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5)
- 2023(9875)
- 2022(8651)
- 2021(8177)
- 2020(7176)
- 2019(16708)
- 2018(16668)
- 2017(32306)
- 2016(17447)
- 2015(19799)
- 2014(19796)
- 2013(19387)
- 2012(17779)
- 2011(15776)
- 2010(15482)
- 2009(14328)
- 2008(14072)
- 2007(12446)
- 2006(10224)
- 2005(8907)
- 学科
- 济(71168)
- 经济(71097)
- 业(48225)
- 管理(48042)
- 方法(38022)
- 企(38012)
- 企业(38012)
- 数学(34437)
- 数学方法(34014)
- 农(20561)
- 财(18660)
- 中国(17844)
- 学(14011)
- 地方(13940)
- 业经(13924)
- 农业(13920)
- 贸(13441)
- 贸易(13439)
- 易(13023)
- 务(12253)
- 财务(12211)
- 财务管理(12179)
- 制(12000)
- 企业财务(11536)
- 和(10497)
- 技术(10158)
- 环境(10094)
- 理论(10042)
- 银(9847)
- 银行(9814)
- 机构
- 大学(245399)
- 学院(244539)
- 济(100446)
- 管理(98644)
- 经济(98467)
- 理学(86120)
- 理学院(85197)
- 管理学(83645)
- 管理学院(83189)
- 研究(78062)
- 中国(58506)
- 京(53071)
- 科学(48891)
- 农(43770)
- 财(43645)
- 业大(39714)
- 所(39203)
- 中心(38312)
- 研究所(35960)
- 财经(35884)
- 江(35075)
- 农业(34663)
- 北京(32950)
- 经(32682)
- 经济学(30844)
- 范(30770)
- 师范(30426)
- 经济学院(28159)
- 院(27783)
- 州(27683)
- 基金
- 项目(171470)
- 科学(135024)
- 基金(125563)
- 研究(122488)
- 家(109542)
- 国家(108660)
- 科学基金(94028)
- 社会(77527)
- 社会科(73533)
- 社会科学(73511)
- 基金项目(67237)
- 省(66728)
- 自然(62476)
- 自然科(61052)
- 自然科学(61035)
- 自然科学基金(59958)
- 教育(56891)
- 划(56821)
- 资助(51511)
- 编号(50130)
- 成果(39242)
- 重点(38348)
- 部(38288)
- 发(36465)
- 创(35711)
- 科研(33869)
- 创新(33405)
- 课题(33177)
- 教育部(32767)
- 大学(32325)
共检索到340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莉
文章分析北京市2010年市内人户分离人口的基本特征:集中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性别结构大致均衡;中青年人是人户分离人口的主体;受教育程度以中学文化程度为主;婚姻状况以有配偶为主;跨区县人户分离现象居多;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户口所在地与现住地相邻;不愿意迁移户口是人户分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大量市内人户分离人口不仅削弱了户籍管理职能,影响了基层的政权建设和社区管理,影响着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开展。文章为此提出改革方向及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内部人户分离 户籍制度 实有人口管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段成荣 毕秋灵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 流动劳动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迟松剑
通过分析北京市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现象发现,20%以上的户籍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其中以中青年为主;50%的人户分离人口从城市功能核心区到城市功能拓展区居住,且将长期分离下去。认为人户分离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行管理制度不相适应的结果,只有制度改革创新才是治本之策。
关键词:
人户分离 户籍改革 北京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炤华 杨菊华
文章通过对具有代表性数据的系统分析,描述了流动人口住房空间、住房条件和住房拥有等多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综合探讨了制度性要素和个体要素对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影响,阐释了分析结果对促进流动人口居住融合的政策意义。总体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城-城流动人口还是乡-城流动人口,总体居住状况都不如本地市民,乡-城流动人口的居屋面积更小、住房设施更差、房屋拥有更低,主要以寄居模式生活在城市,与安居之梦相距甚远。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推断,居住融合可能是目前最难突破的一个制度瓶颈,也是乡-城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在劳动力人口日益消减的情势下,促进流动人口的安居对于流入地吸纳并留住人力资源格外重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易成栋 高菠阳 黄友琴
文章根据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发现,人户分离人口包括市内人户分离和常住外来人口两类人群,前者大多是由于城市内部的经济社会差距和住房方面的原因迁移,主要是户口福利造成的人户分离;后者更多是由于地区经济差距和就业方面的原因迁移,因户籍制度造成的人户分离。北京市人户分离人口规模不断上升,并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发展新区集聚,两类人群的集聚区在空间上小部分重叠,大部分毗邻,前者位置更好。人户分离人口居住区位分异程度逐步上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常住外来人口比市内人户分离人口更加隔离。人户分离人口空间集聚区受住房、公用资源的布局与分配及个人的收入和移民身份等影响,反映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谢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与户籍分离的现象日趋加大,人户分离人口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几年,许多实际工作部门和学术界对于人户分离人口状况,在缺乏全面数据资料的情况下,作了一些专题调查和理论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至今仍缺乏从全国整体上对人户分离人口的研究。本文利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性人户分离人口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资料。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户分离人口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贾毓慧
