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47)
- 2023(15853)
- 2022(13371)
- 2021(12460)
- 2020(10456)
- 2019(24266)
- 2018(23976)
- 2017(46726)
- 2016(25334)
- 2015(28439)
- 2014(28033)
- 2013(27603)
- 2012(25171)
- 2011(22405)
- 2010(22646)
- 2009(21010)
- 2008(20810)
- 2007(18264)
- 2006(16060)
- 2005(14288)
- 学科
- 济(107156)
- 经济(107032)
- 业(93754)
- 管理(84047)
- 企(83890)
- 企业(83890)
- 方法(50814)
- 数学(41298)
- 数学方法(40587)
- 农(31752)
- 业经(31619)
- 财(29909)
- 中国(24802)
- 农业(22349)
- 务(22077)
- 财务(22000)
- 财务管理(21974)
- 学(20986)
- 企业财务(20791)
- 理论(20723)
- 技术(20528)
- 地方(20164)
- 和(19403)
- 制(18634)
- 贸(17633)
- 贸易(17624)
- 划(17319)
- 易(17034)
- 策(16215)
- 环境(15872)
- 机构
- 学院(365235)
- 大学(363121)
- 管理(149219)
- 济(143617)
- 经济(140643)
- 理学(129527)
- 理学院(128077)
- 管理学(125626)
- 管理学院(124984)
- 研究(116578)
- 中国(88034)
- 京(79809)
- 科学(74518)
- 财(64982)
- 农(60417)
- 所(58562)
- 业大(55677)
- 研究所(53525)
- 江(53279)
- 财经(52616)
- 中心(52203)
- 北京(50392)
- 经(47847)
- 农业(47576)
- 范(47160)
- 师范(46758)
- 州(43008)
- 院(42578)
- 经济学(41989)
- 商学(39422)
- 基金
- 项目(249816)
- 科学(197903)
- 基金(182305)
- 研究(181085)
- 家(158747)
- 国家(157407)
- 科学基金(137016)
- 社会(113825)
- 社会科(107965)
- 社会科学(107933)
- 省(97742)
- 基金项目(97132)
- 自然(91081)
- 自然科(89081)
- 自然科学(89059)
- 自然科学基金(87459)
- 教育(82593)
- 划(82120)
- 资助(75112)
- 编号(73526)
- 成果(58164)
- 重点(55490)
- 部(54102)
- 创(53582)
- 发(52710)
- 课题(50146)
- 创新(49436)
- 科研(47612)
- 国家社会(46331)
- 教育部(46241)
- 期刊
- 济(158721)
- 经济(158721)
- 研究(104065)
- 中国(63996)
- 管理(57860)
- 学报(55949)
- 农(55268)
- 科学(53597)
- 财(50777)
- 大学(42742)
- 学学(40307)
- 农业(38855)
- 教育(37480)
- 技术(33598)
- 业经(28166)
- 融(27460)
- 金融(27460)
- 财经(25194)
- 经济研究(24358)
- 业(22153)
- 经(21528)
- 问题(20714)
- 技术经济(19937)
- 现代(17954)
- 科技(17881)
- 图书(17620)
- 版(16913)
- 商业(16804)
- 统计(16758)
- 资源(16665)
共检索到524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景秋 陈叶龙 张宝秀
通过对北京城市写字楼2009年调研数据的空间统计,研究北京市办公业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模式。研究发现:北京市写字楼总体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布重心向北倾斜明显,主要分布方向为"西北—东南",空间离散程度逐渐加大,且有逐渐向近郊及远郊推进的趋势。同时,北京市写字楼的空间分布经历了分散-集中-再分散的过程,"西北—东南"向的空间格局标示着北京城市办公功能空间布局的主导方向;其演变模式先后经历了离散—极化—扩散—稳定四个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中心城区内部已形成的办公集聚区的空间承载量有限的情况下,办公活动将向外扩展,办公活动郊区化将对缓解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平衡城区与郊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磊 张景秋
对城市办公集聚区空间联系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有助于认知集聚区的现状特点和作用,并为集聚区发展提供指导;二是为后续的城市功能空间优化研究提供基础。通过对适合城市办公活动空间联系强度的哈夫引力模型的修正,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对北京城市内部具有代表性的4个办公集聚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论表明,办公集聚区的空间联系强度差异显著,且呈现出随距离衰减特征;同时,办公集聚区之间的空间联系方向性明显,总体来看,表现为由外城区向核心区流动的特征,而中关村办公集聚区的空间联系在4个代表性办公集聚区中表现最为活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丹 张景秋 孙蕊
城市交通条件是城市运营与发展的基本环节,决定着城市的运行效率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的抽样数据,以北京城区10个办公集聚区为研究区,运用多维标度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通达性的被调查人主观感知进行分析评价,结合主观感知与实际测算客观数据的对比,比较城市内部不同办公集聚区之间通达性感知的差异性。研究表明:1以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是北京城市居民选择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近50%的人更倾向于选择5~10 min的步行时间达到公共交通站点和休闲娱乐设施场所;2城市内部不同办公集聚区的从业人员通达性感知情况与客观实际分析存在显著差异性;3办公集聚区通达性主客观等级的差异,反映了交通通达性的测度不仅要关注站点距离,更应该关注出行者心理感知和出行换乘的便利程度,特别是交通站点到工作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联通问题;45~10 min的步行圈是城市活动的基本单元,它不仅可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及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单元,而且应将其作为推动北京城市改善和提高空间通达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通达性 感知 办公集聚区 北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晓平 封强 李媛芳
