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5)
2023(13633)
2022(11894)
2021(11117)
2020(9271)
2019(21504)
2018(21261)
2017(41127)
2016(22413)
2015(25343)
2014(25382)
2013(25305)
2012(23136)
2011(20895)
2010(20783)
2009(19076)
2008(18436)
2007(16416)
2006(14549)
2005(12588)
作者
(65045)
(54592)
(54053)
(51415)
(34120)
(26076)
(24359)
(21397)
(20710)
(19227)
(18532)
(18381)
(17003)
(16923)
(16567)
(16563)
(16457)
(15960)
(15587)
(15279)
(13567)
(13321)
(13129)
(12586)
(12355)
(12148)
(11991)
(11854)
(11131)
(10881)
学科
(93117)
经济(92986)
(65197)
管理(57508)
(51083)
(43132)
企业(43132)
方法(39640)
数学(34893)
数学方法(34528)
农业(33920)
业经(24845)
中国(23480)
(22451)
地方(20937)
(19245)
(18180)
(14878)
贸易(14872)
(14403)
(14289)
环境(13723)
技术(13519)
理论(13177)
(12957)
收入(12788)
(12681)
银行(12636)
农业经济(12619)
(12570)
机构
学院(318544)
大学(317627)
管理(127873)
(126914)
经济(124173)
理学(111683)
理学院(110445)
管理学(108592)
管理学院(108022)
研究(106507)
中国(79514)
(71527)
(69137)
科学(67701)
业大(56143)
(54924)
农业(54824)
(53437)
中心(49608)
研究所(48846)
(46213)
财经(43917)
北京(43433)
(42703)
师范(42356)
(40170)
(37634)
(37361)
经济学(36684)
经济管理(35596)
基金
项目(223293)
科学(175032)
研究(164102)
基金(161391)
(140572)
国家(139309)
科学基金(119462)
社会(103323)
社会科(97454)
社会科学(97428)
(87446)
基金项目(87062)
自然(77132)
自然科(75247)
自然科学(75229)
自然科学基金(73878)
教育(73283)
(73195)
编号(68395)
资助(65050)
成果(54709)
重点(49226)
(48958)
(48153)
(45787)
课题(45741)
创新(42660)
科研(42377)
国家社会(42061)
教育部(41340)
期刊
(143990)
经济(143990)
研究(91401)
(73278)
中国(62497)
学报(53764)
农业(50021)
科学(49586)
大学(41521)
管理(41183)
学学(39256)
(38407)
教育(33180)
业经(29027)
(27684)
金融(27684)
技术(25861)
(22876)
问题(20402)
财经(20358)
经济研究(20013)
(17578)
(17219)
科技(16044)
图书(15970)
业大(15777)
理论(15556)
资源(15450)
农业经济(15300)
技术经济(15243)
共检索到462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玲  魏中龙  
本文基于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满意度的两个构成要素分别为:一是收入水平要素,包括收入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二是收入分配制度要素,包括农村的社保制度、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各种税费负担。其中收入水平对收入满意度作用最大。进一步方差分析发现,地区、年龄、学历、行业、收入水平特征在收入满意度构成要素上呈现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康慧  张晓林  
引入"农村居民收入质量"视角,在对山西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充足性、结构性、稳定性、成本性、知识性等5个维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664位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山西省农村居民收入质量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变量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解释变量收入的充足性(花销后节余满意度)、结构性(最主要收入来源占比)、稳定性(近三年更换工作次数)、成本性(获取收入的活动范围)、知识性(工作技能水平)对农村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均有影响,基于此,依赖于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拓展农村居民增收的第三就业空间,实现农村居民就地就业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来源,提高了收入充足性,降低了收入获取成本,最终可实现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红利  和荣  
一、引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纲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增收措施: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增加转移性收入。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无论是增加家庭经营收入还是工资性收入,都要依赖于农村居民人力资本的增加,因此农村居民人力资本问题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发展,促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梦洁  陈雪原  
农村居民对财政支农政策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本文利用北京市13个区县、40个样本村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MNL)就北京市农村居民对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区分纯农户家庭和转居家庭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收入水平是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对财政支政策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且纯农户家庭和转居家庭对财政支农项目的需求差异明显。此外,家庭的社保水平、居住地、被访者的受教育水平与年龄等均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对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李尧  
研究目的: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分析北京市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提出了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研究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和方案;(2)提出了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备选方案和推荐方案;(3)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潜力的估计不能单纯套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指标进行,而应密切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及规划布局等因素,采用“三分法”(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分析来进行;针对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尽管2004—202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磐石  赵燕  
