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7)
- 2023(9197)
- 2022(7783)
- 2021(7046)
- 2020(5743)
- 2019(13133)
- 2018(12491)
- 2017(24060)
- 2016(13149)
- 2015(14028)
- 2014(13603)
- 2013(13195)
- 2012(12298)
- 2011(11101)
- 2010(11029)
- 2009(10068)
- 2008(9785)
- 2007(8588)
- 2006(7654)
- 2005(6673)
- 学科
- 济(48376)
- 经济(48306)
- 管理(36591)
- 业(35478)
- 企(26467)
- 企业(26467)
- 方法(19331)
- 数学(17623)
- 数学方法(17423)
- 农(16799)
- 中国(13929)
- 财(13679)
- 地方(12425)
- 贸(11217)
- 贸易(11214)
- 农业(11002)
- 易(10861)
- 业经(10756)
- 学(10205)
- 制(9903)
- 策(9008)
- 环境(8729)
- 银(8164)
- 银行(8131)
- 务(7785)
- 财务(7770)
- 技术(7760)
- 财务管理(7759)
- 行(7739)
- 融(7520)
- 机构
- 学院(179690)
- 大学(178414)
- 济(74463)
- 经济(72977)
- 管理(69766)
- 研究(64814)
- 理学(60657)
- 理学院(59905)
- 管理学(58808)
- 管理学院(58490)
- 中国(49337)
- 科学(41641)
- 京(39877)
- 农(37739)
- 财(33929)
- 所(33040)
- 业大(31389)
- 中心(30461)
- 研究所(30379)
- 农业(29881)
- 江(26939)
- 财经(26565)
- 北京(25300)
- 经(24320)
- 院(23649)
- 范(23286)
- 师范(22971)
- 经济学(22101)
- 州(21220)
- 省(21033)
- 基金
- 项目(127626)
- 科学(100775)
- 基金(94086)
- 研究(87339)
- 家(84585)
- 国家(83843)
- 科学基金(71475)
- 社会(57121)
- 社会科(54197)
- 社会科学(54185)
- 基金项目(50263)
- 省(48657)
- 自然(48558)
- 自然科(47477)
- 自然科学(47461)
- 自然科学基金(46633)
- 划(42829)
- 教育(38548)
- 资助(37702)
- 编号(33510)
- 重点(28841)
- 发(28005)
- 部(27440)
- 创(26604)
- 成果(25653)
- 计划(25014)
- 创新(24956)
- 科研(24877)
- 课题(23686)
- 国家社会(23643)
共检索到264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席晶 程杨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家庭照料资源的减少,机构养老服务在北京市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历程,探析了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分为萌芽期(1953-1959年)、停滞期(1960-1977年)、增长期(1978-1995年)和繁荣期(1996-2012年)4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2在区县尺度,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阶段和布局现状存在空间差异。延庆县、怀柔区、顺义区、密云县、平谷区、门头沟区养老机构的发展主要处于增长期,呈现出增长期的布局特征;而昌平区、房山区、大兴区和通州区养老机构的增长主要处于繁荣期,并呈现出这一时期的布局特征;3老年政策不仅影响了养老机构的总体规模,并且对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空间布局产生了不同影响。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时空演变 政策影响 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秀伟 路林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自2004年实施以来,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市积极推动产业优化与转型,2004—2008年是北京市产业转型与产业布局变化较大的时期。利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北京市各街道及各镇为空间单元,分析了北京市2004—2008年的就业密度空间特征,研究揭示了近几年北京市的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总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为单中心扩展,中心城的吸引力仍然十分巨大,南北空间分异明显;从各产业的就业密度演变特征看,北京市制造业向郊区扩展的趋势明显,服务业在中心城更加集聚。最后,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重组的演化趋势与调控路径。
关键词:
产业空间布局 空间自相关 演变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王秀丽 赵华甫 姜广辉
以北京市为例,在全面探讨生态用地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理论,分析生态用地空间的演变规律,通过对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和生态敏感性的全面分析,构建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的评价模型,并以重要生态用地空间为刚性框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40%,50%,60%作为重点生态用地的情景,提出北京市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的布局模式。结果表明:基于保护重点生态用地的城镇发展格局,既能够不以牺牲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为代价,又能够保障城市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是实现"效率"与"安全"双赢的良性空间布局。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演变 布局 北京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陶卓霖 程杨 戴特奇 李雪
北京市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机构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对其布局公平性和合理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预测了自然增长状态下2020年北京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然后建立设施布局优化模型,该模型以各需求点到养老设施的可达性差异最小化为目标;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对北京市养老设施进行以公平最大化为目标的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平最大化的目标下,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即中心城区)所提供的机构养老资源不能完全满足本地需求。城市发展新区在满足当地的机构养老需求之外,还将为中心城区提供大量机构养老服务,生态涵养发展区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少量机构养老服务。该布局导向与《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提出的布局建议相一致,且符合中心城区用地紧张、郊区自然环境较舒适的现实情况。研究结果能为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建议,所采用的方法也能为其他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京京