基于投标租金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统计方法,以北京市1992—2012年城市办公用地交易数据为实证基础,重点分析北京市办公用地区位变动规律及投标租金空间不均衡形态。结果表明:北京市办公用地投标租金总体上呈现从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渐衰减的规律,但存在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性,空间连续性与空间变异性并存;在中心商务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区位形成投标租金峰值中心。在研究时段内,多个办公用地空间集聚热点区的出现,表明北京城区单中心模式的影响作用有所弱化,呈现多中心功能结构的发展趋向。分别运用单中心模型、多中心全局回归模型、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对办公用地投标租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办公用地区位布局具有显著的集聚经济特性,向心集聚性、同业集聚性以及区位便捷度与办公用地投标租金空间分异关联密切。随着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市场机制对土地开发模式主导程度作用的加强,研究城市土地价格与其空间区位之间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理论,为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辰 申玉铭
基于北京市2004,2008,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地理集中度等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以街道为空间单元,刻画北京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制造业基本退出首都核心区,向通州区、大兴区和昌平区扩散,并在郊区产业园内形成新的集聚区。(2)总体上,制造业主要分布在空港街道、胜利街道、仁和地区办事处、旺泉街道、东湖街道和果园街道等。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亦庄地区办事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分布在迎风街道、古城街道以及亦庄地区办事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分布在以雁栖办事处、仁和地区办事处为代表的街道。(3)不同产业特性的制造业呈现不同的演变趋势: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西北方向昌平沙河地区、西南方向房山区扩散;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向通州区、昌平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方向大兴区、通州区集中。(4)北京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是交通通达性、土地制度、城市空间规划、产业政策和开发区建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空间演变 制造业 北京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景秋 郭捷
以北京城市办公集聚区为调查范围,选取公司周边绿化、交通、商业配套设施状况以及公司所在地整体环境感受4项主观评价指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城市以写字楼为载体的工作场所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北京城区办公活动空间满意度综合评价良好,其中对商业配套设施最为满意,对绿化状况最为不满。从被调查的6个行政区看,位于前3名的分别是朝阳区、丰台区和东城区,海淀区因交通、商业配套不满意导致其综合评价为合格;从满意度的空间分布来看,北高南低,并向北和东北方向延展,形成岛状和片状高值区,与北京办公集聚区空间分布特点一致。城市工作者需要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于北京城市工作场所的满意度研究,将有助于对城市从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出发进行规划和建设。北京城市今后应注重对办公空间的整体规划,并依据功能定位和作用进行重点建设,从地方文化入手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北京特点的办公空间,以办公空间优化引导北京南北城区之间均衡发展。
关键词:
办公活动 满意度评价 空间分析 北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寇昕
在对北京市192家四星级(含)以上的酒店会议设施进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借助ArcGIS工具,采用最邻近距离法和核密度估计法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市会议设施的空间布局模式属于结合城市中心发展的凝聚分布模式,集聚区主要集中于四环以内的市区,并呈现三级集聚态势。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驱动、商贸设施、旅游资源和交通枢纽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红霞
基于第二次和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以邮区为基本空间单元,从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微观视角实证分析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变及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在市域范围内,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以城市中心为原点,随距离增加集聚程度先升后降;两次经济普查期间呈现向心集聚的发展趋势,但总体集聚度有所减弱。进一步地,距离最近地铁站的距离、距离机场的距离、到中轴线中心距离等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重要的负向影响,路网密度以及距离制造中心的距离的作用较弱;政策新区和发展区规划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集聚水平对当期的集聚影响较大,以上因素共同决定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圈层+极化"的空间布局。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影响因素着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集聚区位、集聚过程等进行科学引导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哲 申玉铭
基于2017年3月的零售业兴趣点数据,运用最近邻距离、核密度分析和网络分析法,对北京市中心城区的零售业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零售业及其各业态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态势,但各城区的零售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零售业集聚中心主要位于东城区、西城区和朝阳区的部分街道,综合型零售业网点主要集中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内部及其外围邻近地区的街道,批零兼售的零售业网点则多位于三环以外。地铁站点特别是地铁换乘站点对零售业网点的吸引力较强,新型零售业态呈现沿地铁线向五环外延伸的态势。当前,北京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的空间格局主要受交通通达性、地价成本、消费者购物偏好、政府导向和零售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未来应重点优化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的空间布局,促进大型零售设施的差异化发展,同时加快地铁零售业空间的优化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丽英 韩会然 陈婉婧 宋金平