教育不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户籍作为重要的身份标志,更能切实地反映我国人口受教育的状况。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广大的农业人口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发展成果。在我国初、中级教育不断优化,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时期,这种教育不公平的广泛存在的确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户籍 人口 教育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杜鑫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四种不同户籍特征的劳动力群体——本地非农业户籍、本地农业户籍、外地非农业户籍和外地农业户籍劳动力。根据对北京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上述四种户籍特征的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逐次上升,而失业率则逐次下降。进一步的经济计量分析发现,户籍特征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市场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与本市非农业户籍相比,包括本市农业户籍、外地农业户籍、外地非农业户籍等在内的其他各种户籍特征都不易于使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失业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状态,户籍身份的差异确实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康琪雪
本文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对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借鉴国外的支付能力指数测算了居民的区位支付能力水平,分析了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居民为满足其社会属性对区位的选择,还分析了居民的迁居意愿和社会排斥情况。结合分析结果,本文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合理化的角度得出了相关结论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
居住区位选择 区位特性 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德起 许菲菲
城市通勤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决定着城市的运行效率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因此是提升居民生存质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继而整体功能的关键切入点。近年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交通拥堵、通勤不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设置通勤时间、通勤距离、通勤类型以及居民满意度等指标,揭示北京市通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功能更新、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居民职住均衡抉择,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北京市 通勤问题 问卷调查 职住均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玲宇 李卫东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交通的能耗、污染和生态等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作为示范性城市的北京市,研究其生态交通发展尤为重要。通过文献梳理和对北京市生态交通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构建生态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北京市2006—2015年的生态交通指数。结果显示:近五年(2010—2015年)的生态交通指数较前五年(2006—2010年)有质的提升,但就近几年趋势来看,生态交通指数略有下降,这可能与北京市的交通资本规模、交通结构、交通一体化建设和交通文明程度有关。因此,应该扩大交通投资规模、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建设一体化交通网络,倡导文明出行的同时借助互联网实现交通运输业优化升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秀花
育龄妇女的人数多少和生育状况直接影响总人口的规模,研究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对控制人口发展,实现2000年人口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对北京市育龄妇女现状及其生育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颖 张秀兰
婚姻本质上是男女双方的选择和匹配过程。文章基于北京市2004~2009年的婚姻登记数据库,对夫妇双方在年龄、城乡户籍、地区户籍、学历、婚次、民族和职业等方面的匹配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印证了婚配过程中同类匹配和婚姻梯度的存在。从时序上看,夫妇双方的年龄日益趋近,人口流动也促进了跨地域通婚的增加,这些特征改变了传统的婚配走向,使婚配更具开放性;但夫妇学历的日趋"般配"和跨城乡通婚的减少,也显现出婚姻匹配走向封闭的特征。基于社会交换心理所形成的男女双方不同特征属性之间的优劣互补,使婚姻梯度所造成的夫妇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从而形成同类婚配、且丈夫的综合条件略高于妻子的总体婚配特征。在大城市中,受婚姻梯度的影响,往往是条件优秀的女性承受更大的婚配压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艾小青 冯虹 李家琛
本文将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区分为北京和外地户籍,利用课题组抽样调查数据,使用Oaxaca-Blinder模型分析北京和外地户籍劳动力的收入差异,揭示了北京劳动力市场的户籍歧视。研究发现:在劳动力生产率(年龄、教育、工作经验等)一致的情况下,外来劳动力在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均受到区别对待,不仅有绝对水平的差距,还存在工资决定机制的不公平。全样本分解结果显示北京和外地户籍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只有65.4%可以用个体特征差异解释,其余34.6%由差别对待即户籍歧视导致。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北京劳动力市场中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并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杨华磊 何凌云 周晓波
本文从实际量人口的角度把住房市场需求分为居住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在不同的分布下和首付比下,通过每期的户籍家庭增量估计出每期销售量中的居住性需求,再通过每期销售量反演出每期的投资性需求,进而计算出投资性需求的比例和累计投资性需求的比例。基于实际数据,本文对北京市2002~2011年间住房销量中的上述两种需求进行了估算,并且对其特征做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户籍家庭 投资性需求 居住性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