本文运用区位熵分析方法,对服务业就业在北京各区县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描述与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在就业区位熵所表征的总体专业化水平、各区县之间区位熵水平差异方面均存在较大区别。生活性服务业具有分布的普遍性特征与总体上较高的专业化水平;相反,生产性服务业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各区县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复合性中心—专业性外围空间结构,并对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不同的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地租水平与集聚因子、行业特性、资源稀缺型以及政策引导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及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史薇
本研究使用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年鉴数据、首都老龄之窗发布的养老机构数据以及人口预测数据,以街道、乡镇为空间分析尺度,分析了北京城六区人口老龄化和机构养老床位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同时采用2010年的截面数据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六区机构养老床位资源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城六区的机构养老床位资源具有空间集聚特征;(2)从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来看,城六区的机构养老床位资源存在空间错配;(3)在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比重、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三代户家庭对机构养老床位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为负,四代及以上家庭户的影响显著为正。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发现,提出优化城六区机构养老床位资源空间布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机构养老床位 时空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北京市产业布局规划研究》课题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文忠 李业锦
随着商业业态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交通体系的变化,北京市商业空间布局表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在原有商业空间的重组以及新的商业业态的区位选择上,也体现在商业设施的空间演化等方面
关键词:
北京市 商业布局 区位 空间特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外围圈层且持续郊区化分散发展;北京市第二产业表现为空间离散化聚集发展,第三产业基本表现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区域的高度聚集持续发展可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促进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逐渐向外围圈层甚至跨区域扩散。中间圈层既是现代工业经济以及由中心圈层向外扩散的传统工业等的重要分布区域,也是北京市主要的消费和生产服务业集中区域,这将导致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的高度集中,因而应加快中心城区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的疏解以及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目前北京市制造业布局主要是东北—西南方向,北部地区布局规模较大,从京津冀区域格局出发引导制造业向东南方向集中应是未来北京经济空间布局的重要方向。此外,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时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空间共聚集性和空间依赖性。
关键词:
产业空间结构 圈层结构 产业疏解 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宇华
有关北京市区商业网点布局的研究,迄今均局限在三环路以内。而对三环路附近,特别是其外侧地区的商业网点的布局的探讨则尚未见诸文字。本文试图对这一空白领域进行探讨。 一、新市区范围 北京市区商业网发展至今,已呈现出较典型的中心地结构,中心地等级由市商业中心区(王府井、前门、西单等地构成的三角地带)向外渐次降低,到三环路附近就以低级中心为主,即街区中心和邻里中心。低级中心是为这一环带的居民提供日常服务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晓波 黄桂芝
北京市的商业布局应借鉴国外典型城市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北京市商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对新建商业区域和原有商业区域进行分别设计和规划:新商业区布局与城建规划、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区域规划等协调考虑,使其建设符合现代人口流动规律,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而对旧商业区改造则应尊重历史,以民族特色为中心,展示城市的特点,使其既是商品购物的场所,满足城区居民的需求,也是人们了解城市历史与特色的参观娱乐场所。
关键词:
北京 商业布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树伟 周文斌
作为发展中大国的首都、具有强大产业功能的综合性特大城市,北京市经济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城市布局的“一极集中”,产业布局与资源禀赋不一致,郊区工业园区散而小等。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确定北京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十一五”时期经济布局必须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进行合理调整,最终将形成“一心—一环—两带—多点”的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岩 许家成 孙颖 关忠
本研究以北京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布局现状和近期特殊教育学校需求为基础,探讨了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布局的空间优选模型,并在ArcGIS系统中根据搜集和整理的北京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及分布图、特殊教育学校缓冲区图、坡度图、遥感图、交通图、河流湖泊分布图、人口密度图、水泥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看守所分布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数据,提出了北京市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级、二级和三级选址目标区,以及53个北京市特殊教育布局优选区块,还以模拟选址方式提出建设4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构想,使北京市各乡镇街道到达特殊教育学校的最短距离(平均求学距离)从11.77km下降至9.19km,使70个求学距离超过20km的乡镇街道...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北京市 选址 GIS 规划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
关键词:
产业空间结构 圈层结构 产业疏解 北京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厚明
一、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目前,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据统计,2008年北京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73.2%,同比增长11.7%。其中,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产值5358.9亿元,约占全市服务业产值的7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