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5)
2023(7667)
2022(6225)
2021(5582)
2020(4401)
2019(10248)
2018(9971)
2017(19122)
2016(10570)
2015(11269)
2014(11040)
2013(11160)
2012(10611)
2011(9522)
2010(9529)
2009(8460)
2008(8447)
2007(7307)
2006(6455)
2005(5884)
作者
(33363)
(28184)
(27646)
(26652)
(17901)
(13830)
(12604)
(10855)
(10694)
(9986)
(9872)
(9635)
(9294)
(9030)
(8859)
(8720)
(8453)
(8255)
(8096)
(8022)
(7142)
(6977)
(6859)
(6425)
(6332)
(6231)
(6158)
(5909)
(5690)
(5632)
学科
(44563)
经济(44523)
管理(26288)
(24557)
(18428)
企业(18428)
方法(17403)
数学(15534)
数学方法(15392)
中国(14694)
(13836)
地方(12821)
(11329)
(10134)
环境(9767)
业经(8228)
(8023)
农业(7692)
城市(7391)
(6456)
金融(6455)
产业(6440)
土地(6393)
(6316)
银行(6281)
(6253)
(6251)
财务(6246)
财务管理(6235)
资源(6144)
机构
大学(150570)
学院(149499)
研究(58657)
(58183)
经济(56789)
管理(53243)
理学(46016)
理学院(45264)
管理学(44224)
管理学院(43941)
中国(42368)
科学(40707)
(35832)
(33317)
(30897)
研究所(28734)
业大(28116)
中心(26639)
农业(26412)
(25742)
北京(22690)
(22670)
(22018)
财经(20973)
(20586)
师范(20303)
(19285)
(18980)
经济学(18505)
科学院(18400)
基金
项目(110823)
科学(87415)
基金(82373)
(75629)
国家(75094)
研究(71661)
科学基金(63556)
社会(46803)
基金项目(44754)
社会科(44515)
社会科学(44499)
自然(44485)
自然科(43452)
自然科学(43437)
自然科学基金(42650)
(41817)
(37621)
资助(33036)
教育(31143)
重点(26220)
编号(25114)
(24753)
(23498)
计划(23417)
(22162)
科研(21841)
创新(21062)
科技(20663)
国家社会(20030)
教育部(19031)
期刊
(61873)
经济(61873)
研究(42842)
学报(32441)
中国(29078)
科学(29076)
(28732)
大学(23377)
学学(22592)
农业(19298)
(18478)
管理(17466)
(12351)
金融(12351)
(10828)
资源(10326)
财经(10171)
技术(10152)
问题(10104)
教育(9930)
经济研究(9906)
业经(9358)
业大(9118)
(8800)
城市(8498)
林业(8482)
(8481)
科技(7960)
(7797)
现代(7165)
共检索到217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杰  贾宝全  
【目的】探讨北京市六环内城市道路附属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梳理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化建设现状,探索北京市城市道路附属绿地存在的问题及梯度变化规律。【方法】以0. 5 m的World View 2遥感影像为基础,目视解译北京六环外1 km范围内道路,以每种类型道路总长度的10%作为调查长度,利用Arcgis对该范围已命名道路随机选取实地勘测路段,调查选取路段木本植物树种、胸径、冠幅等指标,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记录北京市道路附属绿地木本植物33科、61属、77种,其中乔木59种、灌木15种、藤本3种;使用数量最多、频度最高的树种为国槐;北京本地种62种;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沿环路呈现了由城内向城外逐步增加的变化趋势;乔木平均胸径24. 07 cm,平均胸径沿环路由内向外逐渐减小,胸径等级分布在Ⅱ级数量最多;径级较大的树木占比由城内向城外逐渐减少,国道与胡同较大径级树木比例高于其他类型道路;乔木平均冠幅6. 33 m,Ⅳ级冠幅即6~8 m最为常见;各环路间冠幅由城内向城外逐渐减小,国道与胡同大冠幅树种占有较大比例。【结论】北京市道路绿地的物种多样性不高,优势树种优势度过强,尤其是北京市市树国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使用频率上都远高于其他树种;在乔木树种中,青年期占比较高,分布不均匀,幼年期树种过少;整体树冠覆盖较好,冠幅分级分布均衡;北京市道路绿地受城市化进程影响明显,沿环路由城内向城外显示出物种增加、胸径和冠幅减小的梯度变化;城市道路(环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胡同)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公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大径级树木多分布于国道与胡同,公路冠幅大于城市道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湘宇  龙岳林  
近年来,城市道路休闲绿地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调查发现,城市道路休闲绿地建设普遍存在地形缺乏变化、植被组成单一、土壤塌陷土层裸露严重等问题,从地形的改造设计、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景观模式3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应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建立公园化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芦建国  景蕾  