民族地区农民幸福感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为衡量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发育水平提供新视角,对推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进农民切身利益有着积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研究首先阐述剖析以农民幸福感为切入点来探析促进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相关研究的内涵及其意义;从需求升级、群体对比、欲望变迁及创富能力等角度剖析影响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关联度的关键因素;给出以城镇化为动力,以提升农民素质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等策略来同步增强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与幸福感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敬  刘侃  
本文在定性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展开实地调研,主要运用定性描述和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齐福全  王志伟  
本文利用现有的模型框架对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是否具有习惯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食品支出和衣着支出存在习惯,其中,衣着支出的习惯最强,而居住支出并不存在习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曲衍波  李乐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城市发展的时空配置,为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整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居民点用地的综合限制程度评价系统和居民点用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对比分析法评价居民点用地空间稳定程度。研究结果:北京市稳定、相对稳定和不稳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占全区居民点面积的26.23%、33.89%、39.88%,结合各区县功能定位对居民点整理在空间上做了布局规划,针对不同目标对居民点整理做了时序探讨,可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提供参考。研究结论:研究发达地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娟锋  刘洪玉  虞晓芬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方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归类分析法和GIS方法。研究结果:(1)最新数据表明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总计有3803个行政村,总用地面积1141 km2,空间特征差异显著;(2)依照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边界和规划控制范围边界,可以将居民点区分为圈内居民点、环内居民点和环外居民点;(3)三类农村居民点存在显著的不同特点,整理方向不同。研究结论: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大,需要按照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分布与特征采取差异化的整理模式,提升北京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曦炜  宋伟  
论文从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结构、农村居民点利用的充分程度、农村居民点利用的紧凑程度和农村居民点的利用强度4个方面选取了5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5年北京市农委的普查数据,对海淀区72个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①现有农村居民点用地中混杂了部分企业用地,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程度可能被低估;②目前,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测算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时应使用实际在农村居住的本村和外来人口的总和;③评价的海淀区72个农村居民点中,利用相对集约、一般集约和相对不集约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分别为23个、33个和16个,平均集约利用评价分值分别为0.71、0.61和0.43...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寇垠  刘杰磊  
满意度是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为科学评估东部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东部9省市92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东部农村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满意度水平有待结构性优化,四类子项满意度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数量满意度、便利性满意度、宣传满意度和质量满意度,其中数量满意度对综合满意度影响权重最大,质量满意度影响权重最小。不同类型满意度受不同因素影响,职业、文化程度、个人幸福感对所有类满意度都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收入、重要性评价因不同类型满意度而存在显著性差异。未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考虑居民个体差异,加强宣传推广,将提高服务在居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方向,呼应民生、民心、民愿,让农村居民能通过参与服务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助力美好生活愿望的达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延中  江翠萍  
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还比较低,作为中间变量的医疗机构评价、医护人员评价、药品评价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初始变量中除农村居民的年龄、区域、职业、家庭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医疗服务满意度外,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家庭成员主要患病类型、患病后主要诊疗方式等因素间接影响其医疗服务满意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荣华  陈琰  
本文将Logistic回归方法运用于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首先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选取五个影响因素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调查数据,科学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家庭年收入、居住区域和对社会公平的看法这三个因素对江苏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因此,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以社会公平为目标推进政治经济建设将成为提高江苏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庄至凤  姜广辉  何新  曲衍波  张翠玉  
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农村居民点空间特征,对二者的综合分析可更好地考察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特点。基于分形理论,在总体与部分两个层次上对2004—2012年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空间结构合理优化及空间形态稳定性提高相关对策。研究表明,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和形态分形特征显著。全区尺度上,聚集维数、关联维数随时间变化而减小,形态维数值持续增大,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呈聚集发展态势,空间结构自组织不断优化,但形状特征日趋复杂,稳定性降低;分乡镇尺度上,部分乡镇存在空间结构松散、关联性较弱等问题。未来需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