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0)
- 2023(4120)
- 2022(3762)
- 2021(3713)
- 2020(3359)
- 2019(8124)
- 2018(8316)
- 2017(16241)
- 2016(9065)
- 2015(10350)
- 2014(10321)
- 2013(9913)
- 2012(9023)
- 2011(7889)
- 2010(8281)
- 2009(7512)
- 2008(7570)
- 2007(6703)
- 2006(5753)
- 2005(5262)
- 学科
- 济(36807)
- 经济(36779)
- 管理(25113)
- 业(23934)
- 企(19870)
- 企业(19870)
- 方法(19011)
- 数学(17612)
- 数学方法(17119)
- 中国(9862)
- 财(9526)
- 农(9377)
- 地方(8524)
- 务(7052)
- 财务(7020)
- 财务管理(7006)
- 业经(6674)
- 制(6668)
- 企业财务(6601)
- 学(6495)
- 理论(6096)
- 农业(6047)
- 贸(5514)
- 贸易(5509)
- 易(5251)
- 人口(5140)
- 银(4798)
- 银行(4791)
- 划(4568)
- 环境(4543)
- 机构
- 学院(119664)
- 大学(118354)
- 管理(47335)
- 济(44811)
- 经济(43688)
- 理学(40578)
- 理学院(40084)
- 研究(39624)
- 管理学(38903)
- 管理学院(38707)
- 中国(31245)
- 京(29406)
- 科学(25636)
- 所(20908)
- 财(20411)
- 农(20386)
- 北京(19347)
- 中心(19343)
- 业大(19313)
- 研究所(18927)
- 江(18088)
- 农业(16077)
- 财经(15932)
- 范(15311)
- 师范(15138)
- 州(15082)
- 经(14422)
- 院(14151)
- 技术(14055)
- 省(12753)
- 基金
- 项目(81121)
- 科学(63038)
- 基金(57456)
- 研究(57031)
- 家(50337)
- 国家(49903)
- 科学基金(43246)
- 社会(34149)
- 社会科(32313)
- 社会科学(32304)
- 省(32147)
- 基金项目(30286)
- 自然(30141)
- 自然科(29483)
- 自然科学(29478)
- 自然科学基金(28917)
- 划(27921)
- 教育(27327)
- 资助(25477)
- 编号(23922)
- 成果(18874)
- 重点(18371)
- 部(17259)
- 课题(17110)
- 发(17027)
- 创(16545)
- 计划(15878)
- 科研(15618)
- 创新(15488)
- 大学(14938)
共检索到179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群刚
认为有效的人口规模调控,关系着城市发展的最终命运。从北京市人口规模过度膨胀的态势分析入手,提出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首都"四个服务"职能的履行,关系到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构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加以调控。而对人口进行必要的调控疏导应当注重策略和方式方法,应当以积极稳妥、正面引导、源头治理为原则,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调控北京市的人口总量。
关键词:
人口 规模调控 可持续发展 公共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春芹
指出庞大的人口规模是造成北京市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提出对人口规模的研究 ,不能仅停留于人口规模问题本身 ,而应该从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入手。基于这一基本思路 ,从城市功能布局调整等方面出发 ,提出了北京人口规模调整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规模 人口布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晓英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对建国50年来城乡分治的“人口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户籍制度下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制度变迁,以北京为例反思传统路径依赖下社会政策对城市流动人口区别对待产生的诸多问题,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政府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工荒 城市人口规模 户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超 张红宇 卢健 覃飙
计算了2001年至2010年北京市的就业弹性系数,并预测了"十二五"期末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的劳动力规模。结果显示,总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释放出大量劳动力,第三产业则吸纳大量劳动人口,极大地带动了北京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与就业弹性系数不变的假设情况相比,当以发达国家就业弹性为标杆时,2015年末北京市新增就业人口将少增加100万人。在此基础上,认为北京市人口调控要强化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契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带动人口结构优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冀党生,张燕友,卢映川,朱敏
本文依据1994年11月10日北京市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资料,对全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成因、影响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伊密
人口老龄化现象一百二十年前最先在法国出现,其从青年型步入老年型的老龄化过程,大约用了一百多年时间。1984年亚洲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只有三个,其中日本完成同样的演变过程约用了七十多年时间,较之法国速度快了近一倍。我国到本世纪末可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行列,演变过程大体需用三十年左右时间,较之日本的老龄化速度也快了近一倍。而北京市将于1990年跨入老年型人口城市行列,这一演变过程仅需十几年时间,较之全国老龄化速度又快了近一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强 陆杰华
流动人口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方法,在不同流动人口户籍转换率的条件下,通过多方案的比较,探讨了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对未来北京市人口规模、结构和老龄化的影响及其程度;文章最后还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对流动人口的调控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人口 人口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盛亦男 童玉芬
文章通过梳理历年北京市外来人口调控政策,利用多元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了不同滞后期条件下外来人口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虽然外来人口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成效有限,这可能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客观规律,以及外来人口在经济理性下自身选择等原因所导致的。此外,通过设立"一揽子"的政策体系措施有助于有效实现人口调控目标,制定政策时应关注政策的长期时滞所带来的问题,使政策效果达到最优。
关键词:
超大城市 人口调控政策 政策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先兵
北京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是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首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任务已经十分迫切。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其次采用时间序列法,依据2000年~2011年数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流动人口规模约为1 340万人(不包括临时性流动人口)。最后从功能定位、城市布局、产业规划、市场和政府、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
关键词:
北京 流动人口 趋势预测 调控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迎昌,武伟
外来人口冲击大城市是我国现阶段大城市发展遇到的难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宏观分析和微观调查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北京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的特点、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思路,
关键词:
外来人口 空间集聚 机制 调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银双 沈启霞 刘黎明
为探讨北京市人口就业和人口控制相适应的基本对策,文章利用非参数平滑技术,将原始数据拟合成函数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L~2空间上函数型主成分分析(FPCA)方法,得出各行业从业人数变动与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关系密切,人口调控的重点是第三产业,尤其是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银双 沈启霞 刘黎明
为探讨北京市人口就业和人口控制相适应的基本对策,文章利用非参数平滑技术,将原始数据拟合成函数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L2空间上函数型主成分分析(FPCA)方法,得出各行业从业人数变动与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关系密切,人口调控的重点是第三产业,尤其是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春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奥运申办成功后,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财、物流动日益扩大,使得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市、跨地区的转移和开发就业为主体的人口流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大中城市膨胀起来。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有的城市功能、城市性质和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流动人口集聚的热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段成荣 毕秋灵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 流动劳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鉴塘
婚姻是制约人口再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婚姻状况的各项指标,如未婚、初婚、再婚、丧偶、离婚、婚龄等的变化,无不影响到妇女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等方面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研究妇女生育模式变化时,首先考察她们婚姻状况的变化,并非偶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