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2)
2023(2121)
2022(1849)
2021(1738)
2020(1608)
2019(3443)
2018(3493)
2017(5767)
2016(3848)
2015(4291)
2014(4262)
2013(4114)
2012(4021)
2011(3601)
2010(3805)
2009(3460)
2008(3444)
2007(3174)
2006(2714)
2005(2464)
作者
(14722)
(12456)
(12299)
(11523)
(7834)
(6071)
(5550)
(5004)
(4740)
(4650)
(4303)
(4168)
(4137)
(4128)
(4066)
(3945)
(3701)
(3667)
(3626)
(3558)
(3542)
(3254)
(3226)
(3038)
(2849)
(2833)
(2769)
(2752)
(2701)
(2633)
学科
(8856)
经济(8842)
管理(6698)
(5478)
(5391)
(3973)
企业(3973)
中国(3384)
地方(3135)
(3078)
方法(2922)
数学(2294)
(2278)
(2277)
理论(2232)
数学方法(2215)
(2158)
及其(2139)
(2085)
(2049)
银行(2001)
(1919)
虫害(1915)
(1900)
农业(1898)
(1867)
金融(1863)
教育(1861)
环境(1826)
业经(1809)
机构
学院(51118)
大学(50989)
研究(25088)
科学(20638)
(20226)
(16943)
中国(16823)
农业(16323)
(16073)
业大(15435)
研究所(15050)
(12964)
管理(12893)
经济(12444)
北京(11574)
(11066)
农业大学(10495)
理学(10328)
中心(10314)
(10096)
理学院(10053)
技术(9592)
管理学(9541)
(9492)
管理学院(9471)
实验(9261)
(9003)
科学院(8988)
实验室(8889)
(8838)
基金
项目(38156)
科学(25959)
(24432)
国家(24229)
基金(23806)
研究(21776)
科学基金(17719)
(16413)
(14540)
自然(13685)
自然科(13331)
自然科学(13313)
自然科学基金(13041)
基金项目(12432)
科技(11719)
计划(10705)
资助(10532)
社会(10165)
教育(9630)
社会科(9438)
社会科学(9436)
重点(9417)
(8403)
专项(8264)
编号(8100)
(8065)
科研(7723)
课题(7701)
(7658)
(7563)
期刊
学报(20963)
(18736)
(15087)
经济(15087)
科学(14333)
大学(14183)
中国(13924)
学学(13549)
研究(13443)
农业(12757)
业大(7460)
(7230)
教育(7009)
林业(6857)
农业大学(5663)
(4995)
(4758)
管理(4653)
技术(4358)
科技(4126)
自然(3754)
中国农业(3657)
自然科(3460)
自然科学(3460)
(3369)
(3067)
金融(3067)
科技大(3000)
科技大学(3000)
农林(2901)
共检索到81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合  任争光  潘彦平  冯术快  林彩丽  常恩忠  于少帅  田国忠  
【目的】调查北京枣树资源,了解城区古枣树对枣疯病的遗传抗性状况,为抗枣疯病品种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采集健康的古枣树单株接穗,利用嫁接传病的方法在北京疯枣园内开展抗枣疯病能力鉴定和抗病品系选育工作。【结果】自2012年始,在怀柔区经过对嫁接到发病砧木上的接穗的发病情况跟踪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和病原PCR检测,初步从147种接穗中筛选出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接穗45种,其表现为嫁接接穗症状轻或无、病菌扩展与增殖慢、平均病情指数低等。2013年在昌平区的复筛试验中,进一步依据月度病情指数调查数据,从上述45种接穗中确定一批具有抗枣疯病能力稳定的品系。最后结合2014年的调查结果优先推选出7种正常生长结果、园艺学性状良好,具有利用价值前景的枣树品系。【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明确北京市古枣树中具有一定抗枣疯病能力的资源,筛选出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古枣树株系,为今后抗枣疯病的枣树品种开发利用和病害防控提供重要资源和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秀军  孙朝晖  孙士学  史忠儒  陈德廷  
测定了 6个枣树品种和 1个酸枣品种对枣疯病的抗性及河北太行山区主栽品种婆枣的 45个单株对枣疯病的抗性。利用连续两年嫁接病皮的方法测定了采自山西果树研究所中国枣树基因库的 5个枣树品种砘子枣、马牙枣、长红枣、哈蟆枣、壶瓶枣及河北唐县的婆枣和酸枣两个品种的抗病性。通过四年的跟踪观察 ,以上 7种枣树的发病率分别是 10 0 %、78 5 %、6 6 6 7%、0 %、0 %、10 0 %、80 %。结果表明 ,壶瓶枣和蛤蟆枣对枣疯病具有高度抗性。利用连续 3年 2次嫁接病皮和 1次嫁接病枝的方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太行山区七县的婆枣 45个单株 112株根蘖苗的抗病性 ,经 4年观测 ,结果有 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秀军  郭晓军  田国忠  孙朝晖  李永  
