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7)
- 2023(9236)
- 2022(8088)
- 2021(7486)
- 2020(6491)
- 2019(15194)
- 2018(14868)
- 2017(29580)
- 2016(16414)
- 2015(18285)
- 2014(18415)
- 2013(18303)
- 2012(17474)
- 2011(15698)
- 2010(16029)
- 2009(14953)
- 2008(15302)
- 2007(14038)
- 2006(12172)
- 2005(10929)
- 学科
- 济(68885)
- 经济(68819)
- 管理(48366)
- 业(47053)
- 企(37226)
- 企业(37226)
- 方法(31532)
- 数学(28424)
- 数学方法(28107)
- 财(21302)
- 农(20730)
- 中国(18770)
- 地方(15910)
- 贸(14005)
- 贸易(14001)
- 制(13801)
- 农业(13534)
- 易(13534)
- 务(13532)
- 财务(13504)
- 业经(13473)
- 财务管理(13473)
- 学(13314)
- 企业财务(12770)
- 策(11116)
- 银(10993)
- 银行(10970)
- 行(10380)
- 环境(10277)
- 融(10159)
- 机构
- 学院(234176)
- 大学(233737)
- 济(99811)
- 经济(97666)
- 管理(90310)
- 研究(80554)
- 理学(77239)
- 理学院(76357)
- 管理学(75030)
- 管理学院(74587)
- 中国(62151)
- 京(51647)
- 科学(48689)
- 财(48081)
- 所(41679)
- 农(41464)
- 中心(38323)
- 研究所(37532)
- 财经(37388)
- 江(36650)
- 业大(35267)
- 经(33867)
- 北京(32977)
- 农业(32775)
- 经济学(30801)
- 范(30144)
- 师范(29879)
- 州(28822)
- 院(28536)
- 经济学院(28007)
- 基金
- 项目(152151)
- 科学(119664)
- 研究(110780)
- 基金(110362)
- 家(95577)
- 国家(94762)
- 科学基金(81208)
- 社会(70090)
- 社会科(66487)
- 社会科学(66466)
- 省(58775)
- 基金项目(58426)
- 自然(52791)
- 自然科(51545)
- 自然科学(51527)
- 教育(50895)
- 自然科学基金(50623)
- 划(50368)
- 资助(46129)
- 编号(45458)
- 成果(37424)
- 部(34382)
- 重点(34103)
- 发(33222)
- 课题(31483)
- 创(30936)
- 科研(29405)
- 教育部(29266)
- 创新(29011)
- 人文(28552)
共检索到353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盛亦男 童玉芬
文章通过梳理历年北京市外来人口调控政策,利用多元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了不同滞后期条件下外来人口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虽然外来人口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成效有限,这可能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客观规律,以及外来人口在经济理性下自身选择等原因所导致的。此外,通过设立"一揽子"的政策体系措施有助于有效实现人口调控目标,制定政策时应关注政策的长期时滞所带来的问题,使政策效果达到最优。
关键词:
超大城市 人口调控政策 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迎昌,武伟
外来人口冲击大城市是我国现阶段大城市发展遇到的难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宏观分析和微观调查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北京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的特点、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思路,
关键词:
外来人口 空间集聚 机制 调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涛 曹广忠
基于住房供给—需求关系,本文从就业机会、房源供给、宏观区位和交通便利性4个维度构建了外来人口在都市区内部的居住决策和空间分布的解释模型,并将区域差异和尺度效应纳入模型。基于北京市村级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就业机会的空间分布对外来人口的居住区位决策和空间分布格局起到决定性作用,职住空间一体化或职住临近是城市外来人口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特征。近郊区是中心城区外来务工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其空间格局主要受到房源供给的限制,而与本地的就业机会和交通条件关系有限。城市产业的郊区化促进外来人口向远郊区聚集,进入了明显的远郊化进程;尤其随着地铁网络的延伸,远郊地铁站附近成为外来人口的重要聚居区。远郊区和偏远地区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文章对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样本进行了生育分析,按北京全市合计、本市妇女和外来妇女分别计算了生育水平和出生性别比,以求研究外来妇女对北京市生育水平和出生性别比失调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生育水平 出生性别比 外来人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虹生,杜鹏,林富德,刘爽,宋健,陈功,陈谊,刘文海
本文以管理体制为视角、以北京市海淀区为案例,对大城市外来人口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从目前城市外来人口管理中所存在的众多问题看,政府的行为和管理活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城市外来人口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条”“块”分割矛盾非常明显,管理系统内部责、权、利不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正确认识外来人口问题以及调整管理体制的“条”“块”关系、责、权、利向基层倾斜等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虹生,杜鹏,林富德,刘爽,宋健,陈功,陈谊,刘文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承智 张旺锋 武炳炎 梁博
居住和就业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职住分离现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人口集聚指数、GIS空间分析及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北京市"六普"及实地调研数据,来获取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及职住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流动人口集中于城市拓展区,呈"环状圈层"分布特征。2近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普遍较长,职住分离较明显,相应通勤时间也较长;远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较短,以就地工作为主,由于远离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较差。3家庭就业人数、未成年及老人数、住京时长、收入、受教育程度、行业、交通工具选择等对其通勤距离具有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城市弱势群体工作居住空间结构、制定城市规划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通勤 流动人口 职住分离 城中村 北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美风 汪德根 杨仪璇
