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7)
- 2023(7055)
- 2022(5827)
- 2021(5386)
- 2020(4316)
- 2019(10017)
- 2018(9641)
- 2017(18231)
- 2016(9927)
- 2015(10719)
- 2014(10689)
- 2013(10671)
- 2012(9842)
- 2011(9039)
- 2010(9169)
- 2009(8403)
- 2008(8220)
- 2007(7642)
- 2006(6962)
- 2005(6084)
- 学科
- 农(48659)
- 济(47743)
- 经济(47703)
- 农业(32527)
- 业(32488)
- 管理(17963)
- 业经(16476)
- 方法(14606)
- 地方(13954)
- 数学(13334)
- 数学方法(13171)
- 农业经济(12441)
- 中国(11731)
- 企(11407)
- 企业(11407)
- 发(10896)
- 村(9492)
- 农村(9469)
- 制(9230)
- 发展(8989)
- 展(8981)
- 土地(8663)
- 收入(8008)
- 财(7622)
- 建设(7382)
- 学(7376)
- 策(7302)
- 及其(6831)
- 环境(6805)
- 人口(6763)
- 机构
- 学院(141378)
- 大学(135071)
- 济(58796)
- 经济(57556)
- 管理(55393)
- 研究(49496)
- 理学(48067)
- 农(47816)
- 理学院(47521)
- 管理学(46633)
- 管理学院(46403)
- 中国(39441)
- 农业(35987)
- 科学(31550)
- 京(31095)
- 业大(30548)
- 中心(25043)
- 所(24839)
- 研究所(22598)
- 财(22572)
- 农业大学(22223)
- 江(21786)
- 范(19784)
- 师范(19654)
- 北京(19553)
- 经济管理(18769)
- 省(18302)
- 财经(17541)
- 州(17281)
- 业(17146)
- 基金
- 项目(98166)
- 科学(77267)
- 研究(73565)
- 基金(69688)
- 家(60528)
- 国家(59861)
- 科学基金(51616)
- 社会(47420)
- 社会科(44449)
- 社会科学(44434)
- 省(40691)
- 基金项目(38236)
- 划(32938)
- 自然(31917)
- 编号(31554)
- 自然科(31069)
- 自然科学(31064)
- 教育(31062)
- 自然科学基金(30481)
- 农(28845)
- 资助(26483)
- 成果(23501)
- 发(23408)
- 重点(21538)
- 课题(21132)
- 部(21126)
- 创(19916)
- 国家社会(19345)
- 发展(19127)
- 展(18823)
共检索到213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曲衍波 李乐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城市发展的时空配置,为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整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居民点用地的综合限制程度评价系统和居民点用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对比分析法评价居民点用地空间稳定程度。研究结果:北京市稳定、相对稳定和不稳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占全区居民点面积的26.23%、33.89%、39.88%,结合各区县功能定位对居民点整理在空间上做了布局规划,针对不同目标对居民点整理做了时序探讨,可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提供参考。研究结论:研究发达地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居民点整理 时空配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赵婷婷 方磊 朱泰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围绕中心城区构建了城乡交错区、远郊平原区和生态山区3个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根据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分区、分模式的整理方案,该方案对于加快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李尧
研究目的: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分析北京市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提出了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研究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和方案;(2)提出了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备选方案和推荐方案;(3)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潜力的估计不能单纯套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指标进行,而应密切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及规划布局等因素,采用“三分法”(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分析来进行;针对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尽管2004—202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娟锋 刘洪玉 虞晓芬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方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归类分析法和GIS方法。研究结果:(1)最新数据表明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总计有3803个行政村,总用地面积1141 km2,空间特征差异显著;(2)依照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边界和规划控制范围边界,可以将居民点区分为圈内居民点、环内居民点和环外居民点;(3)三类农村居民点存在显著的不同特点,整理方向不同。研究结论: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大,需要按照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分布与特征采取差异化的整理模式,提升北京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理 特征 北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丁扬 安萍莉 姜广辉 付海英 洪磊 薛翠翠
根据实地调查了解各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及整理进程,明确各待整理区的类型与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整理模式和时序,可为土地整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多因素综合评价及K均值聚类法,对泰安市农村居民整理分区的整理模式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市可供整理的闲置农村居民点用地共10875hm2;紧靠城市边缘的农村居民点可通过城市化过程最先整理;城市控制区内的整理相对容易且潜力大,重点应通过拓宽整理资金的融资渠道加速其进程;城市内部村庄整理难度最大;地处农村腹地和经济状况较差的村庄,应以培育为主、整理为辅。本文分区及潜力测算基于实地调查,突出了测算城市区域内部空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分区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曦炜 宋伟
论文从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结构、农村居民点利用的充分程度、农村居民点利用的紧凑程度和农村居民点的利用强度4个方面选取了5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5年北京市农委的普查数据,对海淀区72个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①现有农村居民点用地中混杂了部分企业用地,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程度可能被低估;②目前,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测算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时应使用实际在农村居住的本村和外来人口的总和;③评价的海淀区72个农村居民点中,利用相对集约、一般集约和相对不集约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分别为23个、33个和16个,平均集约利用评价分值分别为0.71、0.61和0.43...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集约利用 评价 海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娟锋 刘洪玉 虞晓芬