通过嫁接病皮和病枝传病的方法,在河北唐县试验地内对壶瓶枣、蛤蟆枣、婆枣、马牙枣、砘子枣、长红枣6个枣树品种和1个酸枣品种,以及从婆枣中选择的4 6个抗性单株的抗病性进行试验研究。经过1 996年以来的多次传病测定结果表明:壶瓶枣和蛤蟆枣无一发病,表现出强的抗病性;长红枣、马牙枣、酸枣、婆枣和砘子枣表现为感病,发病率分别为6 6 6 %、78 6 %、80 0 %、1 0 0 %、1 0 0 %。筛选的4 6个婆枣单株的平均发病率为81 1 %,单株间抗病表现差异明显,有4个单株经过6年6次传病而一直没有发病,说明其对枣疯病有很强的抗性,用DAPI荧光显微镜观察,尤其是PCR技术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京  杨艳荣  赵锦  刘孟军  
【目的】揭示骏枣品种内枣疯病抗性多样性,筛选高抗枣疯病的骏枣株系。【方法】以骏枣的16个株系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PCR检测,研究不同株系在嫁接侵染枣疯病后的症状表现和病原侵染情况;利用"合成-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原则,对不同株系果实的相对含水率、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Vc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AFLP技术对不同株系进行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不同株系对枣疯病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可分为感病型、延迟感病型、延迟抗病型和抗病型4种类型,T15、J2、J5、J8这4个骏枣株系高抗枣疯病,其中,T15、J5和J8的果实综合性状在骏枣株系中亦居于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雅倩  彭龙  宁强  赵锦  刘孟军  
以田间患枣疯病树表型健康叶片、花变叶以及疯小叶为材料,健康树叶片为对照,测定了不同生长期各种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3种保护酶活性,以期揭示植原体对枣树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患病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MDA含量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患病程度的叶片中花变叶变化最显著。这些结果均表明枣疯病植原体侵染枣树后,树体的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系统受到明显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彧  周国英  宋光桃  刘君昂  董晓娜  苟志辉  
通过4年自然感病性调查和3年人工接种鉴定,从湖南常宁油茶基地筛选出抗病优良单株林大140,其自然感病率为0,人工接种果感病率为0,鲜出籽率53%,种仁含油率为54%.单株抗病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果皮滤液孢子萌发率与感病性呈正相关;接种4d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与抗病性呈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下降幅度与抗病性呈正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隋金玲  张志翔  胡德夫  王民中  付瑞海  
于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调查北京市区21个绿化带内利用植物鸟类和现有树种中鸟类食源树种的种类和数量,记录到利用植物鸟类52种,占栖息于市区绿化带内被调查鸟类的40·63%;鸟类食源树种48种,占市区绿化带内树种的54%。对目前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通过绿化树种的选择与搭配来招引城市鸟类的措施,以期为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锦  刘孟军  代丽  周俊义  
【目的】揭示枣疯植原体对枣树内源激素的影响,弄清枣疯病病树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HPLC法分别对健株、病株和盐酸土霉素治疗后转健植株中的细胞分裂素(玉米素,Zeatin)、生长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亚周年检测。【结果】在根部,健株、治疗株和病株中IAA、GA3和ABA的含量没有明显区别,但在7、8月份病株根部中Zeatin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健株;在叶部,健株、治疗株和病株中的IAA、GA3和ABA的含量也没有明显区别,但在生长后期病株叶片中Zeatin含量显著高于健株。不同患病程度叶片中激素的比较结果表明,患病程度越重,Zeatin/IA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凤珍  
京抗2号是在广泛搜集抗源材料及品质优良的种质材料的基础上,用具有目标性状的材料,通过杂交、复合杂交、回交等手段进行抗病基因转育,达到基因重组。从各杂交、回交后代分离群体中,通过多代抗病鉴定筛选及经济性状选择,选育出既抗病又优质的亲本材料。通过配合力选择,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鉴定,最终获得优质、抗病的西瓜一代杂种。该品种抗病性强,兼抗枯萎病及炭疽病,果实美观,品质优良,果皮坚韧,耐运输,且具丰产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原  杨旺  
