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6)
- 2023(10028)
- 2022(8997)
- 2021(8595)
- 2020(7189)
- 2019(16877)
- 2018(16783)
- 2017(32964)
- 2016(17899)
- 2015(20031)
- 2014(19953)
- 2013(19725)
- 2012(18109)
- 2011(16119)
- 2010(15920)
- 2009(14308)
- 2008(13629)
- 2007(11554)
- 2006(10008)
- 2005(8458)
- 学科
- 济(71589)
- 经济(71518)
- 管理(48171)
- 业(45173)
- 企(36808)
- 企业(36808)
- 方法(33287)
- 数学(29091)
- 数学方法(28785)
- 农(18874)
- 学(17831)
- 地方(17282)
- 中国(17228)
- 财(15553)
- 业经(14774)
- 农业(12810)
- 环境(11700)
- 和(11392)
- 贸(11032)
- 贸易(11027)
- 理论(10943)
- 易(10592)
- 制(10462)
- 技术(10450)
- 务(9837)
- 财务(9778)
- 财务管理(9763)
- 土地(9720)
- 划(9498)
- 企业财务(9252)
- 机构
- 大学(247295)
- 学院(244449)
- 管理(101473)
- 济(92222)
- 经济(90052)
- 理学(88711)
- 理学院(87638)
- 管理学(86076)
- 管理学院(85646)
- 研究(81271)
- 中国(58629)
- 京(55798)
- 科学(53619)
- 农(40842)
- 所(40363)
- 业大(40033)
- 财(39544)
- 中心(37453)
- 研究所(37271)
- 北京(35324)
- 江(34400)
- 范(33741)
- 师范(33463)
- 财经(32771)
- 农业(32157)
- 院(30158)
- 经(29923)
- 州(28458)
- 师范大学(27454)
- 经济学(26364)
- 基金
- 项目(178077)
- 科学(139937)
- 基金(129450)
- 研究(127901)
- 家(113157)
- 国家(112251)
- 科学基金(96901)
- 社会(79483)
- 社会科(75298)
- 社会科学(75278)
- 基金项目(70913)
- 省(68900)
- 自然(65264)
- 自然科(63715)
- 自然科学(63702)
- 自然科学基金(62510)
- 划(59039)
- 教育(57701)
- 编号(52542)
- 资助(52454)
- 成果(41037)
- 重点(39303)
- 部(38572)
- 发(37463)
- 创(36561)
- 课题(35523)
- 科研(34256)
- 创新(34081)
- 大学(32690)
- 教育部(32635)
共检索到344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郗磊 韩跃 赵鲁全 朱海坤
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效益三大方面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各区县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县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度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土地集约利用基本呈现"中心高外围低"趋势。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空间差异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闫永涛 冯长春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结论:总体上北京市城市土利用强度空间结构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城市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呈现出符合级差地租理论的特征;但具体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远比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型预测的结果复杂,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除市场力量以外,人口政策、容积率控制和交通格局的影响最为重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海燕 方创琳 班茂盛
目前我国科技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已出现不少问题。文章借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特征,从园区开发综合效益的视角构建海淀科技园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科技园区中发展较为成熟并能获得数据资料的5个科技产业园用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为:①海淀科技园区中的各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主要受各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区位布局、用地开发和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②科技园区中5个产业园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并不是很明显;③针对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评价分析,查找制约各产业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因子,并指出各产业园土地开发中应注意的环节;④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清华科技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最好,中关村广场和中关村软件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较好。最后针对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提出提高科技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土地集约利用 综合评价 海淀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晓丽 班茂盛 宋吉涛 刘海燕
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及其增长方式转变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是提升城镇土地整理与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科学性、可比可量性、适中性、层次性、公平性和目标导向性等原则,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构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转变增长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模型与专家群民主决策支持下定性指标定量转化的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指标体系的多目标多层次模糊综合测度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北部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体现在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友好等方面指数不高,今后应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转变增长方式 城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迎春 闫雅梅 张文新
基于1992、2012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利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土地利用流量"的新概念来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流量能很好地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方向,以及转化程度、方向;(2)从土地利用流量来看,北京市近20年来耕地减少最为严重,流出面积为2408.97km2,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是流入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3)从土地利用流量比的角度分析,耕地和其他土地均为负值,而其他类型均为正值;(4)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来看,北京市土地利用年均变化速度达到1.15%;(5)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将北京市16个区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迅速变化区、较慢变化区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会然 杨成凤 宋金平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化模拟可定量地从空间尺度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是厘清未来时期内土地变化的重要途径。基于CLUE-S模型,以北京市为研究案例,结合1985、2000和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识别了北京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演化的驱动因素,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基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禀赋及生态保护等不同情景,对北京市202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及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的时期内,驱动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呈现差异性,其中交通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率影响较显著,坡度对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2通过对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结果来看,Kappa指数为87.03%,说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3预测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城市发展均表现为继续向外扩展,且以东南、东北为主要扩展方向,但扩张的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振库 佟仁城
