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3)
- 2023(8147)
- 2022(7132)
- 2021(6719)
- 2020(5685)
- 2019(13201)
- 2018(13159)
- 2017(24329)
- 2016(13566)
- 2015(15333)
- 2014(15510)
- 2013(14697)
- 2012(13823)
- 2011(12536)
- 2010(13057)
- 2009(12252)
- 2008(11886)
- 2007(11208)
- 2006(9959)
- 2005(8852)
- 学科
- 济(57723)
- 经济(57562)
- 管理(33903)
- 业(31407)
- 企(26218)
- 企业(26218)
- 方法(25354)
- 数学(20426)
- 数学方法(19991)
- 农(16088)
- 中国(15903)
- 地方(14766)
- 学(14492)
- 理论(13198)
- 业经(12283)
- 财(11700)
- 制(11401)
- 农业(10308)
- 和(10178)
- 体(8818)
- 融(8637)
- 金融(8629)
- 教育(8452)
- 银(7967)
- 银行(7941)
- 行(7663)
- 环境(7552)
- 地方经济(7439)
- 贸(7186)
- 贸易(7181)
- 机构
- 大学(196310)
- 学院(193753)
- 济(71774)
- 研究(70069)
- 经济(70057)
- 管理(68625)
- 理学(58186)
- 理学院(57315)
- 管理学(55683)
- 管理学院(55320)
- 中国(51068)
- 京(46123)
- 科学(45374)
- 所(36583)
- 农(35755)
- 财(34562)
- 研究所(33276)
- 中心(31994)
- 业大(30997)
- 江(30792)
- 北京(29641)
- 范(29493)
- 师范(29124)
- 农业(27916)
- 财经(26923)
- 州(24982)
- 院(24850)
- 经(24230)
- 师范大学(23337)
- 省(22562)
- 基金
- 项目(129361)
- 科学(100361)
- 研究(92970)
- 基金(91907)
- 家(82135)
- 国家(81049)
- 科学基金(67798)
- 社会(58385)
- 社会科(54084)
- 社会科学(54065)
- 省(50406)
- 基金项目(47898)
- 教育(44281)
- 自然(44230)
- 划(44047)
- 自然科(43191)
- 自然科学(43175)
- 自然科学基金(42338)
- 资助(38370)
- 编号(37575)
- 成果(32444)
- 重点(29627)
- 部(28007)
- 课题(27961)
- 发(27555)
- 创(25847)
- 科研(24689)
- 计划(24233)
- 创新(24084)
- 大学(23951)
共检索到304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北京市功能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一、对不同类型社会指标体系的认识统计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经济统计主要以物为中心,社会统计主要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对经济统计和社会统计最为简略的概括。但在不同社会、不同地区必然带有特定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色彩。近几十年各国的实践也表明,实施中不可能存在一个适应于任何地区的社会指标体系。因此,建立社会指标体系,首先应当立足于实践,从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出发来进行设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严武
社会指标体系是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可以综合反映和说明整个社会运行和发展概况的基本特征的指标体系。对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最早始于本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指标运动”。自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适合本国国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社会指标体系。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制定了社会指标体系。从指标的内容和结构看,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1.按规划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这种方式是指政府利用公共机构的相应分类而建立起来的。比如,与政府的能源、交通、邮电、城乡环境、保健服务、教育、司法等机构相对应而建立的指标体系。这类形式的社会指标体系,一般都由政府建立,并且按规划组织编写社会报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按这种方式建立了社会指标体系。如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编制的《美国社会指标》、美国学者菲茨希蒙斯和拉维编制的“社会经济核算体系”(SEAS)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岩 郭秀珍
为加快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研究和完善反映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衡量和监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通过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的研究和分析,构建了6个类指数、22个指标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框架;对规划和衡量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社会 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金钱 李赐平 孙宁宁
文章从山东省的实际出发,构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定量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基于本省数据给出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社会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建中 于士元
本文认为,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确立应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精简、衔接性以及量化、可行性、“产出”重于“投入”、先进性、突出地域特点等原则。文章选取经济、社会结构、科教、生活质量、社会保障、资源环保等六个子系统共30个评价指标,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为依据确定全面小康目标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相应权重,最终建立了完整的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参照该指标体系,将某个确定的资源型城市的各项指标实际数值除以全面小康标准参照值,再乘以各自对应权重后加总即可得到该资源型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按各子系统所占权重也可得到各子系统的实现程度,以发现在全...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全面小康社会 指标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刚
党和国家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如何理解小康?怎样建立小康目标的指标体系?必须予以科学的、明确的回答。一、构建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方法我们认为小康社会是作为国家2000年的发展目标提出来的,它还是反映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体系,因此,小康指标体系应该是全国性的,具有客观性的标准。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庆芳
一、小康和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小康社会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指从贫困或温饱型步入富裕型社会的转型时期。小康社会用指标进行量化,便是小康社会指标。由于人们对小康社会的理解很不一致,有的人认为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概括;有的人则认为用“恩格尔系数”(吃占消费支出比例)达到50%以下就可以衡量;比较多的人理解小康社会指标范围比较宽泛,认为除经济指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课题组 孟东方 易小光 李志 孟东方 易小光 李志 朱勋春 龚丽 丁瑶 柯艳霞 葛南南 袁韵锋 黄意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1世纪我国一项重大而系统的战略部署,保证其落到实处需要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把握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遵循指标构建的原则,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科学方法对监测、评价和实施和谐社会的具体指标、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与构建,初步形成了一套包括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感受指标在内的系统、全面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构建、实施与完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评价 指标体系 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婉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永章 陈杰 李飏 刘利 罗星亮 楼振华 谭炳才 杨海生 陈庆秋
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贯穿了循环经济的思想,包括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节约支撑能力、资源禀赋变化与弹性系数等4领域共51个指标。应用该指标体系估算结果表明,广东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污、资源化等核心指标目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每年均有所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行政管理费用所占GDP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反映广东与其它地区的差异已经从数量的差异发展为结构性差异。GDP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出粗放型特征没有根本转变,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偏低,在制度支撑、科技支撑、教育支撑指标等方面亟待改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松
文章根据马克思主义自由时间理论,在分析自由时间与小康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引入自由时间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发现,大多数地区的自由时间差异与当地小康社会建设情况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还存在小康社会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相邻省份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对此,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尝试从各地自由时间的差异性着手,增加并利用自由时间,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新动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松
文章根据马克思主义自由时间理论,在分析自由时间与小康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引入自由时间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发现,大多数地区的自由时间差异与当地小康社会建设情况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还存在小康社会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相邻省份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对此,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尝试从各地自由时间的差异性着手,增加并利用自由时间,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新动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薇
北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就显著,已经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追求经济发展质量转变,但是人口持续增长与资源紧缺的矛盾长期存在。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服务。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复杂研究,从概念界定、指标取舍、数据采集等方面努力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构建了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压力指数,与全国其他省市进行对比,找准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评价指标 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