推动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城乡土地资源布局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化进程中,针对北京市不同区位农村居民点的特征,提出土地一级开发、城乡一体化综合开发和乡村整治3种整理模式,设计了"整理基金"和"指标交易"2种政策驱动机制推动农村居民点的整理。进而,从规划引导,指标交易,专项基金和配套政策4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 模式 驱动机制 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伟 陈百明 姜广辉
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寻找存在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①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主要有农村宅基地转型理论、空心村理论以及农村居民点演变规律等,这些理论可以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和挖潜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多被界定为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其主要测算方法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三种;③整理增加耕地系数是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的主要依据;④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挖潜政策措施主要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和城乡统筹政策三个。今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①理论研究亟需多学科理论的融合以搭建新的框架,加强理论框架对潜力测算方法的指导;②潜力内涵应更加注重整理增加土地面积的表述,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的修正需更加系统,潜力分级指标需更加有针对性;③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三个政策与农村居民点挖潜关系的梳理,为潜力挖掘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方法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宝玲 马振兴
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在土地集约利用中兴起。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整理区区分为四种类型,得到各类型农村居民点对应的整理模式,并对各种整理模式下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正峰 赵伟
定量地反映和衡量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挖掘其利用上潜力的大小,可以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及其来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自然和现实转化两类潜力。其中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改善农村生存条件两方面选取,现实转化潜力评价指标则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建房周期、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同时在界定各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 指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春花 叶秀英 杨学龙 赵小敏
以区位条件为基础,应用GIS空间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频率直方图法对江西省鄱阳县农村居民点进行区位评价,以此为依据得出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模式,为鄱阳县及类似区域农村居民点规划与整理、发展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鄱阳县南部区位条件评价等级高于北部,随着等级的降低,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及面积均减少。结合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结果及当地实际,将鄱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划分为城镇化发展模式、改造发展模式、内部挖潜模式、迁村并点模式、整体迁移模式。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区位条件 整理模式 鄱阳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谷晓坤 代兵 陈百明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在整理潜力、用地比例、平均规模3个方面存在区域差异;构建分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与G IS方法,把全国分为5个整理区域,因地制宜提出区域整理方向。(1)潜力优势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结合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2)高比例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以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以提高用地集约度为主;(3)重点突破区,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四川、重庆等"宜耕则耕、宜建则建;"(4)布局优化区,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以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的优化调整为主;(5)低值迁并区,山西、陕西、贵州、云南...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分区 区域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勇 吴次芳 杨志荣
研究目的: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找出目前研究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比较法。研究结果:目前的农村居民点研究集中于农村居民点变化规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评价、模式与规划、驱动力与效益评价等几方面。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的理论、区域差异、制度安排、农民与政府行为、学科综合等角度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宅基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邵子南 王怀成 陈江龙 苏勤
该文在总结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理论体系、驱动因素、整理模式和效应评价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和不足。结合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开展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今后需要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体系、相关政策和法律、整理适宜性、古村落保护、整治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建设、农户参与和影响机制、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