新时代背景下,外来人口聚居区是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区域。外来人口聚居区空间识别方法是开展外来人口聚居区相关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集成人口统计数据和高清遥感影像数据,构建了基于人口空间化的外来人口聚居区空间识别方法。基于此,以北京市海淀区为案例区,对社区尺度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了识别,并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外来人口聚居区识别结果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人口空间化的外来人口聚居区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承智 张旺锋 武炳炎 梁博
居住和就业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职住分离现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人口集聚指数、GIS空间分析及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北京市"六普"及实地调研数据,来获取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及职住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流动人口集中于城市拓展区,呈"环状圈层"分布特征。2近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普遍较长,职住分离较明显,相应通勤时间也较长;远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较短,以就地工作为主,由于远离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关键词:
通勤 流动人口 职住分离 城中村 北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侯佳伟
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出现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它已成为北京外来人口生活居住的主要地区。2000年,北京市外来人口上万人的街道有102个,占到街道总数的30.4%,集中居住了74.4%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高度聚集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消失,并会随着北京的发展,形成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聚集区。聚集区可以按照内部结构划分为缘聚型和混居型,依照行业依托情况分为完全依托、半依托和无依托。从动态角度来看,社会实行最低工资限额并能让向上流动成为可能,无依托型外来人口聚集区或许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中转功能之后,转型或消失。完全依托型和半依托型聚集区问题则只能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分布及配套方面入手解决。
关键词:
外来人口 流动人口 聚集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磊 陆秋宏 孙茂华
本文针对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再迁移行为,构建基于核心生活目标的居住地选择模型(CLGRSM)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购房和子女接受教育是高学历人口要致力实现的两个核心生活目标。为了追求最大化生活效用,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对于是否在北京实现核心生活目标将做出理性选择:一部分人决定在北京达成目标,另一部分人决定在其他城市达成目标。由于购买并居住住房以及子女接受教育具有地理位置附着性,这两部分人分别选择留居北京和从北京再迁移到其他城市。本文建议,北京市要完善和落实针对高精尖产业中就业的高学历外来人口以及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住房支持和子女教育优惠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明珠 李月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IPAT模型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市自1980年以来生态足迹总量持续迅速增加,人均生态足迹量也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通过对北京市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发现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后依次是技术因素和人口总量因素,而人口城镇化率在过去30年间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利用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代以来广州市外来人口在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其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主要集中于中心区转向主要集中于近郊区,并逐渐向远郊区延伸。根据外来人口的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加强城市人口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外来人口 空间分布 广州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晓东 吴福象
本文利用2003—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相关数据,统计并分析了各类城市的外来人口、常住人口、产业结构和房地产市场需求。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庞大的城市,房地产年销售额也较大。服务业经济特征明显的城市,往往有着高于同类城市的房价平均水平。存在楼市去库存压力的城市,制造业经济特征显著。计量研究证明,外来人口能促进各类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上升,一、二类城市服务业占比的提高会带动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扩张,而三、四类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放大房地产市场需求。
关键词:
外来人口 产业结构 去库存 房地产调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晓东 吴福象
本文利用2003—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相关数据,统计并分析了各类城市的外来人口、常住人口、产业结构和房地产市场需求。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庞大的城市,房地产年销售额也较大。服务业经济特征明显的城市,往往有着高于同类城市的房价平均水平。存在楼市去库存压力的城市,制造业经济特征显著。计量研究证明,外来人口能促进各类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上升,一、二类城市服务业占比的提高会带动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扩张,而三、四类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放大房地产市场需求。
关键词:
外来人口 产业结构 去库存 房地产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