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最丰富的场所之一。苔藓植物作为公园植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却常常因其矮小、景观特色不明晰而为人们所忽视,因此苔藓植物的相关研究也往往滞后于其他植物。通过对南京市11个公园绿地苔藓植物的调查,共记录苔藓植物20科34属51种,其种类多集中于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常见种类有扭口藓Barbula unguiculata,立碗藓Physcomitrium sphaericum,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卵叶青藓Brachythecium rutabulum,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和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等。公园内苔藓种类一般为3~30种,以丛集型苔藓为主,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群落差异性较显著。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11个公园样点的主要苔藓植物盖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环境因子与前2个排序轴的相关性系数表明:影响地面苔藓植物分布的环境因子分别为湿度、人为干扰、郁闭度以及与主干道距离,其中人为干扰和湿度对苔藓植物分布的影响最显著。图2表5参3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立曦  陶莉  张先平  
【目的】调查太原市城区绿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为太原市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和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调查太原城区绿地植物的组成、构成要素及垂直结构等,运用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综合评价绿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太原城区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83科243属402种,主要分布在蔷薇科、菊科、豆科及杨柳科,且以引进种略多于本地种,栽培植物种类远多于野生植物种类;垂直结构以乔灌草型和乔草型居多,二者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不同功能绿地中,森林公园、附属绿地、龙潭公园和玉门河公...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蒋雪丽  王小德  崔青云  盛彩金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浙江省杭州市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指数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城市公园绿地植物丰富,共记录绿化植物44科79属120种,地被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最大,其次分别是乔木层、小乔木及灌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Ea)以乔木层的最大。与自然群落相比,乔木层较丰富,草本层种类偏少,灌木层缺少更新苗。群落类型主要分3种:类型Ⅰ为乔木-草本(小乔木及灌木-草本),类型Ⅱ为乔木-地被灌木-草本(乔木-小乔木及灌木-草本),类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日明  龙岳林  熊兴耀  尹佳  
针对目前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中盲目求绿、片面求彩、模纹与造型树用得过多、对外来植物的过分亲睐等情况,以怀化市为例,调查研究了道路绿地所使用的木本园林植物、道路景观与生态效益,并提出了适于在怀化发展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总结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定位三原则:1)合理使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增加乡土树种的应用,以提高植物多样性水平;2)注重地方特色与民俗风情,以增加景观文化内涵;3)在群落学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以保证群落结构稳定、景观可持续性好、生态效益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  崔岳铭  王磊  张丹棵  刘雪花  张钢民  
【目的】植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目前缺乏对城镇化地区植物多样性的评价标准,本研究尝试建立适合北京市城镇化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评价体系。【方法】以北京市城镇化程度较高的9个区为评价单元,通过历史相关资料收集并结合重点区域野外调查的方法,选取维管植物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城市绿地率和古树名木丰富度6项评价指标,构建北京市城镇化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评价体系,参考生态环境部颁布的区域多样性评价标准并结合专家意见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研究范围内的9个区植物多样性指数均相对较高,其中海淀88.39、石景山61.69、顺义60.30、丰台49.75、朝阳42.33、大兴42.01、通州41.55和东、西城区38.14。海淀、石景山和顺义植物多样性评价等级为“优”,其他区的评价等级均为“良”,植物多样性较丰富。【结论】以区为单元构建适用于城镇化地区植物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北京市城镇化地区植物多样性的整体分布情况。评价结果为各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量化指标,同时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将来以区域网格(10 km×10 km)为评价单元,不断优化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应该更为公正、可靠,使得后期保护措施的操作性更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兰  崔国发  易咏梅  黄永涛  冯广  刘峻城  艾训儒  
