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8)
2023(9693)
2022(8293)
2021(7391)
2020(5971)
2019(13569)
2018(13475)
2017(25535)
2016(13552)
2015(15186)
2014(15258)
2013(15473)
2012(15090)
2011(14032)
2010(14539)
2009(13539)
2008(13204)
2007(12178)
2006(11342)
2005(10515)
作者
(41089)
(34546)
(34473)
(32726)
(21967)
(16499)
(15664)
(13384)
(13341)
(12630)
(12063)
(11422)
(11402)
(11225)
(10822)
(10574)
(10195)
(10023)
(9931)
(9809)
(9023)
(8533)
(8412)
(8109)
(7956)
(7672)
(7567)
(7508)
(7058)
(6853)
学科
(84726)
经济(84569)
管理(35148)
(32651)
地方(26818)
(25330)
企业(25330)
方法(24401)
中国(23891)
(19756)
数学(19282)
数学方法(19181)
业经(18823)
地方经济(16124)
(14857)
农业(13526)
(12372)
(12329)
(12203)
(11879)
(11736)
金融(11735)
环境(11246)
(11006)
银行(10981)
理论(10826)
(10770)
(10572)
贸易(10562)
(9962)
机构
学院(203512)
大学(202491)
(94007)
经济(92067)
研究(80572)
管理(72755)
中国(60962)
理学(60442)
理学院(59585)
管理学(58643)
管理学院(58262)
(47112)
科学(46577)
(41549)
(41544)
研究所(37031)
中心(35444)
(33646)
(32845)
财经(31646)
北京(31440)
(29553)
师范(29334)
经济学(29321)
(28546)
(28490)
业大(27373)
(26513)
经济学院(25837)
农业(25631)
基金
项目(124546)
科学(97893)
研究(93403)
基金(88368)
(76278)
国家(75535)
科学基金(63967)
社会(62768)
社会科(58357)
社会科学(58338)
(48372)
基金项目(46362)
教育(41595)
(41106)
自然(38040)
编号(37192)
自然科(37105)
自然科学(37092)
自然科学基金(36426)
资助(35833)
(33657)
成果(31222)
重点(28464)
发展(27725)
课题(27673)
(27307)
(27279)
国家社会(25204)
(25136)
创新(23515)
期刊
(124398)
经济(124398)
研究(71569)
中国(50743)
(32967)
(30853)
管理(29846)
学报(29380)
科学(28993)
教育(24537)
(22819)
金融(22819)
大学(22711)
农业(22340)
学学(21164)
经济研究(20129)
业经(19124)
技术(18419)
财经(16946)
问题(15834)
(14819)
世界(11730)
技术经济(11690)
(11496)
(11292)
国际(10559)
商业(10383)
现代(10236)
(9996)
经济管理(9930)
共检索到343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雅娟  朱永彬  黄金川  
基础设施对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的溢出效应。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别测度了北京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础设施部门对其他经济部门的关联关系,以及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研究发现:11978-2014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4.9%,其中"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其贡献率高达45%左右;从各基础设施对GDP的狭义贡献度来看,邮电基础设施所创造的GDP最高,占到全市GDP的9%以上,往下依次为交通、能源和水务部门;2交通和能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较高,说明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将增加对该基础设施部门的需求,进而带动后者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该基础设施部门易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作用,需要适度超前建设;3北京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水务基础设施,虽然在波动中有所改善,但仍然是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度最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成荣  张屹山  张鹤  
2020年我国已实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高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教育公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垄断、市场化教育扩张和教育功利化倾向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优质教育资源积聚和市场化教育相互强化产生的累积效应,以及基础教育不公平在社会稳定、人口结构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引发的经济社会后果,并从教育资源分配、影子教育约束和教育评价3个方面给出改善劣势累积效应,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可行途径和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博  刘新梅  郑响理  
在分析青岛市城市资源、基础设施条件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两大因素与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4年期间,青岛市城市资源、基础设施与其经济社会各年度的协调发展度均大于0.8。其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而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则呈现出波浪型态势,说明后者的发展尚不够稳定;另外,除了2002年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的发展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外,其余年份都是滞后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岛市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以满足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民  金卫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推进过程中仍存在重硬轻软、重政轻企、重建轻用等一系列问题。应充分发挥我国在市场、政策和数据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应用主导,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2012年9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伟光,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教工委书记赵凤桐,副市长洪峰出席了仪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平  
一、2006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特点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房风文  张喜才  
职业学校具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功能性,其实现逻辑可以用经济学的相关资本理论进行阐释。以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和实例分析可以看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是职业学校多功能性的重要体现,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职业学校的重要资本组合,为职业学校多功能性的实现提供了有效支撑。为获得长远发展,职业学校需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多功能性实现与资本积累长期交互结合,并提升自身发展质量和内涵。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侯键菲  雷凯  
针对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经济发展概念内涵的理解,构建了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两者间基于系统演化思想的评价模型,引用北京市1996-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定性和定量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为北京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萍  
论文首先阐述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限制;然后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忽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受限于城市基础设施等;最后提出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重视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正常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规划避免重复性建设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光远  江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凤君  
基础设施及其所形成的环境是人类自己营造的基础物质环境之一 ,是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方面系统阐述了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基础设施的引导与从属功能、带状经济的激发器和助推器等观点 ,分析了基础设施在改善生产环境与效率、空间经济集聚与扩散中的作用 ,以及基础设施短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同时归纳总结了我国国土范围内已经形成的基础设施走廊的基本概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鄢一龙  王亚华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国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为使评估更为客观全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以独立视角开展第三方评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利用"规划蓝图—实施情况"一致性评估方法,系统评估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情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学文  陈年友  王梓林  吴怀涛  蔡新职  周赣琛  胡亚学  周桃英  
为服务黄冈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并实践与10县对接、与百村共建、与千企合作、促万户致富的"十百千万"工程,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智力支撑,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清香  
随着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山西省委部署的转型跨越发展战略,长治提出了建设上党城镇群。文章围绕上党城镇群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上党城镇群是长治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长洪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人口生育率不管存在怎样的差异,一个共同趋势是不断下降,今后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并在本世纪末共同趋向更替水平。与此对应的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经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横向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生育率越低,假设用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和生育率TFR代表人口生育水平,根据109个人口超过500万国家的2010年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计算,结果显示HDI与TFR数值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该国人口生育率越低;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出现稳定的低生育率。经济社会发展促使人口生育率下降,这一实证量化分析的结果可以在事理上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因素加以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