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2)
2023(3274)
2022(2809)
2021(2700)
2020(2252)
2019(5432)
2018(5250)
2017(10026)
2016(5495)
2015(6183)
2014(5858)
2013(5942)
2012(5695)
2011(5203)
2010(5189)
2009(4860)
2008(4820)
2007(4386)
2006(3883)
2005(3606)
作者
(17946)
(15016)
(14955)
(14059)
(9687)
(7379)
(6726)
(5995)
(5884)
(5566)
(5231)
(5168)
(4986)
(4939)
(4873)
(4810)
(4580)
(4553)
(4490)
(4347)
(3833)
(3733)
(3709)
(3644)
(3440)
(3307)
(3299)
(3282)
(3207)
(3180)
学科
(22438)
经济(22404)
(12029)
管理(11460)
方法(8400)
中国(8031)
(7848)
数学(7484)
地方(7414)
数学方法(7399)
(7370)
企业(7370)
(6535)
人口(6291)
农业(5877)
(4863)
(4517)
业经(3959)
地方经济(3639)
环境(3218)
(3217)
金融(3215)
(3214)
贸易(3213)
(3010)
(2901)
银行(2872)
(2863)
劳动(2862)
(2836)
机构
大学(79362)
学院(76175)
研究(33826)
(30418)
经济(29766)
管理(25889)
中国(24701)
科学(22358)
(21919)
理学(21905)
理学院(21506)
管理学(20947)
管理学院(20818)
(19069)
(18731)
研究所(17128)
农业(15323)
中心(15273)
业大(14948)
北京(14608)
(13076)
(12142)
(12026)
(11195)
(10676)
师范(10460)
科学院(10395)
财经(10071)
农业大学(9865)
经济学(9751)
基金
项目(54154)
科学(41855)
基金(39651)
(36782)
国家(36457)
研究(34938)
科学基金(30072)
社会(22077)
自然(21309)
基金项目(20959)
自然科(20802)
自然科学(20791)
社会科(20751)
社会科学(20743)
自然科学基金(20420)
(19352)
(18694)
资助(16888)
教育(15440)
编号(12806)
重点(12574)
(12119)
(11751)
计划(11741)
成果(10675)
科研(10630)
(10595)
科技(10428)
创新(10053)
课题(9888)
期刊
(35048)
经济(35048)
研究(25511)
中国(20028)
学报(17862)
(17275)
科学(16355)
大学(13112)
学学(12306)
农业(11687)
管理(9607)
(9114)
(7455)
金融(7455)
教育(7263)
(6123)
经济研究(5688)
业大(5502)
财经(5179)
技术(5163)
问题(4857)
业经(4847)
(4542)
(4524)
资源(4465)
农业大学(4428)
人口(4131)
林业(3807)
世界(3782)
(3738)
共检索到123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汤雪梅  
目前,尽管大家都在使用“流动人口”这个名词,但每个人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这一概念在使用时所包含的意义和内容并不统一。只有弄清楚流动人口的定义,分析与研究才能顺利进行。 迁移人口是指既改变了居住地又改变了户籍所在地的人口,而流动人口一般指不改变户籍关系但改变了居住地的人口,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本质区别在于户籍是否改变。现在,流动人口定义中“不改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小红  
文章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和近4年的统计资料,对北京市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新发布的“2004-2020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对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的影响,探讨了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炳煊  
“严防控制人口规模”是北京“七五”发展规划的基本任务之一。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北京市人口机械增长年平均水平在5万人以上。近年来出现了明显上升趋势;1985年增长6.2万人,比1984年上升44.50%,比1982年上升48.1%,加剧了首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中建  
由于受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约束,加上个体年龄、经验、技能、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会以多种方式在城市谋求发展,管理者、自我雇佣者、雇主都会成为其就业的出路。笔者利用对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除性别、是否培训等因素外,就业身份是造成农村劳动力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雇主、自我雇佣者、管理者的收入都显著地高于务工者。要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应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到城市的公共培训体系中,降低创业门槛,规范和减免税费负担,推进管理和服务的均等化和透明化,支持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以多种身份谋生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慧  王志刚  
文章从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出发 ,讨论了人口迁移流动的机制 ,概述了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并重点论述了人口迁移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针对与环境关系尤为密切的人口迁移和旅游型人口流动提出了消除或减免其环境影响的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1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形成日益高涨的浪潮。本文认为,中国目前迁移的特殊动力是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格局;而改革以来扩大了的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为迁移提供了追加的动力。对人口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这个迁移过程是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规律的,具有不可避免的性质。并预测了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政策取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很多人对人口的迁移流动和城市化持否定的态度。与此相反,本文从迁移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的集聚效应,以及相应的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的增加,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有利于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等方面,对人口的迁移流动和城市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庆年  施国庆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变化会议召开,再次引发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环境、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迁移活动近年来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但我国环境、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方向的专项研究还相对较少。在回顾国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该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做了梳理。除了对环境、气候变化移民概念和分类的讨论外,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全球、国家或是地区层面上对迁移人口数量的估算,回答环境、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影响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二是探析环境、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导致人口迁移的机理研究方面。三是对相关政策响应的研究,比如如何应对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友苏  
人口迁移研究和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研究,构成人口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活动与城市化过程更是有关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迁移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及个人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迁移活动可以改变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经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庆五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在科学研究领域均属复杂的动态概念。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确切地表述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的科学含义,适当确定其研究对象和统计范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略抒己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金星,贾秀嵩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某种消费水平下,保证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环境良性发展的最高人口数。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区差异性极大,各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实际人口数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对我国的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对了解我国未来人口迁移的趋势及人口迁移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淑鸾  
经济改革以来,小城镇人口迅速增长。1985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市镇人口总增长量为2亿,其中,小城镇人口增长量占62.4%;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至1985年的36.6%,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其中有9.8个百分点是由小城镇人口增长引起的。这两个数字说明,近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一大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磊  陆秋宏  孙茂华  
本文针对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再迁移行为,构建基于核心生活目标的居住地选择模型(CLGRSM)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购房和子女接受教育是高学历人口要致力实现的两个核心生活目标。为了追求最大化生活效用,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对于是否在北京实现核心生活目标将做出理性选择:一部分人决定在北京达成目标,另一部分人决定在其他城市达成目标。由于购买并居住住房以及子女接受教育具有地理位置附着性,这两部分人分别选择留居北京和从北京再迁移到其他城市。本文建议,北京市要完善和落实针对高精尖产业中就业的高学历外来人口以及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住房支持和子女教育优惠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正>人口迁移流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公平正义、人人平等以及人的迁徙自由,全民共同富裕包括贫富差距的缩小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的自由迁徙是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显著标志,对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