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5)
- 2023(14642)
- 2022(12185)
- 2021(11006)
- 2020(9366)
- 2019(20962)
- 2018(20583)
- 2017(39634)
- 2016(21670)
- 2015(23412)
- 2014(22900)
- 2013(22855)
- 2012(21006)
- 2011(18672)
- 2010(18777)
- 2009(17850)
- 2008(17899)
- 2007(16290)
- 2006(14649)
- 2005(13506)
- 学科
- 济(92529)
- 经济(92382)
- 业(89875)
- 企(79430)
- 企业(79430)
- 管理(78041)
- 方法(38539)
- 财(32182)
- 农(31258)
- 业经(30139)
- 数学(30050)
- 数学方法(29815)
- 中国(23330)
- 制(23187)
- 农业(22588)
- 务(22512)
- 财务(22491)
- 财务管理(22458)
- 企业财务(21357)
- 技术(18239)
- 地方(17757)
- 体(17308)
- 学(16415)
- 划(16189)
- 贸(16003)
- 贸易(15994)
- 易(15480)
- 和(15386)
- 策(15094)
- 体制(14853)
- 机构
- 学院(312659)
- 大学(310425)
- 济(132449)
- 经济(130017)
- 管理(121955)
- 研究(106165)
- 理学(105060)
- 理学院(103847)
- 管理学(102291)
- 管理学院(101719)
- 中国(82695)
- 京(68247)
- 科学(65937)
- 财(63357)
- 农(62374)
- 所(54569)
- 业大(51023)
- 财经(49699)
- 农业(49377)
- 研究所(49264)
- 江(48969)
- 中心(48004)
- 经(45214)
- 北京(42743)
- 经济学(40568)
- 院(38697)
- 州(37603)
- 财经大学(36762)
- 经济学院(36664)
- 范(36152)
- 基金
- 项目(209747)
- 科学(166645)
- 基金(155772)
- 研究(146165)
- 家(138058)
- 国家(136868)
- 科学基金(118204)
- 社会(96623)
- 社会科(91699)
- 社会科学(91676)
- 基金项目(83471)
- 省(81518)
- 自然(78810)
- 自然科(77036)
- 自然科学(77006)
- 自然科学基金(75725)
- 划(69077)
- 教育(64967)
- 资助(62612)
- 编号(55135)
- 重点(47291)
- 创(46480)
- 部(46126)
- 发(44855)
- 业(44820)
- 成果(42986)
- 创新(42802)
- 制(41844)
- 国家社会(40598)
- 科研(40571)
- 期刊
- 济(151842)
- 经济(151842)
- 研究(90861)
- 中国(63235)
- 农(57647)
- 学报(53479)
- 财(52578)
- 科学(49953)
- 管理(49843)
- 大学(40695)
- 学学(39118)
- 农业(38897)
- 融(29186)
- 金融(29186)
- 业经(26265)
- 财经(25680)
- 技术(25284)
- 经济研究(23706)
- 业(22688)
- 教育(22431)
- 经(22138)
- 问题(20337)
- 技术经济(16810)
- 现代(15853)
- 版(15817)
- 科技(15037)
- 世界(14911)
- 贸(14904)
- 商业(14779)
- 财会(14273)
共检索到471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灿飞 朱晟君
本文采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考察北京制造业地理集聚及其形成机制。北京市制造业中传统产业比较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相对分散,制造业呈一定郊区化趋势。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劳动力结构和空间结构显著影响北京市产业集聚水平。由于北京市具有一体化的高素质劳动力市场,高教育水平、高技能、高职称以及研发型劳动力显著促进产业集聚,低素质劳动力市场由于地域分割严重,不利于产业集聚。制造业向心分布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但郊区化则推动产业分散布局。内部规模经济是产业集聚的推动力,地方产业政策与引资政策则导致产业离散分布。
关键词:
劳动力效应 产业集聚 制造业 北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敏洁 徐常萍 唐磊
文章以中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路径分析和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自助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多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制造业集聚程度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工资和房价也越高,前者抑制劳动力流动,后两者促进劳动力流动,综合作用下,当前制造业集聚机制仍以向心力为主;智能制造提高了集聚下的环境效率、生产效率和企业空间盈利边界,强化了核心区域对劳动力流入的吸引,验证了“数字鸿沟”效应;改善欠发达地区空气污染和设施便利性问题成为发挥分散力,引导集聚走向分散的内在核心。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智能制造 区域福利 数字鸿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展;三是反映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老年、少儿抚养比上升显著抑制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且老年抚养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少儿抚养比。此外,文章还通过更换样本与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基本支持了文章上述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建议既要通过调整与优化人口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负向冲击;又要着力培养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结构优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耀军 姜新珊
通过对不同所有制单位劳动力就业趋势及就业现状分析发现,北京市较大的公有制经济成分,国有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及私营企业规模偏小,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等影响着劳动力就业,因此,要建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非国有企业的发育,并将所有制结构调整与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促进劳动力就业。
关键词:
劳动力 就业 所有制 北京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志龙
通过梳理FDI影响东道国就业技能结构的理论机制,将原始数据归口到直接消耗系数表中的15个相应行业,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FDI拉动了我国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无明显影响,恶化了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FDI水平效应抑制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不明显,是恶化就业技能结构的渠道;FDI前、后向关联效应拉动了制造业总体就业,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随着行业FDI进入程度的提高,FDI前、后向关联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均逐渐提高。
关键词:
FDI 产业关联 劳动力技能 就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师源 黄茂兴
集聚一般被认为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以及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福建省制造业空间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深刻反作用于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选择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分析福建省制造业空间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发现福建省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但呈下降趋势。与华东六省一市相比,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效率较低。因此,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避免产业布局分散化并提高集聚效率,将是提升福建省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