通过对不同地区北京杨溃疡病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环境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环境条件对树皮相对膨胀度(RT值)、树皮邻苯二酚含量、苗木带菌量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抗病性,若改善环境条件,抗病性便有所提高,反之亦然。另外,树皮生理指标中RT值、磷、邻苯二酚、可溶性总糖和钾的含量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而氮、钙、镁、铁、锰、锌、葡萄糖、果糖、蔗糖,原儿茶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与抗病性无明显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限鑫  李天亚  陈思  王冠钦  曹远银  马世良  李明菊  
【目的】云南省在中国小麦秆锈病的大区传播与病害流行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旦Ug99及其变异体入侵中国,极大可能会首先在本地区定植、增殖、向其他麦区传播,引起全国小麦秆锈病新的流行。因此,论文旨在分析云南省主要生产后备品种及CIMMYT抗Ug99的材料对中国小麦秆锈菌小种的抗性及含有Ug99抗病基因情况,为抗病品种布局提供指导。【方法】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植保学院玻璃温室中,将119份云南省小麦品种(系)、20份经国外穿梭鉴定抗Ug99的材料及感病对照小密穗分别在直径为10 cm泥盆中播种,小麦一叶一心时,用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21C3HTTTM、34MRGQM和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岳朝阳  刘爱华  张新平  马沛沛  焦淑萍  
随着杨树Populus spp.育种工作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品种和无性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性,采用相对抗病指数针对57个杨树种、品种(无性系)对叶锈病Melampsora rostrupii抗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7个树种、品种(无性系)对杨树叶锈病的抗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发病率为0~100%,病情指数为0~82.1,相对抗性指数为0~100;18个种、品种(无性系)表现为高抗,占供试总数的31.58%;6个种、品种(无性系)表现为中抗,占供试总数的10.53%;15个种、品种(无性系)表现为低抗,占供试总数的26.32%;10个中度感病种、品种(无性系),占供试总数的17....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邹红竹  
腐烂病是影响观赏海棠的观赏价值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我国对于观赏海棠腐烂病发病的病原菌种类尚无明确的鉴定。观赏海棠也是从近20年开始陆续大量引入我国,其引进后在我国的抗病性是否与原产地一致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得到了与观赏海棠腐烂病相关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且对北京地区引种的部分观赏海棠品种进行抗病性测试和应用探讨,得到如下结果:1、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进行比较,将分离出的真菌分为2组,鉴定为一种:Valsa mali。2、对分离株进行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松林  田永胜  徐田军  邓寒  刘寿堂  刘本伟  季相山  于过才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感染途径筛选出抗鳗弧菌病牙鲆鱼种,将其培育成亲鱼94尾,建立了牙鲆抗病群体;从日本引进了牙鲆日本群体;以上述2个群体以及黄海中捕捞的黄海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不同组合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其中半同胞家系54个,全同胞家系9个。生长比较实验表明这63个家系的生长速度存在着明显差异,从中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4个(家系36,42,43和57),生长较快的家系9个(家系27、28、35、39、41、51、60、65和76),生长慢的家系1个(75号家系)。通过对59个家系的抗病能力测定表明,不同家系在抗鳗弧菌感染的能力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从中鉴定出抗病力强的家系3个(家系50,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万贤崇  戴雨生  陈裕菊  
本文比较测定了对叶枯病具有高度抗性的侧柏单株叶片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细胞含水量和肉质化程度。结果表明,抗病单株叶片细胞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含量显著地高于普通的感病侧柏;抗病单株的PAL活性和SOD活性也明显高于感病株。并且发现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抗病单株的细胞含水量和肉质化程度则显著地低于感病株。综上指标说明,抗病单株在生理生化和遗传上,明显地区别于普通感病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