以应用。研究方法:基于"指标—过程—功能—需求"理论框架,构建基于过程的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和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有机碳密度方程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结果:(1)大兴区耕地生产、缓冲过滤功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健康功能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3)碳固持功能较弱,且空间分异较其他三种功能更为明显;(4)碳固持和健康功能呈现拮抗关系,其他各对功能间均有一定的协同关系。研究结论:基于过程的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子健  吴克宁  马建辉  孙亚彬  胡晓涛  
文章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研究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中的县域土地利用系数更新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本底数据,兼用调查与统计数据,重新评定最大标准粮单产,以逐级修正法更新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综合土地利用系数更新结果整体趋势升高,数据变化平稳,平均值与统计数据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成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运用逐级修正法对县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更新,过程快速便捷,结果科学合理,适用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倩  尚月敏  冯锐  胡晓涛  吴克宁  
研究目的:研究丘陵与平原区耕地质量变异情况的差异,总结不同地貌类型监测点布设原则,为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分析耕地质量变异情况,分析对比平原区与丘陵区耕地质量变异影响因素,依据变异分析结果布设监测点。研究结果:中江县和大兴区耕地质量的变异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依据各自变异特征,在区域内品字状布设监测点,并应用克里格插值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布设监测点满足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要求。研究结论:平原地区的耕地质量在空间上的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空间变异特征更有规律,品字形布设能够满足监测精度要求;丘陵地区受随机性因素影响较大,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密监测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阎波杰  赵春江  潘瑜春  王妍  殷红梅  
畜禽废弃物是一种良好的可再生有机资源,蕴藏着大量的养分和能量,如果将这些资源加以综合利用,不仅可以遏制我国农村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而且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若使用不当就会引起对水体、土壤、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危险,为合理利用畜禽废弃物养分资源,实现从畜禽废弃物养分向农用地养分的转换,本文以环境科学、农业生态学、畜禽养殖、土壤环境学和作物栽培学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在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系统分析了畜禽废弃物养分向农用地养分转换的影响因素,并在充分考虑了地块间的空间差异性,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技术,结合预测点与居民地和规模养殖场的距离权重和面积权重方法及建立的畜禽废弃物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欣  周兆霞  
北京农村的"亮起来"工程中的太阳能路灯,已经投入数亿元。工程具有政府埋单、公众受益、形象工程载体等显著特点,存在着严重的服务及管理缺失,造成只有"上马工程",没有"服务工程",使工程的真正意义没有得以实现。本文通过对农村太阳能灯使用及维护、维修的实际调查,探讨了北京农村太阳能灯安装、使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北京市农村太阳能灯服务体系的基本观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小克  王秀丽  张凤荣  李乐  朱泰峰  刘双良  
利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01年、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与耕地演化相关的坡度、距居民点的距离、距交通干线的距离等地理因子,分析了2001年-2008年间门头沟区耕地流出和流入的情况,并以村域数据为基础,度量耕地利用变化与农民人均分配收入变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0-2°是耕地流失最为集中的坡度区间,随着距居民点的距离增加,耕地流失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耕地的流出与流入均与交通道路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新增耕地整体上向居民点的外围空间扩散,且整体质量状况不佳,随着耕作半径的扩大,很容易被弃耕。从村域耕地与人均分配收入的演变情况来看,耕地理性减少的村庄有87个,耕地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粟敏  宋金平  方琳娜  吕红迪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权属变化明显。大兴区作为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土地权属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以其为例,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在强度变化上,国有未利用地变化最为强烈,集体农用地变化最为微弱;在空间变化上,国有建设用地对北京市相同地类空间变化的影响最大,而集体农用地影响最小。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经济发展、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大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耿未名  张华义  
北京市大兴区开展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以来,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建立了"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2016年1月15日,大兴区西红门镇4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号地小B地块成功出让,成为当年北京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首拍地块。北京市大兴区试点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镇级统筹,即多个村组建镇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鹏  郝晋珉  郭文华  侯满平  覃莉  
从大兴区 14个乡镇的区位效应入手 ,分析小城镇体系 (重点为卫星城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建议。依据区位理论 ,运用系统模型方法 ,将区位因素定量化 ,建立了区位优势度模型 (包括经济吸引度模型和空间聚集度模型 )和区位适宜度模型 ,对大兴区小城镇体系的区位状况进行分析并划分区位优势度等级 ,分析其区位适宜状况 ,判断其适宜度类型。研究结果证明该区位分析模型合理 ;黄村镇具有二级区位优势度 ,归于良好区位适宜类型 ,属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卫星城 ;亦庄镇具备一级区位优势度 ,归于基本适宜类型 ,属于特色卫星城。从而得出结论 :区位模型可以对小城镇体系的区位优势和适宜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磊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文章以北京大兴区为例,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的实施主体、收益分配等5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