[目的]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索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动态、环境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方法]参照CTFS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15 hm~2大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228种84 189株,分属于112属61科,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30种11 863株,分属于71属44科;以3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永杰  余新晓  牛丽丽  孙庆艳  李金海  武军  
以雾灵山固定标准地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植物群落高位芽植物种类最多,地下芽植物种类次之,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缺乏。②植物群落乔木层层片结构差异明显,天然次生林层片结构复杂,以落叶阔叶中高位芽层片和小高位芽层片为优势层片;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以落叶针叶大高位芽层片为单优层片,层次结构简单。③雾灵山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较丰富,在群落梯度上,总体物种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④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一致,均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草本层>灌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霆  崔国发  陈燕  李学东  吴和平  胡巧立  
采用样带与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北京市24处湿地维管束植物的物种分布及数量。参考濒危物种名录及实地调查结果,确定湿地濒危植物和环境指示植物,以物种丰富度和重要值为基础,分析其分布、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确定濒危植物20种,根据分布和多样性特征对野大豆、宽叶荨麻、青蒿、芹叶铁线莲和槐叶萍的濒危等级提出调整建议;确定湿地环境指示植物14种,建议将泽泻、千屈菜、篦齿眼子菜和黑三棱等列入珍稀植物名录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国栋  陈效逑  
木本植物物候相的更替鲜明地显示出自然景观外貌及其色彩的季节变化 ,成为园林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植物造景工作中 ,恰当地运用木本植物的物候相变化及其组合特征进行配植 ,可以增添空间构图的韵律 ,显示时间演变的节奏 ,协调不同时段之间景观季相的匹配关系 ,从而表现景观的时间与空间之美。为此 ,本文利用多年的物候观测资料 ,依据木本植物的展叶、开花、叶变色和落叶等物候相出现日期的早晚 ,对北京市植物园的 70余种木本植物进行了物候相组合分类的研究。这一工作为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个地区各种园林木本植物季相的观赏价值 ,认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物候学角度对造园木本植物材料进行类型划分 ,提供了一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祁立南  杜红玉  包志毅  
对北京地区38个公园绿地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的个体观赏特征及整体景观特色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应用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70余种,全部为落叶树种,以观花灌木种类为最多,体现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地域性;应用频度超过8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15种,以寓意美好的传统花木为主,而应用频度超过4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仅有28种,仍有大量春季观花植物需要推广;花期时序分布以四月份最为集中且重叠性较高;花色以白色系、红色系及黄色系为主。显著的花相、艳丽的色彩和集中的花期构成了北京春季植物景观繁花景象和色彩冲击力的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英书  胡希军  金晓玲  杨岑  粟德琼  