研究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土地储备开发的研究,寻求土地储备开发集约化的策略。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建立了新的土地储备开发集约化实施和管理机制,并确定了土地储备开发集约化的实施保障措施,以保证土地储备开发集约化的实现。研究结论:本文从土地储备开发集约化角度出发,找到一条与区域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管理相统筹的路子,创新土地储备开发机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储备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土地储备开发 公共资源 集约化 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媛 张凤荣 姜广辉 陈铁森
分析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以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北京市18个区(县)作为案例区。首先,采用人均GDP和产业产值结构等指标对各区(县)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其次,分析各区(县)各类产业用地的结构特征;第三,采用地均产值(VA)指标分析各类产业的用地效益,采用产值占地比值比(OR)指标分析各个产业的产值与用地量之间的关联方式。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地均产值高于第二产业及第一产业,但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全市三次产业的产值与用地之间都不是完全协调的关系。结论是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途径,集约用地政策也是引导和约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璐 郑新奇 谢俊奇
研究目的: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中不同群体认知关键词及其逻辑结构关系,并挖掘网络涌现出的土地利用群体智能。研究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链接结构分析方法中HITS算法。研究结果:关于北京市的研究表明,(1)专家群体的权威关键词是土地退化,中心关键词是遥感监测;(2)政府群体的权威关键词是土地利用管理,中心关键词是土地用途管制;(3)公众群体的权威关键词是集约高效用地,中心关键词是城市空间规划。研究结论:一方面各个群体通过发表各自关于土地利用问题的见解和观点产生相互影响,从而涌现出群体智能;另一方面各个群体对土地利用问题的认知存在着不一致性,而这种不一致性推动了不同群体更深层次的互动,这也是产生网络群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永涛 冯长春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I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演变表现出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城市的一致性,理论模型能较好解释土地市场建立以来的演变过程;与理论判断相同,基础设施扩张尤其是交通条件改善,引致1999年之后住宅用地容积率空间变化梯度明显变缓;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系数的上升说明,市场力量正在影响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形成,且市场效率逐步提高,作用深度逐渐增强,将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空间效率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长春 程龙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导致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耕地保护、生态安全影响下的城市建设用地供给量在减少,两者的矛盾意味了以往"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对存量土地的深度挖掘将是重要发展途径之一。在这种背景下,老城区的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显得尤为必要,其集约利用潜力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但目前还缺少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别对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建立模型计算求得潜力值;最后,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成功地应用了该评价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吉涛 方创琳 宋吉强 班茂盛 刘海燕 刘晓丽
本文在阐明开展大都市边缘区乡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背景与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构建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思路与评价方法,着重讨论了最理想的指标体系与实际确定的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当前乡镇一级行政地域单元在指标统计上的新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指标权重的调整来提高现有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按研究思路,本文根据数据的实际获得情况,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西北旺镇、苏家坨镇、温泉镇和上庄镇4个镇为例,确立了经济协调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友好指标在内的4个二级指标,包括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土地利用强度、生态适宜等在内的15个三级指标和66个四级指标。评价结果显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合 周璞 宋金平 庄立
土地垂直复合利用是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北京市三环沿线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建筑物内部各项使用功能的垂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活跃度"指标对土地垂直复合利用特征进行刻画,并从区域历史背景、城市发展规划、区位条件等因素初步探析了建筑物活跃度空间分异的原因,为今后城市发展规划和地产开发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垂直复合利用 功能垂直分布金字塔 活跃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姜 龚晶 孟鹤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农业的生产功能逐渐被弱化,农业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凸显重要作用,估算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主要是参照谢高地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即用全国生态系统的平均服务价值来估算不同区域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这与北京的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定位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是不符合的,因此是不太恰当的。文章以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为研究目标,在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对北京市300多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有依据的修改,制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生态服务价值 北京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曦炜 宋伟
论文从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结构、农村居民点利用的充分程度、农村居民点利用的紧凑程度和农村居民点的利用强度4个方面选取了5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5年北京市农委的普查数据,对海淀区72个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①现有农村居民点用地中混杂了部分企业用地,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程度可能被低估;②目前,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测算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时应使用实际在农村居住的本村和外来人口的总和;③评价的海淀区72个农村居民点中,利用相对集约、一般集约和相对不集约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分别为23个、33个和16个,平均集约利用评价分值分别为0.71、0.61和0.43...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集约利用 评价 海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