制造业 集聚 空间结构 效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丽英 李伟 杨成凤 宋金平
将1997-2012年划分为4个时段,采用ArcGIS与次序多元Logit模型分析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探讨住宿业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同演化关系,反映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特征。结果表明:①北京住宿业时空演化的向心集聚与离心扩散趋势并存,属于相对扩散;扩张表现出集聚特征与方向上的差异性;同心圆式、局部扇面式、廊道式、飞地式、填充式等扩张形式并存;②可达性、基本地价、空间集聚是住宿业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③城市化进程影响住宿业的区位转移,住宿业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力量之一;④塑造城市结构的离心扩散作用增强,城市空间的异质性与复杂性增强。
关键词:
住宿业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北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冬梅 文淑惠 谢波
基于CES生产函数,引入污染控制和劳动力成本因素,从理论和实证上考察二者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结构高端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端化的调整,劳动力成本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交互项对微观企业和宏观制造业结构调整影响呈现"U"型;污染控制对微观企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压力明显,显著抑制污染类型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且边际效应递减,但显著有利于宏观制造业整体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和污染控制"双重"压力,使微观企业和宏观制造业结构的边际调整效应递增,验证了"条件"Porter假说。
关键词:
污染控制 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结构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丛屹 范志莹
制造业转型升级往往导致劳动力需求变化,进而引发结构性失业问题,而厘清制造业整体及分区域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特征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劳动力需求视角,分析了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影响机制,并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2012—2019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0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加均降低了制造业整体就业增长率及就业人数,削弱了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分区域来看,东部省份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受行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最大,中部、西部省份次之,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增加降低了东部、西部省份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对中部省份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统筹推进就业优先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基本政策方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磊 刘常青 徐长生
本文首先在Ju等(2015)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说明了劳动力技能提升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接下来利用2005—2015年省—行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一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高技能劳动力的占比正在逐年提高,促进了制造业升级。机制分析发现,相比于低端制造业,劳动力技能提升促进了高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及利润率的提高,进而促使要素向高端制造业领域配置。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劳动力技能提升对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在利用"高校扩招"构建工具变量进行检验后依旧成立。这表明,当下劳动力素质提升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多表现为结构升级而非创新升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曲玥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与出口程度具有正相关性,但到达"刘易斯转折点"(2004年左右)后,随着普通工人工资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方面的表现逐渐受到削弱。采用2000—2008年我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分阶段、分类型测算其出口份额和资本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显著下降,其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越大;同时,制造业企业也逐渐采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根据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延吉 张磊 吴凌燕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仍然缺乏以城市或区域为尺度、以空间统计为方法的非正规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流动商贩是非正规经济的重要部门,结合地统计方法(Geo-Statistics)和空间结构模型,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商贩区内分布。研究发现:区域内流动商贩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并在区内具有多个中心地。其与人口的中心地相互耦合,反映出居民需求在形塑流动商贩集聚格局中的重要影响,以及非正规经济的依附性特点。而流动商贩与正规商业的中心地在本区域并不吻合,两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集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的城市空间分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刘念念 柒江艺 龚世豪
引入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利润,考量劳动力成本与利润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虽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制造业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没有上升,且有小幅下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有一定综合成本优势,但其人均利润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比重总体下降,发展后劲不足,须转型升级;资本密集型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人均利润为最高,比重不断上升,仍应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不明显,急需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柳哲; 杜梦琳;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对我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确实存在差异,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负面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制造业出口; 人口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