结合国内外城市住宿业空间分布的研究成果,通过ArcGIS软件与次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北京住宿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并与英国Ashworth模型进行对比,讨论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首都城市表现出的异同性,同时反映出新时代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呈集聚分布模式,分布模式包括8种区位类型,其中4种为新型区位,体现出经典理论的适用性与北京的特殊性;②酒店可达性、基本地价、空间集聚是影响住宿业分布最显著的因素,同类因素对不同类型酒店影响程度也表现出差异性;③住宿业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力量之一;④北京市城市空间异质性与复杂性增强,但多中心结构不发育,全球化与信息化使得城市中出现比CBD范围更大的国际化区域。
关键词:
住宿业 空间分布格局 影响因素 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海清 许学工
本文从"绿色空间"这一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统筹的切入点入手,通过对北京市域绿色空间格局和演化过程的追踪,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对1992年、1996年、2000-2004年土地变更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通过计算绿色空间的信息熵,分区域揭示绿色空间的面积和结构变化,探索了北京市绿色空间的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北京市域的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绿色空间 格局演变 信息熵 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景秋 蔡晶
办公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城市变化中经历了4个阶段:(1)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办公业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京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外商驻京机构很少;而国内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行业基本处于萌芽阶段。因而,该时期无真正意义上的办公业。(2)现代化城市——办公业起步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向现代化城市迈进,商务管理职能为主体的办公业开始萌芽,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兴起。(3)国际化大都市——办公业起飞期。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早期,北京开始向国际化大都市靠近,...
关键词:
办公业 城市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可云 裴相烨
企业空间扩张对企业效率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9—2018年北京市制造业上市企业及其子公司微观数据,通过子公司空间分布变化分析了企业空间扩张模式,并分析了扩张带来的企业总部与子公司之间距离的变化,进一步采用动态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地理距离与经济距离的变化对不同扩张模式的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内,北京市制造业上市企业扩张规模较大,空间扩张模式由等级扩散转变为等级扩散与接触扩散相结合,且以接触扩散为主;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呈上升趋势,经济距离先下降后上升。其中,技术密集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倾向于等级扩散,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国有企业倾向于接触扩散。(2)对以接触扩散为主要扩张模式的企业来说,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与企业效率负相关,而以等级扩散为主要扩张模式的企业效率受地理距离影响不显著。(3)无论企业扩张模式如何,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经济距离均与企业效率正相关。因此,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企业应选择不同的扩张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洪涓 杨攀
本文根据北京市12个服务行业的数据,从产业间与产业内贸易两个角度,利用RSCA、Lafay指数对北京服务贸易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服务贸易整体处于比较劣势状态,服务贸易由资源型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密集型行业转移,贸易模式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移。同时,利用Galton回归分析法考察了北京服务贸易模式的Cantwell变动效应,结果表明:以RSCA指数衡量的专业化程度与以Lafay指数衡量的专业化程度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最后,通过JB检验选择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衡量,结果显示:北京市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略有下降,发展较为缓慢,为渐进式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施园园 赵华甫 郧文聚 汤怀志 徐阳
以北京市为例,在解析识别耕地功能表征因子的基础上,分别对北京13个区县(不包括中心城区)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利用GIS反映多功能的空间分布形态,并通过信息熵模型对耕地多功能与社会经济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测算,讨论各区县耕地多功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发展阶段的协调模式。本文旨在揭示北京市耕地多功能在社会经济影响下的空间分异特征,为制定科学的耕地多功能利用布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耕地多功能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此外在经济与政策的共同驱动下,多功能与经济的组合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经历高生产-中社会-低生态的正三角形态向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