【目的】研究迎丰公园与同纬度其他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体物种重要值和植物多样性差异,提出优化措施,旨在为怀化市和周边地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与改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与怀化同纬度9个城市的公园绿地植物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采用典型样地法,调查分析迎丰公园11个植物群体植物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结果】1)同纬度城市公园绿地植物重要值大多为乔木层落叶植物大于常绿植物,灌木层落叶植物小于常绿植物;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重要值比平均为4∶6,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为7∶3。公园绿地植物种类平均密度为乔木2.7种、灌木2.1种、地被植物5.1种,共9.9种。公园类型不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值大小不同。2)迎丰公园共记录植物84科168属226种,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重要值比为7∶3,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为8.7∶1.3,常绿植物重要值明显偏大。公园绿地植物种类平均密度为乔木2种、灌木2种、地被植物2.8种,共6.8种;乔木和地被植物种类数较同纬度城市公园少。植物多样性平均值大多呈现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植物层的特征;乔木的Margalef平均值为1.915 3,灌木为1.284 4,木本地被植物为0.557 6;乔木的Shannon-Weiner平均值为1.433 8,灌木为1.493 0,木本地被植物为0.869 2;乔木和地被植物多样性比同纬度其它城市公园小。乔木的Simpson平均值为0.659 7,灌木为0.693 0,木本地被植物为0.517 5;乔木的Pielou平均值为0.701 0,灌木为0.726 6,木本地被物为0.630 6,木本地被植物优势种过于集中。【结论】迎丰公园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但是与同纬度其它城市公园相比还有差距,如植物配置不科学,植物群体层次结构简单;常绿乔、灌、木本地被植物的重要值比例偏大,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个体数量比例不合理;地被植物种类单一,长势差,地被层覆盖率低。在公园二期建设中,建议加大落叶乔木、灌木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丰富地被植物种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仇宽彪  李晓婷  成军锋  贾宝全  
【目的】明晰北京市城区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rban tree canopy, UTC)斑块总体形态特点,揭示城市化进程中UTC斑块形态特征变化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期为今后城区的城市森林建设和现有城市林木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内为研究区,基于2002、2013和2019年3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UTC斑块,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分析近20年来北京城区UTC斑块形态特征组成状况,并结合转移矩阵与相对贡献度等方法指标,识别北京市城区UTC形态特征的主要转换类型及其空间分异特点。【结果】2002—2019年间,北京城区UTC从2002年的387.93 km~2增加到2019年的771.14 km~2。其中,2002—2013年间,北京市城区UTC增幅达282.92 km~2,显著高于2013—2019年间的97.39 km~2。3期UTC斑块的形态特征组成却较为一致,孤岛、核心区与桥接区是UTC斑块主要的形态特征,三者总和均占各期UTC总面积的80%以上;而UTC的边缘、环道区、分支以及孔隙则是次要的形态特征。从时间变化来看,在2002—2013年和2013—2019年2个时段,UTC孤岛与其他地类之间的转换均为UTC变化的主要类型,其面积分别在UTC转换总面积中占30%和25%。但同时,两个时段内UTC形态特征转换仍存在一定差异。在2002—2013年间,与UTC核心区相关的转换类型面积占比较大,在同期UTC转换总面积中占比达23.12%;而在2013—2019年间,与UTC桥接区相关的转换类型面积占比则较大,在同期UTC转换总面积中占比达35.22%。相较于前一时段UTC核心区的动态变化较为明显,在后一时段北京市城区UTC形态特征转换则更多地表现为与桥接区相关的变化。从空间变化来看,北京市4环内区域主要以UTC孤岛变化为主要的转换类型,而四环外则以UTC核心区与桥接区变化为主。【结论】近20年来,北京市城区林木树冠覆盖大幅提升,城市绿化工程取得巨大成效,UTC孤岛、核心区和桥接区是北京市六环内UTC斑块的主要形态特征。随着城市发展,UTC斑块的形态特征主要转换类型逐渐从以核心区相关的转换变为与桥接区相关的转换。UTC斑块形态特征转换呈现城乡梯度分布特征,从市中心向外,UTC斑块形态特征的主要转换类型从与孤岛相关的转换变为与桥接区和核心区相关的转换。今后,城市森林建设需侧重于维持和提升城市森林斑块之间的连接度,并强化市中心残留林木斑块的保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霆  崔国发  沙海峰  李凤利  阎金华  
为掌握北京地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外来种的多样性特征及群落构成和分布,采用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参考相关资料,从北京市湿地植物中筛选出归化种和入侵种,分析其数量和出现频率;计算外来种的重要值,分析其群落组成;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外来种的群落分布特征。共筛选出外来种19种,其中通奶草、豆瓣菜、野牛草等6种植物为归化种,反枝苋、小蓬草、豚草等13种植物对湿地生境、农作物或当地人畜造成危害,为入侵种;外来种中湿生或水生植物所占比例小,说明了水资源缺乏导致的湿地退化是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对入侵种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论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